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乐正在收拾包裹,见李老实走了进来身子下意识的一紧。
“爹,你咋回来了?”
“臭小子,老子再不回来你还不得把家给拆了?”
“爹,你可别那么说!”
李长乐对李老实那是相当的畏惧,毕竟从小到大被管习惯了,李老实说一他绝不敢说二,李老实说向东他就不敢向西。
李长乐淹了口吐沫,挤出一抹笑容道:“爹,我跟你说一件事哈,你可千万别生气。”
“哼,你娘都跟我说了,你小子要去从军,这绝不可能,老子今日把话放到这里,你今日要是敢去从军,老子就把你的腿打断,老子就是养你一辈子,也不能让你死得不明不白!”
李老实的态度十分坚决,李长乐听了觉得十分棘手,坏了这老头不讲武德。
“爹,咱们讲道理嘛。”
“我是你爹,我不需要跟你讲道理。”
李老实板着一张脸开始耍无赖。
不过老子耍起无赖来当儿子的似乎确实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毕竟若是顶撞老爹,一顶不孝的帽子扣下来会被村里的人戳脊梁骨戳死。
“爹我这次要投的是明军,不是鞑子。”
为了让李老实同意,李长乐尝试解释道:“大明跟鞑子不一样,明军待新兵很好的,而且扬州的血债,我们扬州人也要出力让鞑清偿还!”
“你小子在想什么,老子担心的是这个?“
“老子是担心你的小命没了,现在是乱世,当大头兵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说不准哪天就没命了!“
“你可是我们老李家的独苗,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咱老李家的香火可就要断了,你老爹我即便到了地下,也没法给祖宗交待!”
“还有,扬州的血债,关你这个小屁孩什么事?”
“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大明天子英明,正是天赐良机,孩儿若是错过这个机会,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孩儿要为咱们家挣出一个光明前途来。”
第423章 吾辈扬州人当自强(求订阅!)
李老实抬手要打,可临到儿子的耳边还是停了下来。
这可是他的掌中宝心头肉,他实在是下不了手啊。
之前他是说了不少狠话,但那都是气话,他心里其实不是那么想的,只想叫这个小子服软。
可现在看来这小子的脾气是跟他一模一样,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沉默了良久,李老实长叹一声道:“罢了,你若是执意要去,便去吧。”
李长乐直是愣住了。
“爹,你说啥?你同意了?”
“臭小子,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李老实狠狠瞪了李长乐一眼道:“咋了,还不高兴了?”
“爹,儿子高兴,儿子高兴的很啊。怎么您突然之间就同意了。”
“孩子长大了都想出去闯一闯,老子便是强留你就能留下了?”
“爹对我真好。”
李长乐脸上一红,隐隐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爹,那我就真的去应征了。”
“快滚吧,在老子后悔之前。”
李长乐尴尬的笑了笑,挠了挠头道:“好,爹我先去应征,晚上还得回家吃饭哈。”
说罢又替李老实倒了一杯水,这才迈着小碎步出了屋子。
......
李长乐出了屋子,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一样。
他快活地跑在泥土路上,没多久就离开了村子。
通往县城的官道上他看到不少跟他年纪相仿的孩子。
有的是同村的他认识,有的很陌生,他完全叫不上名字。
“德重,等等我!”
隐约之间李长乐发现了自己儿时的玩伴陈德重,喜不自胜的追了上去。
“德重你去县城干嘛?”
陈德重愣了一下旋即脱口道:“我去县城征兵,你呢?”
“这么巧?我也是。”
李长乐显得更是兴奋了:“那咱可得一起,说不准能编到一个营里呢。”
二人是一起玩泥巴长大的发小,若能再一起应征当兵,传出去也是美谈一桩,到时候战场上也有一个人照应,岂不美哉!
二人走了小半天才来到县城,抬头一看,太阳已经悬挂在了正空。
这次募兵地点选在了县衙旁的空地,李长乐和陈德重吃过午饭后便一起前去应征。
这不来不知道,一来却是着实吓了一跳。
征兵县城简直是人山人海,人们肩蹭着肩,脚接着脚。
看这架式一天下来都不一定征的完,扬州青年们的热情是真的很高啊。
这长队排的都快排到坊门外面了,即便一个个人头数过去也得大半天。
“今天该不会轮不到我们吧?”
“来都来了,纠结这些有什么意义。”
“也是,既来之则安之,读书人是什么说的对吧,我听邱先生念叨过。”
“那倒也是,对了邱先生还讲什么?”
“邱先生讲的那么多,我可记不住。不过邱先生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子曾经曰过...”
二人一边聊天一边往前缓慢挪着步子。
反正看起来一时半会也轮不到他们,倒也不需要着急。
“德重,我还没有问你呢,是为啥要从军啊。”
“你知道《扬州十日记》吧,我才知道鞑子如此残暴,吾辈扬州人当自强,从军杀鞑子,杀到鞑子京城,为扬州人复仇。”
李长乐叹了一声道:“这远近百里的村子,每个村子都少不了被鞑子屠过,说咱们和他们有血海深仇也不为过。”
“幸好大明王师打来了,给了咱们一个站起来做人的机会。”
“对咱们汉家儿郎应该站起来抗争,绝不跪着做奴才。”
两人越说越对脾气,谈笑风生,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可题。
来应征的基本都是健壮的大汉,这些人身材魁梧一身的腱子肉,即便稍差一些的,身板也摆在那里。
他们两人就要差不少了,明显没有发育完全,身材显得有些瘦弱。
二人虽然嘴上不说这件事,心里却是有些发虚。
但来都来了,也只能慢慢的熬着。
现在即便是他们想走,也只能由着后面的人把他们推着往前带。
不知过了几个时辰,李长乐终于排到了前面。
身前只剩下了几个人,李长乐甚至可以看清负责登记的官兵。
这几个官兵真年轻啊,他们应该也刚刚当兵没多久吧。
这身衣服真好看,那个军靴看起来很值钱,明军也太有钱了吧,李长乐看呆了。
看来明军对待新兵很不错,充分给机会,李长乐只希望自己也能像这几个大明官兵那样混出来。
这样将来衣锦还乡的时候也好在父老乡亲面前显摆显摆,自家老爹面上也有光啊。
虽说当兵混出头很难,但好歹有个念想,总比一辈子在黄土地里刨食吃好,而且传单宣传上说了,明军满万不可敌,战场上死五个清军,才死一个明军,安全绝对有保障。
“下一个!”
很快就轮到了李长乐,他却仍自在做着美梦。
“下一个!”
那负责登记的国防军官兵显得有些不耐烦。
“来了!”
李长乐惊呼一声从想象中抽离出来。
“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我叫李长乐,是本地双隆村人。”
“为什么来应征?”
“我想要报效大明朝廷。”
“小小年纪,口气倒是不小。”
国防军官兵冷哼了一声道:“说点真话。”
“是真的,我想杀鞑子,杀鞑子不就是报效朝廷吗?”
李长乐有些着急的解释道。
“听你这么一说倒是有点可信。”
不管在哪个时代,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你要报名参加的是大明国防军新军,通过军训之后,每个月有二枚银元,但是必须听指挥不能擅自离营,否则按照军法处置,你可想清楚了?”
李长乐原本只以为从军可以包吃住,没想到还有银子拿,而且还是一个月两枚银元,这可是李长乐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虽然李长乐不知道银元长啥样,但明军这么有钱,应该不会坑他这种老实人吧?
“我愿意,我愿意!”
他连忙应声答道,生怕说的慢了对方反悔。
“在这里按一下手印。”
那官兵在一页纸上点了点。
李长乐连忙将大拇指沾了印泥随后用力按了上去。
而他的发小陈德重也顺利应征上了。
这次大明在扬州征兵,当然不是为了让他们上战场,而是训练一支当地的武装力量,防止大明主力北上的时候,后方发生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