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叹口气,无奈地摇摇头,自己钻山打洞选出了七位中书舍人:何宜、黄溥、白圭、项忠、叶盛、姚显、练纲。
可惜可惜,这七人虽然个个都是一表人才,但只有何宜、黄溥、练纲愿意明确跟着新君走,剩下的四个全都偏向太上皇。
第127章 皇帝受杨杰投诚 阿剌献死士内应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朱祁钰本来也没想强求叶盛和姚显表态,而且也能接受大部分文臣武将还忠于朱祁镇的事实。
尊重现实,把握自己能把握的人和事,这就是朱祁钰的处世策略。
于是朱祁钰转头对黄溥笑道:“爱卿出使瓦剌有功,便升你为右春坊右谕德吧,你之前的官职依旧兼任。”
这样一来,黄溥便身兼了四职:右春坊右谕德、广西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右寺丞、中书舍人。正式成为新君身边,排名第二的近臣。
这官升得也是飞快,在进入新君视野前,黄溥是广西道监察御史,正七品。这才多久,就已经连蹦三级,升到了从五品的右谕德。
詹事府右春坊中,排前三的属官,分别是正五品的大学士,正五品的右庶子,从五品的右谕德。
如今何宜做了右庶子,黄溥做了右谕德,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新君这是把两人当左膀右臂培养了。
而且詹事府的人,名义上全部都是太子属官,何宜和黄溥显然是被当成太子的未来辅臣培养了,至于新君心中的太子指的是谁,那就说不定了。
朱祁钰又和几人聊了一会,便拉着何宜、黄溥去绛云轩吃饭去了。如今朱祁钰也不装了,对明确站队在自己这边的人,和左右摇摆不定的人,就是区别对待,显出了明显的亲疏。
而且朱祁钰也不敢和白圭、项忠、叶盛、姚显这四人谈真正的机密事,不然他们调头就把自己卖了怎么办。
来到绛云轩,没有了外人,黄溥便汇报起了真正的机密要事。
朱祁钰认真地听完之后,第一个关心的却是喜宁:“我已经两次要求也先将喜宁这个叛徒绑送京师了,而且现在杨善又去出使了,我会让他再强调一遍。也不知道有没有起到作用?”
黄溥非常肯定地回道:“有作用,现在喜宁深受也先器重,可以一直站在太上皇和也先身边贴身伺候。有了陛下的提醒,也先是不会傻到派喜宁出使大明的。”
朱祁钰闻言,这才放下心来。历史上的朱祁镇,设计说服也先,派喜宁率使团赴北京索要赏赐,结果导致喜宁挨了千刀万剐。
没了喜宁帮着出主意,也先这个蠢货竟然把朱祁镇放回了北京。最后的结果就是,土木之变不到五年,也先就身败名裂,被阿剌知院割掉了脑袋。
但只也先稍微聪明那么一点点,来个挟太上皇以令蒙古、大明投鼠忌器,都不会那样稀里糊涂、窝窝囊囊地死掉。
黄溥又继续说道:“微臣此行,已经在也先心里,种下了猜忌伯颜帖木儿的种子。然后有喜宁在也先身边时时鼓动,陛下这步暗棋,将来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阿剌知院那边的谈判最为顺利,阿剌不仅同意以包围宣府为主,进攻居庸关为辅。而且也派遣了心腹混在使团之中进京观战,只要咱们能取得辉煌战果,阿剌便会与我们深度合作,结成亲密无间的攻守同盟。”
朱祁钰点点头,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黄溥笑道:“微臣此行,还有两项意外收获。”
朱祁钰听说,立时来了精神,催促黄溥速速讲来。
黄溥笑道:“第一个,也先这次来围攻京师,出兵仓促、准备不足,没能征召到足够的本部兵马。
所以也先为了凑足围攻京师的八万主力大军,从阿剌的本部兵马中抽调过去了三千精兵。
这三千精兵中,有五百人,是绝对忠于阿剌知院的心腹死士。
阿剌说了,若是陛下能在北京城下重创也先大军,他愿意将这五百死士交给陛下,作为内应。”
“好!好!好!爱卿真干才也,我派出了五支使团前往瓦剌,只有爱卿大有建树。有了这五百死士作内应,咱们夜袭成功的把握又增加了三分。”
“这都是陛下把控全局,运筹帷幄的结果。另外还有一项收获,那杨洪之子杨杰进京了,说是要去求于谦为杨家谋条生路。
微臣赶巧与他同路,这几日时常在一起聊天。臣听杨杰话中的意思,倒着实有几分想向陛下投诚的倾向。
不知道陛下要不要接受他的投诚?”
朱祁钰点点头:“也不是不能谈啊,他能为我提供什么有价值东西?”
黄溥回道:“他能提供山西的官员、将领、商贾之间相互勾结,向瓦剌出卖情报、输送军械的证据和名单。”
朱祁钰闻言,沉吟不语。
黄溥见状,又补充道:“杨杰说他愿意保证,查抄完这些叛逆的家产,足够支持朝廷一两年的用度。若有虚言,杨杰愿当死罪。”
朱祁钰听到这话,有些心动了,便转头看向何宜。
何宜笑道:“陛下可以命杨杰负责去查抄这些罪犯的家产,如果抄得少了,再杀杨杰也不迟。
如果真能抄他说的那样多,陛下可以用这些钱来应付朝廷开支,同时宣布免天下赋税一年,那到时岂不是大获民心。
陛下什么都没有付出,只是放了杨杰一条性命,就能让自己的威望更上层楼,这买卖做的太划算了。”
朱祁钰闻言,笑着点点头:“杨洪、杨俊上书坦承隐瞒军情、弃城失地之罪,然后自裁以谢天下,并主动献出全部家产给朝廷,以稍稍赎其罪孽。
朕念杨洪守边四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封其子杨杰为伯爵。
这样事情就算了了,我也就不诛杨家满门了。这是朕能接受的底线,黄爱卿告诉杨杰不要讨价还价。”
黄溥连忙答应了,朱祁钰又向何宜问道:“应该给杨杰封个什么伯来着?”
何宜不假思索地答道:“营阳伯。”
朱祁钰闻言,连声赞道:“哦,对对对,就是营阳伯。还是你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大才子记性好,让我记,打死我我都记不住。”
何宜立即便拍起了马屁:“记录琐碎,以备垂询,本就是臣子份内的职责。陛下心中装的是九州万邦、亿兆生民,本就不该天天记挂着这些琐碎小事。”
朱祁钰笑着摆摆手:“不行就是不行,们就不必苦苦为我挽回尊严了。行了,散了吧,我回去找我的宠妃们卖弄去了。
我就不信了,我比不了你们,难道还比不了她们几个小姑娘家家的。等我在她们身上找回自信,明天咱们再接着谈正事。”
何宜同情地看了皇帝一眼,便拉着黄溥告退了。
……
在朱祁钰回房轻松调戏佳人的同时,也先的大军也来到了紫荆关外扎营。
令紫荆关守将迷惑不解的是,紫荆关东面,靠大明腹地保定府的这一侧,也有一支数千人的兵马,来到了紫荆关外扎营。
第128章 皇帝仪仗俱齐备 画师文人观叫门
镇守紫荆关的右副都御史孙祥,与都指挥佥事左能,站在城墙上,呆呆地望着突然出现的这支明军。
这支奇怪的军队也不靠近城墙,只是在离城门二里开外扎下了营盘。
没过多久,又有后续的数千人,押着辎重粮草,赶着牛羊,进入了新建的营地。
孙祥与左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紫荆关这里就有个问题,孙祥的右副都御史是正三品文官,左能的都指挥佥事是正三品武官。
这时候文官的地位还没有凌驾于武将之上,两个人都是正三品,应该谁指挥谁呢?
所以两人只得商量了一下,孙祥希望能全神贯注地对付正面的瓦剌大军,背后这支明军爱做什么做什么吧,只要不捣乱就行。
而左能是亲太上皇的,巴不得赶紧开城门,把瓦剌大军放进来。至于城外这支明军,能把他们赶走才是最好的。
最后两人取了个折中的策略,先派出了几名得力的哨探,去城外问问清楚。
半个时辰之后,哨探便回来了。左能急忙问道:“城下是哪路明军?”
为首的哨探回首:“回将军,是营州前卫。”
左能闻言,忙呵斥道:“胡说,营州前屯卫,驻地是通州西面的香河县,怎么会莫名其妙地跑到这里来?”
哨探一脸无辜地反驳道:“将军,城下那不是驻扎在香河的营州前屯卫,而是大宁都司重新组建的营州前卫。率领这支军队的,是大宁都司的都指挥同知谷聪。”
左能与孙祥闻言,相互对视一眼,更加的惊诧了。都指挥同知是从二品武将,比两人官阶还高,怎么会莫名其妙地跑到紫荆关来。
孙祥反复问了数遍,确认哨探没有弄错。便对左能说道:“请左将军严守关隘,我亲自下去看看吧。”
左能求之不得,立即便连连点头。正好孙祥出关之后,自己就可以和手下心腹串联一下,商量怎么放太上皇入关了。
却说孙祥带着几名随从,坐着吊篮,下到城外,来到营州卫的驻地。
谷聪笑呵呵地迎了出来,热情地将孙祥往中军大帐里让。
孙祥在大帐中才坐定,便急切地问道:“敢问谷将军为何率军前来?”
谷聪笑着解释道:“我是奉陛下密旨,来此有三件事情。”
说罢,谷聪从案上取出一张文书,递给孙祥:“孙御史请看,这是兵部的调令,我是合法地率军驻扎在紫荆关下的。”
待孙祥确认过调令无误之后,谷聪继续说道:“我此来有三个目的,一是为瓦剌大军送些牛羊、酒菜,好让他们省去劫掠百姓的麻烦,快速抵达北京城下。
第二,我带来了一批翰林院、国子监的饱学之士,和京城第一流的画师。他们要到城头去观战的。
第三,我奉皇命前来搭救孙御史,以及城中忠勇的将士们。陛下知道紫荆关守不住,也没打算要守紫荆关。
但是陛下不想忠于职守的将士们白白牺牲,所以托我带来了陛下的密旨与兵部的命令,您象征性地抵抗两天,就可以跟着我撤往保定府了。”
说罢,谷聪从衣袋里取出了密旨和兵部的文书递给孙祥。
孙祥看过之后,还是不肯轻易放弃:“谷将军,紫荆关如此险要,易守难攻,陛下为何要如此轻易地弃关?”
谷聪笑道:“孙御史想守,城中的将士们却不想守,大部人都心向太上皇,守不了几天,这些人就会主动弃关的。到时候瓦剌大军必然破关,孙御史必然性命不保。
孙御史也不必自责,只管奉命行事便可。就算出了问题,自有陛下一力承担责任,也没人会怪罪您。”
孙祥见谷聪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只能无奈地点点头,然后又问道:“下官还是不解,那陛下派些文人与画师过来,是要做什么?”
谷聪笑着解释道:“陛下是要将激烈的战争场面,让画师画下来,让文人写成文章,然后传遍全国,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北京保卫战的艰辛。”
孙祥听完都无语了,皇帝都主动要求弃关了,从哪里来的激烈战争场面,这话不是哄小孩吗。
谷聪可不管孙祥怎么腹诽,热情地送了孙祥出营。
孙祥出来时只有几个随从,回城时却给了几十名文人、画师。
这些文人、画师里带头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帝的中书舍人练纲。
紫荆关下,天子叫门,这可是北京保卫战中,最重要的场景之一。
虽然朱祁镇在北京城下也叫门了,但是那个没有破城,不够有说服力。
而紫荆关,是整个土木之变加京城保卫战中,唯一被攻破的重要城池关隘。
所以这里必须大书特书一笔,并广为宣传,得让天下人都知道才行。
等孙祥回到关中,左能也与心腹商量好了弃城事宜。
这一天瓦剌大军也在安营扎寨,休整备战。所以整个战场都非常的平静。
到了第二天一早,孙祥还在睡着,左能便勿勿前来,将孙祥叫了起来。
孙祥连忙问道:“瓦剌开始进攻了?”
左能摇摇头:“不是,不是,是城外又来了一支大明使团。”
“大明使团?大战就要开始了,怎么陛下还在派遣使团?使臣有说他们是来做什么的吗,赶紧把他们用吊篮吊上来啊。”
左能无奈地回道:“他们说是来给太上皇送皇帝仪仗的。而且必须开城门,让皇帝仪仗经过紫荆关,前往瓦剌大营才行。”
“荒唐,这是谁想出来的主意?好好的,送什么皇帝仪仗!”
“孙御史,慎言,慎言,这可是陛下亲自下的旨意,不信您看看。”
说着,左能将刚从城下吊上来的诏旨递给了孙祥。
孙祥看过诏旨,无奈只得开关放行。
于是当朱祁镇在毡帐中刚刚睡醒的时候,杨善使团便带着皇帝仪仗赶到了瓦剌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