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87节

“那我们会死吗?”

祖泽溥面露忧色,看向吴三桂他们,“毕竟咱们所在宗族,包括那些辽人将领,过去所做的事情,根本是经不起深查的。

一旦说朝廷要深查下去,只怕就是覆灭之时啊。

现在祖家和吴家,已然是四分五裂,分处在大明各处,纵使想要反抗,却也是有心无力啊。”

吴三桂、祖泽润、祖泽溥他们,作为辽东将门的二代子弟,对所在宗族,包括辽派的部分秘密,其实都是知晓的。

毕竟他们从很年轻时,就敕封普通将领一生难以达到的官职,在辽东将门不断势起的时候,他们也都开始参与其中。

或许知道的秘密并不多,可是他们都不是傻子,通过自己的了解和认知,其实是清楚一些真相的。

“短期内是不会的。”

吴三桂眼神坚定道:“如果天子想要处决我等,当初在离开京城,跟随郑芝龙赶赴琉球镇时,就不会传召我等。

也不会讲出那些话。

叫我等在琉球镇尽忠职守,掌控部分舰队实权,制衡郑颜两派的势力,遴选一些人,加入到汉盟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天子给我等的一次机会。

如果我等做的事情,能够帮助天子,帮助朝廷,真正解决一些忧愁和麻烦,那或许祖家和吴家,会受到冲击和影响,但并不会像李家那般被株连。”

崇祯皇帝其实很喜欢与聪明人交易,特别是像祖大寿、吴三桂这等大奸若忠之辈。

因为他们懂得取舍,知晓趋利避害,一旦某些把柄,被朝廷或外人所拿捏住,那他们就会根据局势的变化,做出正确的选择。

正如吴三桂所说的那般,辽东将门必然会被朝廷所清算,历年来所贪钱粮都会被查抄出来,这是崇祯皇帝必然会做的事情,只是时间长短罢了,毕竟推动大明变革,是需要庞大的银子支持的。

但是像辽东将门之中,哪些人要被砍脑袋,哪些人要被流放海外,这些全都在崇祯皇帝的一念间。

对于大明积极推动谋改,没有任何帮助的人,且犯下累累血债者,就没什么好考虑的了,该凌迟的凌迟,该砍头的砍头。

毕竟从他们迈出背叛的那一步,一旦被揪出什么事情,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都是有所定数的。

像祖大寿、吴三桂这等大奸若忠之辈,崇祯皇帝不会简单的一杀了之,毕竟不榨干他们的价值,那大明先前付出的代价,岂不是就全打了水漂了。

鉴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开海通商又是必然趋势,逐步将这批家伙,有意识的调到大明本土外的海域,跟郑芝龙一派相互制衡,维护大明海疆的基本稳定,稳步推动开海通商的深化,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以祖家为首的辽东将门,以郑家为首的官盗海上力量,两者碰撞在一起,究竟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就连崇祯皇帝都不清楚。

或许他们会相互制衡。

或许他们会同流合污。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崇祯皇帝都不担心尾大不掉,毕竟最初的几年间,两派的相互试探,必然会持续进行,更别说他们内部之间,也都存在分歧情况。

这世间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

只要崇祯皇帝能有效利用,这几年的时间窗口,积极在大明北方筹建造船产业,发展大明海军,等到郑芝龙、祖大寿他们,选择对抗朝廷时,新生的大明海军,将通过平定这些海上力量,来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强盛。

不能打海战的大明海军,就别想走出大明近海,驰骋到远洋,去为大明开疆扩土,抢占重要的海上通道。

“所以我们要暂离琉球镇,这个地方太复杂了。”祖泽润皱眉说道:“不仅有郑颜几家势力,还有西洋蛮夷,更别提本土居住的群体,想要在这里实控部分力量,肯定是不现实的事情。”

“澎湖列岛,是扼守福建到琉球镇的要地。”

吴三桂正色道:“我们去该地镇御,逐步扩建麾下战船规模,募集善于海战的将士,是能有所作为的。

等到了那一步,再跟郑芝龙他们正面对抗,就占据一些主动优势了,所以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澎湖列岛。”

海岸线的风很大,吴三桂、祖泽润他们,迎着朔朔海风,思索着当前的局势,究竟该如何破局。

尽管他们并不情愿来琉球镇,但事实就摆在他们面前,在皇权的压迫下,很多事情并非他们所能决断的。

现在所处的这等境遇,他们除了被动的接受,并以此谋划相应的改变,似乎并没有更好的抉择。

不是所有的大明人,都是真正忠诚于大明的,毕竟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家国情怀,一切都是以宗族利益为主的。

第538章 北上!北上!

“大哥,您说崇祯特设琉球镇,叫您出任总兵官,还谴派吴三桂这些人,究竟是什么意思?”

郑芝虎眉头微皱,看向堂内众将,对郑芝龙说道:“这分明就是有所猜忌嘛,想以此来制衡我等,即便给与大哥的职权不低,还身兼所谓汉盟之权,可老三被派到辽东去了,森儿也去京城了。

我总觉得有些不好,倘若有朝一日,朝廷见我等所辖海船过多,想有所要挟的话,那咱们会很被动啊。”

郑芝豹、郑芝莞、施大、洪旭、甘辉他们,流露出各异的神情,虽说他们所领职务提升不少,可是先前的出身和经历,叫他们难免会有所担心。

倘若以后真的驱逐走盘踞琉球的荷兰势力,并逐步让琉球镇强盛起来,那朝廷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这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

“你们有此等担心,本帅心里能理解。”

郑芝龙大马金刀的坐着,看向堂内众将,面露笑意道:“不过本帅想要说的,是咱大明的天子,跟我等所接触的大明文官,是不一样了。

天子很开明,且对欧罗巴各国势力,是非常清楚的。

或许谴派吴三桂他们过来,的确有几分制衡之意,毕竟琉球镇孤悬大明海外,换做是你们的话,会不会这般做?”

“话是这样说。”

郑芝莞想了想,皱眉说道:“只是当初咱们在福建那边,以福建巡抚为首的官员,虽说授……”

“琉球镇,是独镇。”

郑芝龙挥手打断道:“这是陛下的旨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咱们并不归福建巡抚管辖,而是直归天子调遣。

可琉球镇距京城何其远?

那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当初接受福建巡抚的招抚,不就是为了能堂堂正正的归乡,同时多招揽一些匠户,所招募些流民,以秘密迁移到琉球这边吗?

对盘踞琉球的那帮荷兰人,老子很早就憋着一股气,想干掉这帮贪婪的家伙,以独揽琉球至吕宋的航线。”

郑芝豹、郑芝莞、施大、洪旭、甘辉他们,相互间看了一眼,明显能猜想到郑芝龙讲这些话,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

“与其在这里担心,以后会发生什么,倒不如想想怎样扩充势力。”

郑芝龙眼神坚定,看向眼前众将,朗声道:“只要咱们能多帮陛下分忧,多帮朝廷解难,那三五年内是没任何问题的。

天子设立琉球镇,是为了确保天津开海通商,想叫更多的海商北上,以购买大明所产商品。

同样大明还需从海外购进棉花、粮食、矿藏等紧缺品,这对于我们来说,不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欧罗巴各国的海商,咱们没底气去约束他们,但是南洋诸国的汉商,咱们是不是能趁此机会聚拢起来?

大明的那帮文官啊,多数都不清楚南洋诸国,究竟是怎样富庶的存在,难道你们心里还不清楚吗?

琉球镇代表着官皮。

汉盟代表着银子。

只要咱们能抓住这次机会,别说是一个刘香了,就算再多上七个八个,那都不可能是咱们的对手。”

郑芝豹、郑芝莞、施大、洪旭、甘辉他们眼神变得灼热起来。

“说起来,崇祯还是够贪的。”

甘辉略有不满道:“要创建的汉盟,他一人就占了四成份额,关键还一两银子都不给,琉球镇的粮饷也不给。

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吗?

郑帅,若是汉盟真能发展起来,那咱们没有必要,拿出那么多的银子,最后交到崇祯手里吧。”

“糊涂!”

郑芝龙皱眉道:“咱们势力扩张的基础是什么?不就是天子的信任吗?若是没了这层关系,你觉得福建那边,会眼睁睁的看着咱们做大吗?

况且江南诸省治下,那帮涉及海贸的群体,会允许咱们抢占他们的份额吗?

四成的份额多吗?

在老子看来根本不多,毕竟这些麻烦和烦恼,咱们都不用理会了,全都叫天子一人承担起来了。

何况这四成的份额,不一定全用真金白银去给啊,粮食、棉花、匠户等等,都是能等额兑换的。”

对郑芝龙他们的旧观念,郑芝龙心里生出无奈,只盯着不好的一面,只盯着要缴出的银子,却从没有多想过琉球镇总兵官、汉盟总管事这两个职务,对他们这一方势力来讲,究竟是意味着什么。

“行啦,质疑的话,到今天算告一段落,以后老子不想再听到分歧。”

郑芝龙神情严肃道:“接下来两个月,你们所辖的各部船队,要好好整训一番,之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为了避免荷兰人,对咱们产生太多敌意,就叫他们将视线投到天津去吧,他们不是想寻求通商口岸吗?

现在机会来了。

老二,辛苦你跑一趟,去跟荷兰那边的总督,好好的谈一谈,记住,将天津所设通商规矩,详细的跟他们讲清楚。

接下来这段时间,老子要调遣一批海船,赶赴吕宋等地,邀请一些实力不弱的人,加入到汉盟之中。”

“喏!”

郑芝虎当即抱拳应道。

从见到崇祯皇帝,到离开大明开始南归,郑芝龙就一直在心里盘算着,究竟如何叫麾下势力变强。

像郑芝虎他们所担心的事情,郑芝龙很早就想到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叫崇祯皇帝知道,他们郑家对大明的重要性。

只要能满足天子的需求,尽可能多的留出些时间,扩大汉盟的规模,发展琉球镇的海上力量,那有朝一日真要撕破脸,郑芝龙也不会担心,会被朝廷彻底清算掉。

弄清楚这一底层逻辑后,郑芝龙就想尽快发展起来,如果能够趁此机会,垄断南洋诸国的重要航线,那对于他们郑家来说,真正的大机遇就彻底来了。

等汉盟的框架明确下来,像刘香这等叛徒,甚至都不用他出手,就会有大批的人,为了讨好自己,而积极地剿灭掉刘香麾下的船队,继而请求在汉盟里拥有更多权限。

第539章 平叛债券

紫禁城,乾清宫。

“孙卿到底是出兵了,没想到取得的战绩,竟然这般的显著啊。”

崇祯皇帝拿着奏疏,眉宇间是难掩的笑意,“义州卫被辽前边军光复,那无疑暴露出建虏在辽西之地,所存在的兵力短缺。

好啊,这对大明是个好消息。

只怕这个时候,广宁这处要地,也多半被辽前边军收复,不过惟一存疑的地方,就是满桂所率大军,能否顶住建虏的攻势。”

“陛下所言极是。”

王洽作揖行礼道:“孙督师他们,趁着辽南局势动荡,探明辽西实况,展开一场海陆协同作战。

这在大明还是从没有过的。

倘若此战能够取胜,叫辽西诸卫悉数光复,不仅能重创建虏势力,还能打破辽东原有的僵局,更重要的一点,是大明占据较多的优势。”

在崇祯皇帝忙着整顿朝堂,着手币制改革诸事,辽东那边的整体格局,可谓每天都有新的变动。

李自成所领义军参战了。

刘兴祚所领东江参战了。

天津、登莱先后参战了。

孙承宗所领辽前参战了。

这种分层次、分时间的参战群体,对建虏八旗这边,所造成的被动和不利,是非常显著的。

崇祯皇帝所提泛辽东战略,想有效消除建虏的有生力量,随着李自成的秘密赴辽,悄然间发生着改变。

首节上一节287/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