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第46节

要不是治国非官员不可,朱元璋甚至不会再留下官员,所以他对官员,十分苛刻,限制又是极多。

听到这个问题,朱炫不感到意外。

应该是最近改革税务,牵扯出来的贪官有点多,多得又让老朱怀疑人生。

“孙儿有一句话想说,但又担心,说出来会让皇爷爷生气。”朱炫道。

“咱不会生乖孙的气,有什么想说,尽管开口。”朱元璋对他的宠溺程度,胜过其他皇子皇孙。

“那孙儿就说了。”

朱炫故作思考片刻才开口道:“会不会是大明官员,俸禄其实不高,那些官员才不得不贪?”

如果是别人说出这句话,老朱说不定就生气了。

听到朱炫这么说,朱元璋摇头道:“乖孙,咱大明的俸禄虽然不高,但是也绝对不低,当官的不想着报效百姓,造福天下,却惦记着俸禄,这怎么行?”

他觉得,乖孙有时候,像自己,可以很狠。

听到乖孙这番话时,他又觉得乖孙有时候,还是仁慈了。

能对当官的好?

当然不能。

“乖孙,咱告诉你,那些当官的,没多少好人,你给他越多,他就越贪心,想得到更多的。”

朱元璋教导说道。

还很用心地教朱炫,以后怎么当皇帝,来控制下面的官员。

朱炫说道:“请问皇爷爷,我们大明,六品以下的官员,一个月的俸禄是多少?”

“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为至。”

这套俸禄制度,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五年,最后一次调整得出来的。

此后的皇帝,虽然也有过修改,但是数额基本不变,永为定制。

第60章 俸禄太低了

“一个六品官员,月俸十石。”

“十斗为一石,十石即一百斗。”

“一斗为十升,一百斗就是一千升。”

“月俸十石的官员,一个月下来,每天平均所用的粮食大概为三十三斗。”

“这点粮食,好像不是很多。”

朱炫快速换算了一下,最后说道。

看到朱炫换算得那么快,朱元璋也有些惊讶,但再听到乖孙说不多,笑道:“乖孙没见过称量,不知道一斗有多少,每天三十三斗,很多了。”

他并没有生气,只以为朱炫懂的不多,又心思单纯,甚至是善良,才会提出这种说法。

以后把乖孙教导起来,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

“不多吗?”

朱炫思考了一会道:“二哥在外面的府邸,就有几个太监,几个宫女需要养,但二哥现在还是空闲,什么都不用做,身边的人不会很多。如果是六品官员,妻妾应该有两到三人,子嗣会有五六人,另外还要有一两个师爷,十多个奴仆,衙署里面,好像不是每个杂役都有俸禄,也需要这个官员去养,一天三十三斗,分下去给那么多人,还剩多少呢?”

这句话,顿时问得朱元璋一愣。

他还从未算得那么细致,算下来又很有道理。

听了乖孙的话,老朱有一种感觉,岂不是那些官员,为了供养家人,而不得不贪污?是他迫使那些官员贪污的?

“这些只是吃饭,还没算上其他花费。”

“六品官员的俸禄,是十石,更下品的,会更低,如果官员家里有田地还好,没有的话,一家子就得全靠这点俸禄了。”

“很多官员都是异地任职,不会在户籍所在地当官。”

“异地的话,就是在任职的地方没有田地,即使在户籍地有,运输去任职地也是麻烦,其中还会有损耗,需要额外花费。”

“朝中大员,或者身居高位那些,孙儿暂且不算。”

“皇爷爷有没有发现,之前查办的贪官,虽然身居高位的也有不少,但更多的还是那些品阶低下的地方官员?”

朱炫继续说道。

朱元璋皱起眉头,好像又让乖孙说对了。

如此一来,贪官污吏,真的杀之不尽。

就算再清廉的官员,在自己连饭都没得吃的前提下,也有可能把手伸向普通百姓。

“岂不是说,贪官是咱一手促成的?”

朱元璋想到这一点,身子微微一颤。

刚才的愤怒,他完全丢到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对贪官出现原因的思考。

越想就越觉得,是自己的不对。

现行的俸禄制度,越想越有问题。

“孙儿只是说一说,自己能想到的。”

朱炫把该说的都说完了,又道:“如果皇爷爷觉得不对,孙儿再想一想,应该怎么说,才不会说错。”

朱元璋自然不会责罚,问道:“这些话,是谁教乖孙说的?”

朱炫摇头道:“没有人教,都是孙儿平常在皇爷爷身边,听皇爷爷和其他大人讨论,或者看到一些奏章,认真想一想得出来的结果。”

他停顿片刻,又道:“孙儿也不是有意,要看皇爷爷的奏章,请皇爷爷责罚!”

对于看了奏章这种事情,朱元璋满不在乎。

甚至还巴不得,小乖孙有能力帮自己批阅奏章。

“乖孙没错!”

朱元璋说着又想,只是在身边听了,再看了一些奏章的内容,就能总结出那么多。

还可以指出,他那些俸禄的弊端。

不愧是咱的乖孙。

朱元璋心里大喜,觉得自己后继有人了,又道:“所以乖孙觉得,贪官多的原因,是俸禄太少了,咱应该提高俸禄?”

“孙儿就是这么想的。”

朱炫微微点头:“但只能是减少贪官,不可能完全杜绝,真心要贪的人,无论俸禄再多,还是会贪的。”

这一点,朱元璋很清楚。

如果再有贪官,杀便是了,有多少就杀多少。

“乖孙说得很对,有些制度,需要改了。”

朱元璋说着,就把朱炫抱起来,放在大腿上,哈哈一笑道:“要不是有了乖孙的话,咱还想不到这些,乖孙真聪明,比皇爷爷还聪明。”

朱炫轻声道:“孙儿远不如皇爷爷聪明。”

在老朱身边,他又刷了一下好感度。

留下了好一会,朱炫就提出要离开,回去继续写书。

看着这个小家伙,走出了大殿后,朱元璋也开始考虑,俸禄制度的改革问题。

税务的改革,正在血腥地进行。

那些官员,肯定备受打击。

如果再来一个俸禄的改革,提升了俸禄,算是给其他官员一点甜头,先给打击,再给希望,如此组合下去,忠心清廉的官员,自然会更忠心清廉。

这个时候更改俸禄,是个好时机。

“标儿在天有灵,把那么好的乖孙,送来咱的身边。”

朱元璋心里欣慰,又道:“云奇!”

“老奴在!”

“帮咱传出消息,准备改革俸禄,咱会适当地提高月俸。”

朱元璋考虑了下,补充道:“同时有意无意地告诉那些官员,俸禄的更改,是乖孙给咱提的意见。”

他这样做,在于帮朱炫立功,顺便拉拢一批官员的好感。

也不怕其他官员听了,会不相信一个四岁的孩子,能想到那么多事情。

刚才他们议论的时候,身边的太监、宫女,甚至侍卫都在。

只要那些当官的想打听,还是很容易打听得到。

“是!”

云奇应道,同时心里在想,陛下已经在为小皇孙笼络官员。

看来未来的皇帝,小皇孙是当定了。

“救了小皇孙,带大小皇孙,我也有一份功劳。”

云奇心里嘀咕,想到这些,便眉开眼笑。

作为一个太监,他也有攀附上位者的心思。

到了朱元璋逝世的那时候,他们这些贴身太监的下场,往往不会太好。

只要在小皇孙身边,有足够的存在感,他有信心可以改变这种现状,一定可以的。

朱元璋又道:“传吏部尚书张进来。”

“是!”

云奇出去通传。

除了税务的改革,接下来的大明官场,又会被俸禄改革而震惊了。

第61章 好多银子

朱炫回到小院子,已经是傍晚。

吃过徐兴祖送来的大餐,他继续写小说,《天龙八部》已经写到了第五册。

前面四册,直接成为爆款,很是畅销。

大明写小说的人并不少,但是武侠小说范围内,在《天龙八部》面前,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朱炫他们的书店,名气水涨船高。

那些喜欢看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他们的书店,也没有不知道这本书。

即使朱松再怎么花钱加印,书还是供不应求,直接被读者们买爆了,看到这种火热程度,朱炫甚至在想,让朱松考虑一下,拓展应天府之外的销售渠道。

朱松听了觉得有道理,白花花的银子,哪能放着不赚,于是努力找关系,想办法拓展销售渠道,奈何他们的人脉也有限,又要考虑不让老朱发现,很多都做不到。

首节上一节46/1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