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0节

“愿为陛下赴死!”

“愿为国朝尽一份绵薄之力。”

情绪激动的孙祖寿,神情相对平静的卢象升,先后对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

“好,好,好!”

崇祯皇帝连连称好,上前托起卢象升、孙祖寿,饱含真情的看着二人,说道:“既然两位爱卿这般说了,那便领着麾下勇壮,进驻广渠门外所筑营寨。

那里,有朕安排的三支京营精锐,卢卿,孙卿,你二人负责整饬,将进驻此地的兵马整饬为两部,暂归军机处所属。

卢卿掌天雄军,孙卿掌忠勇军,卢卿为主,孙卿为辅,整编期间一应所需,可直接向军机处上禀。

来人啊,将朕所备尚方剑拿来!”

“……”

卢象升、孙祖寿内心生出波澜,脸上露出惊色,他们没有想到,天子竟授予他们这等特权。

“皇爷。”

王承恩恭敬的递上尚方剑,崇祯皇帝顺势接过,递到卢象升身前,说道:“卢卿,当前朕还不能授予你官位,这把尚方剑,便是你所行之权的象征。

若谁敢不服军令,可先斩后奏!”

“臣定不负皇恩!”

卢象升恭敬的拱手道,随后情绪略显激动的接过尚方剑,虽不知天子接下来要做些什么,但当下他所要做的,便是将天雄、忠勇两军整编出来。

第51章 帝临文华殿

处在一个烂到根子上的王朝,皇权与臣权之争,文官势力庞大,藩王、勋戚、官绅依附啃噬,皇权不下乡,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崇祯皇帝垂手而立,目视着匆匆离去的卢象升、孙祖寿,微蹙的眉头未舒展开过,心情显得有些沉重。

“皇爷,您是在担心什么吗?”

王承恩面露忧色,小心翼翼的说道:“皇爷,您要保重龙体啊,大明需要您来统御……”

“好啦,别讲这些没用的话,在这宽慰朕心了。”

崇祯皇帝挥手道:“王伴伴,这大明还是朕在统御吗?就算离开了朕,只怕靠朝野间那帮文武,也能统御下去吧?

可这些家伙,一个个都心怀鬼胎,铆足劲大捞特捞,大明吏治不清,腐败不除,就永无天日!”

“……”

王承恩面露惶恐的垂下头,根本就不敢多言,他没有想到,自家皇爷竟当着他的面,讲出这等话来。

“走,摆驾文华殿。”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对王承恩说道:“晾了韩他们几日,只怕朕的这帮好大臣,一个个都在心里盘算着,如何裁撤掉军机处吧。”

这明末啊,就是在相互摆烂。

大明财政被折腾的摇摇欲坠,大明吏治黑暗的不见光明,社会层面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各地频发的灾害……

崇祯皇帝真不知道,那帮文官群体,是如何昧着良心吹捧出,大明一定能渡过危机,再现盛世之象的。

真是屁股决定脑袋,皇权与臣权,这向来就是天然的对立面,只要不触碰他们的核心利益,哪怕是做出丧权辱国之事,只怕这帮文官群体,也都是能接受与认可的。

跟崇祯皇帝坐镇的军机处,紧张、高效的办事风格不同,彼时的文华殿,丝毫没有感受到,任何临战的紧张氛围。

韩、李标、钱龙锡等一众内阁大臣,按部就班的处理着政务,将通政司那边,所转递的奏疏,在进行分类后,一份接着一份的拿来,票拟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再交由司礼监那边批红。

所票拟的那些意见,要钱滴没有,要粮滴没有,国朝拿不出这些,陛下您老人家,就看着办吧。

反正总揽建虏进犯之军机要务,都被您老人家乾坤独断了,这些个现实的问题,内阁是没法子解决了。

“陛下至!”

王承恩的声音响起,叫各怀心思处理手头政务的韩、李标、钱龙锡等人,心里咯噔一下,这好端端的,天子为何会来文华殿了?

不是说,不击败进犯大明的建虏,不来文华殿理政吗?

“臣等拜见陛下!”

带着这种情绪,韩、李标、钱龙锡等一众内阁大臣,表面略显慌忙的跑上前,对走进大殿的崇祯皇帝,齐刷刷的拱手作揖道。

“免礼吧。”

崇祯皇帝走进大殿,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场景,随意的挥手说道:“诸位卿家,还真是够有定力的嘛。

建虏都兵围遵化了,这文华殿却没丝毫紧张之氛围,不错,真不愧是我大明肱股,这点朕不如诸位卿家啊。”

说着这些‘夸赞’的话,崇祯皇帝坐到龙椅上,瞅着丝毫不慌的韩等人,手指敲击着龙案。

“哒,哒,哒。”

偌大的文华殿内,唯有这些带有节奏的敲击声,韩、李标、钱龙锡等内阁大臣,表面镇定下,心里却在揣摩崇祯皇帝,此来文华殿到底所为何事。

“陛下,今进犯大明的建虏,开始包围遵化之地,不知军机处那边,准备如何应对?”钱龙锡想了想,小心的走上前,对崇祯皇帝拱手说道。

“依臣之愚见,叫孙承宗坐镇蓟州,是否有些太过保守?若是能叫袁崇焕,总揽统御……”

“嗯,朕觉得钱卿说的很好嘛。”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瞅着钱龙锡说道:“但朕觉得,单叫袁崇焕总揽统御之权,还不够,朝廷这边,理应谴派肱股协助。

钱卿乃我大明之肱股,更时刻为朕分忧,不然,钱卿受受累,奉旨赶赴迁安城那边,静候袁崇焕率部进驻?”

“……”

钱龙锡沉默了,低头不言。

开什么玩笑,当前这种危机关口,跑出神京,赶赴迁安城一带,这要是叫建虏散布的游骑逮住,那岂不死翘翘了。

“钱卿怎么不说话了?”

崇祯皇帝故作疑惑,看向钱龙锡说道:“可是担心前线危险?也对,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圣贤之言都点明了。

为国朝分忧嘛,待在京城,去往前线,在哪里都是分忧,钱卿身为内阁大臣,还是留在这文华殿,帮朕多多分忧吧。”

“臣领旨!”

钱龙锡老脸微红,但考虑到自己小命,顺着崇祯皇帝所讲,略显慌忙的拱手应道。

“韩卿,这都察院左都御史,怎么到现在都没动静呢?”

没理会贪生怕死的钱龙锡,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看向韩说道:“朕忙着总揽军机处事务,你们内阁的职责,总不该松懈吧,该向朕递奏疏,那也是要递的嘛。

朕都听说了,近几日朝中大臣,不少都对朕独断专行有意见了,这大明的肱股生气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听着天子话里有话,韩一时有些踌躇,他揣摩不透,崇祯皇帝讲这些话,到底是叫内阁举荐呢,还是不叫内阁举荐呢?

前几日,在平台那边,在军机处那边,因天子所做之事,朝中的反应那般大,可天子却根本不顾丝毫,更讲出‘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这等惊世骇俗之言,这也使得韩他们,只能暂避锋芒了。

眼下国朝正处动荡之际,天子就像是受到刺激一般,丝毫不顾君王之仪,若他们继续闹腾下去,只怕受损的就是他们自己了。

“韩卿这是生朕气了?”

看着神情凝重的韩,坐着的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那朕先提个人选?若是诸卿觉得可行,便叫此人赴任,好好替朕掌控好都察院吧,诸卿以为如何?”

第52章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贤达们,崇祯皇帝需要诸位的支持!

……

“陛下,臣绝无此意。”

韩拱手行礼道:“先前陛下于乾清门那边,言都察院左都御史之位,暂空,故臣听闻此言,想起了此事……”

“好啦,不说这些了。”

听着韩所讲,崇祯皇帝挥手说道:“这都察院啊,乃我大明的要地,监察吏治,弹劾不法,劝谏所在。

当前这等局势下,国朝震动,朝中文武沸腾,越是这般,就越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左都御史,来坐镇都察院,替朕稳住朝堂,诸卿觉得朕所讲对不对?”

“……”

韩、李标、钱龙锡等人,并未迎合,而是露出复杂的神情,微微侧首,看了眼彼此,显然他们不知天子,到底举荐何人。

“哒,哒,哒。”

崇祯皇帝敲击着龙案,双眼微眯的瞅着韩他们,心底压着一股怒气,果然跟他所想的一般,涉及到自身利益后,一个个都开始盘算起来了。

要不是他是大明天子,真想掀摊子,学太祖高皇帝,开局一个碗,再造大明!

“诸卿觉得,顺天府尹刘宗周,擢左都御史如何?”

看着不言的众人,崇祯皇帝强压怒意,露出微笑,说道:“自刘卿赴任后,顺天府治下清平,处理不少冤假错案,若叫刘卿署理都察院事,朕心甚安。”

咦?

韩、李标、钱龙锡他们,皆露出诧异的神情,天子竟这般看重刘宗周,这可是件好事啊!

“陛下英明!”

李标忙走上前,拱手迎合道:“刘府尹在任期间,风评极佳,民意盛赞,若叫刘府尹出任左都御史,则都察院必然能重整旗鼓。”

“臣附议!”

“臣附议!”

韩、钱龙锡等人,纷纷上前拱手道,刘宗周可是己派人士,当前这等局势下,若能叫他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这可是大好事。

虽说因建虏寇边一事,天子所特设军机处,然随着事态的演变,这军机处中,‘掌握’话语权的是王洽,那也是妥妥的己派人士啊。

说到底,天子想统御大明,想治理天下,就离不开他们这帮肱股啊。

此时此刻,以韩为首的这帮内阁大臣,一个个的心情极好,虽说眼下,天子不来文华殿理政,但朝中的大势,仍牢牢掌握在他们之手。

“诸卿认可就行。”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露出笑意,缓步向前走来,说道:“不过刘卿既要赴任左都御史,那顺天府尹之位,就不能空缺,朕……”

“陛下,臣举荐傅淑训,出任顺天府尹!”

钱龙锡神采飞扬,拱手道:“此人有大才,今国朝正值动荡之际,由他出任顺天府尹,可保京畿安稳,为前线奋战之大明儿郎,保障各项所需。”

“臣附议!”

“臣附议!”

韩、李标等人,纷纷上前拱手应道,顺天府尹这个位置很重要,既然刘宗周要擢升为左都御史,那就要有人能顶替才行。

“……”

崇祯皇帝垂着的双手,下意识紧握起来,眉头微蹙,这帮该死的家伙,真是够他娘的贪心的。

得到一尊左都御史之位,难道心里就想不明白,朕想要干什么吗?

要不是为了能腾出顺天府尹之位,朕为何要叫刘宗周升为左都御史,东林党是权谋算计的政客家,此言一点不假!

傅淑训,与东林党杨涟坐与姻家,天启四年时任太仆少卿,受杨涟一事被削籍,至今仍赋闲在家。

“……朕有个人选,可胜任顺天府尹。”

崇祯皇帝皱着眉头,语气有些冷漠,说道:“若是诸卿觉得,朕所选之人不行,那就从长计议吧。”

首节上一节30/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