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08节

  “在此,备也向两位赔个礼了。”

  说完,刘备对着臧霸和孙观就是躬身长拜。

  “使君切勿如此!”臧霸和孙观下意识的滋生了感动之意,连忙上前扶起刘备。

  这将心比心。

  倘若跟刘备置换个身份,臧霸不认为自己能跟刘备这般,还会主动再回礼赔罪。

  毕竟怎么看,都是他臧霸无礼。

  “刘刺史厚德之人,我等竟然用小人之心揣测,真是令人羞耻啊。”臧霸和孙观暗暗一叹。

  片刻。

  刘备挥了挥手,只留下郑平,让管亥等人都退出门外。

  臧霸和孙观也连忙让身边的壮卒退下。

  “使君,不知你刚才说的军屯是怎么一回事?”臧霸的眼神和声音不再狂傲。

  刘备笑道:“军屯是屯田的一种,多用于边境组织士兵进行田地耕种,自给自足。”

  “如今青徐之地没了黄巾贼匪,正是军屯的好时机。”

  “臧都尉麾下有不少兵马,暂时也没有用武之地。若是放任不管,可能会有人闲不住而去滋生事端。”

  “倒不如将他们组织起来,一起在开阳县屯田。”

  “有利可图,又有法令约束,臧都尉的兵马自然也不会再去滋生事端,侵扰乡民了。”

  “而我又有《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和曲辕犁制造法,能让粮食成倍增加。”

  “到时候,不论臧都尉是抚军还是赈民,都能有多余的钱粮。”

  “听闻令尊也曾是清廉正直的人,这等光耀门楣的事,想必臧都尉不会错过。”

  臧霸顿时动容。

  养兵是需要钱粮的,但钱粮不会自己出现在臧霸手中。

  所以臧霸的钱粮,一部分来自于陶谦,一部分来自于开阳县的豪族摊派及百姓赋税,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劫掠。

  但这些来源,都不太稳定。

  而如今刘备给臧霸指了一条明路,这让臧霸顿时多了心思、

  屯田法臧霸是知道的,但臧霸并不懂具体要如何屯田。

  现在有了刘备赠送《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和曲辕犁制造法,臧霸感觉这屯田似乎可行了!

  “仲台,你觉得如何?”臧霸凑近孙观,询问孙观的想法。

  孙观亦是在权衡这其中的利弊。

  良久。

  孙观看向刘备,凝声道:“刘刺史,恕我直言!我并不相信这世间会有免费的好处。”

  “刘刺史如此帮衬我们,可是有什么条件?”

  “我先声明,若是让我们倒戈投入青州,这是不可能的!”

  “陶刺史待我等有恩,我等不会无端背弃。”

  在开阳自成一系惯了,孙观可不想因此而受到刘备约束。

  刘备微微敛容:“我刘玄德行事,又岂会无端索求好处?只因见两位都尉开设义棚,故而认定两位都尉皆是仁德义士。”

  “安置这青州因为饥寒而落难的乡民,不是短期能办到的。”

  “若真有私心,那便是希望明年秋收之后,两位都尉能再有仁德之心,贩卖些粮米到青州。”

  “如此,吾愿足矣!”

  见刘备心怀乡民饥寒之苦,孙观顿时感到惭愧,抱拳道:“使君仁德!是孙观多心了。”

  郑平以先兵后礼之术,给刘备制造了拉拢臧霸和孙观的机会。

  虽然有心算计,但刘备也不是迂腐的人。

  跟郑平一唱一和,将臧霸和孙观来时的汹汹气势驱散。

  “今日方知,玄德公才是真君子啊!”

  臧霸和孙观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城的,脑海中还都在回荡跟刘备的谈话。

  “臧帅,孙帅。”

  吴敦和尹礼迎了上来。

  尹礼跟是摩拳擦掌:“要打入阳都城,将刘备生擒吗?”

  “住口,岂能直呼玄德公之名?”臧霸和孙观异口同声的呵斥。

  一时之间。

  吴敦和尹礼都懵了。

  什么情况?

  这去的时候都刀出鞘了,回来的时候怎么都变了个人似的?

  尹礼有些委屈:“臧帅,那玄、玄德公.....”

  臧霸轻咳了两声,化解尴尬:“从今以后,开阳城跟青州友好互助,两位兄弟回去之后,都要约束好部下,切勿再劫掠百姓了。”

  “否则,休怪本帅不念旧情,将他们法办问罪了。”

  吴敦和尹礼更不理解了。

  这都到底发什么什么事啊!

  孙观见吴敦和尹礼越听越迷糊,轻笑一声:“回营在说吧,你们就理解为,玄德公许诺了我们许多好处,今后都是朋友就行了。”

  吴敦和尹礼面面相觑,但也没再多问。

  而在阳都城。

  送走了臧霸和孙观后,刘备也准备返回临淄城了。

  南下的目的都已经完成,还有一些意外之喜,这让刘备感觉收获颇丰。

  听闻刘备和郑平要返回临淄城,诸葛瑾跟诸葛亮连忙来到城门口相送。

  “兄长,待愚弟养好身子,一定会尽快来临淄城的。”诸葛瑾有些不舍。

  若非偶感风寒,诸葛瑾也不用待在阳都城了。

  但世事如棋,本就难以预料。

  若诸葛瑾没有感染风寒,也偶遇不到刘备和郑平,更别说有之后诸事了。

  郑平轻笑:“阿瑾不用着急,使君的婚期将至,到时候我会遣人来迎接你们先来平原县的。”

  诸葛瑾吃了一惊:“使君的婚期?那阿瑾也得准备些礼物了。”

  刘备也笑道:“不用太隆重,心意到了就可以了。”

  看向诸葛瑾旁边,已经没了迷茫、变得潇洒自如的诸葛亮,刘备心中的关切之意更浓:“阿亮,你也是擅长辞赋的,到时候可得送我一篇贺辞啊。”

  诸葛亮惬意而笑:“既然是使君的新婚大礼,阿亮自然得赠上贺辞!不会忘了的。”

  刘备开怀大笑:“如此甚好!外面风大,阿瑾阿亮,你们且早些回去,莫要再冻着了。就此别过了!”

  “恭送使君!”诸葛瑾和诸葛亮齐齐一礼。

  刘备哈哈大笑,勒马调转方向:“出发!”

  马蹄踏尘,很快就消失在视线之外。

  “阿亮,使君对你寄予厚望,你可别到时候写不出贺辞来啊。”诸葛瑾深深的呼了一口气,侧目打趣。

  诸葛亮潇洒转身:“兄长还是想想怎么给使君准备礼物吧,切莫又丢了诸葛家的礼数,让愚弟来救场。”

  诸葛瑾一愣,无奈道:“这事儿,阿亮你别一直提啊。”

  刘备和郑平离开之后,阳都城的士子也渐渐离去。

  这次阳都城一行,众士子近距离见识到了青州刘玄德的仁德之名,一个个感触颇深。

  另一边。

  赵昱、张昭和张在城门外策马而立。

  “子纲兄,子布兄,你们真的不跟我一起去临淄城吗?”赵昱有些疑惑,这两个好友怎么忽然又改变了主意。

  张昭笑道:“元达,你早早的有了去临淄的想法,但我和子纲兄还得回广陵郡去安顿家眷,总不能直接就跟你去临淄城吧?”

  赵昱笑道:“倒是我疏忽了,那愚弟就在临淄城静候两位兄长的到来了,待两位兄长来了,愚弟再去求仕。”

  张扬鞭无奈而笑:“元达你这是担心我们会反悔不去吗?你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此狡黠了!”

  赵昱不假思索:“既有明主当前,自然要跟好友同进退。”

  而在东城。

  鲁肃已经快马加鞭的回到了家中。

  “祖母,我们去青州吧!”

  见鲁肃风风火火的,老夫人不由训斥道:“阿肃,你再有两年你就及冠了,怎么还这么毛毛躁躁的?”

  “去青州作甚,这东城不好吗?”

第115章 贤才齐聚,拥韩馥制袁绍

  对于鲁肃的祖母而言,没有任何事比让鲁肃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更重要。

  鲁肃不治家事老夫人忍了,谁让家中就这一个男丁呢。

  这整日里读书学武、拉起一帮乡邻少年演练排兵布阵,老夫人也忍了,毕竟这乱世之中学武能自保。

  结果鲁肃跑一趟阳都城回来,就喊着要去青州,这老夫人就不能忍了啊。

  这是要将鲁家在东城的世代基业全都抛弃吗?

  “阿肃,你祖父和你父亲守这基业不易,你就别折腾了,好好娶妻生几个儿子,也能传承家业。”

  “这邻县有一步氏,其女甚贤。”

  老夫人苦口婆心的,想要打消鲁肃抛弃基业去青州的念头。

  但鲁肃却不这么想。

  如今这家中的亲人就祖母一个,这走哪里都能带上。

  可若是娶妻生子,想要离开这东城就比较麻烦了。

  “祖母,大丈夫之志,当求功名在身,岂能在这东城小县碌碌无闻?”

  “青州刺史玄德公,仁德章武,世之贤士,又在临淄城增设了一官学,以北海康成公为文学,招收未及冠的少年俊杰。”

首节上一节108/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