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女帝,我真是大周忠臣 第24节

通文馆众人也听的明白了,统一文体是朝堂里的一个大雷,谁碰谁死。女帝这是给叶浩然来了一手绝杀。

这件事守旧和创新都不行,你上疏建议统一文体就容易得罪朝臣,不上疏陛下就可以以办事不力治你的罪。

根本无解,只能遭殃。

众人都好奇看着叶浩然,想要知道他怎么面对这必死的局面。

叶浩然当然知道这个是女帝在针对自己,又不是第一次,见怪不怪了。自己直言天下第一疏都上了,现在要是服软,反而把白白建立起来的忠臣之名败坏。

既然女帝刁难自己,那就拿她再给自己的忠臣人设镀金,反正自己表现越是大公无私,女帝越不敢杀自己。

叶浩然深吸一口气,想象自己孩子不好好学习,天天就打王者荣耀,刷抖音看小姐姐,一股怒其不争情绪自然就酝酿了出来。

“恕属下直言。陛下天天闭关不理朝政,奏疏都不看,却厚脸皮让臣子办统一奏疏文体这种事的。”

“这还有王法吗?”

第36章 你也太勇了

通文馆众人直接呆住了,虽然陛下有意刁难你,但是你直接开怼,这也太勇了吧。

刚刚还觉得叶浩然有几分软弱的人,更是啪啪打脸,他们可不敢说女帝一句坏话,哪怕是私底下。

东厂镇抚司耳目可是遍布天下。

上官婉儿一听这话,这语气,就知道完了,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陛下啊陛下,你何苦去惹这家伙。现在旧恨未了,又起新仇。

上官婉儿努力挽回,“大周国事繁多,奏疏文体又不统一,弊端重重。几代帝王都有意改革,陛下继承先帝遗志,所以才让内阁把这件事转交通文馆。这些年一直苦无人才,如今看你奏疏写的极好,就让你主持改革此事了。”

上官婉儿这话是在暗示叶浩然,陛下是被你那篇《直言天下第一疏》给气到了,所以才刁难你,你就别再继续气她了。

奏疏?通文馆个个都是人才,自然听的出这句话的意思,女帝是因为一篇奏疏,所以才刁难叶浩然。

只是究竟是一篇怎么样的奏疏,才能让闭关多年的女帝亲自下场。

叶浩然:“大周几位帝王勤政爱民,心胸广阔。不仅经常熬夜批阅奏疏,许多大臣的谏言也听的进去,这让属下十分敬佩。要是陛下真的继承先帝遗志,就学学几位先帝,早日出关临朝,那时再来说批阅奏疏辛苦,统一文体之事。”

上官大大,我的治安疏虽然加了不少私货,骂的狠一些,但是陛下作为大周女帝,心胸这么狭小,难道就不该反思吗?

用几位先帝影射陛下闭关偷懒,还不纳谏,上官婉儿听的想骂人,脸上却依旧是风轻云淡,美的如诗如画。

“陛下虽然闭关,但平时也会批阅奏疏的。”

偶尔,一两篇吧。

“那为何奏疏上都是昭容的上官体。奏疏文体不一,陛下都知道找人解决,怎么没想过昭容批阅奏疏辛苦,临朝理政。”

上官体是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发明的一种字体,苍劲有力,上官婉儿从小和爷爷学习书法,一直用的这种字体。

别狡辩了,都是你替她批阅的。

上官婉儿轻轻撇嘴,没有说话。

你这是在指责陛下懒惰,还是心疼我批阅奏疏辛苦?

通文馆众人听这两人一言一语,都感觉话里话有,像是对暗语一样,而自己都是局外人。

上官婉儿沉默,有些人坐不住了,立即就站了起来。

“为人臣子,就应该为陛下分忧解劳。叶待诏若是觉得事情太难办不到,直言自己无才无能就是,怎么可以一再轻辱陛下。”

叶浩然看了他一眼,是刚刚第一个发言,提出南粮北调的人,坐在离上官婉儿最近的第一排,显然是个重要人物。

叶浩然礼貌问道:“阁下是?”

“在下薛子敬,是凤仪元年进士。陛下和昭容创建通文馆时,在下是钦点的入馆的四人之一。如今是昭容副手,协助管理通文馆。”

原来是副馆主,女帝死忠粉,难怪这么激动。

叶浩然:“敢问薛大人,我刚刚说陛下那些话,哪里说错了。”

薛子敬无语了,君臣有别,这是说错话的事吗?这些话就不应该说啊。

“陛下刚刚登基时,剿灭沿海一带的倭寇,可谓英明神武。这些年虽然闭关,但也一直关心朝野,为征讨狼族和龙族做准备,哪里有你说的那么不堪。”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前功不抵后过,陛下如今对待国事越发散漫,做臣子的难道还要一味纵容她吗?”

前功不抵后过.....

薛子敬没想到叶浩然言辞如此犀利有道理,但是很快反应过来。

“陛下有过,叶待诏直言上疏劝谏就是,而不是像这样为了推诿国事,指责陛下的不是。”

这话上官婉儿听的心里直跳,可别劝叶浩然上疏了。上次都把女帝气的吐血,到现在还记着仇。

叶浩然则是一脸疑惑,“我什么时候推诿过国事了。”

薛子敬冷笑道:“你不就是觉得统一奏疏这件事太难,不愿意上疏得罪朝野,也不想落得办事不力的恶名,所以一再诋毁陛下,推脱陛下为你安排的这件差事吗?”qδ

这样是在场大多数人的想法,毕竟统一朝野奏疏这件事,三十多年来,不知道栽倒多少名臣大儒,没有人相信叶浩然能完成,敢接受都是勇士了。

只是现在被薛子敬公开说出来,叶浩然不接受也得接受了,不然就落了一个小人之名。

众人不由暗叹薛子敬手段高明,以后要更加小心,不要得罪此人。

上官婉儿也为叶浩然担忧,话说到这里,这件苦差事终究是逃不开了。

然而叶浩然压根没想过推诿这件事,别人觉得这件事太难,可他却觉得这件事过于简单。

女帝主动把脸凑上来,自己不秀一波肌肉打脸,都浪费女帝的良苦的用心。

不过自己乐意是一回事,别人逼自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女帝刁难他,薛子敬用话术坑他,自己要是不做点什么,以后在通文馆,真是任人欺凌了。

叶浩然笑道:“薛大人刚刚说陛下有过就应该上疏直谏,我愿接受统一文体之事,上疏改革。那么薛大人是否可以上疏直言陛下这年闭关修炼,不理朝政的懈怠之过。”

“这.....”薛子敬犹豫了,女帝对自己一直信任有加。但是如果对方是在吓唬自己,这个时候退缩了,不成了通文馆的笑话了吗?

“你真敢上疏?”

薛子敬有点不可置信,在他心里叶浩然敢接受就已经是勇士了,上疏他都没敢想过,因为那个是必死的局面。

叶浩然淡淡道:“既然接受了安排的差事,自然就要办事,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又不是人人像陛下那样。”

在场众人无一不为叶浩然胆色惊讶,要知道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凡是上疏提出统一奏疏问题的人,都被被群臣弹劾回老家种地了。

叶浩然这是赌上自己的前途了。

薛子敬发现自己挖了一个坑,反而把自己也埋进去了,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是比起叶浩然上疏被弹劾罢官下野的结果,自己深受女帝信任,上疏最多被臭骂几句,后果完全可以接受。

想通这些,薛子敬冷笑道:“如果你真敢上疏提议统一奏疏文体,那在下有何不敢。”

眼看两个的赌约成立,上官婉儿脸色变了,她希望叶浩然接受这件事,但不希望他真正去做这件事。女帝只是想打压他,叶浩然只要认个错就好。

而一旦上疏,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必然会被朝野百官憎恶。

要那些文人低下自己的傲骨,接受一种别人规定文体,等于要了那些文人的命。这是当朝内阁大臣,当代大儒都无法改变的事情,何况一个小小的叶浩然。

所以她必须阻止。

上官婉儿威仪而愤怒声音在通文馆响起,“通文馆建馆起就一致对外,今天居然搞起了内斗,拿国家大事当儿戏对赌,你们两个把通文馆当成什么地方。”

第37章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

上官婉儿平时一向温柔,因此生气的时候才更加可怕。通文馆众人都噤若寒蝉,在她的雌威下瑟瑟发抖。

薛子敬内心惶恐,连忙认错,“属下思虑不周,还请昭容恕罪。”

然而叶浩然只是感觉失落,刚刚坑到手的鸭子飞了。

面对叶浩然,上官婉儿不自觉放缓了语气,“本宫知道你心里有气,陛下只是拿这件事考验一下你,你不要和她怄气。大周朝三十年,历经三朝,三十多位文臣大儒都没能解决的事,又岂是你能完成的。三天后你写一封给陛下求罪赦免的奏疏,本宫自然会帮你和陛下好好解释。”

通文馆的人都觉得上官婉儿有点太偏袒叶浩然了,只是又找不出毛病,毕竟这件事确实不可能完成。

叶浩然也有点感动,果然朝中有人好办事,自己选择抱着上官婉儿的大腿,是正确的决定。

这让他更坚定了。

“属下没有儿戏,已经决意上疏陛下统一文体了。”

上官婉儿听得气不打一处来,自己刚刚的话都白说了。

薛子敬更是觉得叶浩然厚颜无耻,嘲讽道:“刚刚叶待诏百般诋毁陛下,推脱这件事,怎么现在又答应了。”

“我只是觉得陛下持身不正,懒惰成性,什么时候说不接受这个差事了。”

通文馆众人彻底无语了,这厮骂起陛下来,完全没有一丝顾忌,难怪女帝要拿这个事刁难他。

上官婉儿不想看到两人继续争执,“那你可知道一旦上疏意味着什么,百官弹劾,你的仕途也就完了。”

“属下知道。”

上官婉儿:“知道你还上疏,还让薛待诏劝谏陛下,你到底在想什么。”

“让薛大人上疏,只是想着他受陛下重用,他的话陛下应该能听得进去,倘若能点醒陛下还朝,造福百姓。我的前程仕途,又有什么可惜的。”

一番话听得众人肃然起敬。

这是要放弃自己的前程,让薛子敬上疏劝谏陛下临朝。

此等为国不拘小节,不贪名利。

这是古之忠臣啊。

连薛子敬都一阵恍惚,难道我真的误会叶浩然了?此人是个一心为国的忠臣?

通文馆虽然对女帝忠心,但是大家都知道女帝闭关给大周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只是嘴上不说。

上官婉儿心里叹息,叶浩然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过刚烈耿直。又正是少年,就想着用一腔热血报效国家,拦都拦不住。

从那份《直言天下第一疏》就能看出他的忠臣之心可昭日月,天地可鉴。

“叶待诏,我知道你一心为国,但是欲速则不达。陛下现在正在闭关的关键时刻,你就不要继续刺激她了。上疏之事,你们两个人都不要再说。”

叶浩然:“陛下所作所为,确实让我心寒。但是我上疏统一文体之事,不是为了和她怄气。”

“那是为什么?”

叶浩然直直的看着上官婉儿,轻声道:“自然为了上官昭容。”

“为我?”

“陛下多年不理朝政,都是昭容替她批阅奏疏。倘若解决奏疏文体积弊问题,昭容也会轻松许多。”

上官婉儿看他一直关心记挂着自己,内心中一种莫名的情绪酝酿着,心跳也快了几分。

叶浩然继续道:“昭容对我有知遇之恩,所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若是其他人这样说,上官婉儿觉得没有什么。但是一想到叶浩然和她有婚约,就觉得叶浩然说这些话怪怪的,仿佛在暗示什么。

“本宫让你来通文馆,是为国举贤,并不用你报答本宫什么。统一文体之事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你不要以身犯险。大周朝三十年未能解决的难题,陛下只给你了三天时间,又能有什么好办法。”

众人也纷纷附和,“叶待诏,淑仪说的对,留着有用身才能报效朝廷。”

叶浩然看向众人,自信道:“其实统一文体之事,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难。这件事三十年来悬而未决,只是因为你们都走错了方向。”

叶浩然的治安疏立的是忠臣人设,赚的是名声,这次他想在忠臣上面加一个能臣干吏的新标签。

首节上一节24/1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