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48节

“司马老贼!你不得好死!”王霆大怒,对着司马昭破口大骂,但无济于事,他被司马昭的侍卫五花大绑,强行塞到马车上,即将被送回辽东。

司马昭没有生气,他被骂习惯了,王霆的这点辱骂实在是没多少攻击性。

又两个月后

等到王霆终于被送回辽东后,发布“讨贼檄文”、号召天下人反对司马家族的王霸,居然第一个退出了反对司马昭的联盟,转而与司马家族联盟。

司马昭将自己的女儿司马茹嫁给王霸的儿子王婴,王霸也将自己的女儿王娥嫁给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

与此同时,司马昭再度恢复了燕国的【辽饷】,不过标准比之以前更低了,每年只有三亿钱,且不附加人口。

同时,司马昭假借天子的名字,册封王霸为辽东太守、扬州牧、燕侯、使持节、加九锡、都督扬荆交三州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袁赵和孙吴同时册封王霸,并且两个国家都在每年给燕国输送【辽饷】,两大强国伺候燕国,这日子可舒服了。

第402章 大宪章 (九)

这一年,中原发生许多大事。

凉州发生羌乱,许多羌人大肆劫掠,其中一个叫秃发树机能的羌人首领更是作战勇猛,成为众多发动叛乱的羌人首领中比较引人瞩目的。

司马昭血腥镇压了许多反对司马家族的政敌,进一步巩固了司马家族的权力,形成了一个以司马昭为中心的权力小圈子,距离这个圈子最中心的是支持司马家族的世家士族,第二层是支持司马家族的寒门子弟,第三层是保持中立的世家士族,第四层是保持中立的寒门,最外层是反对司马家族的人。

只要是反对司马家族的,无论世家士族还是寒门,通通只有死路一条。

而支持司马家族的人里面,世家士族拥有更高的权力。

而吴国则再次发动北伐,却被司马昭击败。

蜀国的姜维依旧在北伐,联合凉州作乱的羌人,一起攻略袁赵的城池,但每次都收效甚微,得到的收获还不如后勤付出。

桃花港

因为战乱,繁华的港口已经变成了废墟,街道上随处可见尚未清洗干净的血迹。

“我是燕侯,是你们的家主,你们不能这么做!”

被捆绑着的王霆奋力挣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燕国禁卫军(王家亲兵)押送到行刑台上。

因为燕国是合法诸侯,所以王家亲兵也被称之为燕国禁卫军,只是称呼不同。

治安兵则改称呼为郡县兵,职能跟治安兵没区别,只是称呼上改变了一下。

王家庄园也被改称呼为“燕宫”,桃花港改称呼为“燕都/燕港/燕城”。

王霸恢复了九卿,同时又在九卿之上新增“三公”,不过这个三公跟中原的三公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对权力的确认。

尚书令、御史大夫、护国者(燕侯),这三个合称为“三公”。

护国者(燕侯)王霸,尚书令王雪,御史大夫王霜,新的九卿则是在战争中功劳最大的九个城主。

至于荀彪,则被升任为尚书台书佐,成为了王雪的助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过时代的不断演变,王家已经越来越不像一个家族,而是逐渐具备了一个国家的种种要素。

桃花港内,所有人都憎恨地看着王霆,这个为了一己之私,给整个燕国带来巨大灾难的独夫。

禁卫军士兵将王霆押送到断头台上面,这个断头台还是王霆自己发明的,专门用来处决那些阻拦儒化改革的王家子弟。

现在,他亲自发明的断头台,被用来斩下他自己的头颅。

“以臣弑君,你们这么做跟司马昭有什么区别?你们这样做会遭天谴的!”

王霆惊恐地咆哮着,他的脖子被摁在断头台上,身躯被禁卫军摁住,根本无法动弹,只能在言语上诅咒着这些胆敢弑君的反贼。

“行刑!”

王霸冷漠地下着命令,根本不搭理王霆的那些咒骂。

随后,刽子手斩断断头台的绳索。

“啊!!!”

咔!

砰!

王霆惊恐地尖叫一声,随后便被断头台落下的铡刀斩下头颅。

面带恐惧的头颅滚落在行刑台上,鲜红的血液从脖子断口处喷射而出,行刑台被染红,台下所有人都凝视着这一切,今天所发生的这一幕实在是太过震撼。

在中原,哪怕君主犯下的过错再大,臣子也顶多可以废黜君主,即便如此也是风险极大,哪怕司马昭这样人尽皆知的准备篡位的权臣,也要用成济当替罪羊,不敢亲自动手杀自己的君主。

可是在燕国,作为燕国君主的王霆,却被自己的臣民,当着所有人的面斩首。

王家最后一个合法的世袭家主,死在了自己发明的断头台上,这是何等讽刺。

王霆被斩首后,王霆的谋士桓范、将领张统被押送到行刑台上。

“无君无父的反贼,没有纲常伦理的禽兽,你们会遭天谴的,苍天不会饶恕你们的!”桓范歇斯底里,他知道就算自己求饶也没用,所以只是在临死前通过这种咒骂来掩盖自己的恐惧。

“臣子居然弑杀君主,这就是礼崩乐坏!这就是礼崩乐坏!”

“哈哈哈哈!”

作为一个中原士人,哪怕桓范的人品比较低,但依旧难以接受“以臣弑君”这种礼崩乐坏的行为。

在桓范的恐惧中,禁卫军已经将他绑在了一根柱子上,各种酷刑将对他施展。

另一旁的张统,犯罪更小,所以被直接斩首处死,没有酷刑折磨。

在处理完这些事后,燕国在王霸的带领下开始了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战后重建。

修缮汉城、朝鲜城、乐浪城、带方城、辽东诸城,重建燕港(桃花港),扩建燕宫(王家庄园),进一步加强高显和山海关的城防体系。

等这一切都结束以后,才能对卷入燕国内战的高句丽人和燕北鲜卑人进行报复性打击。

现在燕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内政的重新处理,比如移民问题、开荒问题、建设问题、货币问题、市政议会、免徙证等等。

并且王家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主,王霸不是家主,他只是议会军临时推举的领导者、护国者。

他这个护国者,是终身制,还是任期制,大家也都不清楚,王霸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个护国者的位置还能坐多久,毕竟如果得不到绝大多数王家子弟的支持,他就会成为下一个被推翻的王霆。

“首先,我们应该遣散军队,让士兵们回家种田生产,战争已经结束,继续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对我们燕国经济生产的伤害太大,其次我们应该立刻召开家族议会,商讨今后的发展。”

王霸虽然有着二十万大军,但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其他城市提供的援兵,他自己在嫦娥城招募的士兵只有一万多。

因此,他非常明白,想要重新集权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他没有这个实力。

各个城主可以联合起来推举他王霸当护国者,那就同样可以联合起来推举新的家族子弟当护国者。

如果他想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等待他的将是数之不尽的叛军。

第403章 三家归晋(一)

五年后

燕侯五十六年夏(266年

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袁赵在伐燕一战中损耗的元气已经大体恢复,司马昭也终于开启了灭蜀计划,同时顺便加封自己为晋公,晋侯国也升为晋公国。

说是灭蜀,其实司马昭自己心里也没底,他真正的目标其实只是夺取汉中,彻底堵死蜀国向外发展的通道。

当然,如果蜀国君臣足够蠢,真让他运气好给灭了,那也是极好的。

司马昭再度调集二十万大军,又是兵分四路,还是由刘钦、诸葛绪、钟会、邓艾四人统率。

其中主帅虽然是钟会,但是却没有假节钺,而诸葛头虽然有假节钺,却不是主帅,也不是关中军团的将领,至于邓艾,他虽然是关中屯田出身,属于关中军团本地人,但是他既不是主帅,也没有假节钺,而刘钦只是上庸太守,官职太低。

在司马昭的刻意安排下,四位领兵将领谁也无法真正说一不二,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局面,这样一来,即便某个将领想要谋反,也会被另外三个将领阻止。

不得不说司马昭不愧是司马懿的儿子,这一手制衡还是很强的。

四路大军里,钟会领兵十一万,走褒斜道、傥偌道直扑汉中,刘钦领兵三万,从上庸出发,沿汉水北上,进攻子午谷地区,诸葛绪率三万兵马从上出发,攻占武都郡,邓艾统领凉州三郡兵马,共计三万,从狄道出发,进攻姜维屯田的沓中。

这二十万大军中,有一万羌胡人,五千匈奴人,三万鲜卑人。

中原政权征调异族军队作战,是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的,到了光武帝刘秀时期,这种行为已经成为常态,到了汉末以及现在,几乎每场战争都能看到异族雇佣兵的身影。

面对袁赵动不动就是二十万大军,蜀汉就非常寒酸了。

穷兵黩武也才十万士兵,而且这十万还分散在各个地方镇守,真正能调集到汉中前线的只有五万,而这五万里,又有两万要镇守汉中各个城池。

因此,姜维能够直接调动作战的军队,其实只有三万,这三万大军,就是姜维全部的底牌。

由于司马昭之前故意假装要南下攻打吴国,忽悠了一下蜀汉君臣,因此蜀汉君臣并没有太多戒备。

只有姜维意识到了不对劲,因此他多次上奏,请求朝廷立刻加强汉中的防备。

不过都被刘禅无视了,朝堂上攻击姜维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蜀国臣子们根本没心思抵抗外敌,他们的全部心思都用来攻讦姜维。

成都

皇宫

“袁赵大军是去攻打吴国,大将军却要我们去汉中防备赵军,恐怕是要拥兵自重。”宦官黄皓对刘禅提醒道。

“嗯。”刘禅点点头,心中对于黄皓的这个说法颇为认可,他看着一众舞女,一边饮酒一边淡淡道:“我大汉,如今正是歌舞升平、海晏河清!”

刘禅这些年也认识到了他的大汉国与中原赵国的实力差距,所以对于一统中原这件事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只求大汉不会灭亡在他的手中就行,只求他这个皇帝能在大汉彻底灭亡前再享受享受就行。

反正也不可能北伐成功了,那干脆躺平算了,不打仗了,好好地享受余生!

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陛下圣明!”宦官黄皓谄媚道。

蜀国是袁赵对刘备政权的蔑称,他们蜀国人自己自然是自称“我大汉”,不过袁赵将领就没必要叫什么季汉了。

我跟你是敌对国关系,没有叫你蜀狗已经算是客气了,怎么会叫你的自称呢?

又一个月后,钟会大军都挺进到汉中的关卡了,蜀国君臣这才明白,袁赵的二十万大军不是去进攻吴国的,而是真的来进攻他们“大汉”的。

面对这危急时刻,姜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冒险计划,那就是……关门打狗!

以前,蜀国面对袁赵主动进攻,都是死守关卡,等袁赵大军在山路里断粮以后,赵军自然就只能撤兵,在赵军撤兵过程中,“大汉”的军队还能趁机追上去杀一些落单的赵军。

这样打虽然很稳,每次都赢,但每次都是小赢,赢的不多,没办法让袁赵元气大伤。

姜维在听闻袁赵二十万大军在伐燕之战中折戟沉沙后,也想要效仿燕国,给赵国来一次大的。

因此,他便想要主动放弃关卡,将赵军主力放进汉中,然后通过坚固的城池拖住赵军主力,他姜维再带着三万大军切断赵军后勤,从而一举歼灭赵军主力。

这个想法很美好,可惜赵军将领也不是傻子,姜维的队友也不是神仙。

这种“关门打狗”的战术,需要极高的配合,万一坚固的城池出现内鬼,直接投降赵军,给赵军提供粮草,那姜维的“关门打狗”就变成了“主动送地”。

亦或是他姜维没能切断赵军粮道,那汉军主力就将全军覆没。

姜维高估了蜀国内部的团结,也低估了司马昭这些将领的能力。

短短几个月后,汉中大部分城池都向钟会投降,只有少数几个城池始终不肯投降。

许许多多益州本土派的将领文臣一听到钟会大军打来,他们根本不想抵抗,纷纷主动打开城门,欢迎赵军前来拯救他们。

他们被东州派剥削了八十年,已经受够了,钟会在他们眼里,那根本不是敌人,而是拯救者。

首节上一节248/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