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74节

对付势起的建虏八旗,在内忧外患之下,何必认准正面硬刚这一条路,采取迂回包抄的策略,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逐步蚕食建虏优势,难道不好吗?

“哈哈…这个李闯将啊,朕果真没看错他啊。”

翻看着手中密奏,在了解辽南局势,辽西情况后,崇祯皇帝大笑道:“没想到这意外收获,来的还真是够快的。

王伴伴,即刻召军机处大臣觐见,朕要商榷辽东平叛的大事!”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周延儒见到此幕,心里生出疑惑,李闯将是谁?辽东怎么了?这些疑惑不断生出,叫他想知晓一二。

第513章 打!辽西必须拿下

周延儒一步三回首,看着紧闭的乾清宫殿门,脸色有些难看,心情很是沉重,明明知晓辽东那边,出现新的变动,可此时的他,却不能再参与其中了。

周延儒在军机处任职也不短。

对军机处所做诸事,都是清楚的。

不管是流贼平叛,还是建虏平叛,亦或外派分指,再或者京畿卫戍调整等等,军机处所辖职权不可谓不重。

以‘国朝平叛’为引,军机处从无到有,一步步走到今天,那所涉足的军机要务众多。

看似兵部在朝总揽军务,控制着诸多的职权,可实际上早就不是这般了。

但凡是惊动到朝廷的平叛事宜,军机处都有权管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军机处的地位和职权,都快凌驾于兵部之上了。

特别是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这批大臣,增补进军机处以后,刘鸿训、李邦华这帮大臣,兼领军机处大臣职务,被外派地方任职,大明的政治格局,已在悄然间发生根本改变。

权力是争取来的,是靠行动夺来的,不是靠所谓天子威仪,去用言语威胁大臣置换来的,那太有损皇权威仪。

“辽前和东江镇呈递的密奏,诸卿都看过了。”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盯着眼前的辽东舆图,神情严肃道:“仅从现阶段的态势来看,辽东的整体局势吧,不再是建虏一家独大了。

至少已经出现新的变动。

辽东义军这颗棋子,的确是朕先前所派,军机处事先并不知情,且朕还在暗中给与了相应支持。

现在东江军这边,想趁着绣岩城一带,被辽东义军吸引大批建虏,趁乱杀奔镇江堡,并设法夺下此地。

朕觉得刘兴祚、金铉他们,所做决断是没错的,如果说能够促成此事,叫建虏从辽西或辽左调兵,就能进一步引起混乱。”

“陛下,臣有一些不同看法。”

王洽眉头微皱,讲出自己心中所忧,“倘若东江军的参战,没有能达成这一战前构想,恐对我大明的损失,会很大啊。”

“王枢辅,你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王在晋出言反对道:“辽东义军的真实水准怎样,这确实要商榷一二,不过东江军的实力如何,军机处是清楚的。

如果说东江军这边,组织得当,筹谋缜密,想趁乱收复镇江堡,完全是有机会办到的。

诸位不要忘了,建虏这边,自从东江镇开始乘船渡海,不间断袭扰辽南,辽前那边跟着也开始后,围绕辽东的格局,就发生改变了。”

“没错,王枢辅说的这些,本辅都知道。”

王洽伸手道:“通过辽前这边,不时呈递的军报来看,围绕辽西和辽左之地,喀喇沁、内喀尔喀、察哈尔等部,的确有不小的动作。

特别是针对科尔沁草原治下,几方出现不小的异动,甚至科尔沁诸部中,也有一些部族变得不安分起来。

但是仅凭这些客观存在的,我们就不能单方面的笃定,建虏不会从辽左调遣重兵,先围剿这支辽东义军,再合攻出动的东江军……”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听着王洽、王在晋他们的争吵,没有多说其他,谈论军机要务嘛,就是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果说连这点都做不到,那军机处想总揽平叛事,确保大明的内部叛乱,尽早出现好的结果和改变,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军机处没有像内阁那样,设立所谓的首辅,而是设立几个轮值的首脑,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大家官职一样,在针对某件事情时,可以不必顾虑其他,各抒己见。

“本辅倒是觉得刘兴祚、金铉他们,所呈递的军报是好的。”

黄立极此时说道:“京城相距辽东前线,终究是相隔甚远,对前线局势的变动,不能做到及时掌控。

就在我们商榷这些的时候,说不定辽东的局势就发生改变。

辽南和辽左的情况怎样,军机处这边,其实能明确的指导意见不多,但是辽西那边还是可以的。”

“黄卿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的。”

崇祯皇帝伸手说道:“现在继续争吵东江军怎样行事,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现在我们所要考虑的,是辽西究竟能不能打,敢不敢打的问题。

诸卿心里也清楚。

当初辽西的沦陷,使得大明在辽地的境遇很被动,这也导致孙卿初镇辽东时,提出修筑建城,稳扎稳打的方针。

事实证明呢,这一方针太过呆板,太耗费钱财,也致使辽前治下的诸军吧,形成了很多的弊政和问题。”

王洽、王在晋、黄立极三人,流露出各异的神情,相互间看了一眼,天子所讲的这些,的确是先前辽东的实际情况。

现在军机处这边,增补的大臣还没有赴任,离任的大臣在交接差事,王洽、王在晋他们的压力很大。

各地平叛要兼顾。

京畿卫戍要兼顾。

当前军机处上下啊,可谓是忙成了一锅粥。

“所以朕觉得要打!”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态度坚决道:“如果说能够趁此机会,将整个辽西重新收复回来,那对于辽地平叛将取得根本性改变。

朕的意思很明确,这一战略方针,要以军机处明发到辽前,但具体该怎样做,还是要孙卿他们主抓。

如果说辽前的局势,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局势,那也是可以不打的,当然这是最后要去讨论的。”

“陛下的意思是说…军机处不明确谋定详细方针。”王在晋皱眉说道:“只是单纯的表明对待此事的态度?”

“可以这样理解。”

崇祯皇帝点头道:“不过粗略的构想方针,还是要出具一份的,以供辽前参考,明确相应的范畴。

这样吧。

鉴于当前军机处所担职责,这份构想方针就由朕来拟定,待明确以后,着军机处八百里加急,派发至辽前。

从即日起,涉及辽东的一应军报,军机处要汇总修订,并及时发放到几处分指,好叫他们知晓实况。

把能做的事情做好,至于辽西能否真的收复,还要看整体局势。”

“臣等遵旨。”

王洽、王在晋他们忙作揖应道。

第514章 火耗归公

明确特设军机处的优势,就在于集中权力,简化流程,整合资源,统筹谋画,以此在某件事情上,能最大限度做到尽善尽美。

大明旧有的那套体制,已然是处处透着腐朽气息,且处处受到文官群体的限制,所以想拯救大明,就必须再造一套新体系。

通过在朝的阶段性谋改,逐步铲除弊政,分化和打压文官群体,以此来改善大明现有的状况。

“皇爷,军机处明发上谕,已八百里加急,送往辽前和东江镇两地。”王承恩神情严肃,拱手作揖道。

“嗯,知道了。”

崇祯皇帝伏案忙碌着,对王承恩说道:“王伴伴,去召毕卿觐见,朕有些事情,要和毕卿商榷。”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辽东治下所形成的格局,叫崇祯皇帝看到了希望,只要有所谋划,有所行动,那这个破败的大明,还是有抢救一番的可能。

大明摆在第一要素的,是稳妥改善财政危机,真正为底层百姓减负。

唯有将这件事情做好,才能避免灾情爆发下,阶级矛盾尖锐,继而导致大规模的叛乱。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维系整体秩序的稳定,收缩局部动荡的范畴,是崇祯皇帝努力要做好的事情。

“现阶段去试行摊丁入亩,所触及的核心利益太多,所得罪的特权群体太多。”

崇祯皇帝搁下御笔,看着眼前所写的内容,眉头紧锁起来,“真要敢这般做,那大明各地治下,不知会生出多少叛乱,就算没有叛乱,也会凭空早就叛乱。

但是划片试行火耗归公一事,还是具备尝试条件的。

损耗,一直被不少地方官员,尤其是底层吏员,当做中饱私囊、压榨百姓的工具,此事必须要杜绝。

三大饷以后不再摊派了,就算朝廷再难,也不能继续摊派了。

从朝廷层面减轻百姓负担,纵使当前不能全面杜绝苛捐杂税,但是日子最起码会好过一些。

火耗归公,所触及到的既得利益,终究是地方官员和吏员,并未过多牵扯到地方士绅、大小地主等群体,期间就算遭遇掣肘和阻挠,但是范畴终究是有限的。”

治国如烹小鲜。

想要治理好这个大明,首先要分清楚主次矛盾,尽管摆在崇祯皇帝的面前,主次矛盾有很多。

但在抽丝剥茧之下,还是能分出轻重缓急。

把推行某项新政,会形成怎样的风潮,都逐一的想好,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构想,崇祯皇帝觉得一些新政,是能及时推行下去的。

“臣拜见陛下。”

“毕卿来了。”

见毕自严过来,崇祯皇帝露出笑意,伸手道:“毕卿不愧是我大明财相,入阁以来,执掌户部,所明确的那些措施,的确缓解了国库窘境啊。”

毕自严闻言,微微欠身道:“都是陛下英明神武,臣所做的那些不足挂齿。”

对天子所讲的这些话,毕自严是有些脸红的,现阶段大明国库窘境缓解,并非他所命的那些措施,起到应有的成效。

调整和改变户部的赋役制度,就算是想要见到成效,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可现阶段对大明来讲,最缺的就是时间。

但是另一方面来讲,大明的赋役制度,不能操之过急。

毕竟中央朝廷明确的措施,想传递到地方整顿,并且有效落实下来,就不能有任何的急躁。

让大明国库窘境缓解,一个是钞关税改,一个是榷关开设,这两处逐步稳定的财源,才使得国库积极开源。

除此之外,还有发售的定期债券,可谓是解决了国库的燃眉之急。

“朕就开门见山吧。”

见毕自严这般,崇祯皇帝将所拟章程,递给王承恩,开口道:“朕打算在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试行火耗归公。

损耗,一直是国朝所滋生的弊政,仅从漕运漂没就能窥破一二。

朕知道在地方上,征收赋税时,会以‘损耗’作为借口,来向地方百姓,额外增加一些损耗。

这是很不好的弊政,过去朕没觉察到其中危害,现在不一样了,此事必须尽快杜绝,先行在北直隶试行起来。”

毕自严:“……”

接过王承恩所递公函,毕自严的内心涌出阵阵不平,火耗归公这件事情,真要是做起来的话,恐会在地方引起动荡,尤其是那些地方官员和吏员。

毕竟额外收入被杜绝掉一大项,仅靠那点所定俸禄,想要养活全家,想要过得滋润,肯定是不现实的。

地方上的苛捐杂税混乱,这不管是在朝廷上,还是地方官场,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274/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