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65节

第431章 逐鹿中原(九)

“呵呵,桓家小子,有本事你就杀到燕国来,还想为父报仇?哈哈哈!笑话!”

已经上了船的苏峻哈哈大笑,等桓温冲到海岸边时,船只已经离开岸口,驶向茫茫大海。

“可恶!”

十七岁少年桓温愤怒至极,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反贼头子苏峻乘船渡海前往燕国。

桓温跟桓范同族,出身同一个家族,不过也仅仅如此而已,并非流言中猜测的直系先祖。

桓范因为卷入燕国内战而被酷刑处死,但是桓范的族人还留在中原生活,后来又衣冠南渡,成为了大晋朝廷的一个寒门家族。

虽然家族已经沦落为寒门,但桓温自小就表现出出色的军事天赋,而且家族也侥幸跟上层世家进行了联姻,勉强进入了大晋世家的外围圈子。

十天后

燕都

洛山别墅区

这里曾经是王家亲兵的居所,如今被燕国出售给中原的权贵们。

至于王家的祖陵,已经从洛山搬迁到了天池山(长白山天池),让此后的宗室子弟在碧绿色天池旁安详。

天池山附近便是刚刚开扩的丸都城。

来到洛山别墅区,苏峻开始游览着这里的景色。

单纯论景色,其实也算不上多好,关键是燕国建设得比较好,营造出了那种历史文化的感觉。

旧王家庄园已经被改造成了燕都历史博物馆,里面存放着大量王家制造的历史资料。

历史壁画、历史画卷、历代先祖遗留的圣遗物、燕国历代先君的施政、燕国先贤们的石英石雕像、一些重要发明的石头雕像、燕国重大历史时刻的讲解词,而且旧王家庄园进行了增建,从以前的三层建筑变成了现在的九层建筑,不仅采用了中原的榫卯结构,还利用了来自希腊的几何学原理。

至于几何学原理,则是燕国先祖西域行时,从遥远的希腊文明带回来的。

因此,博物馆内部的承重墙和承重木梁相比中原要少很多,整个大殿内显得非常空旷,没有像中原大型建筑物一般内部使用大量承重体。

中原的榫卯结构,希腊的几何学原理,罗马的公共澡池,安息的具装骑兵战术,鲜卑的骑射技巧,来自各个文明的特长,都可以在燕国找到痕迹。

在壁画室,上百面壁画墙耸立着,上面刻画着燕国一代代先祖的光辉事迹。

从始祖王康不堪忍受暴秦虐民,于是揭竿而起,带领中原百姓逃难至辽东。

再到文君王泰然以仁义治民,得到万民拥戴,乃再世周公,即便孔孟亦不如也。

再到燕国的名将王优安击败匈奴,拯救中原百姓,从此流芳百世。

再到燕国最重要的一位女性先君王,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为了让中原百姓摆脱王莽的暴政,于是带着临时招募的义军孤身闯入中原,协助光武帝刘秀在昆阳击败了太原王氏的王莽。

再到第一代燕侯王珏为了拯救中原百姓,立志从军,报效国家,杀得曹贼仓皇而逃,杀得鲜卑诸部纷纷投降。

再到燕侯霸带领燕国百姓推翻了王霆暴政,让燕国重回正规,并且效仿尧舜禹的禅让风俗,退位让贤给了堂妹王雪,不久后在忧国忧民中病逝。

最后到燕侯雪休养生息,大力发展民生,让燕国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离开壁画区后,苏峻又想要进入上面几层,却被告知博物馆只有前三层对外开放,第四层到第九层只对燕国宗室子弟开放。

在游览博物馆时,苏峻还看到了很多老熟人,大多数都是这些年在大晋朝堂上政斗的失败者。

其中还有王敦的手下战将周虑,在王敦之乱被平定后,跑路到燕国寻求政治庇护。

而当初,苏峻就是靠着平定王敦之乱崛起,眼前之人还被他打败过。

“苏将军,我等你多时了,哈哈哈!”周虑对苏峻笑道,他曾经是大晋襄阳太守,如今已经在燕都生活了好几年,临走前还大肆搜刮襄阳百姓的财富,带着襄阳百姓的财富前来燕国避难,得到了燕国官府的欢迎。

对于像他这种带着巨额财富大老远过来高消费的中原权贵,燕国怎么会不欢迎呢?

赚钱嘛,不寒碜!

“呵呵……”苏峻尴尬一笑,没想到自己居然跟曾经的手下败将生活在一起了,上次他亲自来燕都游览时,却是没有碰见过周虑。

燕国的一切他们都很喜欢,唯一不满的就是,燕国议会在不久前重新统一了婚姻制度,整个燕国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哪怕燕国贵族和燕侯,在明面上也只能有一个性伴侣。

这让他们想要纳妾享乐的想法无法实现,只能去燕都的青楼高消费。

燕国是不倡导勤俭节约的,相反,燕国一直在倡导百姓和富商们奢靡,同时又倡导贵族们要勤俭节约。

之所以会这样,这跟燕国的立国之本有关系。

只有让百姓们奢靡高消费,才能让他们倾家荡产,最后变成奴隶去海外开荒。

只有让富商们奢靡高消费,才能把流转进富商们口袋里的钱收回来,然后用这笔钱去继续海外开荒,同时防止富商钱太多,从而用钱发展出自己的势力。

不过,作为统治阶层的燕国贵族们,却反而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开荒资源,让燕国在开荒中不断壮大。

奢侈享受,本就是燕国官府用来收割燕国富人财富的手段,只有让财富流通起来,燕国财政才能健康运转,如果财富始终堆积在某一群人手里不流通,迟早会跟中原的世家大族一样尾大不掉。

当然,奢侈品的财富流通也只允许在燕国内部流通,绝对不允许流通到外国,富人被自己国家的奢侈品收割,那才叫财富流通,富人被其他国家的奢侈品收割,那就是纯粹的给别国送钱。

所以,燕国是严格限制它国奢侈品进入燕国的,比如中原的丝绸、瓷器、书画、古董等等,燕国官府很反感本国商人去中原购买这些东西,但同时,又鼓励本国商人把燕国的丝绸瓷器燕璃等奢侈品卖到中原。

燕国只进口中原的原材料,不进口奢侈品,同时,燕国优先出口奢侈品给中原,大宗货物的出口优先度比较低,尤其是粮食的出口,被严格限制,粮食出口的商税高的离谱,所以只有燕国官府会出口粮食,燕国商人是不会出口粮食的。

出口奢侈品到中原,是不用交税的,但是出口羊毛却要缴纳50%的赋税,出口已经被纺织作坊加工好的、附加价值更高的羊毛布,则只要缴纳20%的赋税,如果是出口粮食,则要缴纳99%的赋税。

反过来,从中原进口奢侈品,要缴纳99%的赋税,而从中原进口布匹,则只要缴纳20%的赋税,从草原进口羊毛则只要缴纳10%的赋税,如果是进口粮食、人口、牲畜,则可以不用缴纳赋税。

通过对不同货物规定不同的赋税,从而引导商人们多多进口有用的原材料,多多出口没用的奢侈品。

第432章 逐鹿中原(十)

六年后

燕侯一百二十五年秋(335年

晋国

会稽郡

县署

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人正在练习书法,他的字非常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

此人正是刚上任县县令的王羲之,他出身琅琊王氏,姓王名羲,“之”只是他名字里的语气助词,随着玄学的进一步发展,晋国士人圈子比较流行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上语气助词,显得自己的名字非常玄之又玄。

所以,王羲之也可以叫王羲,“之”这个玄学流行词可以省略。

比如王妙,如果他也加入大晋的玄学圈子,那么他也可以叫王妙之。

南渡后,琅琊王氏的子弟只剩上百人,作为琅琊王氏的子弟,王羲之自小就有良好的教育,并且他比其他琅琊王氏子弟更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不会领兵打仗,所以自愿来到这里当个县令,不像其他琅琊王氏的子弟一般,明明不会打仗,还非得掌控兵权,生怕寒门掌控兵权后威胁琅琊王氏的统治。

在大晋,像王羲之这样喜欢玄学,却没有治国之才的世家子弟一抓一大把,但王羲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谦虚、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会治国,所以把治国的机会让给真正有才之人,不会占着茅坑不拉屎。

虽然没有治国之才,但治理一个县,王羲之自认为还是能做到的,所以他对于这次的县县令一职很重视。

若是其他琅琊王氏子弟,根本不屑于当区区一个县令,他们也只会自以为自己有治国安邦之才,自认为只有三公九卿才配得上他们,结果一旦身居高位,就把整个大晋弄得乌烟瘴气。

这是王羲之上任县的第二个月,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整顿了县小吏们尸位素餐的现状,将只会鱼肉百姓的小吏罢黜,新征辟了许多在当地名声比较好的人进入县署为吏。

而且把许多积累了十几年的陈年老案都进行了处理,对于当地百姓有冤情的,也会及时处理,不会像前任县令一样故意把【鸣冤鼓】存放到地下室,防止百姓击鼓鸣冤。

当王羲之从地下室取出【鸣冤鼓】时,发现鼓上已经长满了青苔,甚至还有藤蔓,鼓内还有蟑螂窝,密密麻麻几百个蟑螂在里面栖息。

这些措施如果放在两汉,原本只是基本操作,哪怕当年的大贪官王长生也不敢把鸣冤鼓存放到地下室,还是会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的,只是不一定会处理而已。

然而在大晋,这样的基本操作都属于难能可贵,王羲之只是做了两汉官吏们的分内之事,在大晋就属于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好官。

一边练习着书法,王羲之也顺带跟县丞聊起了天下的局势。

政治和女人,几乎是每一个男人在聊天时都无法避免的话题,哪怕皇亲国戚和世家子弟也不例外。

这几年,最大的事无疑是北方的羯胡政权。

羯赵国主石勒击败了匈奴汉赵国主刘曜,夺取了关中地区,并且击败了代国,夺取了代国的并州,逼迫代国向羯赵称臣,还顺带在陇西击败了凉国,逼迫凉国向羯赵称臣。

然而,石勒在统一黄河以北后还不满足,又领兵南下,攻取了大晋的兖豫徐三州。

可怜祖逖用尽一生的心血才收复了兖州和豫州,结果现在又被石勒打回去了,还多打了半个徐州。

晋国君臣谈羯色变,他们对羯胡恐惧到了极点,面对羯胡的咄咄逼人,只能靠着山川险要防守,根本不敢收复失地。

天佑晋室!

羯胡之主石勒突然病逝,这个一生都在征战的男人在疾病的折磨中去世,一个奴隶出身的胡人,其建立的政权占据了大半个中原,这样的一代传奇,一个让晋国恐惧的传奇,终于落幕。

石勒常常自比光武帝刘秀,认为自己与光武帝刘秀是同一类人。

哪怕北伐将领里面最厉害的祖逖,在与石勒作战的那些年里,也是胜少败多,最后还是趁着石勒主力渡过黄河去攻打幽州的王浚时,才收复了兖州豫州。

然而,胜少败多的祖逖在大晋朝廷诸多将领里已经算得上是最顶尖的了,因为大晋的其他将领,连北伐都不敢,那也就谈不上胜败了。

石勒在位期间,效仿汉末的诸侯们,在中原搞屯田,恢复生产,修缮那些在战乱中被破坏的水利设施。

并且,羯赵政权的赋税,在石勒统治期间,是要比南方的大晋朝廷更低的。

中原的百姓,在胡人石勒的统治下,难得感觉比被大晋朝廷统治好上那么一点点。

不过,中原百姓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因为石虎发动政变,杀死了石勒的儿孙们,篡夺了羯赵的统治权。

作为恐虐神选的石虎,刚上位就是增加赋税徭役,大规模扩充军队,同时建造十几座宫殿,大量搜捕民间美女充实后宫,后宫佳丽多达十万。

百姓但凡有一点怨言,就把整座县城都屠戮,用整个城池的人来连坐。

而且石虎四面出击,同时攻打晋国、凉国、代国、段氏鲜卑,四线作战,不把中原百姓的最后一滴血榨干誓不罢休。

在这样的人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原百姓成群结队地开始逃荒。

关中百姓逃难去凉州,黄河以南的百姓逃难去大晋,黄河以北的百姓逃难去草原当游牧。

拓拔鲜卑、宇文鲜卑、段氏鲜卑、慕容鲜卑,纷纷趁此机会大量收纳汉人难民,让这些逃难来草原的汉人成为自己的子民,为自己放牧种田。

而青州地区的汉人则主要逃难去了燕国的东莱地区,被燕国的城主以及行会们一艘艘船运往香料群岛。

孔孟之国、遍地都是金银珠宝、到处都是美若天仙的女土著、河里流的都是酒、树上长的都是丝绸、野草结的都是粟米、下雨的时候还会有鱼从天空掉落、井里还会喷盐、地上随便一块石头那都是黄金玉石、猪狗牛羊等牲畜成群结队吃不完、没有徭役兵役、没有赋税酷吏、没有战乱杀戮。

关于海外的传言故事在青州非常流行,由于传言过于离谱,选择相信的都是那些家破人亡的百姓,但凡家里勉强还能生活下去的,都绝对不会相信燕国在青州散布的这些流言。

等到那些被石虎弄得家破人亡的青州百姓无奈选择相信流言,坐上燕国的船只前往香料群岛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日复一日的开荒种植,每天在种植园都有干不完的活,从太阳升起干到太阳落下,中间基本不存在休息的时间段。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同样是奴隶,汉人奴隶在种植园里勉强饿不死,并且死了以后不会被榨油,也不会被做成饭菜,自己的尸体可以幸运地被扔进大海里喂鱼。

而土著奴隶以及胡人奴隶,不仅要干活,而且没饭吃,只能吃其他奴隶的尸体,他们干活饿死以后,尸体会被用来榨油,榨油后剩下的血肉直接做成生的饭菜给其他土著奴隶以及胡人奴隶们吃。

燕国有意在奴隶群体里进行切割分离,让一部分奴隶比另外一部分奴隶待遇高一些,这样一来,奴隶们就无法团结起来,待遇更低的奴隶们会优先将待遇更高的奴隶们当成自己的敌人,然后才会把燕国当成自己的敌人。

如此一来,燕国吸引的底层人仇恨怒火就会更少,统治就会更加稳固。

王家连自己的亲戚都可以变成奴隶压榨,已经有不少血缘关系比较淡的王家人成为了奴隶在种植园干活。

对于王家这种连自己同一个家族的族人都能进行奴隶化压榨剩余价值的统治者来说,自然不可能因为所谓的同胞情谊而心慈手软。

一切为了剩余价值,能压榨多少就压榨多少。

毕竟如果没有底层人的剩余价值,如何供养上层人呢,所以当底层人不够用时,自然就会有一部分上层人里面的边缘上层人会成为底层人,然后继续去供养那些更加高级的上层人。

首节上一节265/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