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9节

第49章 大明英杰

勇卫营走了,带着崇祯皇帝的期许,心里揣着一缕激亢的情绪,在周遇吉、方正化的统率下,浩浩荡荡的出广渠门,穿过城外的民宅,朝着石门镇方向远去。

看着空荡荡的校场,崇祯皇帝的内心,是忐忑的,但他却不能表现出来。

当前所处的这种局势,整个大明,谁都可以乱,唯独他这位大明天子,不能乱!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回军机处。”

感受到身边众人的情绪,崇祯皇帝淡漠的转过身,看向张维贤说道:“张卿,你即刻返回,把三大营所证词的精锐,悉数拉到广渠门外修筑营寨。”

“臣遵旨!”

张维贤当即拱手应道。

勇卫营奉旨出战了,留给崇祯皇帝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他必须要掌控更多的军队,以充当战略预备队。

先前叫张维贤整饬的京营精锐,便是他所谋的军队之一,倘若时间线没被自己打乱,那一些赋闲在家的英杰,会因自己所颁戡乱救国之诏,而提前赶赴到京城这边。

“陛下,勇卫营所列装的火器,还有那特别的火药、铅弹,是否能列装到戍守神京的京营麾下?”

在返回内廷的途中,徐光启微微垂首,对崇祯皇帝说道:“若京营能列装这些,那战力必然能有所提升,届时我大明真要与建虏展开激战,那胜算也会大上一些。”

即便是到现在这个时候,在徐光启的脑海里,依旧能浮现出勇卫营锐士,展现出的三段击军演风姿。

徐光启心中也清楚,勇卫营锐士在装填火铳时,能缩短装填时间,必然与分装火药、铅弹的袋子有关。

而提供给勇卫营这些的,便是内廷下辖的兵仗局。

“朕也想列装啊,只是当前的兵仗局,已拿出了所有的库存。”

崇祯皇帝淡然道:“先等等吧,等兵仗局再生产出一批后,朕会着兵仗局,给京营调拨过去。”

“陛下英明!”

徐光启当即拱手应道。

将这等宝贵的战争资源,给京营,是不可能给他们的。

甚至戍守宫城、皇城的京卫,朕也不会给他们的,一帮乌合之众,短暂整饬之后,就能变成能征善战的精锐了?

这不是开玩笑的吗?

朕就算是给,也是给即将移防广渠门外的三支京营精锐,不过等朕的英杰来了,他们就跟京营再无隶属关系了。

带着这种感慨,崇祯皇帝回到了军机处,而勇卫营出城所闹动静,也叫朝中不少文武知晓了。

然对韩、李标这些大臣,他们虽私底下议论起此事,但却没有一人,再去军机处这边,询问具体的情况。

这几日来,崇祯皇帝坐镇军机处,进行一系列部署,虽说短暂遏制住了朝中大臣,但这也使得他们心中,生出了极大的不满。

既然天子不信任他们,那就静静的等着呗,等局势超出了天子的掌控,也就到了他们跳出来的时候了。

“文华殿那边,可有人过来,询问情况?”

回到军机处后,崇祯皇帝看向王洽他们,说道:“另军机处这边,有什么要向朕禀明的吗?”

王洽、李邦华相视一眼,心里哪儿会不知,天子所问是何意。

京城的确很大,但勇卫营奉旨出城,赶赴石门镇一事,依旧传递开来,只不过外朝了解的情况,没有他们在军机处的多罢了。

暂掌军机处话事人的王洽,恭敬的拱手道:“启禀陛下,文华殿那边,忙着处理朝政,未派人过来。

军机处这边,有一事向陛下禀明。

原大名府知府卢象升,原辽东旧将孙祖寿,听闻建虏寇边进犯,又知陛下所颁戡乱救国之诏,特招募勇壮赶赴神京。

眼下卢象升所部万余众,孙祖寿所部千余众,分别暂驻卢沟桥、清河店一带,臣与李侍郎商讨,可否将这两支勇壮之师,划拨到蓟州……”

“不用!”

崇祯皇帝双眸微张,眸中闪烁着精芒,挥手打断道:“即刻派人,传召卢象升、孙祖寿进宫面圣。

朕要见一见我大明英杰!要快!!”

“臣领旨。”

王洽当即拱手应道,然心中却不免生疑,为何天子对卢象升、孙祖寿二人,表现出这般热切的态度?

来了!

来了!

干实事的卢象升,终于抵京了。

情绪有些激动的崇祯皇帝,此时坐在龙椅上,手指敲击着龙案,双眼微眯起来,开始思索,整编卢象升、孙祖寿所部,与移防广渠门外京营精锐一事。

在自己的干预下,拱卫神京的防线,算是明确了统属权责,这不至于说,再叫袁崇焕这个家伙,再依着辽东督师之权搅合了。

只要永平府那边,不出现什么问题。

袁崇焕这个家伙,在率部进驻迁安后,了解到当前局势后,老老实实的,那跟建虏的这一仗,还是有的打的。

当然崇祯皇帝肯定不会,把希望寄托于能吹出五年平辽,蔑视皇权,忽悠自己的袁崇焕身上。

在仕途与名望面前,谁能料想到袁崇焕,会不会再干出没节操的事情。

所以一支机动的战略预备队,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卢象升这位大才,便是崇祯皇帝钦定的总负责人。

“王大伴,将朕先前所留的奏疏,全都整理出来,朕一会儿要用。”想到这里的崇祯皇帝,对一旁候着的王承恩说道。

“奴婢领旨!”

王承恩当即拱手应道,随后忙快步走上前,开始一份一份的整理着,自家皇爷先前所留奏疏。

然叫王承恩心中生疑的是,为何自家皇爷,听到卢象升、孙祖寿之名后,会表现出这般激亢的情绪?

尽管崇祯皇帝掩饰的很好,但王承恩伺候在他身边这么长时间,一些细微的神态变化,就能觉察到不同。

只是王承恩又怎能知道,卢象升这位在天启朝自辞官职的人,有着怎样厉害的能力,崇祯皇帝以后若想再造大明,就离不开像卢象升这样的英杰。

这场跟进犯大明的建虏一战,崇祯皇帝必然会顺应时局,火线提拔一批良才,来充当自己的左膀右臂的。

第50章 天雄、忠勇

建虏寇边进犯大明一事,叫整个京畿一带,皆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下,虽说朝廷做了许多部署,但也只是稍稍遏制住这股势头。

卢象升、孙祖寿从所暂驻之地,进入到神京后,再到奉天门碰头,内心可谓是生出阵阵唏嘘。

曾几何时,昔日强盛的大明,竟走到这步境遇,都城竟置身于险境之下,这已是许久未有过的事情了。

“沙沙沙……”

威严的内廷,除了些许脚步声,再没听到其他声音,随内廷宦官,一路朝乾清门方向赶去的卢象升、孙祖寿,看着戍守皇城各处的京卫,却觉得暗暗惊异。

与神京内各坊不同,皇城、宫城这边的氛围,仿佛并未受到任何影响,就好像建虏未曾进犯过大明一般。

但这也叫卢象升他们心中,紧跟着暗暗松了口气,当前这种局势下,若天子也乱了神,那这一战对大明来讲,就真的不好打了。

“两位,你们暂在此等候。”

本在前引路的庞天寿,停下脚步,转身对卢象升、孙祖寿说道:“容咱家,去向皇爷禀……”

“陛下有旨,着卢象升、孙祖寿,即刻进军机处觐见。”但庞天寿话音未落,匆匆走出的王承恩,当即宣读口谕。

“臣领旨!”

“末将领旨!”

不明所以的卢象升、孙祖寿,当即拱手应道。

“两位,请随咱家走吧。”王承恩走上前,微微一笑道:“皇爷此时就在军机处内等着呢,别叫皇爷等急了。”

卢象升、孙祖寿相视一眼,不明白王承恩所讲军机处,到底是什么,朝中什么时候有了这一衙署了?

带着这种疑惑,卢象升微微垂首道:“有劳公公了。”

“嗯。”

王承恩应了一下,随后便领着卢象升、孙祖寿二人,朝军机处正堂走去,此时的崇祯皇帝,正坐在龙椅上焦急的等待着。

不过他的内心情绪,却不能表露出来。

虽说他很期待卢象升、孙祖寿的到来,但越是在这个时候,他越是必须要冷静。

“臣卢象升,拜见陛下!”

“末将孙祖寿,拜见陛下!”

虽说二人已赋闲在家,然在他们心中,却始终牢记大明,始终将自己定义为大明的臣子。

当前的大明,处在这种境遇下,若他们不站出来,帮助朝廷分忧,帮助天子解难,那他们所学就算白学了。

“两位爱卿免礼。”

看着拱手行礼的卢象升、孙祖寿,坐着的崇祯皇帝伸手示意道:“王大伴,给两位爱卿赐座。”

“奴婢遵旨!”

“臣/末将谢恩。”

此刻在军机处正堂内,回荡着王承恩、卢象升、孙祖寿他们的声音。

“两位爱卿,想来你们也都清楚,当前国朝经历怎样的劫难。”见卢象升、孙祖寿略带忐忑的坐下后,崇祯皇帝眉头微蹙的说道。

“但详细的情况,想必你们并不清楚吧,王大伴,将朕准备的奏疏,叫两位爱卿看看。”

“奴婢领旨!”

侯在一旁的王承恩,当即应道,随后便快步走上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奏疏捧起,朝卢象升他们走去。

“两位爱卿,无需多礼了,抓紧时间看看吧。”见卢象升他们,要站起身来对自己行礼,崇祯皇帝说道:“早些看,看完以后,朕有差事交代给你们。”

卢象升、孙祖寿闻言,强压着心中的疑惑,便接过王承恩所递奏疏,还听到王承恩的声音:“二位,给你们的都是相同的。”

被王承恩提醒后,卢象升、孙祖寿二人,便坐在凳子上,神情凝重的翻看起来,多余的奏疏则放在自己腿上。

“哒,哒,哒。”

“沙沙沙……”

此时的军机处正堂,除了崇祯皇帝敲击龙案的声响,就是卢象升、孙祖寿他们,翻看手中奏疏的声音。

然随着所看奏疏增多,卢象升、孙祖寿他们,心中却暗暗生惊,此时,他们算是明白,军机处是什么。

还了解了京营整饬,创京卫都督府,临设拱卫神京前中后三卫防务等各项军机要务,甚至还有周遇吉所率勇卫营,赶赴石门镇之事。

“……”

看完手中的奏疏后,卢象升、孙祖寿的内心,被道道震惊所填充,他们都没有想到,因建虏进犯大明一事,竟叫国朝有这么多变动。

且他们更没有想到,进犯大明的建虏,此番竟展现出这般威势,甚至此时此刻,遵化城都已被建虏包围。

“两位爱卿,奏疏都看完了吧?”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面露惊异的卢象升、孙祖寿走来,正色道:“那朕就长话短说了,当前的局势,对国朝来讲很不好。

虽说朕以军机处,总揽此次抵御建虏事,也部署了一些防务,但总的来讲,国朝所掌握的优势不多。

两位爱卿,今国朝遇到威胁,需卿家鼎力相助,帮朕扫平动荡,你们可愿助朕?”

首节上一节29/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