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08节

是袁崇焕又折腾事情了?

还是朝中文官折腾事了?

“宣吧。”

崇祯皇帝心里也清楚,在袁案不落下帷幕前,类似这种断续过来汇报,是不会结束的,毕竟袁崇焕一人,背后牵扯到的官员不少。

之所以不快刀斩乱麻的处置袁崇焕一案,崇祯皇帝就是想用此案,来转移多数文官的注意,好叫他想谋划的事情,都一一的落实下来。

“陛下…当前京城之中,有不少读书人议论袁案,且还有一些清流参与其中。”骆养性在行礼后,向崇祯皇帝表明此来目的:“据锦衣卫所查,这些人的背后,牵扯到朝中一些官员。”

到底还是来了。

大明政坛最常规的一种操作。

舆情导向。

“袁崇焕怎么样了?”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骆养性说道:“有没有再寻死腻活了?”

“没有。”

骆养性拱手道:“袁崇焕这几日,都很安静,送吃的就吃,送喝的就喝,整个人很是平静。”

这是彻底放开了啊。

崇祯皇帝嘴角微扬,放下手中的茶盏,说道:“既如此,那就拉出来游街吧,想通过控制舆情导向,来逼迫朕就范,真真是叫人觉得可笑。

把先前张布到午门的大字报,着人背熟,先每天游街一次,要是这帮清流文人,还不依不饶的话,那就增加游街次数。

另外朕叫你聚拢的说书人,叫他们根据所张布的大字报,给朕编撰成一个个小故事,派到街边免费说书。

袁崇焕不是想要名望吗?

好啊!

这次朕叫他出个大名,叫他先在京城出名,再到整个大明出名,文官靠吹捧养望,朕就给他提提名望!”

“臣领旨!”

骆养性心思杂乱,忙拱手应道,他没有想到当今天子,竟会想出这样的手段,来应对清流文人,所操控的舆情导向。

“记住,说书人所做之事,跟你们锦衣卫无关。”崇祯皇帝特别强调道:“具体怎么去做,不用朕教你吧?”

“臣明白!”

大明的多数文官,包括清流、读书人在内,对于自身名望的看重,甚至要高过自身的性命,倘若有机会彰显名望,以规劝天子,获得青史留名的机会,那一个个就像是疯了一般,前仆后继的冲上去。

崇祯皇帝知道这帮人,一个个心里是怎么想的,想以此来博取名望,好叫自己所在宗族传承增威,他是绝不会再给这样的机会了。

争夺大明的舆论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不然后续做的事情越多,那遇到类似的事情就越多,真要遇到颠倒黑白的主,想刻意抹黑自己的话,那对自身威仪来讲,绝对是不小的影响。

第210章 游街示众

“指挥使,您真要这般做吗?”

吴孟明紧跟着骆养性,走在这阴暗、潮湿的廊道,皱眉说道:“眼下这袁崇焕一案,虽是我锦衣卫督办。

但在朝中掀起怎样的风波,您心里要比谁都清楚,袁崇焕是阶下囚不假…可毕竟身份不同啊,这拉到京城各坊游街,未免……”

“未免什么?!”

阴沉着脸向前走的骆养性,停下脚步,冷冷的看向吴孟明反问道:“你是想违抗旨意不成?”

“不!”

吴孟明脸色大变,忙伸手解释道:“下官从没此意,只是现在京城的清流,还有读书人都议论起此事,若……”

“难道陛下会想不到这些吗?”

骆养性垂着的手紧握着,冷冷道:“想想你这锦衣卫指挥佥事,是怎么当上的,别怪本官没提醒你。

要是失去了陛下的信任,别说是你,就连本官在内,这锦衣卫上下,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是!”

吴孟明忙抱拳应道,此时此刻,他才算真正明白,自家指挥使做这等事情,是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将袁崇焕押出诏狱游街,若是有别的可能,骆养性绝不会这般做,但当前这样的朝局,他除了按旨办事,还有别的选择吗?

不知不觉间,在崇祯皇帝的谋划下,骆养性跟大明文官群体,已成为敌对般的存在,仅仅是张布的大字报,凡是掌握些实权的官员,都知那是骆养性亲笔所书。

崇祯皇帝就是用这样一种阳谋,叫骆养性明确知道,自己在一步步抽掉他的退路,且在锦衣卫这边,也有他安插的信任者,若是骆养性不好好当差的话,那这锦衣卫指挥使就当到头了。

一个李若链,一个曹化雨,且都在锦衣卫内身兼要职,倘若骆养性有政治嗅觉,便知道是怎么回事。

从崇祯皇帝凯旋归朝,所做出的种种谋划,还有所达成的那些政治目的,叫骆养性在很多时候,都忘却崇祯皇帝才年仅二十岁。

“拜见指挥使!”

“拜见指挥佥事!”

负责看押袁崇焕的锦衣卫,见骆养性、吴孟明结伴而来,忙快步跑上前,恭敬的抱拳行礼道。

垂手而立的骆养性,那双虎目,死死盯着牢房内,神情略显呆滞的袁崇焕,眉头微蹙了起来。

跟刚关进锦衣卫诏狱有所不同,那时的袁崇焕满是愤慨,动不动就喊冤叫屈,要不然就是绝食。

可在被按照天子所下旨意,将袁崇焕关进特制的牢房,用封闭、没有光亮的环境,不叫袁崇焕睡觉,不断说着袁崇焕所做之事,短短数天时间,袁崇焕的心神就崩溃了。

“打开牢门。”

“喏!”

空旷的牢房内,响起铁链发出的‘哗啦~哗啦~’声,盘膝而坐的袁崇焕,有了一丝神情变化。

“沙沙~”

骆养性走进牢房内,盯着袁崇焕,冷冷道:“袁崇焕,看来你状态还不错嘛,走吧,本指挥使亲自押着你,到京城各坊逛逛。

也叫那帮被你收买的大臣,为你喊冤的清流、读书人,都见见你袁崇焕,究竟有没有被动私刑!”

“不!本督不出诏狱!!”

听完骆养性所讲,袁崇焕的情绪,突然变得激动起来,瞪眼咆哮道:“杀了本督,快杀了本督!!”

“哼~”

骆养性冷哼一声,伸手示意,在外候着的锦衣卫,冲进牢房内,控制住情绪激动的袁崇焕,便架起袁崇焕的双臂,准备抬出牢房。

“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本督!!”

奋力挣扎的袁崇焕,额头青筋暴起,咆哮道:“本督就是犯了,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误,为何要这般羞辱本督啊!!”

听着袁崇焕所喊,跟着走出牢房的骆养性,嘴角露出一抹轻笑,现在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可惜太迟了。

敢做出欺瞒圣上,拿国朝粮饷笼络朝臣,行矫诏这等僭越之事,整个大明,除了你袁崇焕敢做,谁还敢做出这等事情。

“给老子老实点,别他娘的给脸不要脸,现在敢做不敢当了!”

“快放开本督,士可杀不可辱…”

“袁崇焕,老子给你脸了是吧,给老子消停会儿!还他娘的以为自己是督师呢,姥姥!”

骆养性、吴孟明负手而立,瞅着被锁在囚车中的袁崇焕,甚至连嘴里都塞进了布团,防止其咬舌自尽。

“调北镇抚司的精锐过来,陪着本指挥使,拉袁崇焕游街。”见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骆养性冷冷道:“要是袁崇焕敢有任何意外,我们就等着被砍脑袋吧。”

“喏!”

吴孟明忙抱拳应道。

在崇祯皇帝的干预下,当前锦衣卫的权柄,并非完全掌握在骆养性之手,任何势力,内部都要制衡,才能避免内外勾结的事情。

锦衣卫后备力量没被培养出来前,崇祯皇帝会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调教锦衣卫,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进展。

想做吃里爬外的事情,趁早死了这个心吧。

“吱吱~”

“哒哒……”

囚车发出的声响,伴随着马蹄声,在北镇抚司驻地响起,骆养性骑马走在前面,吴孟明在旁随行。

数以百计的锦衣卫校尉、力士,以袁崇焕所乘囚车为核心分散开,十余名锦衣卫千户、百户分别负责一处,敢出现任何意外发生,就等着接受惩罚吧。

“铛……”

“瞧一瞧,看一看,大明第一罪臣袁崇焕,欺君罔上,道德败坏,刚愎自用,阳奉阴违,党同伐异……”

在道道铜锣声和喊叫声下,骆养性、吴孟明神情冷然,骑马向前走着,这首站便直奔大明门而去。

“指挥使,您为何不叫上李若链?”吴孟明向前探身,看向骆养性说道:“袁崇焕游街这等大事,他也是锦衣卫指挥……”

“收起你那点心思吧。”

骆养性皱着眉,看向吴孟明说道:“李佥事有他要做的事情,你真的以为,天子只是叫袁崇焕游街那般简单?

有些事情本指挥使不能明说,不代表天子没有想到,不想引火上身的话,就老实当好自己的差事!”

第211章 戏说袁案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纵使是在锦衣卫这边,在一片平静的背后,亦是藏着相应纷争的。

当初建虏进犯大明,崇祯皇帝开始重用锦衣卫,除骆养性之外,诸如吴孟明、李若链这帮锦衣卫高层,先前都是在底层担任职务,为了能保住自身地位,继续赢得天子的信任,一些内斗也是存在的。

被骆养性这般一番敲打,吴孟明收起心里的那点小心思,生怕叫骆养性对自己失去耐心,这就太得不偿失了。

只是吴孟明还是很好奇,被天子倚重的李若链,这个时候究竟在干些什么,有什么样的事情,能比押解袁崇焕游街示众更重要?

“李佥事,按理说咱们领着差事,可为何咱们却这种打扮?”穿着一身便服的百户郑广泰,面露不解,看向靠窗而坐的李若链说道:“这要是出现什么事情,就那帮被挑选的说书人,别被……”

“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李若链面露轻笑,随手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真要出现什么问题,他们一个个跑的比谁都快。

咱们当下的任务,就是盯着这帮说书人,看他们是否真的卖力,别叫所谋之事出岔子就行了。”

说着李若链便透过眼前所开窗户,朝底下那热闹街道看去,却见被围的水泄不通的说书摊子,一身穿青衫的中年人,手里拿着个扇子,声行并茂的侃侃而谈。

“书接上回…那袁崇焕自知天恩浩荡,以口若悬河之言,吹捧出五年平辽之说,骗取了天子信任,然自赴辽以来,袁崇焕……”

在这说书摊子前,所聚一众百姓,聚精会神的聆听着,那说书人所讲之言,为了能叫所编小故事,能吸引到人,不叫旁人打断,那里面掺着太多戏说之言。

“娘的,这老李头真是够能瞎扯的,连老奴托梦之说,都能编撰出来。”看着底下的说书摊,郑广泰嘴角抽动起来,说道:“佥事,咱要不是清楚,那袁崇焕干了什么,还真叫这家伙唬住了。”

“瞎扯吗?”

李若链眸中闪过一道冷芒,嘴角露出轻笑,冷冷道:“跟朝中一些文官,包括京城的所谓清流、读书人相比,本官倒是觉得这帮说书人,依托袁崇焕自述的罪行,所编撰出的那些说书段子,要靠谱很多。

明明袁崇焕犯下了累累罪行,单单是欺君罔上,行僭越之事,这搁到旁人身上,那都是处以极刑的惩罚。

可偏偏却有那么多人,要跟陛下对着干,还拿我大明法纪,拿他们恪守的圣贤之道,一次次的行弹劾、规谏之举。

是…我们锦衣卫在此之前,的确做过一些不好的事情,但在袁崇焕一案上,却是半点手脚都没做!”

对李若链来讲,他先前在锦衣卫内,只是个小角色,就算有本事,但没有门路,就只能熬着,至于能熬出什么结果,是谁都不清楚的事情。

但被崇祯皇帝亲自点名简拔,后随驾出战,立下不小的战功,这锦衣卫指挥佥事一职,算是叫他给坐稳了。

锦衣卫督办袁崇焕一案,李若链明显能猜到天子之意,尤其是朝堂之上,出现种种风波后,也叫其更坚定天子所谋之事。

首节上一节108/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