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417节

  犁庭扫穴好啊!

  原来,在自己的后代里,竟然出现了一个拥有如此大气魄的子孙!

  直接动手,对建州女真进行犁庭扫穴!

  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自己这边,对建州女真犁庭扫穴的大军,在帮忙解决了吴祯吴良之后,算算时间,此时应该也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说不定,应该已经开始对建州女真动了手。

  这一次,自己一定要让手下的大军,将建州女真给清扫干净!

  “好!”

  朱元璋再一次拍手赞叹。

  “做得好!这朱见深当真是咱的好儿孙,真符合咱的脾气!”

  因为情绪过于激动,朱元璋的面色都显得有些涨红。

  “果然如同韩成你所说的那样,朱祁镇这个废物,最大的功劳,就是生了朱见深这样一个儿子!”

  朱标也用力的点头,表示自己父皇说的对。

  见到朱元璋和朱标后人的反应,韩成也一样是心情激荡。

  朱见深真的很可以。

  若是朱见深也如同朱祁镇,或者是如同崇祯那样,大明只怕要提前百十年就要亡国了!

  好在朱祁镇之后,出现了一个朱见深,一扫朱祁镇时期的种种软弱,种种无能。

  令大明这艘大船再次稳住,并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只可惜,朱见深在历史上,并不算太过于出名。

  至少在大明的一众皇帝当中,名声没有那么大。

  还被冠上了软弱可欺,昏庸好色,以及其余种种,根本不属于他的名头。

  之所以这样,其实也很好理解。

  毕竟朱见深打建州女真,打的是真狠。

  成化犁庭,差点就将辫子的先人都给弄绝种。

  在这种情况之下,辫子又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个机会?

  必然是要对成化帝朱见深,各种的污名化,各种的抹黑。

  这属于是常规操作了。

  对于朱见深,韩成也是真的佩服。

  在他看来,在大明的众多皇帝里,他能排到第三位。

  第一是朱元璋,第二是朱棣,其次就是朱见深。

  “韩成,你快再给咱说说,见深这孩子,还做出了别的什么事?”

  朱元璋望着韩成,迫不及待的询问。

第229章 朱元璋:商税三十税一还不够高吗?!

  很显然,朱元璋已经对成化帝朱见深,升起了浓厚的兴趣。

  想要从韩成这里,多知道一些,关于成化帝朱见深的事。

  想想也对,得知朱见深的行为处事风格,以及做出来的那些功业,得很多人都会心情激荡。

  真的是一扫叫门天子朱祁镇,带来的低迷,让大明再次变得强大!

  在韩成看来,朱见深是大明后世帝王之中,除了朱棣之外,行为处事,尤其是对外战争上面,最为像朱元璋的人。

  不然的话,也不会被一些人称之为‘小汉武’。

  朱元璋在得知朱见深做出来的一些事情之后,对朱见深兴趣大增,也在情理之中。

  韩成想了一下道:“成化帝朱见深,还做出了不少令人振奋的事。

  比如,咱们不久前讨论的武举,成化帝也进行了改革,并且还很有成效。”

  “这么说,你刚才说的那些,关于提高武将地位,以及改变武举的办法,都是咱的好儿孙见深给提出来的?!”

  朱元璋一下子激动起来。

  怪不得韩成这小子,说的头头是道,原来的是将自己儿孙的办法给弄了过来!

  用自己后辈儿孙的好办法,来震惊自己这个做祖宗的,韩成这小子真过分!

  “额……”

  韩成愣了一下,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虽然他知道,老朱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但却也没有想到,竟然会贴到这种程度。

  “那个,岳父大人,我说的那些,很多都是后世的办法。

  朱见深对武举的改革,和我方才所说的那些办法,算起来只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

  朱元璋面上的笑容为之一滞。

  好吧,原来是自己有些多想了。

  但能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也足可以说明自己这个后世儿孙的不凡。

  “朱见深在对武举的改革,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让武举制度化,常态化。

  以往大明虽然也有武举。

  但是这东西,到底什么时候才开一回,具体的标准又是什么,不固定。

  经常是变来变去的。

  武举的举行,简直比陛下你的开科取士都要随意,多少年一考,关停之后,什么时候再次举办,都没有什么规律可寻。”

  边上的朱元璋闻言,有些脸黑,想要动手捶韩成。

  这浑小子,说武举就说武举,没事了将这些事情,往自己头上攀扯做甚?

  这小子,不要以为他仗着自己对有容宠爱,就可以为所欲为!

  做的过分了,自己该捶他还是要捶他!

  当然,朱元璋也就心里面想的热闹,并没有捶韩成,而是继续等着韩成往下说。

  韩成道:“朱见深改革武举之后,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他依照科举那样,也给武举的举行,定下了固定的时间,每隔一段儿时间,就会举行一次武举,用来选拔人才。

  还规定了武举的考试内容,并形成规范。

  他在武举上的这些举动,在当时,肯定是取得了不少的成效。

  朱见深在世时,多次对外对内用兵,从未败绩,武举在其中具体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也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武举肯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而且,也是自他之后,这武举在大明,才算是一直正常的延续下去。

  并且在后来,还真出现了通过武举走上的名将!”

  朱元璋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孙肯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当然,若不是提前从韩成这里,得知了更多更好的,改善武举的办法,朱元璋心中的快乐将会更为充足。

  “除了这些,朱见深还整顿吏治。”

  韩成的声音响起之后,朱元璋的心中又是一喜。

  还有?!

  自己的好儿孙朱见深,竟然还有别的功绩?!

  朱元璋闻听韩成之言,显得惊喜异常。

  没有知道朱祁镇的各种操作之前,朱元璋听韩成讲述自己儿孙们的功业,心中的想法大多都是‘就这?’‘还有没有?’‘这也太少了吧?’

  但经历了朱祁镇之后,朱元璋再去听后世儿孙的功绩时,则变成了:‘这么多?’‘怎么还有?’‘我后世儿孙太优秀了!’

  “得益于摊上朱祁镇这样一位好爹,朱见深上位时,可不仅仅是内部各种叛乱,外部各种敌人。

  大明本身的吏治,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朝政腐败。

  文官势力抬头,并开始膨胀……

  朱见深前面整顿军队,后面开始对吏治动手。

  开始触碰文官集团的利益。

  锦衣卫到了成化帝时期,内部问题不少。

  成化帝不知道是觉得这些问题不好处理,还是处理了之后,依然觉得用起来不够顺手。

  于是成立了西厂。

  其中,成员是汪直从锦衣卫校尉之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西厂之所以会起名叫做西厂,主要是为了和东厂进行区分。

  东厂的全名,叫做东缉事厂,是永乐帝在永乐十八年的时候所设立的。

  主要就是觉得,锦衣卫用起来还不够方便。

  而当初永乐帝起兵时,身边也有不少宦官,很好用。

  所以他直接在宫廷之内,以宦官为首脑,组建了东厂。

  东厂设立,不仅仅令永乐帝的权力得到了加强,同时也有监视制衡锦衣卫的意思。

  不过,不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的设立,到了成化帝这里时,都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所以朱见深来了一个另起炉灶。

  建设西厂,使西厂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

  西厂针对的就是众多官员。

  依照成化皇帝在历史上的种种表现来看,为了整顿吏治,他最终把西厂给弄了出来。

  在此之前,他肯定用了常规手段来,没有奏效,或者是收效甚微之后,才会动用这种非常规的手段。”

  朱元璋虽然不喜后宫干政,但也要分情况。

  在朱见深的时代,土木堡一战,把大明的诸多武勋,以及精锐兵马都给葬送。

  对于武勋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首节上一节417/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