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78节

东北边燥热多雨的燕国负责防备哀牢夷,东南部的鲁国负责教化巽伽遗,东方大河出海口的齐国继续征服整个骠人诸部,南方的楚国、巴国、蜀国则要防备南方山林里的巽伽王朝残余势力和众多土著王国,西边秦国、褒国、晋国则要防备身毒希腊。

这些势力里,当属西方的身毒希腊最为强大,故而,秦、褒、晋三国的任务也最为艰巨。

罗马(大秦)

皮凯努姆

一群起义的奴隶正在与罗马军团作战,而这只罗马军团的统帅,居然是一位少年,这个少年名叫格涅乌斯-庞培,年纪轻轻已经战功卓越,是罗马新一代贵族里最闪耀的新星。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比格涅乌斯-庞培更加引人注目的却是这位少年统帅身边的一个五十多岁老者。

这位老者虽然穿着罗马的服饰,却束发戴冠,腰上还挂着一把形制完全不一样的宝剑,宝剑上铭刻着罗马人根本看不懂的文字。

这人正是出使西域的王长夜,在路过多个国家并请求结盟被拒绝后,一路向西,最终来到罗马。

在罗马又待了差不多十年后,已经将拉丁语学得精通,但他向元老院请求汉与罗马结盟共灭匈奴之事却被无情拒绝。

元老院没听说过什么匈奴,因此更加没兴趣去灭匈奴。

无可奈何之下,王长夜只好周游罗马各个城市,并结实了罗马的许多贵族,等以后回到大汉,再将这里的情况禀告给皇帝。

“庞培将军,真是一代英杰。”

看着意气风发的少年统帅庞培,王长夜不禁想起了大汉的霍去病,同样是少年英杰,一代天骄。

不过,作为汉人,王长夜自然还是更认同霍去病就是了。

这一次听闻皮凯努姆地区奴隶造反,王长夜便申请作为随军文官一起出征,他想要见识一下罗马人是如何镇压反民的,跟东方又有什么不同。

可惜的是,在看完罗马军团镇压起义奴隶的全过程后,王长夜有些失望。

“看来无论是哪里,无论什么样的文化,怎样的国度,精锐的士兵在镇压这些乌合之众时,都是一样的手段,一样地摧枯拉朽,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

第126章 汉武时代(终)

又一年后

上林苑

这一年里,以苏文、江充、李广利、刘屈髦四人为首的反太子谋反集团被粉碎,大汉真正迎来了拨乱反正。

相关的女巫方士也全部诛杀,而皇帝刘彻却依旧没有心情处理朝政,还沉浸在皇后和太子被自己逼到自杀的愧疚中,每日都在上林苑看着那些年轻的军官们打猎,回忆自己年青时的意气风发,至于朝政,则全部由桑弘羊和霍光处理。

“好!”

“子庆,厉害呀!”

一个十来岁的军官射中一只野猪,周围的其他汉军军官都对其称赞。

看着那个少年军官,刘彻仿佛看到了当初的霍去病和卫青,于是难得地露出微笑对身后的霍光说道:“把那小子叫来。”

“诺。”霍光答应一声,然后便上前将那个少年军官叫来。

不一会,那个少年军官一脸笑容地走来,等看到皇帝刘彻时,少年军官连忙屏住笑容正经严肃恭敬道:“臣,王鸿年,拜见陛下!”

“王鸿年,嗯,你的骑射不错。”皇帝刘彻这般说着,心中想的却是帝国双臂的英姿。

“多谢陛下赞赏!”王鸿年谦卑道。

“什么出身?”皇帝刘彻随口一问。

“辽东沓氏县。”王鸿年如实回答。

“辽东沓氏?”皇帝感觉这个地名好像有一点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因为实在是太久没接触过国家事务了,至于有关辽东的事,那已经十多年没关注过了。

“陛下,现任的辽东太守、当初的抗匈英雄王长治,他就是辽东沓氏县人士。”一旁的霍光提醒道。

“嗯?”皇帝刘彻仔细回想,然后渐渐地想起来了当初的王长治,虽然不如卫青霍去病,但好歹也是跟李广齐名的将领,于是对眼前的王鸿年笑道:“那你跟辽东太守王长治又是什么关系?”

“正是臣的家父。”王鸿年如实回答。

“哦。”皇帝知道情况后,又笑道:“当初你父亲也是个名将,可惜想要辞官回乡,被朕给他踢到辽东当太守去了。”

对于这种话,王鸿年不敢回答,只是默默低着头不敢说话。

此时此刻,皇帝心中已经决定停止穷兵黩武,转而休养生息,于是对于名将的兴趣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因此对眼前的王鸿年说道:“小子不错,朕打算让你到内朝做官,怎么样?”

“陛下……”王鸿年有些懵,怎么皇帝突然要把他弄进内朝,父亲不是说皇帝喜欢打仗的武将吗?所以才把他王鸿年塞进军营里混军功,让辽东王家持续出名将。

至于内朝,则是皇帝刘彻登基后自创的朝廷体系。

当时朝廷宫廷之内被两个太后把持,宫廷之外的朝堂上又被外戚和军功贵族们把持,于是他才会确立察举制,把地方上的豪强提拔到朝廷,让那些地方上的豪强去平衡朝堂上那些公卿世候的力量。

只是没想到,那些被提拔上来的豪强子弟,虽然确实帮他这个皇帝平衡了公卿世侯的力量,但也在这几十年里迅速士族化,正在逐渐成为新的公卿世侯。

与此同时,为了平衡两宫太后的力量,他又娶了平民出身的卫子夫,用新外戚来制衡馆陶公主等人,最后的结果则是,馆陶公主确实被扳倒了,但卫氏外戚也迅速崛起,许许多多官吏成为卫氏的党羽。

好在卫氏本身没有野心,卫氏外戚的核心成员卫青霍去病卫子夫三人都是忠于大汉的,所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只是皇帝担心卫氏的那些党羽有野心,逼着卫氏来一个田氏代齐,所以故意冷落卫子夫,稍微削弱一下卫氏的权势。

并且,皇帝还建立内朝,在内朝处理国家大事,直接跳过朝堂上的那些主和的公卿世侯,这样做自然是成功的,但渐渐地,内朝又成了新的外朝,所以他又不得不重用苏文等人。

因为掌控不了朝堂,为了跳过外朝,于是在朝堂之上又设立内朝,直接在内朝行政,而内朝的核心就是尚书台,等到了内朝也有点控制不住了,就又在内朝上设立中常侍之类的贴身官吏进行贴身办公。

如果以后中常侍也控制不住了,可能又要在中常侍之上设立更贴身更紧密的制度。

无论设立怎样的制度,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掌权者当前无法真正地牢牢掌控权力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设立相应的机构制度或势力,如内朝、内廷、外戚、宦官等等。

内朝中常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其实就是皇帝刘彻的秘书团,虽然俸禄很低,官职也很低,但实际权力却很高。

因此对于皇帝让自己去这样的岗位,王鸿年是很惊讶的,但他不敢问,更不敢拒绝,也不好意思直接答应。

“我知道你不好意思开口,这样吧,你就在中常侍下面当个黄门侍郎吧。”皇帝笑道。

王鸿年惊慌失措,跪在地上哭颤:“陛下,臣有何过错,为何要残缺臣之男儿身?”

“额……”皇帝知道王鸿年可能第一次进入官场,因此不太懂官场的官职情况,于是对王鸿年乐呵呵解释道:“中常侍宦官这个官制里面的人虽然多为残缺身,但也不是所有宦官都是残缺身,黄门侍郎无需残缺你的男儿身。”

一旁的霍光也对王鸿年解释了一番。

直到此时,王鸿年才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也知道并不是所有宦官都是残缺身,但并不知道具体哪些宦官职位不需要残缺男儿身,他一开始就是为了混军功来的,因此只认真了解过大汉的军官体系,没有了解过大汉的宦官体系。

虽然黄门侍郎不用残缺自己的男儿身,但毕竟是宦官体系,当了宦官,哪怕不用残缺,在名声上总是不太好听的,因此王鸿年依旧有些犹豫,可是看着皇帝的笑脸,他也不敢拒绝,于是只好回道:“臣,多谢陛下!”

“好好好,哈哈!”

皇帝很高兴这么个英俊潇洒的少年军官成为了自己的黄门侍郎,当了自己的贴身人。

就在小军官王鸿年升为中常侍的黄门侍郎时,桑弘羊带着上官桀来到上林苑。

“陛下,臣和上官桀进行了商讨,并认为应当继续在西域轮台国增加屯田规模和驻军规模,再给我们十年时间,就能把匈奴人彻底驱逐出西域,把整个西域五十七国都变成我大汉的附庸。”

桑弘羊侃侃而来,他说得很是兴奋。

可是皇帝刘彻却一反常态地对打仗这事居然不感兴趣了,只是冷漠地对桑弘羊说道:“不打西域了,大汉不能再打仗了。”

“陛下?”桑弘羊以为自己听错了,一向好战的皇帝居然不打西域了?这怎么可能?

“百姓吃不饱饭,天天都在造反,大汉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皇帝刘彻似乎真的幡然醒悟了。

桑弘羊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能一脸尴尬地站在原地。

“朕说你记,朕要颁布一道诏书,这道诏书就叫……。”这时,皇帝刘彻看着劝他轮台增兵屯田的桑弘羊,然后对身边的霍光说道:“就叫轮台诏。”

“诺。”

霍光很是惊讶,然后皇帝说一句话,他就记一句话。

皇帝每说出一句话,一旁的霍光、王鸿年、桑弘羊、上官桀的震惊就要增加一分。

皇帝这是要……休养生息啊?!

大汉,又要变天了!!!

第127章 昭宣盛世(一)

又两年后

休养生息两年后,大汉虽然依旧遍地流民,但起码已经没有再增加新的流民了,只是这十几年来就已经产生出来的五百多万流民,恐怕不是几年就能休养好的,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把关东这五百多万流民彻底休养安定完毕。

皇帝刘彻将田赋降回到景帝时期的十五税一,将人头税降回到了一百二十钱,并只收秋赋的人头税,不再收夏赋的人头税,并取消了这些年为了打仗和修仙而设立的各种苛捐杂税,同时停止了所有修仙宫殿的建造,将百姓的徭役从一年三月降回到了景帝时期的一年一月,同时兵役也降回到了景帝时期。

对于底层百姓的政策,全部回归到景帝时期。

但对于豪强士族以及诸侯国的政策,依旧不变!

刚即位时,皇帝刘彻只是疯狂收割豪强和诸侯的钱,虽然豪强诸侯们天天咒骂皇帝,但整个天下还是安定的,百姓还因为豪强以及诸侯被打击的原因,日子反而比景帝时期好过一些。

等到灭朝战争结束后,连年的战争胜利让皇帝刘彻迷失了心窍,开始同时割豪强诸侯以及百姓的钱,疯狂地穷兵黩武北伐,想要用武力把匈奴人一次性赶尽杀绝,这时开始,百姓的日子逐渐艰难,比汉初百废待兴之时还要困苦无数倍。

而在人生的最后两年,他又开始恢复景帝时期的许多政策,只收割豪强诸侯的钱,对于百姓则休养生息。

长安

长乐宫

“你愿意为了朕付出一切吗?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哪怕给朕陪葬?”

此时的皇帝刘彻犹如一条苍龙,满头白发,嘶哑地对怀中的钩弋夫人问道。

“陛下……”钩弋夫人正像个小猫咪一样躺在皇帝刘彻的怀里,突然听到这样一句话后被吓了一跳:“臣妾,臣妾……”

她不知道怎么回答。

回答自己愿意付出生命,然后皇帝真的要她付出生命怎么办?回答不愿意,那更惨,直接“自愿”付出生命。

“怎么?你不愿意为了朕付出自己的生命?你不肯给朕陪葬?心里根本就没有朕!!!”

皇帝刘彻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于是想在临终前把年轻的钩弋夫人带去陪葬,免得她成为第二个吕后祸害大汉。

自从大汉出过一次吕后专权后,皇帝们就非常在意这事。

比如先帝刘启为了防止窦太后和王太后专权,于是在自己临死前,提前给未成年的皇太子刘彻举行加冠仪式。

又比如现在的刘彻,在自己临死前,还要把钩弋夫人带去陪葬。

“陛下,臣妾还想一辈子陪着您~~”钩弋夫人哭哭啼啼,她不想死,应该说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想死,尤其是这样平白无故地给别人陪葬,她这种反应才是大多数妃子的正常反应,反倒是卫子夫那种贞烈皇后因为例子稀少而让人敬佩。

“来人,把她带走!”

“王鸿年!快把她带走!”

皇帝刘彻呼唤着黄门侍郎王鸿年的名字。

随后,黄门侍郎王鸿年带着一群宦官进入,并吩咐那些宦官将皇帝怀里的钩弋夫人强行拖走。

“陛下!臣妾不想死,臣妾还年轻,臣妾还想活着!呜呜呜”

被拖拽着的钩弋夫人朝着皇帝刘彻嚎啕大哭。

“快拖走!”

皇帝刘彻咆哮着,他其实也舍不得这个美人就这样死去,但他又害怕自己一不小心会心软放过钩弋夫人,到时候自己虽然对得起爱妃,却对不起整个大汉。

旋即,钩弋夫人被宦官们活活勒死,然后尸体提前葬入茂陵,等待皇帝刘彻驾崩后去茂陵陪她。

……

几个月后

首节上一节78/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