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78节

不过崇祯皇帝用起来却很顺手,哪件事情要让哪处衙署承办,崇祯皇帝根本就不用多想,本能的就能做出选择。

……

“毕卿啊,现在国库的财政收支,相较于先前的情况是有所好转。”崇祯皇帝负手前行,走在乾清宫的御道上,对随驾的毕自严说道。

“不过相应的来说,当前国朝面临的处境,和先前相比也变得复杂不少,特别是军费预算一事,是解决军队弊政的关键所在。

朕也清楚,卿家这个财相做起来,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特别是盐政整改以来,这一情况就更加突显了。”

“陛下是想让军机处这边,提出的军费预算份额,能够酌情再增加一些?”毕自严想了想,对崇祯皇帝说道。

“不错。”

崇祯皇帝点头道:“朕就是这个意思,军费预算要酌情增加些,有很多事情做起来,不像卿家所看到的那般简单。

军机处这边,需要增加一些军费预算,以确保朕做的部分决断,能不受银子所累,而出现贻误的情况。

朕也清楚,这样一来会给卿家增添很多负担,可是有些事情必须要做,朕希望卿家能够理解。”

唉~

毕自严心里轻叹一声,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让毕自严明白一个道理,这并非是商榷,而是决断。

军费预算这件事情,从军机处提出以来,就在朝野间引起很大争议。

如果说在这个时候,他选择倾向于酌情增加,那对外界传导的一种讯息,就是极其强烈的存在。

“陛下,臣只能挪100万银元。”

毕自严想了想,向崇祯皇帝作揖道:“再多就真的没有了,现在盐政整改一事,已到了关键时期,如果能再缓几个月,臣能挪300万银元,可现在只有这般多。”

“那就先挪100万。”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等事后再挪300万,这件事情就这般等了,对卿家的能力,朕还是放心的。”

毕自严:“……”

对崇祯皇帝的这种态度,毕自严真不知该说些什么,这样一来,对他们户部的压力,会相应的增加很多,可现在所处的境遇,倘若不主动承受这些压力,根本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毕竟当今天子有着各种办法,叫他们最终承受这些压力。

第718章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2)

回顾原有时间线上,为何崇祯皇帝愈发的勤政克己,凡事都亲力亲为,大明的国运却愈发雕零?

根源就出在制度上,出在人身上。

所有事情都想管,所有事情都想做,可是将过重的压力,都集中在一人身上,可驱使的实干派,不是被坑死,就是被杀害,要么被逼走,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愈发的离心离德,欺上压下愈发严重,继而导致大明社稷倾覆。

这一世的崇祯皇帝作为后来者,他要抓的就是大方向,打破旧有的用人体系,特设新颖的权力体制,严抓吏治问题,盯紧税法问题,压茬推进新政部署,只要将这些事情做好,把压力分摊下来,维系一个整体的秩序安稳,将抢出的时间用到正途上,那么大明社稷就能有所改变。

紫禁城万岁山。

“诸卿,蒸汽机的事情,朕的态度是明确的,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朕知道你们的压力很大。”

崇祯皇帝举着千里镜,看着紫禁城坐落的殿宇群,对特召进宫的宋应星一行,说道:“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国朝的很多事情,其实全都卡在原处了,看似取得不小的成果,看似发展还算迅猛。

可实际上并非是这样。

之所以有现在的境遇,纯粹是朕在过去砸进去的银子,可是砸银子这等事情,你能一年两年的去做,却不能更长时间的去做吧。

毕竟金银之物,都是有定量的。

想要让大明有大的改变,就必须要有效提升生产力,所以武备院研制的蒸汽机,就是破局的关键啊。”

宋应星、焦勖、方以智等一众人,脸色有些凝重,天子讲的这些话,就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的敲在他们心中。

?!?"".千!;?'.',.:";源:'中'''!?裙:!"?2!:,'0!6!?''8"';"5..,'6"0:??;5."3  压力,很大。

真的是很大。

从蒸汽动力学立项,一直持续到现在,砸进去的银子数不清,可是几项关键技术的核心,却始终突破不了。

这不仅崇祯皇帝着急。

武备院所辖有司,也很着急。

“朕对你们讲这些,并非是要求你们,必须在什么时候,强行将蒸汽机研制出来。”

崇祯皇帝放下千里镜,转身看向宋应星他们,“毕竟蒸汽机的难度,朕还是清楚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此事要摸着石头过河。

不过朕希望你们,能在现有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层面,去考虑研制蒸汽机,究竟存在那些问题。”

维新变法推行到现在,明确下来的新政部署都在稳步推进,甚至不少都初步取得成效,可处在这等境遇下,崇祯皇帝却不敢继续推行了。

不是他担心什么,惧怕什么。

实则是生产力的支撑框架,如果没有一个较大突破,贸然推行其他新政部署,非但不能给大明带来好处,相反还会给大明带来祸端。

原始工业化的进程,不是拍拍脑袋,讲上几句话,就能说筹建起来,就给筹建起来的。

这需要技术作为支撑。

就像各地筹建的军工产业这一领域,实现纯手工的流水线作业,相较于从前的那套生产模式,的确是提高不少的产量。

可是想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去增加相应的产量,却是很难办到的事情。

毕竟人工的效率再快,那也赶不上机器的效率。

“陛下,保证的事情,臣等无法去说。”

宋应星神情严肃,作揖行礼道:“不过我们武备院上下,能够表明决心,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蒸汽机攻克下来,就算是再难,也肯定能攻克。”

“有卿家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此事要急,但也不能急,看似是矛盾对立的,可实际上就是这种情况。

蒸汽机一旦能攻克下来,首要应用的领域,就是各地筹建的军工产业,这是促成国朝谋改的关键所在。

一旦各地军工产业的产量,能够有大幅度的提升,就能带动重工业的发展,到时蒸汽机就能进行下沉应用。

武备院申报的研制资金,朕先给你们解决一部分,剩下的,等过几个月再说,不过有一点你们放心,就算朕勒紧裤腰带,也绝不会断掉蒸汽机的研制。”

“臣等领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崇祯皇帝越是这样说,越是这样表态,对宋应星、焦勖、方以智等人而言,无形中就是一种鞭策。

高高在上的大明天子,对他们这等的信赖和倚重,要银子给银子,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倘若他们做的事情,却迟迟没有突破性进展,那根本就对不起崇祯皇帝的信任。

技术上的事情,崇祯皇帝知道的不多。

在过去的时间内,他已经把知道的那些皮毛,都讲给武备院上下了,不过纵使是这般,所推动的改变,也是很大的。

不说别的,单单是后装燧发枪的问世,就对大明火器领域的钻研,提供了极为有用的帮助。

有些时候,技术领域的突破,就像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不能捅破的话,就一直徘徊在外面。

一旦能够捅破的话,就能迈进新的天地。

“皇爷,这里风大,要当心龙体啊。”在宋应星他们离开后,王承恩走上前,面露关切道。

“这里挺好的。”

崇祯皇帝笑着摆手道:“站得高,看得远,朕有些时候就在想啊,要是大明能站在更高的地方,看到更远的东西,能有怎样的改变呢?”

万岁山,即煤山。

来到这处地方,崇祯皇帝的心情就很感慨。

“给郑芝龙传去的密旨,离京了没有?”崇祯皇帝轻呼一声,看向王承恩说道:“大小琉球,都掌握在国朝的手里,汉盟在南洋诸国的根基,也算是得到了发展,对于倭岛这个地界,也该有所行动了。”

“奴婢已筛选可靠人手,秘密赶赴琉球镇。”

王承恩言简意赅道。

“那就好。”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倭岛紧闭的国门,必须要给他打开,那里有着大明所需要的东西,希望郑芝龙别叫朕失望,他们郑家要是能代表大明,先行在倭岛立稳跟脚,就算敕封他个国公,朕也是愿意的。”

第719章 壮士断腕

“哒哒哒……”

空旷的原野上,响起杂乱的马蹄声,黄台吉策马扬鞭,神情带着几分狰狞,漫无目的的向前驰骋!

百余众两黄旗摆牙喇,怒抽着胯下坐骑,紧紧跟着自家主子。

范文程、宁完我、索尼等人,跟在摆牙喇的身后,努力想追赶上队伍,可纵使他们怎样追赶,都追赶不上。

“啊!!!”

忿怒的咆哮声,在前方骤然响起,这让范文程、宁完我、索尼等人心头一紧,下意识循声望去。

本驰骋的黄台吉,此刻勒马而定,紧握着手中的马鞭,仰天怒吼起来。

为什么会这般!

黄台吉的内心深处,不断的怒吼着。

咴溜溜~

马鸣声在这片原野上不绝,随行的两黄旗摆牙喇,一个个面色阴沉,静静的骑马而定,冷峻的目光,看向自家主子的背影。

当前所处的境遇,对于他们大金而言,简直被动到了极致。

随着倾覆辽东义军的谋划失败,阿敏、莽古尔泰率部脱离八旗建制,黄台吉所领的大金势力,算是遭受到了严重损失。

范文程、宁完我、索尼等人,有些气喘,骑马赶到黄台吉所在之地,一个个的神情有些复杂。

“盛京,算是守不住了。”

黄台吉背对着范文程他们,脸色阴沉道:“就算那里聚集着众多精锐,可是大金已无法和李自成进行对峙,粮草供应这件事情,是怎样都绕不过去的。

李自成所领的辽东叛军,背靠着大明,将过去打下的疆域,全都拱手让给明军,以此换取军备和粮草。

尽管说李自成控制的疆域变小,可是麾下的精锐之师,非但没有削减太多,相反却增强了不少。”

范文程、宁完我、索尼一行沉默不言。

建虏八旗作为一支游猎民族,对于农耕之事,本来就不像大明那般精通,特别是辽东这个地界,是异常苦寒的地带,尽管治下土地很是肥沃,可小冰河时期下的灾害频生,使得辽东所种粮食,出现区域性的减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崇祯就是狼!十足的贪狼!!”

黄台吉调转马头,那双冷厉的眼眸,看向范文程他们,“自崇祯二年开始,明军针对辽地的格局,进行相应的调整后,就使得八旗陷入被动之下。

先是孙承宗、刘兴祚他们袭扰辽南,后是李自成崛起于辽南,这期间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崇祯设下的陷阱。

在不知不觉间,我八旗劲旅踏进陷阱之下,一步步身陷泥潭之中,使得过去掌握的主动和优势,都一点点的丧失掉了。”

与崇祯皇帝的对弈,让黄台吉感受到很深的挫败感,特别是麾下的疆域不断丢失,所处的境遇不断恶化,更叫黄台吉的心底很愤怒。

“汗王,其实对我大金而言,将所部势力撤离辽地,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范文程硬着头皮,向黄台吉说道。

“这就像是张开的手掌,能攥紧成一个拳头,先将科尔沁等地的问题,都逐一的解决之后,再设法对辽地展开攻略。

倘若大金不撤出辽地的话,那等待八旗的命运,就是在被动下,不断被消耗元气,继而在动荡下覆灭。”

黄台吉所说的撤离盛京,其实是范文程讲的,就当下所处的境遇,如果八旗不放弃仅剩的辽地疆域,那只会愈发的被动。

首节上一节378/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