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笑道:“既然如此,那此事倒是好办多了。”
“哎,父皇和您都太重情义了,恶人还需要恶人磨。”
“岳父,此事你就站小婿的背后撑腰,等贤婿抵达陇西后,就让他们让出主家的位置。”
“李家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姓氏,这族长肯定得选个有德行,对天下有功劳的人,他们都不配!”
李靖听得嘴角抽抽,好女婿,竟然让他做天下李氏的族长。
他要是坐上那个位置,还不被天下李氏的人戳穿了脊梁骨?
他李靖的名声,算是要“留名青史”了。
下午,李恪和李舒婉带着礼物就去了李靖家里,李靖却是病了。
卧槽,岳父,装病不是这样装的,早上还在蜀王府活蹦乱跳的,下午你就不行了?
红拂女坐在床边, 热了洗脸巾,捂在李靖头上,李靖不停地哀嚎着。
“爹,您怎么了,早上在蜀王府还好好的啊?”
红拂女一脸忧愁,说道:“你爹中午回到家,全身衣服都被冷汗湿透了,接着全身就打寒颤,饭也没吃,就躺在床上了,你大哥去叫孙神医了。”
李恪:“……”
莫不是自己将岳父给吓坏了?
这事整的。
“岳父,您还好吗?”
李靖闭着眼睛,出着长气道:“就感觉全身难受,骨头都疼啊!”
李恪伸手,试了试李靖的额头,很烫。
“还真的受了风寒,额头有些烫。”
“那怎么办呢,爹你可别吓唬女儿啊!”
李舒婉跪在床边,拉着李靖的手,双眼都红了,她爹自从它记事以来,似乎都没怎么生过病。
李靖睁开了眼睛,说道:“婉儿啊,别担心,就是受了风寒,吃些药就好了。”
没过一会,孙思邈就来了,这次身边还跟着好几个年轻人,估计是最近收的学子。
“蜀王殿下,王妃……”
“孙神医,赶紧给本王的岳父瞧瞧。”
孙神医上前,红拂女和李舒婉赶紧让开了地方。
孙思邈坐下,先是看了李靖的舌苔,问了李靖感觉,接着就切脉。
孙思邈站起来,收拾了东西,红拂女赶紧问道:“孙神医,我家药师如何了?”
“没事,受了风寒。”
“不过,代公最近可能遇到烦心事了,需要注意休息,不能熬夜。”
“老朽开几副药,让人去药铺去拿。”
李恪没想到,岳父还真是被自己给吓出病来了,感觉有些羞愧,岳父年纪大了,以后不能再吓唬了,万一哪天一不小心,心脏病犯了,就麻烦了。
“岳父,那件事您也别太担忧,有小婿在,绝对不会让你操心。”
李靖点点头,没有说话,现在他心中真的一团糟,这个女婿,竟然要他做天下李氏的主家,这不是将他往死路上逼吗?
那个位置,谁坐谁倒霉,里外不是人。
李恪跟着孙思邈来到屋子外面,问道:“老孙,本王岳父真的是被吓出来的病?”
孙思邈笑道:“有一定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受了风寒,最近熬夜太严重了。”
李恪点点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几位年轻人,问道:“这就是你寻到的弟子吗?”
“对,还有十来个吧,这年头,对医学热爱的少年,很少了。”
“老孙,想要开办医学院,就这几个人本王可不出钱,也不会修建医学院的。”
孙思邈马上就急了,道:“王爷,老朽可正在物色好苗子,您就放心,一定能凑够一百人。”
李恪笑道:“不是一百人,是多多益善,要是有成千上万个,才好呢!”
孙思邈也惊讶地长大了嘴巴,孔子当初才三千弟子,蜀王竟然要他教授成千上万的弟子。
但孙思邈心中也是很欢喜的。
他也希望他的学识能够流芳百世,救死扶伤。
“王爷放心,一年之内,我绝对能够寻到更多的学子。”
“老孙,要不这样,本王帮你一把,向天下发出布告,让愿意求学着前往长安,任宁挑选,如何?”
“老朽谢过王爷了。”
孙思邈简直太高兴了,只要王爷在报纸上刊登这则消息,天下学子定然能前往长安。
李恪看着孙思邈,心中却是长叹,大唐的卫生事业,任重而道远。
即便有孙思邈这等神医,可他一个人能解决多少问题,他也只能是大唐勋贵们的专职医生。
李恪想的是,在长安城建一座医学院,培养一批专业过硬的医师,然后在大唐各地建立分院,统一管理,像后世一般,建立卫生医疗机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虽然像做梦一般,但做了不枉穿越一回。
当然了,为爱发光的人,毕竟是少数,普通人学习一门技术,那就是吃饭的家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朝中肯定要出台政策。
这事还的他父皇拍板决定。
没钱怎么做事?
和孙思邈告别后,李恪就和李舒婉回到了蜀王府。
半路上就遇到了秦琼儿子秦怀道。
“殿下,我父让我来询问一下,殿下有什么吩咐。”
“家父昨晚就出发了,没来及给殿下道别,在下今晚带着家里的老人也出发。”
李恪下了马车,拱手行礼,接着朝着西方拱手道:“祝秦伯伯一路顺风。”
转身道:“本王没有什么吩咐的,到了地方,见机行事,拿出我大唐的军威来就行。”
“告诉你父,不要怕事,有本王在身后呢!”
秦怀道躬身道:“是殿下。”
“敢问殿下,何时启程,在下在凉州恭候。”
李舒婉眼神不禁闪烁了一下,新婚第三天,王爷就要丢下他远征吗?
不知何时,她却是紧紧地捏紧了李恪的手。
李恪看了一眼李舒婉,这才说道:“这说不定,要看父皇的安排,最起码得安排好家里的事。”
“在下告辞!”
“一路顺风。”
第210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恪回到蜀王府,就被王德请到宫里去了。
李世民摆好了一桌子饭菜,坐在桌子边等候着李恪。
“咦,父皇,你怎么知道儿臣没吃饭!”
李恪坐下,就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父皇,你怎么不吃啊!”
“没一点规矩,老子都没吃,你就开吃了?”
“规矩是给人看的,现在就咱父子俩,给谁看?”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也拿起了碗,下着菜吃白米饭。
“你可能要提前前往陇西了。”
“儿臣知道。”
“此次出征,估计耗费钱粮巨大,尤其是粮草,是重中之重,今年秋收还未到时间……”
“你可有办法?”
“你可不要说,从陇西李氏身上拔毛,他们估计也没有多少毛让你拔,尤其是粮草。”
李恪放下了碗筷,问道:“难道父皇就没有任何准备,就准备打这一仗了吗?”
“自然是有准备的,但朕担心,用了储存粮,会让人钻空子闹事,一旦国内粮价飞涨,而对外战争又没结束,你让朕怎么办?”
“你别看山东豪门世家都向朕示好,在你婚礼上献上多少多少贺礼,但谁能说的准,他们是让朕放松警惕呢?”
“恪儿,人心隔肚皮,尤其是做帝王的,要时刻保持警惕性,不能因为他们做了一点友善的事情,就认定他们会倒向你,说不定他们会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
李恪心中也是害怕,父皇说的没错,一旦国家使用了最后的储粮,那些控制着粮食的世家和豪商,就会哄抬粮价。
到那个时候,就麻烦了。
李恪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不要坑一把这些世家和粮商?
但这个想法太过于大胆,一旦搞砸,那就整麻烦了。
整个大唐可能都会乱起来。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
尤其是如今的大唐,还是小农经济的农业国。
“父皇,儿臣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你说!”李世民知道,儿子的想法很奇特,有时候还挺有效果,就是有些时候,拿不上台面来。
李恪咳嗽一声,坐端正,看了一眼四周,见没人,就连王德就离的远远地。
“父皇,要不咱们联合起来,坑世家和豪商一把,同时将那些投机倒把的人给一网打尽。”
“要是操作的好,这次出兵的军费不用朝中出,反而还能赚。”
李世民呼吸都急促了起来,军费不用出,还能赚,还有这等好事?
不过很快,李世民就开始脱鞋子了,怒道:“你是想让朕亲自制造一场粮食危机,让天下人都恐慌吗?”
“你这逆子,你这是想要将大唐的江山拱手送人吗?”
“稍有不慎,就得满盘皆输……”
李世民想通了其中的关键,气得脸色都铁青了,这么不靠谱的办法,你也能想的出来?
“父皇,你冷静,冷静,千万别动手。”
“儿臣只是说说,至于做不做,那是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