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64节

“他们的船要更慢,您这艘是贵宾船,要快很多,他们只是被甩在了后面。”燕国旁支子弟继续轻声解释着。

终于,曹嶷抵达了燕都-桃花港,这里的繁华让他眼花缭乱,本来以为他的临淄已经是富丽堂皇,可跟这里相比,却仿佛乡下一般。

港口海湾上停泊着几千条船,码头上有着上万的劳工在搬运货物,那些船只上满载着奴隶,也不知道是要运往何处。

唯一让人感到大煞风景的便是鱼腥味,整个港口充斥着鱼腥味和劳工们的汗臭味。

桃花港居民的生活垃圾被直接排放到大海里,搞得桃花海恶臭熏天,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海里的鱼都死绝了。

为了更好地排放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燕都在桃花港建造了一条人工运河,这条运河专门负责把港口城市的各种污秽排放到大海。

现如今,这条建造不过十余年的运河,已经成了燕国最著名的臭水沟,里面全是垃圾,河水上已经看不到水了,只能看到各种漂浮着的垃圾。(具体污染情况可以参考现代印度的恒河)

已经有议会成员向九卿提交建议,那就是用船把桃花港的生活垃圾运到皮毛岛(库页岛),反正那里都是冻土沼泽,根本开发不了,不如用来存放垃圾。

不过这个建议没有通过,倒也不是注重皮毛岛的环境,主要是用船运垃圾成本有点高,燕国舍不得花钱治理自己国家的环境问题。

除了用运河排放垃圾,桃花港也会直接焚烧垃圾,但焚烧垃圾同样会造成环境问题,导致桃花港空气变差。

这是燕国第一次遇到这种大规模的环境保护问题,所以没有经验,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曹嶷捂住口鼻,忍受着熏天的臭味下了船。

可是他刚下船,燕国禁卫军就将他逮捕,只见刚才那个燕国旁支子弟指着曹嶷对燕国禁卫军士兵说道:“他就是青州刺史曹嶷。”

旋即,曹嶷被禁卫军士兵摁在地上不能动弹,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后,他破口大骂:“你们燕国背信弃义,会遭天谴的!燕贼!燕贼!燕贼!”

“呵呵,这话你去跟石勒石虎说吧。”燕国旁支子弟冷笑道。

曹嶷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他的人头便是他最后的作用,可以让燕国与羯赵增进友谊。

噗嗤!

“啊!”

燕国旁支子弟将曹嶷的人头割下来,然后装进早就准备好的木盒子里,准备等太史琥回来后,让太史琥带去襄国。

上一个享受这种待遇的还是青州牧张步,上上一个享受这种待遇的是胶东王刘雄渠。

又三个月后

燕侯一百一十五年夏(325年)

襄国

王宫

“宣,燕国使臣觐见!”

“宣,燕国使臣觐见!”

“宣,燕国使臣觐见!”

宦官们一传十,十传百,让太史琥进入正殿。

为了表示对燕国的尊重,太史琥被允许穿着鞋子、提着剑、慢步进入正殿。

待来到正殿,见得羯赵许多文武大臣,文臣多为中原士族,武将多为胡人。

其中还有后汉时期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现如今也成了羯赵的臣子,为羯赵服务。

清河崔氏,太史琥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们的祖上出过大儒,还有个先祖崔烈花钱找汉灵帝刘宏买了个太尉,并且提议放弃凉州。

除了清河崔氏,还有赵郡李氏,此刻也是羯赵的文臣。

他们有自己的坞堡作为底牌,再加上合作态度积极,所以石勒没有为难这些没有南渡的世家,而是将他们融入统治阶层,形成了胡人贵族与汉人世家联手统治底层汉人与底层胡人的局面。

底层胡人给汉人世家当农奴,底层汉人给胡人贵族当奴隶,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上一次王家带着人头朝贡中原王朝,那还是光武帝刘秀时期,时过境迁,转眼间已经过去两百多年。

“燕国使臣太史琥,参见大王,大王万年!”太史琥对石勒恭敬行礼。

看着燕国使臣太史琥,石勒心中豪情万丈:当初你们燕国看不起我石勒,不愿意跟我结盟,还帮助王浚攻打我,当初们对我爱答不理,现在却要过来给我当臣属。

不过石勒还没有这般小心眼,他只是在心中感叹一声,然后便与太史琥拉近关系:“不知贵国的世子可还健在?”

石勒问的是王妙,燕国贵族里,他也只认识王妙。

当初是王妙收留了他,所以王妙是他的恩人。

王妙如今已经六十五岁,却依旧还在燕都写书,因此太史琥回道:“大伯正在燕都著书立传。”

“未曾想先生还健在,若是先生愿意辅佐我,我石勒愿送先生半壁江山。”赵王石勒想要回报王妙的恩情。

“大王,不可!”然而,第一个着急的却是石虎,你石勒把半壁江山送人,以后我石虎还继承谁的江山?

“嗯?”石勒瞪了眼自己的大侄子,然后对其责备道:“听说你这次攻打青州,又屠了几座城?可有此事?”

“呃……”石虎知道石勒不喜欢屠城,所以他支支吾吾,最后也只好狡辩道:“城中百姓心中尚存晋室,迟早会叛变,不如提前屠了,就不用担心他们以后叛变了。”

“混账东西!”石勒大怒:“城池既然已经攻下来,那就是我大赵的子民,你有本事屠我大赵的子民,怎么没本事去建康屠晋国的子民,只会窝里斗的废物,今日屠一城,明日屠一城,我大赵的百姓都被你屠光了,以后谁还来给我们种田交税?”

不过石勒也仅仅只是斥责石虎,然后将石虎关禁闭几个月,不可能真的严重处罚石虎,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子。

随后,石勒与太史琥详谈了一下【辽饷】的事,最后的结果就是,羯赵每年向燕国支付一万燕斤重的黄金(五吨黄金)作为对小弟燕国忠心耿耿的赏赐,如果黄金不够,可以用牲畜抵偿,如果牲畜也不够,可以用人口抵偿。

第430章 逐鹿中原(八)

又两年后

燕侯一百一十七年春(327年)

石勒经过两年休养生息,撕毁了与刘曜的停战协议,想要消灭刘曜,一统黄河以北的全部地区,石赵与刘赵之间的大战开始了。

至于大晋,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操作,熟悉的剧情,新皇帝与世家大族们尔虞我诈,斗得你死我活,根本没心思北伐。

成汉一如既往地向着山高谷深的南中地区步步为营式地蚕食。

凉国厉兵秣马,开始攻打河湟谷地的吐谷浑,想要逼迫吐谷浑向凉国臣服。

在草原,代国(拓拔鲜卑)、宇文鲜卑、慕容鲜卑、段氏鲜卑,这四个鲜卑大族正在相爱相杀,都想要统一鲜卑。

天下各国都忙着做自己的事,无暇顾及其它地方,在这个大好时机,燕侯雪决定向崇山峻岭的高句丽地区开垦。

从后汉建国开始,王家就在对高句丽人进行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经过将近三百年的竭泽而渔,高句丽人已经快要绝种,只剩下一千多高句丽人,已经无法对燕国构成威胁。

这一千多人高句丽人,有五百聚集在丸都城,还有六百聚集在沃沮港(海参崴),剩下三百多高句丽人分散在长白山山林里,成为了荒野求生的野人。

开垦高句丽地区,最主要的难度其实是铺路造桥和移民开荒,至于高句丽人的抵抗,那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总人口才一千多人,翻不起什么风浪。

燕侯雪任命太史琥为主帅,统领一千禁卫军,护卫五千移民前往丸都城开荒。

一路上,移民团队不停地砍伐树木、铺设石板路、在河水狭窄处建造桥梁,不断有来自燕都的运输船为移民们提供食物等。

即便偶尔遇到高句丽人的袭击,工程建设也不会有丝毫停歇,自然会有燕国禁卫军去驱逐捕杀那些高句丽人。

他们仿佛不是来打仗,而是来搞基础设施建设的。

这样一路上一边修路一边行进,花费了两年时间,这支移民团队才抵达丸都城。

而丸都城的五百高句丽人,早就逃到更北方的沃沮港(海参崴)去了,燕国的这支移民团队得以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高句丽人的国都。

随着丸都道路的铺设,大量辽东本地人被迁徙到丸都城建造房屋、建造更高更大的城墙、开垦梯田、建造水利设施、将山林里的杂树砍伐,然后种上大片苹果树,被砍伐的树木,原地用来建造房屋。

在建设期间,一切食物等物资消耗都由辽东本土提供。

燕国,不仅能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能建设一个新世界。

丸都城这个地方,原本是前汉的玄菟郡,已经被高句丽占据几百年了。

当丸都城的开荒工作进行之时……

燕都

“这一次,我们开垦丸都城的花费巨大,光是铺设道路的耗费,折算成铜钱就是三亿钱,还有城池建造等基础设施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折算成铜钱,则耗费了七亿钱。”

尚书台的官吏们正在计算着燕国在高句丽地区开荒的投入。

仅仅只是开荒一个丸都城,就耗费了十亿钱,而燕国每年的辽饷也才两亿钱。

燕国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才四十亿钱,去除军队、官吏、贵族子弟们的开销,每年的结余仅有二十亿,但是燕国每年在海外开荒的投入已经高达三十亿,所以基本上每年都入不敷出,只能靠着不断地吸血中原和草原来维持财政体系不崩溃。

虽然燕国靠着贸易获得大量铜钱,但这些铜钱很快就会用来购买奴隶,总体而言,燕国的铜钱还是紧缺的。

“如此看来,开垦沃沮港(海参崴)的计划只能暂时停止了。”尚书令这般说道。

沃沮港(海参崴)对燕国作用不大,唯一的价值就是可以转运东北地区的土著奴隶,相比没什么价值的沃沮港,开垦香料群岛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与此同时,时间已经来到了燕侯一百一十九年春。

京口

这里是大晋朝廷安置北方流民的地方,诏安流民,然后用流民来抵挡胡人,已经成为了大晋朝廷的共识。

这些流民也被称之为乞活军,他们战斗力彪悍,而且悍不畏死,许多猛人都是出自乞活军,这只乞活军还跟随祖逖北伐,其中一些忠心可靠之人还被大晋朝廷容入正规军,并且将这些忠心的乞活军称之为北府兵,意为北方人组成的军队。

大晋朝廷南迁后,对北方人很是防备,所以乞活军/北府兵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在长江以南待着的。

几个月前,乞活军首领之一的苏峻因为不肯交出兵权,所以跟朝廷闹翻,以至于兵戎相见。

不过,苏峻在造反前已经找好了退路,那就是跑路去辽东。

他还在举兵造反前去了一趟燕都,花费重金在洛山别墅区买了一套别墅,一旦造反失败,就乘船渡海去燕国享福。

政治斗争失败就跑路去燕国享福,造反失败就跑路去燕国享福,贪污受贿被抓典型就跑路去燕国享福。

这些年来,自从燕国与晋朝关系破裂后,燕国仗着自己有制海权的优势,公然为中原的贪官污吏和斗争失败的权贵们提供庇护,通过这种办法来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

大晋的诸多权贵们,纷纷提前在燕都购置豪宅,如果斗争成功,就掌控朝政,如果斗争失败,就跑路去燕国享福。

不过羯赵的权贵们就没办法这样了,毕竟燕国已经向羯赵臣服,如果接纳羯赵的叛臣,会引起羯赵统治者的不满,到时候就不肯给辽饷了。

面对兵权即将被剥夺的情况,苏峻造反了,他冲了上去,然后就被镇压了。

他的造反大军被琅琊王氏的王导击败,所以他只能灰溜溜地逃回京口,准备坐上船只去燕都。

他的妻妾儿女早就提前去了燕都,现在只剩他本人还没去了。

燕国对这些政治避难的权贵们进行了分类,分别为上品逃犯、中品逃犯、下品逃犯。

那些特殊人才,比如神医、神匠,属于上品逃犯,燕国会免费为他们提供庇护,并且安排贴身侍卫保护其人身安全,保证其能够安全无误地前往燕都。

那些普通人才,比如医者和工匠,燕国也会免费提供庇护,但不会有专门的侍卫贴身保护服务,需要当事人自己想办法来到燕国避难。

而那些啥也不是,就是单纯家里有钱有势的,燕国也会为其提供庇护,但需要对方提前缴纳巨额财富,也就是一千万钱/人,燕国会为其提供庇护,同时,当事人也可以购买侍卫贴身服务,一个燕国侍卫的服务收费是一千万钱/年。

苏峻对燕国来说算不得什么特殊人才,甚至连普通人才都算不上,毕竟燕国不需要打打杀杀的将军,也不需要整天空谈的名士,所以苏峻只能花费大量财富购买燕国的庇护名额,并且还买了一个燕国侍卫服务一年,专门用来引导他怎么样才能去燕国,免得在茫茫大海上迷路。

“恩主,船只已经准备好,现在就可以启航去燕都。”燕国侍卫对花钱雇佣自己的苏峻恭敬道。

每一个被购买服务的燕国侍卫,他自己可以获得五百万钱的提成,剩下五百万则是燕国官府的。

因此,侍卫们通常称呼雇佣者为“恩主”。

苏峻点点头,他非常庆幸自己提前联系上了喜欢藏污纳垢的燕国,不然他全家就死定了,大晋朝廷一定会灭他三族。

“以后我苏峻就是燕人了,不再是晋人了。”

然而,正当苏峻在感慨声中准备上船时,一个俊朗少年带着几十个家丁冲来,远远地朝正在上船的苏峻怒吼:“苏贼,汝害吾父,吾誓必杀你,受死!”

这个少年正是……桓温!

首节上一节264/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