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36节

陈新甲上前道:“时下辽地一带,那猖獗的建虏八旗,被我大明边军和辽东义军打的没有招架之力。

辽西全境已被我大明收复,而盖州卫、复州卫、海州卫、定辽右卫等地,皆被那辽东义军暂收,下官不觉得建虏八旗能有余力再来犯我京畿要地。”

杨文岳皱眉道:“那盘踞京畿一带的蒙鞑呢?”

“杨枢辅,你觉得受限于榷关重开的蒙鞑,敢轻易来犯我大明吗?”杨嗣昌笑着走上前,看向杨文岳说道。

“就近两年来,我军机处所掌握的情况,察哈尔、内喀尔喀、喀喇沁等部,通过榷关购买大批的茶叶、丝绸、棉布、烈酒、煤炉等物,为我国朝创造很多关税,倘若上述这些蒙鞑各部,敢侵犯我大明,朝廷只需关掉榷关,那就能让蒙鞑各部再度自闭……”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诸军机大臣、军机参赞相互间争论起来,并没有出言呵斥什么。

这恰恰是崇祯皇帝所想看到的。

像军机处这等权力中枢,就该肩负起相应的职权,与此同时,所在军机处的诸大臣,还应该有各自的见解,不然他们观念一致的话,那崇祯皇帝就考虑要更换军机处大臣了,根源很简单。

权力之争。

看着王在晋、黄立极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约莫盏茶功夫,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出言打断。

“够了,涉及宁夏卫的平叛镇压,必须由京营出兵前去镇压。”

崇祯皇帝一锤定音道:“抽调赶赴西北边陲的神枢营、五军营,要牢守西北各线,提防好流窜青海境的流贼各部,朕不希望调遣他们之际,那帮可恶的流贼,再趁势袭扰西北各地,继而影响到山陕的安稳。

从神机营抽调4万精锐,由曹文诏亲率本部精锐离京平叛,从御林军抽调1万精锐,随军接受曹文诏调遣。

命武备院所辖兵仗局、军器局等有司衙署,分拨一批入库的军械、火器、火炮等,列装到赴宁夏平叛的大军麾下。

军机处负责协调平叛大军期间,所需一应粮饷用度,朕要让天下知晓,拱卫京畿的京营各部,究竟是怎样强悍的存在!”

“臣等遵旨。”

众人神情各异,纷纷拱手作揖道。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军队就是打仗用的,倘若背离这一根本所在,那军队存在的意义就不大。

从崇祯二年开始,崇祯皇帝就一直谋改京营,耐着性子的逐步整改,尤其是军规军纪这方面,可谓是抓的很是严苛。

一支能供驱使的强军,倘若没有军规军纪的约束,那就算再能打仗,也终究是崇尚暴力的强盗群体。

未来的大明海军,能够适当的放松些约束,毕竟所面临的强敌众多,所处的环境有很大不同,一味地照本宣科肯定不行。

但是大明陆军就不同了。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只怕在大明的境内,会出现频繁的军事调动,倘若所涉军队调动一次,途径的地方就遭受一次洗劫,那活该大明社稷早日倾覆。

什么事情要是瞻前顾后起来,那就别想着功成名就了。

“对了,将宁夏卫煽动蛊惑大明健儿,聚众闹饷闹变一事,以军机处的名义,传达至内阁那边。”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说道:“叫内阁议一议,兵部侵占五军都督府职权,却不能尽到职责所在,究竟是好,是坏,倘若今后再出现此等情况,朝廷该追究谁的责任,朕又该追究谁的责任。”

“!!!”

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瞿式耜、陈新甲等军机大臣、军机参赞齐聚,无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天子让他们军机处这般做,看来是想动兵权啊,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啊。

第638章 摊丁入亩

大明文官群体于中枢所在,把持着的职权过重,治政的事情他们要管,治军的事情他们要管,治法的事情他们要管,这众多的职权握在他们手里,没有清晰明确的划分,也使得很多文官,都追求着限制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崇高理想。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这样是不好的。

大明的官员队伍,不能简单定性为‘文官群体’,应该以更清晰明确的领域职权,进行细致的划分才行。

逐步梳理大明的权力框架,有序推动现有职权衙署的调整,特别是涉及赋役制度的税务部门,不能只以一个户部简单定义,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税收,就该有相应的专管衙署,这样才能避免偷税、漏税、逃税等情况发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大明最大的敌人,就是大明自身,想要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崇祯皇帝要做的还有很多。

京城所闹出的风波和动静,短期内影响不到地方,不过对毗邻京畿或相望京畿的地方,却能产生相应的影响。

河南巡抚衙门。

“在过去这些时日,我河南巡抚衙门和赈灾行署衙门,联手对河南治下诸藩,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打官司。”

孙传庭坐在官帽椅上,看向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一行人,神情严肃道:“诸君也都在此期间出力不少,使得我河南各府县治下,逐步清查重收九十多万亩的官田,并对其进行登记造册。

剩下那部份官田占比,规模依旧是很庞大,不过万事开头难,最艰难的路走顺了,后续所要做的,就是照本宣科即可。

福藩、周藩、崇藩等河南诸藩,尽管对本官,对赈灾行署,恨的是牙根直痒痒,可却无可奈何。”

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一行人,听完孙传庭所说的这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不露出会心的笑意。

"?'::'千!,'"!.';源;':,中.!.?,!?裙!,,2.0";!6;':8:?'5...!6,?0?5;!3  回想起此前经历的种种,包括期间所发生的一些变故,对他们这些人而言,绝对是终身难忘的经历。

一个状告河南诸藩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很大,所出现的变动很大,甚至在此期间还出现几次哄抬粮价、布价等事,甚至还险些闹出一些民变,不过最后都被他们扛下来了,期间的酸甜苦辣,唯有他们最为清楚。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孙传庭话锋一转,看向陈子龙等一众人,神情严肃道:“即便最后我河南各府州县,能多出数百万亩的官田,可是国朝所征赋税,就真能悉数征足吗?

此事旁人或许不知,你们在赈灾行署,应该对各地的情况了解更深吧?

为何我河南境内,一旦出现灾情,不管是水灾,亦或是旱灾、蝗灾、地震等事,都会出现大批的灾民?

根源是什么,诸君有没有想过?”

嗯?

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一行人,眉头微蹙起来,相视一眼,显然对孙传庭所说的这些,都有着各自的想法。

“禀巡抚,地方上的苛捐杂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

陈子龙沉吟片刻,上前说道:“尽管巡抚自赴任河南以来,就一直紧抓此事,可这一现象却屡禁不止。

地方的一些官员,勾结地方上的人,通过各种手段来盘剥百姓,倘若年景好一些,那情况还不算明显。

一旦出现灾情,那问题就严重了。

就像火耗这件事情,错非朝廷重铸新制钱,收回地方所辖铸币职权,使得我河南境内的情况,相较于先前好上不少,只怕现阶段河南各府州县,就遭遇的这等旱情啊,不知还会拖垮多少百姓。”

夏允彝紧随其后道:“除了上述这一情况,还有一项问题很严峻,那就是人丁税的广泛收缴。

对于那些名下土地少,或者干脆就没有土地的群体来说,所生子嗣越多,那所缴纳的人丁税就越多。

学生此前在归德府任职期间,就发现不少地方,有着骇人听闻的溺婴现象,男婴尚且能存活下来,可是女婴……”

说着,夏允彝说不下去了。

在这个吃人的世道下,对于底层群体而言,永远是最没有人权可言的,根源很简单,对权贵来说,他们的眼里就没这些人。

看着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一行人,所流露出的神态,孙传庭觉得是时候,将摊丁入亩的事情,通过眼前这些通过考验的群体,来逐步的在河南境内试行起来。

从崇祯皇帝特设内务府,将赈灾公署、廉政公署转隶到内务府名下,这也使得各地的赈灾行署,所聚拢的那批年轻读书人和生员,都拥有了能向上晋升的希望。

尽管每年通过各地赈灾行署,所擢授的官员规模很少,可是能以此迈进大明官场,这让很多人是心动的。

最为直观的一种现象,即过去所聚大批读书人,有不少吃不了基层的苦,最终选择离开赈灾行署,可是内务府之事传扬开后,不少都重回各地赈灾行署,他们所求即想通过赈灾行署来当跳板,继而能迈进大明官场。

毕竟大明科举的竞争太激烈了。

有太多的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载,甚至数十载,都没有通过科举考试,最终浑浑噩噩的度日。

“卧子(陈子龙表字),你来将‘摊丁入亩’的细则,发放给诸君一阅。”孙传庭看向陈子龙,拿出一摞珍藏很久的公函,开口道。

“想要解决河南治下的赋税问题,我等必须做些事情,能够切实改变现有赋役制度所存的弊政,让国朝能增加税收,同时能减轻底层百姓的负担。

这件事情,是天子先前对本抚言明的。

有序推动赋税的谋改,是天子一直想做之事,你们都是天子青睐的俊才,本抚希望诸君能与某携手,在河南做些利国利民之事,哪怕此事会背负骂名,也希望诸君能够力同心,将此良政推行起来。”

正堂内安静极了。

仅仅是通过所听到的字面意思,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一行人,就知晓孙传庭所说的事情,必然是牵扯层面很多的大事。

所涉及的必然是人丁税,甚至还会牵扯到鱼鳞册和田赋,不过他们之中的不少人,心底不知为何都生出很强的斗志。

能让天子极为重视的事情,倘若他们能在河南治下各府州县,跟随着河南巡抚孙传庭,将此事做好的话,那必然会得到天子的重视,如此他们说不定就能见到天子,甚至能得到相应的擢升,继而在河南这边能肩负起更重的职责。

第639章 礼法之争

矛盾,是当前大明表现最为突出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税法、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矛盾。

在上述这般多的矛盾中,所牵扯最多的就是阶层引发的,除了皇帝以外,还有文官、宗藩、勋戚、武将、士绅、读书人、商贾等各个阶层,每个大阶层,都有着他们各自的诉求和利益,而在这些大阶层之下,还存在着诸多小群体,这又让诉求和利益进一步细化,由此引发很多矛盾。

过去的大明,遭遇战争、灾情、腐败等多维度的外因影响,使得想有效整顿弊政,总会被迫中止或搁置。

崇祯皇帝对此是深有体会。

时下在他的影响下,大明遭遇多维度的外因影响,相对应被削弱很多,这也使得崇祯皇帝能主动做些改变。

攘外必先安内。

安内必先攘外。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不管是对内,亦或是对外,都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安稳的局势环境,这样才能确保所谋之事,能够逐步的谋成。

“今后东厂、西厂、内厂所兼领的职权,会逐步的进行调整。”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跪在地上的王承恩、曹化淳、方正化一行,神情严肃道:“内务府虽说总揽宫庭事务,不过有些事情,是内务府所不能涉及到的,你们都是朕信任的心腹太监,有些外臣不能做的事情,你们就要为朕做好。”

“奴婢等遵旨。”

王承恩他们当即作揖道。

取缔残酷的太监制度,并非是朝夕间就能够办成的,毕竟改制度伴随着皇权一起,存在很长时间。

崇祯皇帝特设内务府,是为更好的帮他分忧做事,更广泛的招揽一批人才,以此完成特定的谋划部署。

随着内务府的逐步崛起,或许在外朝产生的影响,还没有真正彰显出来,不过在内廷产生的影响,就已经开始彰显出来了。

现在紫禁城内所豢养的太监宦官,是极为庞大的存在,如果不能妥善安排好这件事情,那或许就会出现问题。

“今后涉及汉盟、皇明海贸总会的财报监察诸事,就悉数移交至内厂负责。”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王承恩说道:“这两部分不能转隶到内务府,需要靠他们自身进行运转,以实现朕对开海的谋划部署,不过人多了,心就杂了,难免就会有一批人,会想着截留所获利润,内厂要替朕看好汉盟和皇明海贸总会。”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东厂的职权,也要调整。”

崇祯皇帝想了想,继续说道:“今后就专司锦衣卫监察诸事,这个锦衣卫所辖职权过重,朕今后还要重用他们,一些腌事想要剔除干净,就免不得要用锦衣卫办案,不过失去监察的锦衣卫,就像脱缰的野马,东厂要做好。”

“奴婢遵旨。”

曹化淳紧随其后道。

“至于西厂,将多数内廷太监宦官,都转隶到东厂和内厂去。”

崇祯皇帝放下茶盏,看向方正化说道:“朕会调拨一批锦衣卫补充进西厂,同时再进行相应的招募,今后西厂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外刺探、暗杀、策反等诸事,将麾下暗桩给朕渗透到蒙古各部、青海、建虏、朝鲜、琉球、倭岛等地去,朝廷有朝一日,必然会出手解决这些外患的。”

“奴婢遵旨。”

方正化难掩激动道。

将当前所拥有的太监宦官群体,行之有效的控制在特定领域内,既能确保他们不会生怨背叛,又能确保所谋诸事稳步向前,期间再明确内廷不要民间自阉者进宫,逐步控制住太监宦官的规模,这就给崇祯皇帝创造了时间。

就算今后依旧是需要太监宦官,在内廷这边解决各种杂事,崇祯皇帝也会做出相应的部署,明确限制住太监宦官的规模,同时在大明之外的地域进行筛选培养,不让大明子民参与其中。

首节上一节336/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