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第90节

朱炫说道:“格物,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在于推测事物的原理,了解其本质,找到其规律,并且在这过程中,纠正人的行为,能让人的思想,达到某种程度的升华,还可以治国和平天下。”

方孝孺听完了朱炫的话,脑海里思考片刻,反驳道:“按照殿下的意思,天下读书人,都不用读书,不需要明理,只能去格物,找出殿下所说的规律,思想就能升华了?这样也能治国平天下?”

他对此,是很不屑的。

倒也想看看,朱炫怎么解释。

方孝孺觉得朱炫还是很有潜力的,想法也很多,聪明伶俐,能领悟出那么多歪理。

只是走上了歪路,所想的道理,全部是歪理。

只要能帮朱炫纠正过来,方孝孺有信心,能培养出一个,更好的学生来。

面对质问,朱炫没有生气,拿起放在书桌上的纸张。

“先生应该知道,纸的重要性吧?”

“没有纸,就不会有书,我们能读圣贤书,全靠这些纸的应用。”

方孝孺自然知道其重要性,反问:“这和小皇孙所说的格物,有什么关系?”

朱炫解释道:“纸正是我所说的,通过格物做出来的产物,以前的人,通过格物,把木头变成一张张纸,不仅方便书写,还方便知识的传播,能让我们好好读书,才有我们那么多读书人,先生觉得呢?”

方孝孺:“……”

众人:“……”

这样听起来,似乎又很有道理。

是朱炫所说的格物,改变了他们可以读书的状态,否则他们看的书籍,还是那些很重很麻烦的竹简,那些书还很贵。

现在一本书,价格便宜,即使普通人都能买得起。

方孝孺皱起眉头,想再说两句反驳的话。

可是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朱炫又道:“先生应该知道火器?”

“这也是以前的人,通过格物,做出了火器,皇爷爷才能利用火器,赶走元蒙,恢复我们汉人江山,正是平天下。”

“另外还有农事,以前的人,通过格物,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让我们可以吃饱饭,农业与国家根本有关,这便是治国的方法之一。”

“甚至我们的衣着和出行……”

朱炫又列举了,好几个格物致知的例子。

把这些说完了,方孝孺陷入沉默。

其他皇子皇孙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朱炫一番话,几次反问,不仅问得方孝孺说不出话来,也问得他们陷入沉思。

“小弟,厉害啊!”

朱允低声说道。

朱炫最后又道:“先生教了我那么多道理,我也有一些东西,想教给先生,那便是知行合一,吾心之良知,希望先生可以悟透其中的道理。”

第119章 震惊大本堂

一直以来,都是方孝孺教导他们读书明理。

今天被反过来了,朱炫居然敢说教方孝孺,在场的皇子皇孙,惊讶得瞪大双眼,他们学问还浅,听不懂朱炫的“知行合一”和“吾心之良知”,蕴含了什么意思。

不过他们都觉得,朱炫这是在自取其辱。

方孝孺这样的大儒,是朱炫一个小孩子,可以教的吗?

他们等着看方孝孺如何愤怒,如何怒斥朱炫,说朱炫欺师灭祖等等。

但是,方孝孺的反应,和他们想的完全不同。

“知行合一。”

“吾心之良知。”

方孝孺念叨着,好像找到了某个瓶颈,就差一点点,即可通晓某些道理,只不过这些道理,又找不到由来,想抓也抓不住,甚是迷茫。

他已经忘记了,对朱炫的惩罚,沉醉在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的线索之中,却又一直找不到法子。

听了朱炫最后那句话,方孝孺站在原地,陷入沉思。

苦思冥想,似乎想当场打破这个瓶颈。

大本堂里,一片安静。

朱松他们震惊地看向方孝孺,其他人对朱炫轻视的心思,随之收起来。

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方先生竟然因为朱炫的一句话,而陷入苦思,好像在思索什么道理。

方先生可是大儒,之前被朱炫问得不知道怎么回应,他们可以看作是朱炫强行给方先生制造问题,强词夺理,但现在的苦思,显得不太正常。

“难道朱允炫的学问,比方先生的还要高?”

有一个皇孙,低声地嘀咕了一句。

这句话仿佛在大本堂里炸锅了,其他皇子皇孙纷纷惊呼,感到很不可置信。

方孝孺正在领悟,还没抓到想要的线索,突然被他们的呼声打断,无奈地叹了口气,知道刚才的状态,很难再进入。

这一次被打断,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有如此感悟。

“多谢殿下,受道之恩。”

方孝孺回过神来,忘记了那些离经叛道,反而对朱炫甚是感激,还行了一个拜师礼。

按照刚才他们争论的内容,以及朱炫给出的那句话,足够让他觉得,朱炫可以为老师,达者为师,不分长幼,这也不是托大,更不是奉承。

方孝孺本来还想,可以把朱炫教导成才。

哪曾想现在反过来,差点被朱炫教导,领悟了某些大道理,“知行合一”和“吾心之良知”,足够他领悟一辈子。

他在想,朱炫对学问的领悟已经超过自己,最重要的是年纪那么小,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岂不是能成为圣人?

想到这一点,方孝孺激动万分。

能见证一个圣人的成长,这是天大的荣幸,那篇文章的事情,早就被他丢到一边,只是又担心朱炫喜欢乱来,在变成圣人途中,再走入歪道,怎么办?

他开始各种纠结!

方孝孺纠结的时候,大本堂上的众人,彻底被惊呆了。

不少人揉了揉双眼,确保自己没有看错。

方先生竟然对朱炫行了一个拜师礼,这怎么可能?

朱允猛地站起来,不可置信地往朱炫看去。

朱松和朱允二人也觉得很不真实,心想这是幻觉吧?

“不敢!”

朱炫哪敢接受,方孝孺这个拜师礼,又回了一礼。

方孝孺沉吟片刻道:“你们先背书吧!”

他得回去,安静地想一想,如何领悟朱炫教给自己的东西。

“小弟,厉害啊!”

朱允佩服地说道。

大本堂里面,甚至是大明的国子监所有监生,没有任何人可以让方孝孺行一个拜师礼,相信今天他们谈论的内容传出去了,整个大明的读书人,都会忘掉那篇文章,和方孝孺一样,认为朱炫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圣人。

原来这就是朱炫所做的准备!

他们终于明白,朱炫那么淡定,和发表那篇文章的原因。

朱炫坐下来,随口道:“这些只是我乱想的出来的结论,算不得什么,可能先生以前没听过,才会那么惊讶。”

朱松说道:“小允炫你这些道理,真的是自己悟出来的?”

“是啊!”

朱炫点头道:“就是有些事情,自己努力想一想,就想透了,不知不觉想到了那么多。”

朱松和朱允二人一怔,没想到朱炫的悟性那么好。

其他听到了朱炫这句话的皇子皇孙,纷纷在想怪不得朱炫那么受朱元璋的宠爱,如果他们有这个本事,其实也可以如此。

可惜他们没有。

朱炫又道:“二十叔,二哥,我们背书吧!”

朱松和朱允:“……”

你的表现,连先生都拜服了,还需要背书?

他们认为,就算让朱炫来教自己,都有这个资格。

谨身殿。

朱元璋正在看着,一系列弹劾朱炫的奏章,心里很不爽,报纸刊登的文章,他当然看过,写得很离经叛道,连自己的八股取士也直接反对了。

一点情面也不留地反对。

八股取士,在于禁锢天下读书人的思想,为皇帝所用,维持天下的稳定,朱元璋对这个举措很满意,但朱炫反对得很直接!

越是这么想,朱元璋的眉头越皱。

有好几次,他想把朱炫找来问清楚,但是又想知道,朱炫这么做目的何在。

小乖孙的想法很多,明知道那篇文章会引起轰动,还是发表出去,背后应该有原因,他想等乖孙来坦白。

“弹劾咱乖孙的奏章,全部送去御膳房,给徐兴祖烧火。”

朱元璋揉了揉太阳穴。

奏章都是内阁送上来,阁老们看过之后,分门别类,送来给朱元璋。

几个太监过来,把奏章放到一个箩筐里,准备带走。

“陛下,好消息!”

此时,云奇激动地走进来。

朱元璋抬了下眼眸,淡淡道:“外面的人,都在骂咱的乖孙,就算是咱也想把乖孙捉过来,打他屁股,乖孙都变成逆孙了,连咱的八股取士都敢反对得那么彻底,在这时候,还能有什么好消息?”

现在外面的消息,都是反对朱炫的,说朱炫离经叛道。

朱元璋从昨天到现在,听得耳朵都起茧了,全部是坏消息,没有好消息。

第120章 孙儿没错

“陛下,真的是好消息。”

“刚才小皇孙在大本堂,提了几个问题,连方孝孺先生都难住了,他们辩论了一番,最后方先生还给小皇孙行了一个拜师礼……”

云奇赶紧把刚才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复述出来。

首节上一节90/1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