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49节

一路上势如破竹,让钟会重新获得了信心。

几年前攻打燕国,结果惨败而归,这让赵国的一众将领们纷纷感觉自己太菜了。

现在攻打蜀国,他们的自信心又回来了。

我打不了燕国,还打不了你蜀国?

姜维闻讯,连忙赶回汉中,还用“声东击西”战术顺带击败了镇守关卡的诸葛绪的三万大军。

然而,等他回到汉中,却发现汉中大部分已经被钟会占领,汉军已经无法在汉中立足,而且钟会大军正在继续南下,准备一鼓作气灭亡蜀汉。

面对这危急时刻,姜维退守剑阁,凭借着天险,用两万人成功堵住了钟会的十一万大军。

不过,虽然钟会和邓艾都想趁热打铁,继续南下灭亡蜀汉,可是远在洛阳的司马昭却另有打算。

司马昭担心灭蜀如果太急,可能会战败,所以提醒钟会,一切小心行事,如果没有机会灭蜀,就不要逞强,好好消化已经占领的汉中就行。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是司马昭的想法。

第404章 三家归晋(二)

又一个月后

江油

邓艾三万大军翻山越岭,偷渡阴平,抵达江油时,已经只剩三千人。

不过好在蜀国内部带路党足够多,看守江油的益州本土派将领一看到邓艾到来,喜笑开颜地就投降了。

蜀地百姓大多数都主动迎接赵军的到来,邓艾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

几天后

诸葛瞻领兵出征,然而此人不通军事,能有今日之高位,全凭忠心和父辈光环。

在短兵交接时,被邓艾一个斜击战术就给轻松击垮,最后绝望地拔剑自杀殉国。

如今蜀国看守成都的主力被击败,成都城兵力空虚,邓艾大喜:“屯田日久,当建奇功,攻下成都,升官加爵!”

“杀!”

上次偷渡燕山,结果辽东王家早有防备,让他的偷渡行为成了送人头。

这一次偷渡阴平,却大获成功。

又一天后

成都

诸葛瞻兵败的消息传回成都,所有人都惊恐万分。

诸葛瞻的那些兵力差不多就是他们大汉剩下的全部可用兵力了,结果被诸葛瞻一次性送光了。

这成都兵力空虚,而且带路党超级多,只要邓艾一来,就会有无数带路党想方设法打开成都城门,所以无论如何都是根本不可能守得住的。

“这可如何是好。”刘禅惊慌失措,虽然他不在乎大汉亡不亡,但他想要的是大汉再坚持十几年,然后再亡国,等他驾崩以后再亡国,这样他就不会成为亡国之君了。

可是现如今,自己还没驾崩呢,大汉就要亡国了,这也太早了一点吧。

“陛下,不如迁都南中,依靠地利抵御赵国。”东州派的大臣建议道。

这个建议才是最符合刘禅心中所想,他刚要答应,另一位重量级大臣却站了出来。

这位重量级人物便是瞧周,他对刘禅劝谏道:“如果陛下要迁都南中,应该早做准备,现在才想迁都,已经太晚了,南中蛮夷未必还愿意继续臣服我们,而且各种迁都所需要准备的事情也来不及办理。”

这时,又有一位东州派大臣建议道:“不如投靠东吴,寻求东吴庇护。”

瞧周继续反驳道:“东吴的国力远不如赵国,投降东吴,用不了几年,东吴就会败给赵国,到时候,陛下还是要向赵国投降,如此一来,岂不是要投降两次,遭受两次屈辱?”

“依老臣所见,不如直接投降赵国,如此一来,我们投降早,就有统战价值,赵国必然不会亏待陛下,要用陛下来给东吴当投诚典范,通过优待陛下,从而瓦解东吴的抵抗,让东吴也想投降。”

说罢,瞧周又举起了光武帝刘秀的例子:“当初公孙述和隗嚣就是因为投降晚,才导致关西失去了统战价值,导致关西在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直被朝廷有意打压。”

“而燕侯的先祖王,因为投降相对较早,所以成为了云台二十八将。”

“陛下是想做被挫骨扬灰的公孙述,还是想做名垂青史的王明玉,还请陛下三思!”

刘秀统一天下的种种例子实在是给了一代又一代带路党引经据典的机会,早投降的如鱼得水,晚投降的被挫骨扬灰。

“朕想要一辈子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不想要折腾劳累,更不想被挫骨扬灰。”刘禅如实说道。

“那陛下还在犹豫什么?赶紧投降!”瞧周正义凌然道,此刻的他浑身都是浩然正气。

对于投降这事,东州派其实是中立的、无所谓的,能不投降自然最好,可以在益州当一辈子统治者,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剥削着益州本地人,可以继续作威作福,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那投了也行,虽然不能继续作威作福了,但以后起码还是能继续当个普通士族的。

而益州派那是鼎力支持的,赶紧投,速度投,立刻投,果断投,我们益州人被你们这些卑鄙的外乡人奴役压榨了这么久,实在是受够了,中原的天兵天将赶紧来拯救我们吧。

唯有一些皇亲国戚是极力反对投降的,投降了,祖宗的江山社稷就没了。

正当刘禅要同意时,北地王刘谌闯进大殿,对一众想要投降的益州本地士族怒斥:“一群腐儒,国家危难之际,你们不思报国,却想着投降,真是一群没有羞耻心的懦夫!”

对于北地王刘谌的这番怒斥,益州士族们没有丝毫羞愧,在他们看来,刘氏皇族赶紧死,别在这叽叽歪歪影响大家高高兴兴投降的好心情。

士族们对刘谌冷眼旁观,还有一些则露出嘲讽的笑容。

刘禅比较有大局观,他知道负隅顽抗是没有出路的,投降还能享受余生,在晚年继续吃喝玩乐,不投降就得魂断黄泉,以后就没办法享受奢靡的生活了。

所以他对刘谌斥责:“无知小儿,你懂什么?”

说罢,又命令左右侍卫将刘谌叉出去。

又两天后

刘禅带着文武百官向邓艾投降,割据益州几十年的“大汉”亡国,作为一个失败者,历史对它的评价是蜀。

又一个月后

钟会大军抵达成都,却又在姜维的蛊惑下动了割据自立的心思。

然而,钟会的自立根本得不到底层士兵的支持,益州的士族也不愿意为了钟会而战。

一场闹剧之后,邓艾被钟会所杀,钟会被乱兵所杀,姜维绝望自杀。

失去控制的赵军士兵在成都城内大肆劫掠。

刘禅的嫔妃和公主被乱兵们轮流玷污至死,他的几个皇子被赵国乱兵捅成马蜂窝,成都城内的许多富商士族都被乱兵剁成肉泥。

普通百姓也被乱兵随意杀戮取乐,整座城池被熊熊大火燃烧。

面对着这恐怖的一切,赵国的几个将领想要阻止,然后就被自己的士兵剁成碎肉。

剩下的几个赵国将领终于不敢阻止赵国士兵屠城,因为谁敢阻止,谁就要被自己的士兵杀死。

哗变!

军队哗变!

恐怖的事情已经发生,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一场军队哗变,在史书中只有寥寥几笔,有的时候甚至懒得记录,但对具体的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地狱般的景象。

一个成都的士族小姐被砍去四肢,十几个士兵正在对她为所欲为。

一个小孩在街道上哭泣着喊着娘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娘亲被乱兵玷污,他自己也因为哭泣声惹恼了一旁的乱兵,随后就被一个士兵捅穿脑袋,白与红的浆汁构成一副炼狱画卷。

第405章 大宪章(十)

又两年后

燕侯六十年春(270年)

司马昭凭借着灭蜀的功劳,自己加封自己为晋王,一切流程跟当年袁绍一模一样。

在封为晋王之后一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即位晋王。

即位晋王的又一年后,在大致稳定的国内局势后,司马炎便迫不及待地要求袁赵小皇帝禅让。

禅让流程,同样跟袁赵取代汉室一模一样。

对于中原的局势,王霸并不在意,只是派人把自己的女儿王娥送到洛阳,顺带又送了许多琉璃(玻璃)作为诸侯国对宗主国的进贡。

现在燕国与晋国的关系,相当于前汉吴国与长安朝廷的关系。

名义上,燕国还是晋朝的臣属,燕国每年要进贡各种土特产和黄金,晋朝也会给燕国辽饷,双方关系目前还算是亲密如间,但如果真的闹掰了,打一仗也是完全可以的。

燕宫

“如今各地都有声音想要放开盐铁等产业,先生以为如何?”燕侯王霸对荀彪问道。

“盐与铁,乃国之重器,焉能与之?当效仿汉孝武帝,垄断盐铁,聚拢天下之财!”荀彪回道。

因为内战,燕国盐铁官营的政策遭受破坏,一些地方豪强勾结王家宗室子弟,将国家的盐铁产业侵占私吞,还有诸如一些城市的王氏子弟,为了获得廉价劳动力,不顾长远发展,居然废除了【土地禁买卖】的几百年政策,允许甚至鼓励当爹了行会和豪强兼并土地,坐视燕国百姓成为流民。

当初燕国的先祖,侵占大汉的盐铁产业发展自己,现在正燕国体量大了,也开始轮到燕国内部的豪强来侵占王氏的盐铁产业了。

“可召开盐铁会议,让大家商讨盐铁之策,若是能说服国人,重新构建盐铁官营时,反对者就会更少。”荀彪建议王霸效仿霍光,也来个盐铁会议,团结王家子弟,凝聚燕国人心,让大家心服口服地支持盐铁官营。

“先生所言甚是。”王霸同意了这个建议。

荀彪也对于自己能遇到重用自己的明主很高兴,他继续建议道:“还应当重新构建国人对儒学的认可,让国人依旧生活在纲常伦理的秩序中,这样,他们才不会造反,即便有人造反,也会有维护纲常伦理之人去制止造反者。”

荀彪还建议王霸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此统一国人思想,让国人都紧密团结在燕侯身边,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对于这个建议,王霸心中很是犹豫。

倒不是他不喜欢儒学,只是单纯地担心会引起国人的反感。

毕竟好几年前,国人刚刚被尊孔复古的王霆给屠杀了一遍,现在好不容易休养生息几年,大家还没喘过气来,结果新的燕侯也要独尊儒术,这谁能不警惕呢?

王霸对于儒学,没有什么感觉,不排斥,也不推崇,儒学对他来说,只是单纯一种维护统治的手段,需要的时候就拿来鼓吹,不需要的时候就拿来贬低。

“恐怕引起国人反感。”王霸摇头说道。

“君侯之推广儒学,可如同光武帝刘秀,柔而化之,不可如同篡位者王莽,急功近利。”荀彪微微一笑。

王莽尊孔复古,强行推广他心目中的正统儒学,结果天下皆反。

刘秀同样推广儒学,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天下也慢慢地兴起了崇儒之风。

王莽和刘秀,为什么都是推广儒学,一个天下皆反,一个却天下仰慕,这就是手段上的差别。

荀彪认为,不能像王莽王霆一样强硬推广儒学,这样只会引起众怒,可以学习刘秀,潜移默化地推广儒学,大家不知道你正在推广儒学,但慢慢地,大家自然而然地就被儒学化了。

“若能建立君君臣臣之纲常,则造反之人造反前都要扪心自问一下,自己这么做符不符合君君臣臣,这样一来,造反者的数量规模就会小很多。”荀彪缓缓道来:“燕国之乱,皆因国人思想之混乱,燕人不像中原人一样尊君爱国,他们造反时没有心理负担。”

“女子可以收养男宠,则丈夫不能安心报效国家,若能让女子顺从丈夫,则丈夫为了妻子儿女,不敢背叛自己国家,故而,我们燕国要建立夫纲。”

“儿子如果不肯顺从父母,则我们无法用父母要挟儿子,故而,我们还要建立父纲,使燕国之百姓,人人顺从父母,则君侯只需要控制其父母,便可以达到控制其本人的效果。”

“现在燕国一些城市,当地百姓居然不愿意结婚,这是不应该的,他们不肯结婚生子组成家庭,君侯您还如何用纲常伦理来控制他们呢?”

“儿女不肯顺从父母,妻子不肯顺从丈夫,臣民不肯顺从君主,这些就是燕国内部总是动乱的原因呀。”

“只要建立一层层的等级秩序,则燕国内部就会稳如泰山,不会再出现几年前那种国内皆反贼的情况。”

荀彪的这番话让王霸若有所思。

王霸不是什么大公无私的圣人,他推翻王霆,并不是为了拯救燕国,只是想要成为第二个王霆,或者说成为一个不会被推翻的王霆。

掌握无上权力,能够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言出法随,这是绝大多数君主的梦想。

首节上一节249/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