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418节

  武勋集团力量被严重削弱。

  文官力量开始膨胀。

  再加上朱祁镇夺门之后瞎胡搞,武勋力量会变得更弱。

  朱元璋自然知道,朝堂之上,最忌讳的就是一家独大。

  既然武勋扶不起来,力量太弱,不足以对抗文官,那么该用谁呢?

  答案就是宦官。

  这是老早之前的,早到汉朝就在用的办法。

  朱元璋不愿意后宫干政不假,但若是后宫不干政,就会造成文官一家独大,朱元璋还是会忍住心里的一些不情愿,变一变底线的。

  朱元璋从来都不是一个认死理的人。

  至少在不涉及到原则的问题上,他还是不介意处理事情时,让手段和底线,变得灵活一些。

  “这一步棋走的不错!武将不行了,皇帝需要培养出新的刀!

  这些文人,惯会胡搅蛮缠抠字眼,不知不觉的,就给你编织出来一道道网。

  你按照他们的规则来根本不行,搅缠不过他们。

  就该突破出去,拎着刀子对他们砍上一番,他们就老实了!”

  西厂,东厂这些,在各种影视剧里面,基本都是反派角色,各种的为非作歹,各种残害忠良,各种的搞恐怖。

  被各种的妖魔化。

  这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让许许多多的官员头上多了一把刀,日子过不安生。

  而笔杆子以及舆论,又都在文官他们手中掌握着。

  在这等情况下,他们要是能说这东厂,西厂这些一句好话,那才真的是奇怪。

  可站在朱元璋的位置,依照朱元璋去看,成化帝做这些很应该。

  就该这样来!

  这些家伙们,头上有刀悬着,还一个个不老实,各种大动作小动作不断。

  就更不要说没有刀子了。

  没有刀子悬在头顶,早一个个上房揭瓦翻天了!

  要他说,朱见深就是做的力度还不够!

  依照他老朱的脾气,动起手来比朱见深更狠!

  天底下想要做官的人海了去了,不差那一点!

  杀了这些,马上就有别的人可以填充进来!

  那五代十国时,不还有一个光着身子晒太阳,被狗一口变成太监的皇帝吗?

  被狗咬了之后,心里极度不平衡,然后就弄了一个硬性规定出来。

  让凡是想要做官的人,都要先自宫。

  那不也一样不差做官的?

  听了朱元璋的话,韩成是一点都不意外。

  他知道,在得知了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之后,朱元璋肯定不会介意使用宦官这把刀。

  “朱见深在用了西厂之后,果不其然,很快就招致了众多官员们的不满。

  这些官员,没有哪个想要头上悬着这样一把刀。

  于是,很快大学士万安,刘吉等人开始上奏汪直罪状。

  朱见深见此大怒,训斥这些人。

  但这些官员,哪里会肯在这等事情上服软?

  不仅说他们是为国除害,还在第二天就组织了一大批有分量的人,声援助万安等人,呈递上大量奏疏……”

  朱元璋闻言,面色难看回头看着朱标道:“标儿,你看看,这就是一家独大的后果!

  这些狗东西,已经开始限制皇帝了!

  一旦皇帝做的不顺他们的心,他们就搞这种手段!

  当真令人气愤!

  放在咱洪武朝,咱一个二个全给他们砍了!

  都是惯出来的臭毛病!”

  说罢之后望着韩成道:“那结果呢?见深这孩子是怎么做的?”

  韩成道:“形势比人强,这场斗法,成化帝服软了,不得已之下,下令罢设西厂。”

  “啥?!”

  朱元璋闻言顿时愣住。

  这一情况,实在是出乎他的预料。

  毕竟按照韩成之前所言,这朱见深是一个很刚的人。

  韩成还给出了他那样高的评价。

  可谁能想到,最终的结果竟然是这个?

  才不过是刚一和文官打擂台,就直接服软了?

  韩成这家伙,不会是又在说什么反话吧?

  朱标也同样满是意外。

  实在是这事情的转折太大了!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朱元璋摩拳擦掌,看起来一副要揍韩成的样子。

  “当然没有,要是这样轻易的就结束,那他就不是朱见深了!”

  见到老朱摩拳擦掌,韩成的瞬间就加快了语速,不再卖关子。

  “当年六月,也是一个月后,有御史跳了出来,盛赞汪直的功劳。

  另外一个御史也说,汪直的所作所为,不但可以为当世人所效法,也可以为万世之后的人所效法。

  毕竟汪直之前办的案子,一个是弄了百十船栽运私盐不说,还骚扰沿途府县,又把责问他的典吏殴打射杀的南京镇监覃力朋。

  另外一个是杨荣曾孙犯罪,躲避乡野,后又和其父偷偷来到京师,让其姐夫向锦衣卫百户求情,想要徇私枉法。

  朱见深得到这一机会,立刻重新设置西厂。

  继续让汪直主管西厂之事……”

  “哈哈哈哈!”

  朱元璋爆发出了一阵儿爽朗的笑声。

  自己之前,真的是白担心了。

  朱见深这小子,要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机灵。

  这一手玩的漂亮!

  先是退了一步,让那些朝臣们高兴高兴。

  然后再借着机会,马上又将西厂给重新弄了出来。

  一退一进之间,虽然还是保持了西厂,但是却没有和那些文官们彻底的撕破脸,能笼络着他们,让他们接着干活。

  但也正是因为在此之前,朱见深已经退了一步,这些文官们再在西厂的事情上面放屁,就没有那样容易了。

  之前皇帝已经给了面子,这个时候继续放屁,那就太不识抬举了。

  更为重要的是,提出这事情的还是御史。

  并非是朱见深自己说出来的。

  当然,这御史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建言,究竟是出自于他们自己的本心,还是说背后有朱见深的影子,这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表面上的情况,就是如此。

  朱见深这一手,比直接硬怼那些文官们,来的要好玩的多。

  至少在朱见深所处的那种环境之下,动用这种手段完成目标,要比直接硬着来,效果要好上不少。

  这朱见深很可以,自己方才还为他担心是白担心了!

  自己还真的是有一些,小瞧了这个后世儿孙。

  朱标也一样是面露笑容,心中的那些担忧,通通消失不见。

  相对于自己父皇的杀伐果断,他觉得朱见深所采用的这种策略,还是很不错的。

  能让很多文官们,有气儿也要憋着。

  打碎了牙齿,混血吞下去

  “有了西厂的存在,接下来整顿吏治,就要方便的多。

  再加上有西厂这把刀在手中握着,很多官员行事也都小心谨慎,很多都不负之前的那般嚣张跋扈。

  若非是朱见深整顿吏治,并且动用了这样的办法,大明的文官集团,将会更加的膨胀。

  文官独大的时代,也会早上多年到来。

  而汪直此人,也成功的成为了大明历史上的,四大太监中的一个。

  只不过从汪直所做出来的种种事情上来看,可以看出,汪直此人能力是非常强的。

  主管西厂之时,能够把朱见深所交代的事情,都给完成。

  巡视边军,如辽东,大同等地时,也都能够立下功劳,完成任务。

  成化十七年,汪直作为监军,还三度抗击入寇大同宣府的异族,取得黑石崖大捷,稳定边防。

  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并不是擅权。

  和王振,刘瑾以及魏忠贤这些比起来,要好的太多。

  不仅如此,大明的武举制度能够健全,汪直也在里面出力很多。

  成化十四年,汪直奏请说,武举也要进行考试。

  要仿照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录取进士的办法。

  成化帝朱见深采纳了汪直的建议,并命人摸索出来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这些,一直用到了崇祯年间。

  汪直此番奏请的意义,在于把武举扩大到乡试和会试。

  使得武举逐渐发展成为,与一般文史考试相对式的体系。

首节上一节418/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