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468节

  听到朱元璋难道说出这些话,韩成忍不住的对着朱元璋竖起大拇指,点了一个赞。

  “岳父大人说的真对,事实情况就是如此。

  正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岳父大人用科举选拔出来的那些人,在此之前,一直都是在苦学四书五经。

  治国理政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说一点都没有,可也差不多就是等同于没有。

  但偏偏他们这些人,通过了四书五经的考试之后,用不了太长时间,就会被逐渐的任命为身份不低的官员。

  一般最低的,也都是到下面做知县。

  在这种情况之下,岳父大人指望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政务,各种事情都给处理的井井有条,又怎么可能?

  毕竟他们学的,和这些都不相关。

  肯定是难以做好的。”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左手猛地在桌案上一敲击:“你说的对,就是这个道理!”

  韩成的这话,简直是说到朱元璋心坎里去了。

  “那……韩成你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眼中带着一些期待。

  对于科举选拔出来的人不好用这件事情的苦恼,朱元璋已经是好多年了。

  他所采用的办法就是,停科举,兴国子学。

  教授国子学的学生,比较务实的知识。

  然后让他们去做事儿。

  但朱元璋却知道,这办法终究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不可能会一直这样的推行下去。

  科考早有一天还是会恢复。

  毕竟这天下之间的读书人太多,而科考关系又大,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神。

  存在的时间又长,早就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自己在位时,能够力压所有人,把这科考一直停下去。

  但是自己死后,科举最终还是会再一次的被重新启用,

  自己现在所推行的这种办法,只是治标不治本。

  临时性的办法,没办法长久。

  若是不想办法进行解决,免不了人死政息的下场。

  最终的结果,还是如同韩成给自己所说的大明未来那样。

  那些文官们在后来,还会卷土重来,占据朝堂,争权夺利。

  把自己辛辛苦苦建造出来的大明,给搅得一团糟。

  现在,话赶话说到了这里,朱元璋是很想从韩成这里,得到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解决这个重大的隐患。

  韩成闻言道:“岳父大人,我确实有些办法。”

  还真有办法?!

  朱元璋闻言,不由的一喜,忙望着韩成询问,他所说的办法是什么。

  韩成道:“岳父大人,我刚才不是已经给你说了吗。”

  已经给咱说了?

  朱元璋愣了一下?

  “你有给咱说过吗?”

  随后反应过来:“就是你说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这是韩非当初说过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是现在的情况,和当初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道理是如此,但是具体的办法,却没有那么好想。

  咱这个时候所任命的文臣武将,真正掌管权力的,那都是跟着咱打天下的人。

  都是一步步杀出来的。

  这点倒是很符合韩非所说的。

  但是,在咱之后的该如何做,咱心里确实有些没底儿。”

  这也是朱元璋最为苦恼的地方。

  韩成一听朱元璋这话就知道,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有些钻牛角尖了。

  没有明白自己真正的意思。

  不过想想也能明白,毕竟自己真正的意思,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多少是有些石破天惊。

  让很多人都不敢去想。

  朱元璋一时之间没有想到,也很正常。

  韩成便开口道:“岳父大人,这个其实很好解决。”

  很好解决?

  朱元璋觉得韩成是在开玩笑。

  这怎么可能会好解决呢?

  好解决的话,自己用得着苦恼这么久?

  “岳父大人之所以觉得不好解决,是因为岳父大人的一些想法,没有转变过来。

  还陷入到了原来的思维里。

  正如岳父大人所说的那样,科举是不可能长时间废除下去的。

  今后必然会开科举。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能主动开科举呢?”

  主动开科举?

  听到韩成这话,朱元璋显得更加的迷惑。

  主动开科举的话,那事情岂不是更加的麻烦了?

  还不如自己现在所用的折中之法好。

  不过他并没有开口询问。

  而是静静的等着韩成接下来的话。

  他知道韩成既然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

  韩成道:“科举肯定要开的,这是选拔人才,同时也是给下层往上层走的一条路。

  让下层之人,能够看到向上走的路,给他们一些希望。

  他们很多人就不会闹腾的太厉害。

  只不过开科举之后,岳父大人这里,给他们的任命,需要有所改变。

  不能如同之前那般,直接就授予他们官职。

  这样根本不行。

  他们难以胜任。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那就是考中之后,不让他们做官员,而是去做胥吏。

  然后把能力突出之人,一步步的往上面选拔。

  做事情能力差的人,今后就永远做胥吏。

  在任上肯下功夫,肯学习,做出突出政绩的人,则向上升迁。

  一步步从底层做上去。

  这岂不就是韩非所说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韩成这话说过之后,便坐在这里一言不发的望着朱元璋。

  而朱元璋,在听到韩成所说的这一番话之后,明显是愣了愣。

  然后神色大变,继而满眼都是恍然之色。

  充满了强烈的欣喜。

  但没过多久,又变了脸色。

  如此过了一阵儿之后,他望着韩成道:

  “你这小子,刚才的时候还对咱说,担心咱推行简化字,推行拼音,会令得诸多的文官,还有读书人大力反抗。

  招致他们不满。

  结果你小子倒好,你小子比咱下手还要狠啊!

  咱充其量只不过是稍微给他们的祖坟松了松土。

  你这才是要把他们的祖坟给刨了!

  不外乎朱元璋会如此说。

  这个时代,官吏之间身份差距非常大,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并不是说没有人能够从胥吏做起,跨越这道鸿沟,成为真正的官员。

  可这只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在官员的眼中,吏员乃是不入流的存在。

  和他们之间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只有考学考不上的文人,才会自降身份去做吏员,

  只要稍微有些志气的读书人,那是冲着官去的。

  对于胥吏,不屑一顾。

  以往科举考得好,就可以当官。

  起步就是众多吏员一辈子,都触碰不到的顶点。

  结果现在,却变成了考得好之后当吏员。

  这当中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依照那些读书人的性子,这样的消息若是传播出去,这些人肯定会炸毛!

首节上一节468/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