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152节

“不就是个水车吗?金矿岛这里又不是没有。”有人不屑说道:“一个水车都能赏赐五百万钱,啧啧啧。”

“那可不是一般的水车,听说是比我们平常见过的那种水车好用,可以用脚踩,好像是叫什么【龙骨水车】来着?”

“啊对对对,就是这么个名,那孙家婆娘在观察瀑布边的一个水车时,突然有了灵感,对水车进行改良,发明了这么一种可以用脚踩的水车,比中原用的传统水车效率高了十几倍,好用得很呐。”

“那孙家婆娘现在拿着那五百万钱加入了桃园行会,成为了桃园行会的一员。”

“娘的,老子辛苦淘金,还不如一个婆娘捣鼓出一个水车。”听到众人的讨论,少年骂骂咧咧。

这个时候,他点的食物都做好了。

“这是您的新鲜生鱼片、大碗茶、一勺红糖,那个热汤面还在煮,您再等等。”跑腿伙计将东西端来,满脸笑容。

这些食物里,当属红糖最贵,毕竟在中原属于奢侈品。

但少年今天淘金赚的钱多,就是要吃点糖享受享受才行。

第243章 大儒王(二)

一年后

章和元年

西域

它乾城

“先生,前面就是它乾城。”

“嗯。”

王点点头,随即带着一众随从前往它乾城。

他在中原苦心研习经学八年之久,最终在几个月前决定前往尚未被圣人学说浸染的西域地区,将儒家学说传播到西域去。

与一般的王家子弟不同,其他王家子弟学习经学只是为了当官,当官则是为了给家族获取利益。

但王不一样,他是真心喜欢儒家经学,所以才会这般刻苦学习,还担心其他外族人不能感受到儒家的伟大,于是向皇帝请求主动前往西域地区,向西域人传播儒家圣人的道统。

此刻的她,就如同一个虔诚的传教士,心中没有杂念,有的只是一颗想要将儒学发扬光大的赤诚之心。

之所以现在才来西域传播,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西域直到半年前才被班超重建西域都护府。

自从新莽政权丢失西域都护府以后,中原已经有六十多年没接触过西域了。

直到六年前,班超毛遂自荐,请求前往西域重建西域都护府。

之后,班超凭借一己之力,在西域合纵连横,拉一派打一派,各种手段,包括利益诱惑,以大汉的体量威胁其整个国家,杀死匈奴的使者,从而逼迫其站队大汉,等等等等。

正忙着休养生息的大汉朝廷甚至没有给他一兵一卒,他只是有一百来个随从而已,却仅仅花了六年时间,就平定了整个西域,真是一个传奇。

“先生请进。”

得知王是来自中原的儒士,而且还是司徒袁安的门生后,它乾城的汉军将士赶忙恭敬地将王迎入城内。

在镇压完河北豪强叛乱后,光武帝刘秀进一步加强了集权,把行政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了尚书台,并且由皇帝直接掌控尚书台。

同时,又将大司空改为司空,将大司徒改为司徒,将大司马改为太尉。

武帝将太尉改成了大司马,光武帝又把大司马改回了太尉,武帝进行了盐铁官营,光武帝又废除了盐铁官营。

他改变了大汉,他又改回去了,历史真是一个奇妙的轮回。

“学生前来拜访班都护,不知都护可在?”王准备先见一见班超这位传奇人物。

由于班超是西域都护府的都护,所以王便直接尊称其为班都护。

“莎车国背叛大汉,投靠了北匈奴,都护他率领西域联军前去攻打莎车国了,您在这里再等些时日。”汉军将士回道。

进入它乾城,里面的异域风情让王眼花缭乱。

现在的西域非常有意思,多种文化相互交融。

匈奴文化、华夏文化、希腊文化、佛教文化都在此刻的西域呈现着。

“#@^%#$^%$#”

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男人正说着完全听不懂的语言。

这时,一个安息商人、一个大月氏商人、一个西域商人、一个懂汉语的中原商人纷纷被汉军军官招呼到一起。

这位安息商人去过罗马,所以他将那个奇装异服的人说的话翻译成波斯语。

然后一位去过安息的大月氏商人又将波斯语翻译成大月氏语。

然后一位去过大月氏的西域商人又将大月氏语翻译成楼兰语。

最后,刚刚学会楼兰语的一位中原商人又将楼兰语翻译成汉语。

在这样一番翻译转翻译再转翻译的过程下,汉军军官以及一旁的王终于听明白了这位奇装异服者在说什么了。

“我是来自迦南地区的基督教传教士,名叫萨诺斯王,前来传播主的信仰。”

“我们在罗马传教时,遭受了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真希望这个传说中的汉国能够对我们宽容一些。”

经过一番极其困难的交流后,王大致了解了。

在几十年前,遥远的西方,有个叫迦南的地区,那里有个叫耶稣的犹太人,他居然离经叛道,背叛了自己的犹太信仰,然后自创了新的名叫基督的信仰,并且在罗马的犹太行省传播基督教信仰。

犹太人将耶稣举报了,然后罗马帝国担心耶稣传教会影响自己的统治,随即将耶稣逮捕并处死。

耶稣虽然死了,但他临死前已经将基督教的信仰传播给了许多人,萨诺斯王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萨诺斯王,是王巧的后代,而王巧,又是王长夜的后代。

常年来一代代地与希腊人混血,导致王长夜这一脉的后代除了有一个汉人名字,长相已经跟希腊人没什么区别。

并且萨诺斯王也对汉文化没有太多了解,只知道自己的先祖曾经是一位来自汉帝国的儒士,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他甚至连自己的先祖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先祖姓王。

王很是好奇眼前这个异域之人,不明白为什么异域之人居然会有一个汉人的姓氏。

“萨诺斯先生,能告诉我您为何会有一个汉人姓氏吗?”王对其询问道。

“哦,上帝保佑,尊敬的先生,我的先祖姓王,所以我也姓王,但我也不知道我的先祖是谁,实在是相隔太多代了。”萨诺斯王回答道,他的话自然有一个个翻译转翻译进行翻译。

随后,萨诺斯王又对那位汉军军官问道:“我想前往传说中的汉帝国,传播主的信仰,可以吗?”

又是一番艰难地翻译转翻译后,汉军军官回答道:“你要传教的事,等都护回来后,我会向都护请示,然后都护会向皇帝请示,需要得到皇帝的允许后,你才能进入中原传教,在此期间,请你留在它乾城不要到处乱跑。”

“好吧。”萨诺斯王很是无奈,脸上还有些许焦急。

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王在城内教导西域人儒家学说,而萨诺斯王则在城内教导西域人信仰基督教,一位姬姓的身毒贵族则剃光了头,在城内教导西域人佛教信仰。

这位姬姓身毒人,本是身毒大周皇室成员,因为信仰佛教,所以被信仰【儒-婆罗门教】的大周女皇所不容。

他没有办法,只好一路北逃,来到了西域,传播他心目中伟大的佛教信仰。

三种思想在西域都护府的治所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为了争夺文化话语权,王、萨诺斯王、姬兴佛,三个人分别代表儒家、基督教、佛教,相互之间展开了持续一个月的论战。

整座城的人都在围观他们的论战,直到西域都护府的都护班超得胜归来后,才制止了三人的论战。

“我们大汉兼容一切,们二位都可以去中原传教,皇帝陛下是宽容大度的,他是不会对你们进行迫害的。”刚刚打仗回来的班超对萨诺斯王、姬兴佛二人微笑道。

第244章 大儒王(三)

“报!贵霜国-周国联军侵扰我西域都护府,对外号称七万大军!”

就在班超正在安排萨诺斯王以及姬兴佛前往中原时,一个斥候前来同胞前线情报。

“贵霜国和周国?”班超有些惊讶,他惊讶西域这么多年,自然是知道这两个国家的,不过他是不相信什么七万大军的,毕竟西域这个地方,到处是沙漠戈壁,只有山脚下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绿洲,后勤压力大的很,根本不可能支撑七万大军行军,当初汉武帝六万轻骑远征大宛国,光是运输后勤物资的就有十几万人。

“将军不用担心,大周女皇与贵霜国之间的联盟不过是各怀鬼胎,只要坚守城池,等他们后勤物资吃完了,就只能撤兵,然后将军再趁机反击,必然可以大获全胜!”姬兴佛虽然跟大周女皇同出一族,但显然是非常厌恶这位女皇的。

这位女皇陛下,比之中原的秦皇汉武有过之而无不及,耗尽民力国力征伐四方,只为开疆扩土、耀武扬威,大周境内遍地饥民,已然是岌岌可危。

又一个月后

贵霜国-周国联军果然攻到它乾城,他们虽然对外号称七万大军,其实只有七千人。

班超统率五千人的西域联军坚守城池,坚守了一个多月,一直等到两国联军粮食吃完后,不得不撤军时。

“反击!杀!”

班超一马当先,带着一千多个西域骑兵朝着正在撤退的两国联军冲杀而去。

正在撤退的两国联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他们有些人慌慌张张地重新组成军阵防御,但大多数人则直接溃散。

“班都护真乃神人!古之优安也!”

正在城墙上观战的王对班超敬佩不已,他不由得想起了‘古之优安’这个词。

不过他对于王优安到底是什么出身也很迷惑。

他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中原跟随大儒学习,只有孩童时期在家族里待过几年,他依稀记得小时候还在家族祖陵祭拜过王长治和王长炯。

后来到了中原,跟那些中原士人结交后,一开始听到他们谈论王长治和王长炯时,他还很自豪,觉得这是自己家的名人。

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却说那是他们的祖先,这让当时的王一度怀疑是不是同名。

“等回到家族,我一定要找家主拿族谱出来看看,看看到底是同名还是中原士人误传,如果是同名也就罢了,可如果是误传,我王定要为自己的先祖正名!”王知道,家族那些人对于名望不是很在意,就算真的误传,他们也懒得争回去,相比名望,家族那些人更在意实实在在的利益。

但王不一样,他自小在中原学习儒家经学,因此对【名】这种东西很在意,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句话对于王家来说就是句屁话,但在王心里却无比重要。

“班都护,能否调遣大汉军队远征大周,消灭残暴的大周,拯救大周的万千子民?”姬兴佛虽然出自大周皇室,但显然对大周没有任何感情,只有痛恨,他的母亲因为是一位佛教徒而被大周凌迟处死。

“这恐怕做不到。”班超摇摇头,身毒距离大汉太遥远了,十万大军远征身毒,光是后勤压力就能把整个大汉的底蕴消耗干净,到时候大汉就得跟武帝末期一样民怨四起了,这不符合大汉现在休养生息的国策。

西域这里非常不稳定,北匈奴时刻想着染指西域,贵霜一直想要吞并西域,遥远的身毒大周还协助贵霜一起入侵西域,凉州的羌人一直在叛乱,时刻威胁着西域都护府汉军驻军的后勤通道,只有班超才能镇守住西域,换成其他人,西域都护府早就丢失了。

“奥,上帝啊,拯救这些迷途的羔羊吧。”萨诺斯王也站在城墙上观战许久,望着远方的尸横遍野,他不禁闭起双眼祈祷。

耶稣有十三个圣徒,其中一个被称呼为“犹大”的圣徒居然当了罗马帝国的走狗,跟那些仇视耶稣的犹太人一起举报了耶稣,导致耶稣被罗马帝国处死,而剩下的十二个圣徒则分散到各个国家继续传播信仰。

萨诺斯王是十三圣徒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十岁时被耶稣传教,现在已经九十九岁,但却依旧生如活虎。

八十多年前,他亲眼看着圣子耶稣被绑到十字架上处死,七十年前,他跟随其他圣徒去罗马帝国境内秘密传教,结果被逮捕入狱,五十年前,他终于出狱,然后离开罗马,前往安息传教,结果被安息王驱逐,三十年前,他前往大月氏(现在改名为贵霜)传教,又被大月氏驱逐,此后,他去草原传教,又被匈奴人抓起来关押了几十年,后来,匈奴人被班超爆锤,他才趁此机会逃出匈奴人的监牢,一路向南逃到西域,并且在西域传教已经有好几年,现在又打算深入中原继续传教。

不过他说的是拉丁语,所以王和班超也听不懂。

又五个月后

萨诺斯王和姬兴佛结伴前往中原,而王则留在西域继续传播孔孟二圣的道统。

“西域不化儒,吾王誓不还家!”

王立下大宏愿,势必要将西域化成儒家圣土,否则绝不回中原。

一年后,皇帝刘驾崩,谥号孝章皇帝,亦称汉章帝,帝国在他的统治下休养生息,中原人口从明帝时期的三千万增加到四千万,并且通过白虎观会议重新统一了思想。

新登基的皇帝叫刘肇,但因为刘肇现在只有十岁,还不能亲政,所以国家的实际权力都在窦太后手里,窦太后的亲戚窦宪得以鸡犬升天。

鸡犬升天的不仅有外戚窦宪,还有宦官蔡伦以及史官班固。

窦太后还是皇后时期,宦官蔡伦帮助窦皇后陷害死了宋贵人,稳住了窦皇后的皇后位置,所以窦太后现在成太后了,就顺手提拔了蔡伦。

班固由于在宋贵人之死事件中站队窦皇后,所以也被窦皇后顺便提拔。

窦宪鸡犬升天后,便杀死了当初【度田案比】事件中,对窦家田亩人口进行清查的一位谒者。

几十年前,这位谒者受光武帝的旨意去调查豪强士族们的田亩人口数量,他负责的区域刚好就是窦家的地盘。

首节上一节152/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