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48节

建虏进犯大明一事,对大明所有人来讲,那都是有相应退路的,然对崇祯皇帝来讲,却是一点退路都没有。

在这般危急大明社稷的局面下,身为大明的天子,崇祯皇帝若不表现出强势的一面,那大明真有希望,能战胜进犯的建虏大军吗?

“王卿,你说这一仗,我大明能取胜吗?”崇祯皇帝转过身来,那带着几分锐利的双眸,冷冷的看向跟前的王洽说道。

“在西强、东弱的态势下,大明能凭借朕所谋之事,堵住建虏的进一步攻势吗?大明又何时能结束此战?”

看来天子的心里,是彻底失去对袁崇焕所率辽前大军的信任了。

王洽心里暗暗感慨,然表面却坚定的说道:“陛下英明神武,在建虏进犯大明,局势动荡之下,依旧能沉稳调度,调遣各部驰援大军,分驻各处要地。

臣坚信在陛下的统御下,我大明定能取得此战的胜利,建虏兵锋虽强,然毕竟是异地作战,此乃我大明的优势所在!

今卢象升统率天雄、忠勇两军,赶赴石门镇,威逼大安口侧翼,对建虏偏师造成实际威胁,若建虏奴酋皇太极知晓此事,定然会有所心悸。”

抛开其他的暂且不提,单单是这段时间,崇祯皇帝所筹谋部署的这些,随驾的王洽、李邦华心里,还是很认可崇祯皇帝所做。

即便出任辽东督师的袁崇焕,可能存在着某些问题,以至东线防务,不再像拱卫神京的西线防务,那般趋于稳定态势下。

然知晓不过多触及袁崇焕这一雷区,确保山海关防线的稳定,那么即便是以迁安为首的东线防务,可能会被建虏先后攻破,可对大明造成的伤害,依旧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看来王卿现在是愿意绝对信任,朕所做的筹谋部署了?”

崇祯皇帝嘴角微扬,看向王洽说道:“既如此,那朕就希望王卿,还有李卿,能尽心的辅佐朕,不要理会外界。

记住,解决这次建虏进犯的危局,才是我军机处前指的重中之重,至于其他的,那都要向后去排。”

王洽朗声道:“臣领旨!”

在此之前,出于种种因素吧,像王洽、李邦华他们,虽在军机处做事,然对崇祯皇帝所做决断,依旧带着部分不解与质疑。

错非崇祯皇帝所表现出的强势,还有遵化、三屯营一线,日益严峻的局势,只怕王洽他们早就强烈反对了。

比如此次御驾亲征,先前在王洽他们心中,是带着些许抗拒的,身为大明天子,本就是万金之躯,怎敢率部亲抵前线,做这等不利于社稷安定的冒进之事?

然出于恪守君臣知道,尽管心里带着不解与质疑,面对不容置疑的崇祯皇帝,他们依旧随驾前来。

从神京赶到三河,而后又来到蓟州,期间所发生的种种,叫他们渐渐理解并明白,自家天子所做决断,到底是怎样英明的。

在杀人诛心这方面,此次率领建虏侵略大明的建虏奴酋皇太极,的确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像那封袁崇焕可能暗通建虏的书信,若是在神京收到的,而非在三河收到的,王洽他们甚至不敢想象,那时的朝堂之上,还有身处神京,不能第一时间洞察前线局势的崇祯皇帝,又会生出怎样的风波。

受建虏进犯一事的影响,叫大明内部的矛盾,处于激化并随时都会破碎的境遇,若不远离暗潮汹涌的神京,只怕局面会变得更加混乱。

……

“啊啊啊……”

戈图跪倒在地上,在一众建虏贝勒、大臣、将校的怒视下,其情绪激动的用手比划着,但心里想讲的话,可发出来的声音,却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呜啊声。

“啊!!!!”

内心骄傲的戈图,在努力了许久以后,最终还是怒不可竭的咆哮起来。

见到此幕的皇太极,面带怒容,双拳紧握着,看着满身伤痕、愤怒咆哮的戈图,还有先前在遵化城外,所见到的那些摆牙勒首级,内心深处的怒火,是怎么都无法抑制住。

“汗王,这崇祯小儿,真真是欺人太甚,竟敢这般对我大金勇士,此仇我大金必须要报啊!!”

“没错,这崇祯小儿不自量力,竟敢擅离神京要地,赶赴到三河一带,若我大金此时挥师西进,定能攻破明军防线,擒杀崇祯!”

瞧见戈图这般的一众贝勒、大臣、将校,那一个个是情绪激动,面带怒容的纷纷跪倒在地上,向皇太极请战。

自攻陷遵化、三屯营两地后,他们八旗劲旅,就一直休兵不出,这叫他们的心里,始终无法宣泄那股子战意。

眼下见到被割掉舌头,且满身伤痕的戈图,还有一众摆牙勒的首级,这叫骄纵的他们是绝不能忍受的。

“够了!!!”

皇太极拍案而起,沉声喝道:“此仇不报,本汗不配做大金的汗王,然崇祯小儿,既敢离开神京,赶赴三河一带,那定然是有所倚仗。

兵者诡道也。

用你们的脑子想想,崇祯小儿这般做,那不正是想激怒我等,叫我八旗劲旅,朝蓟州、三河一带行军?

眼下迁安那边,袁崇焕所领兵马,多半竟离开迁安一带,甚至赵率教还统率关宁铁骑,在滦河一带展开袭扰之势。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八旗劲旅,就必须要发挥自身优势,本汗决意,暂不攻打蓟州、三河等地!

范文程,本汗命你率八百精锐,坐镇遵化,提防明军,余部随本汗赶赴迁安城,先破掉明军于东线防务!!”

面对不断增多的明军,皇太极心里比谁都清楚,崇祯皇帝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跟他比拼消耗战。

只怕这个时候,围绕蓟州、三河两地,屯驻有大批明军将士,不然崇祯皇帝绝不会做出这等,能轻易激怒他们八旗的事情。

尽管皇太极先前谴派戈图他们,赶赴到蓟州那边,以试探崇祯皇帝是否御驾亲征,心里就做好了,戈图一行会被明军杀害。

但明军没将所有人杀掉,相反还留下戈图一人独活,砍掉随行摆牙勒首级,还送到石门镇那边,任由己部去领取,这便叫皇太极的心里充满怒意。

在这样的一种行为下,皇太极的内心深处,感受到来自崇祯皇帝,那举手投足间的不屑于顾。

既然闹出这样的事情,那他皇太极就必须有所反应,不然麾下八旗健儿,定然会受到相应影响的。

第83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玉田方面呈报,辽东督师袁崇焕所部,已回撤至榛子镇一带,并朝迁安城方向回撤,辽东督师袁崇焕回撤途中,派人向玉田呈递请罪奏疏,请臣转递至军机处前指;

现玉田方面已做好固守之势,天津总兵官王洪,率部接管玉田防务,行守土有责,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满桂所部按臣指示,进驻丰润方面……”

“石门镇方面呈报,天雄、忠勇两军,已与勇卫营顺利会师,并围绕勇卫营所建营盘展开扩建,同时谴派麾下骑兵,对大安口、遵化方向展开游讯,据查窃据遵化之建虏,多数皆朝三屯营方向进军……”

“留京军机处呈报,自陛下御驾亲征以来,朝堂各部、院、科、道等,在辅政大臣的统属下,积极筹备前线各项所需;

石门镇大捷一事,对朝中影响很大,按军机处前指明发上谕,我留京军机处,当积极履行各项指令,顺天府尹孙传庭,明战时策,令……”

“司礼监呈报,奉皇爷之名,奴婢留守内廷,自皇爷御驾亲征以来,外朝的各辅政大臣之间,矛盾重重。

以韩为首的辅政大臣,还有周延儒、温体仁等辅政大臣,就一些方略上,皆表露出强烈的不满。

然外朝整体态势尚稳,有英国公坐镇京营,孙传庭赴任顺天府尹,使得神京局势安定,另按皇爷所命,兵仗局……”

“天津三卫呈报,登莱总兵官张可大,已率部抵达天津,并按军机处前指明发上谕,北上朝蓟州方面行军,东江方面至今尚无……”

“英国公呈报,自陛下御驾亲征以来,臣一直就京营整饬未放松过警惕,然朝中辅政大臣……”

军机处前指正堂,一封封来自各处呈递的奏疏、军机要务,在几名军机参赞,默契的交替诵读下,崇祯皇帝皱着眉,叉腰而立,看着眼前悬挂的地舆图,王洽、李邦华神情各异,不时走上前,对地舆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怎么说呢,受建虏进犯大明一事影响,外加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后,不管是神京那边,还是北直隶治下各府县,可谓是都有着不小的变动。

“两位爱卿,听到这些个奏疏,还有军机要务,你们都有什么感想呢?”崇祯皇帝盯着眼前的地舆图,对身旁的王洽、李邦华说道。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前线吃紧,后线紧吃啊,朕钦定的这几位辅政大臣,都是各有各的说辞啊,算是叫朕大开眼界啊。”

先前声音不断的正堂,此刻变得安静下来,那些宣读的军机参赞,一个个忍着口干舌燥,看向沉默不言的王洽、李邦华。

此刻的他们算是明白,早先天子为何要选择御驾亲征,而不是选择留守神京,居后调度抗击建虏之事了。

“行,既然你们不愿说,那咱们就不提神京之事。”

见王洽、李邦华没有答复,崇祯皇帝转过身来,叉腰看着他们,说道:“等会儿军机处前指,拟一份上谕,明发到神京。

言明当前所处战况,及各处驻守大军所需,命留京军机处,会同各辅政大臣,必须如期完成,如若不能完成,撤职查办!

另给司礼监明发一份上谕,命兵仗局那边,以三天为一个期限,将期间量产的震天雷,还有袋装颗粒火药和袋装铅弹,分批次运往通州城,由临设前中后三卫,抽调所需民驿队,按期运抵蓟州这边。

对了,给御马监也明发一份上谕,命高起潜他们,会同英国公张维贤,顺天府尹孙传庭,将先前抽调一空的四卫营,重新补充起来,就从顺天府治下遴选,在广渠门外营盘进行操练。”

“臣领旨!”

王洽上前拱手应道。

既然现在是围绕抗击进犯的建虏,所展开的局势,那崇祯皇帝定不会错过,不断增强直辖于自己的军队。

只要这一战能战胜建虏,那参战的勇卫营、天雄军、忠勇军,所幸存下来的将士,便是最佳扩编的骨干,到时携大胜归朝,便是出手重整京营的时候了。

“说说石门镇方面的呈报吧。”

崇祯皇帝转过身来,叉腰看着眼前的地舆图,说道:“据查,遵化城一带的建虏,朝着三屯营方向赶去了。

你们对此都有什么想法?

朕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吧,朕觉得皇太极坐不住了,想破开我大明当前之势,好叫戍守各处的兵马,能跟着乱起来。

所以若朕猜的没错,只怕这个时候,以皇太极为首的建虏兵马,会朝着迁安城方向,展开相应的攻势。”

王洽、李邦华皱着眉头,心里思索崇祯皇帝所讲揣测,就石门镇方面的呈报来看,在天雄、忠勇两军,尚未开赴到石门镇前,遵化那边的建虏高层,就明确了这一筹谋。

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源,便是先前被谴派到蓟州那边,后被钱龙锡擅自做主,领到三河的建虏小队,被崇祯皇帝下旨灭杀。

“倘若如陛下所讲,那迁安方面的压力,会很大。”王洽皱眉道:“袁崇焕不尊军机处前指明发上谕,擅自调动麾下兵马,离开迁安城,这势必造成东线防务出现漏洞。

此时建虏有所行动,只怕是洞察到此点,且臣认为陛下所言的可能性很大。

陛下,是否以军机处前指之名,叫进驻到丰润方面的满桂所部,驰骋到滦河一线,阻击袭扰可能进犯的建虏主力?”

李邦华紧随其后道:“臣觉得王尚书所言极是,抛开其他的不谈,在当前这等危急的态势下,袁崇焕这位辽东督师,却被变相剥夺走手中权柄。

且在他想进驻玉田之际,被陛下委以重任的孙公,先于其一步进驻玉田,并勒令其尽快返回迁安,主持东线防务事宜。

若在此之前,抢占遵化、三屯营的建虏,若送去给袁崇焕书信,难保其心里不多想其他,这……”

相比较于某些打嘴炮的东林党官员,王洽、李邦华他们,是相对务实的东林党,是能够拉拢,并在敲打后,委以重任的官员。

这世间哪儿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标签,不是所有的对,都是对,也不是所有的错,就是错,尤其是在政坛上,那就更是这般了。

“朕觉得不妥。”

崇祯皇帝挥手道:“两位爱卿之意,朕明白,查漏补缺,防止东线防务,叫可能进犯的建虏攻破,继而威胁到山海关防线。”

在说这些的时候,崇祯皇帝走上前,伸手指着眼前的地舆图,看向王洽、李邦华他们,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

“但两位爱卿,你们可曾在心里想过,若我军机处前指,真下达这样的调令,那是否又跳进到建虏进攻的节奏中去了?”

“一直以来,朕所筹谋部署的这些,不就是在摆脱建虏的进攻节奏,叫我大明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吗?”

“进犯大明的建虏虽强,但他们也存在几个短板,一个是长途跋涉、异地作战,一个是麾下未携带火炮,一个是进犯大明的兵力不足,但恰恰这些,又都是我们大明的长处。”

“只要我们能跳出固有思绪,围绕这些个短板,做到以己之长克敌之短,那两位爱卿觉得,我大明能否在短时间内,挫败并击退攻进关内的建虏呢?”

崇祯皇帝的一番言论讲出,叫王洽、李邦华陷入到沉思之中,的确,真要按他们所讲的话,那还真是又主动跳进,建虏进攻的节奏中去。

可当前这样一种局面,又该如何破局,又该如何展开攻势呢?

“军机处前指,即刻向石门镇方面,明发上谕。”见王洽他们这般,崇祯皇帝叉腰而立,朗声道。

“命卢象升接上谕后,即刻调动麾下主力,向大安口方向进发,将这座被建虏窃据的要隘,给朕夺回来!!

此上谕以八百里加急,传至石门镇!!”

第84章 进击的大明(1)

王洽、李邦华有些心惊,崇祯皇帝所讲之言,明显是想剪除建虏所控要隘,叫建虏强占遵化、三屯营的战略优势,降到最低。

若能收复大安口要隘,那建虏退出关内的通道,便少了一处,这对进犯关内的建虏,绝对是不小的打击。

只是不管迁安方面,还要面对遵化等地建虏的威胁,叫卢象升所率大军,去直接攻打大安口要隘,若陷入僵持怎么办?若引来建虏回援怎么办?

“陛下,此事是否应再议一议?”

李邦华走上前,拱手道:“虽说卢象升所率大军,攻打大安口一带,的确占据着些许优势,但若出现建虏……”

首节上一节48/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