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第52节

“这卷子,可以推荐。”

几个阅卷官的讨论自然引起了考官的注意,考官被他们的话弄得百爪挠心,急迫道:“到底是怎样的文章能得到你们如此高的评价,快给我瞧瞧。”

刘玉成把卷子呈给考官,考官接下,把刚才看到半路的卷子放在一旁,迫不及待看这份备受好评的卷子。

卷面干净,字迹工整,第一眼给人非常舒适的感觉。

考官很快就被卷子里的内容吸引,不知不觉认真看起来,而在他身旁的几位阅卷官都没有作声。

考官看到最后,才发现整张卷子都看完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要是那位考子在,他都想问问:“然后呢?”

可偏偏文章又写完了,提出的问题都有具体的解决方法,但又好像缺了点什么。

考官笑道:“这人……聪明又滑头,风骨在,气度大,争论也是引经据典,有凭有据,有文人的傲骨又有世俗的圆滑,要是将来能与这样的人成为同僚,应该很有意思。”

这样的评价已经很高了,而且其中的意思很明显了。

这几人都是官场上的老狐狸,脑子里思索这次举子中,是否有这么一位人物,可他们想来想去,都没想出来到底会是谁?

看完了这张卷子,考官再去看前面那张卷子,索然无味,辞藻华丽,空洞无物。

考官摇了摇头,把那张卷子丢一边,这是落选了。

时间一晃,刘玉成他们终于完成了所有的阅卷,接下来就没他什么事了,剩下的由所有考官和主副总裁审卷批阅,填榜排名。

***

三月初二,礼部放榜,叫杏榜。

天还没亮,贡院门口挤满了人,很多人迫不及待,早早等着。

小院里,格外的安静。

沈小山心急如焚,“少爷,老爷和壮叔两个人早就去贡院了,如今天都亮了,您要是不快点,我们就挤不进去了。”

沈青云正在慢吞吞洗脸,面对沈小山的催促,擦干脸上的水,回道:“谁说我要去贡院?”

“啊?”沈小山脑子没转过弯,“今天可是放榜,少爷您不去瞧瞧吗?”

“不去。”

沈小山想要去瞧,可沈青云不去,作为书童,他也不能离开。

沈青云洗漱好,去厨房看了看,什么吃的都没有。

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沈老头可能心思全在杏榜上,就没顾得上了。

沈青云叹了口气,带着沈小山去了巷子口一家面馆。

沈青云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认识了一些街坊邻居,附近的租子相对而言算便宜了,这里也住了不少读书人。

“沈老爷,还是老样子吗?”面馆的老板一看到沈青云,热情打招呼。

沈青云点了点头,老板立即道:“好嘞,您稍等,马上就好。”

这时候的客人并不多,老板有意跟沈青云攀关系,主动找话道:“沈老爷,听说今天是放榜日,你怎么不去瞧瞧?”

“我爹一早去了,我现在去肯定挤不通,还不如在家里等消息。”

老板赞赏道:“像您这么淡定的人太少了,我认识好几个读书人,我大门刚打开,就看到他们等榜去了。”

面馆一般天还没亮就要开门。

“说的比唱的好听,应该是没考上,挽尊来了,什么挤不通,找个借口也不像样点。”一声嗤笑传来。

沈青云看过去,认出说话的人。

他是一个中年男人,名叫张璧,是个秀才,年少时意气风发,十五岁考中秀才,原以为会扶摇而上,谁知道考了这么多年,还是个秀才。

沈青云皱眉,问道:“兄台,我可有哪里得罪你?”

“哼”张璧重重哼了一声,扭过头,一副懒得搭理他的模样。

沈小山气愤不已,站起来指着张璧道:“你这人好奇怪,我们又没跟你说话,你话里带刺,瞧不起谁呢,知道我家少爷是谁吗,他可是……”

“小山,不必多言。”沈青云出声打断他。

沈小山还是不甘心,“少爷,他摆明了找茬,难道就这么算了?”

“那还能怎么样,人家年纪大了,迟迟考不中举人,读书的一切花销还要靠娘子绣帕子卖,就连普通人家的男人,也没有让女人养的道理,他啊,枉为读书人,何必与之斤斤计较,自降身份,毕竟我可是举、人、老、爷!”

沈小山满腔怒意瞬间消散,故意朝着张璧那桌大声道:“对,少爷您可是举人老爷,咱们不跟穷酸秀才计较。”

第84章 炫耀儿子

张璧气的大拍桌子,“欺人太甚。”

沈小山不甘示弱,“你这老东西,明明是你找茬,别以为我们人小就好欺负,我可告诉你,我家少爷可是举人老爷。”

张璧还没彻底糊涂,举人老爷确实是他惹不起的,可就这么算了又显得很没面子,他好歹也是堂堂七尺男儿,要是传出去怕两个少年,还不得被笑话死。

好在老板急忙出来打圆场,一通马屁吹捧,才把张璧的火气降下来。

老板和张璧认识很多年了,知道他是什么脾性,把人安抚好,这才小声对沈青云道:“他这是心里烦闷,每次春闱放榜,他都要阴阳怪气一下,不用在意。”

沈青云看在老板的面子上,没再继续追究这事。

***

贡院门口

人挤人,水泄不通,沈壮硬是靠着浑身蛮力,杀出一条道路,带着沈老头来到了最前面。

贴榜的衙役多看了沈壮两眼,心想:这人力气还挺大的,像头牛似的。

杏榜贴好,人群彻底沸腾起来。

沈老头对着沈壮大喊:“从前面看,从前面看。”

就算沈老头不提醒,沈壮也没打算从下面找名字,看着杏榜,第一个名字赫然写着‘沈青云’。

沈壮还没来得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沈老头,就听见那衙役道:“从前面看要找好久,我建议你们还是从最下面看,这是按照从高到低排名的。”

沈壮指着沈青云的名字道:“我已经找到了。”

好心提醒的衙役:“……”

“老爷,我看到少爷的名字了,在最上面,这是不是跟以前一样,又是第一?对了,乡试叫解元,那这次又叫啥?”

这话一出,周围还在挤的人群安静了一瞬,很多人的视线落在最上面那个名字:沈青云。

沈老头反应过来,狂喜,“中了,哈哈哈中了,我儿又是第一,是会元。”

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开,状元楼里,正在等榜的张信和宋缺几人,第一时间知道了会元是沈青云。

宋缺原本还在摇晃的折扇收起,眉头微微皱着,似乎在想什么。

宋闻脸上难掩震惊,“居然又是他。”

作为和沈青云同时考县试,然后府试、院试、乡试,每次等榜,第一名都是沈青云。

会试,汇集了各府的举子,优秀的人何其多,在这种情况下沈青云居然还能拿到榜首,这是何等的厉害,何等的幸运!

他这辈子恐怕多努力,都无法追赶到他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宋闻脑子里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

张信对身边的小厮道:“去外面接一下阿福。”

阿福去看榜了,小厮闻言,知道少爷这是迫不及待想知道会试结果了。

阿福已经在酒楼门口了,小厮看到他,大喊他的名字。

阿福闻言,欣喜道:“中了,少爷排名第六。”

当张信知道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太欣喜,也没有太失落,这个名次,在他的预料之内。

很快,宋家的小厮也来了。

“少爷,您中了,排名第三。”

宋缺问道:“那第二是谁?”

“王子非。”

王子非出生百年世家,世家有丰厚的底蕴,宋家哪里能与王家比,输了倒也心服口服。

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卧虎藏龙之下,沈青云居然还能拔得头筹,这倒让他很意外。

报喜人几乎把酒楼包围了,在这里等榜的人太多,报喜一波又一波。

在忐忑等待中,宋闻也得到了消息,他是第三百名,最末尾,不管怎么说,中了,成为了贡士,有机会参加殿试,要是殿试发挥的好,未尝没有机会。

***

当报喜人来到巷子里,给沈家报喜的时候,张璧嫉妒不已,明明当初自己也是那样意气风发,怎么就不能有别人那样的好运气!

张璧怎么都没想到,这个姓沈的少年,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沈青云。

他这次拔得头筹,成为会元,已经连续五次成为榜首,也就意味着,要是殿试还是拔得头筹,那就是妥妥的六元及第了。

张璧不敢再看报喜的热闹场景,灰溜溜回了家,看到院子里正在绣帕子的妻子,心里没由来的更加烦闷。

女人看到张璧进来,放下手里的活,担忧道:“相公,外面天冷,厨房里熬了姜汤,我给你盛一碗。”

说着,女人也不等张璧回答,快步进了厨房,出来时手里已经多了一碗姜汤。

张璧看着陪伴自己的结发妻子,脑子里全是早上在面馆的画面,以及自己被讽刺时那两个少年眼中的嘲笑。

他一把打掉碗,生气道:“喝什么喝,滚开。”

女人没想到他突然发难,汤水洒在她的手上,疼得她眼泪控制不住往下掉。

外面是报喜人大声的祝贺词,女人羡慕不已,那少年她见过,很年轻,没想到这样的年纪能中,还是会元,也不知道哪家的姑娘有那个福气嫁给她。

不像她,命苦,以为嫁的是良人,结果,日子过得跟猪狗差不多。

***

沈老头红光满面,意气风发,面对众人的贺喜,熟练地回应。

这让皇城脚下

的百姓们不由地高看一眼。

巷子里的邻居们小声议论,“还以为这位沈会元出身低,家里的长辈上不了台面,可瞧着那老头还挺会反会逢源。”

“你这就有所不知了,那可不是一般的会元,听说他已经连中五次榜首了,这种报喜场面肯定早就见怪不怪了,能应对自如也是应该的。”

“别看他是庄户人家,架不住人家命好,儿子考中了会元,要是成为了状元,一夜之间,鸡犬升天,人家就是就是官老爷的爹了。”

“说得有道理,我们得趁早打好关系,不然等人家成了大官,我们想见一面都难,现在结一份善缘,指不定将来能派上用场。”

一时间,踏入小院子里道喜的人络绎不绝,沈老头一直招呼客人,忙的连水都顾不上喝。

沈青云本来想让沈老头休息休息,不用那么费心招呼人,可当看到沈老头放光的双眼,得意的笑,以及炫耀……

沈青云摇了摇头,默默回了书房,也许对沈老头来说,目前就是他‘痛并快乐着’的真实写照。

对一个父亲来说,有什么比炫耀儿子更有成就感!

也亏得在皇城,要是在村里,恐怕他能炫耀三天三夜。

首节上一节52/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