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98节

“老哥,这就是您的不是了!”汉子憨厚的笑道:“您这管的也太严了吧!”

朱元璋一点都不生气,反而乐呵呵的说道:“哪能让他天天出来野,野习惯了就不想回家喽!”

“瞧您说的……”汉子用挂在肩膀上的布擦了擦桌子,问道:“吃点什么,我让我那口子这就去做!”

老朱摸了摸袖子,豪横的拿出五两银子拍在桌上,大气的说道:“好酒好菜尽管上!”

汉子看到银子,不仅没有露出喜悦,反而挠着头,为难的说道:“老哥,五两银子太多了,您在我这吃,好酒好肉管饱,您给个一两银子那都算抬举我了!”

“就五两银子!”朱元璋不容置疑的说道:“剩下的就当赏你了!”说完直接将五两银子塞在汉子手中。

“得嘞!”汉子没有再拒绝,笑道:“老哥,您几位先坐着歇歇脚,这就给您准备好酒好菜!”

“爹,您和雄英和这跛脚汉子很熟啊?”朱标坐在一旁问道。

“这汉子当年是徐达的兵,挺厚道的一个人……”朱元璋缓缓说道:“那条腿就是当年北伐的时候落下的残疾!”

“咱第一次遇见大孙的时候就是在这吃的饭!”

说到此处,朱英有些懊恼,嘟囔道:“老爷子,当初既然您都认出我了,那为啥不直接把我认下来,带进宫呢,搞得我又是去打擂,又是费劲心思的种洪薯,只是为了划掉贱籍……哎……”

“早知道我爷爷就是当今皇上,我还费这个劲干啥啊!”

“还有凉国公,郑国公,曹国公,乃至高府尹,凌老大人,还有那个毛骧,他们都知道,就是没人告诉我……”

老爷子大笑两声,朱标也埋怨道:“不仅瞒着你,连我这个爹都瞒着呢!”

朱英笑了笑:“太子爷,这事您得找老爷子!”

朱元璋低声的问道:“大孙,你是什么时候怀疑咱就是当今皇上的?”

朱英回忆着说道:“早就有所怀疑了,就是不敢相信,您想啊,凉国公这些人在您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您还能是谁……”

“后来搬出教坊司后,婉儿回了一次韩国公府,正巧遇见了太子爷去探望公主和驸马,回来后告诉我,我和当今太子爷长的特别像,那个时候我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和皇家有什么关系,但万万没想到,我竟然是当今皇上的亲孙子!”

“猜到了,也想到了,就是不敢相信!”

朱元璋听的连连点头,说道:“大孙啊,其实咱看到你第一眼的时候就感觉你就是咱大孙朱雄英,因为你和标儿长的实在太像了……”

“感觉归感觉,这种事不是光凭感觉就可以,这关系到皇家血脉,自然马虎不得!”

“咱让毛骧去了一趟武当山,带回来一封你师父留下的信,又去查看了当年的皇陵,这才确定你就是咱大孙朱雄英!”

听到此话,朱英立马站了起来,埋怨道:“既然您都确定了,怎么还把我留在外面?”

“咱是想考验一下你的人品和能力!”朱元璋认真的说道。

“拉倒吧!”朱英压根不信他这话。

其实朱元璋也有私心,他之所以没有认下朱英与考验有些关系,但最大的原因还是想以寻常百姓之家的爷爷去和孙子相处,享受着没有任何礼法和规矩的祖孙情!

活到他这个岁数了,最在乎的只有亲情,特别是隔辈亲的孙子,这么多孙子中,他最喜欢朱雄英,其次是燕王世子朱高炽。

朱雄英就不用多说了,从小跟在身边长大,又是嫡长孙,朱高炽生性老成持重,沉默寡言,言行大度得体,最重要的是这孩子喜欢读书。

朱家的二代皇子和三代皇孙中,读书能读出水平的人不多,太子朱标算一个,燕王世子朱高炽算一个,朱允只能算半个。

朱高炽读书能深刻理解书中的含义,并能举一反三,用到实际之中,就凭这一点,就能甩朱允八条街。

朱允那是把自己读成了彻头彻尾的书呆子!

有喜欢孙子,那自然就会有讨厌的,朱元璋最讨厌燕王二子朱高煦和晋王第三子朱济,周王第二子朱有,这三个家伙臭味相投,毫无规矩可言。

朱雄英活着的时候,朱元璋压根没有正眼看过朱允,只是后来实在孤独,这才慢慢接受了朱允。

其实,在朱元璋心中,朱允一直都是朱雄英的替代品,朱雄英回来后,朱允立马变的可有可无。

朱英撇了撇嘴,没有说话,一脸不乐意的给二人倒茶。

朱元璋摆摆手,说道:“不喝了,刚才在教坊司都快喝饱了,现在是满嘴的苦味!”

随后一笑:“喝点酒吧!”

“成!”朱英从汉子手里接过一坛刚买来的好酒,立马给朱元璋倒上。

看的朱标眉头紧皱,连忙劝道:“雄英,你皇爷爷身体不好,不能喝太多酒!”

“放屁!”

朱元璋听到此话,立马不乐意了,瞪着一双虎目,骂道:“咱身体好着呢,啥病都没有。”

“爹啊,御医早已交代过了,您不能过多喝酒啊!”朱标是真的担心朱元璋的身体。

“是这样啊!”

朱英放下酒坛,指着酒杯说道:“就一杯,喝完就没了!”

朱元璋苦着脸,一脸的不乐意,一个人嘟囔道:“咱年轻的时候受媳妇管,中年了受儿子管,这他娘的老了还要被孙子管着……咱的命咋这么苦啊!”

第143章 五两银子的价值

片刻后,跛脚汉子端来了一盘盘做好的菜。

炖腊肉,烫白菜,煎豆腐,爆炒鸡肉,干煸大肠,红油羊肉,最后是朱元璋钦点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老哥,这些菜先吃着,我再去给你们买些!”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菜,摆手道:“不用了,这些菜我们爷仨都吃不完,弄多了也是浪费,别去了!”

“不打紧的!”汉子说完,一瘸一拐的走了出去。

朱元璋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腊肉,笑道:“都愣着干啥,吃啊,外面不比宫里,没有这么多规矩!”

“等的就是您这句话!”

朱英挽起袖子,蹲在凳子上,拿起筷子给朱元璋夹了一块羊肉,又给朱标夹了一块豆腐,这才自己吃了起来。

“娘的,和咱年轻的时候吃饭一模一样,蹲着吃,那才香呢!”

朱元璋很是高兴,夹起一块腊肉放进朱英的碗中,笑问道:“咱说的对吧,大孙!”

“皇爷爷说的对!”

朱英嘴里塞满了菜,含糊不清的说道:“蹲着吃……就是香!”

一块肥瘦相间的羊肉入口,顿时肉香四溢,满嘴是油。

反观朱标吃的却很是斯文,几乎吃的都是素菜,偶尔吃一块鸡肉和腊肉,对于大肠和羊肉一口都没吃,甚至看都不看。

外面的路边摊比宫里的菜好吃多了,至少比徐兴祖这个黑暗御厨做的好吃。

没一会儿,汉子端来一包卤好的肉放在桌子上,憨厚的笑道:“老哥,您给了这么多银子,就给您弄了这几个菜,我这心里挺不是味的,这是徐州府正宗的沛县狗肉,您尝尝!”

“好!”

朱元璋伸手撕掉一块肉放进嘴里吧唧起来,点头道:“是这个味,咱当年吃过!”

汉子见老朱吃的满意,心里很是高兴,随即乐呵呵的离开。

朱元璋感慨道:“咱这五两银子给了平常百姓,人家那是感恩戴德,想着法的报答咱,若是扔到教坊司恐怕连杯茶都喝不上,掉在地上都没人看一眼,娘的,现在贱户都活得比农户舒坦……”

“老爷子,您错了!”朱英说道:“您别忘了,教坊司挣得钱最后都入了国库!”

听到此话,朱元璋又露出了笑容,说道:“咱怎么把这忘了!”

说罢,又笑道:“都尝尝,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沛县狗肉,汉高祖吃了都说好!”

朱英学着朱元璋的样子,也撕下一块放在嘴里吃了起来。

这卤的狗肉醇香可口,爽滑酥嫩,肉汁四溢,入口即溶,确实不错。

“标儿,你也尝尝咱老家的狗肉!”说着撕下一块递给朱标。

朱标吃后赞叹道:“沛县狗肉,名不虚传!”

朱英忍不住问道:“老爷子,咱们老家不在凤阳吗?”

“怎么又变成徐州府沛县了?”

朱元璋解释道:“是在凤阳,沛县是咱祖籍,后来搬到了句容,再后来又搬到了泗州,咱爹那个时候才搬到凤阳的钟离乡,这么算下来的话,咱和汉高祖刘邦还是老乡哩!”

这么一说,朱英才算明白过来,感情汉高祖和明太祖这两位出身最低的开国之君都是沛县人,怪不得徐州被称为帝王之乡。

徐州真是块风水宝地,历史上足足出了十位开国之君,他们的祖籍或出生地都是徐州。

朱元璋感慨道:“咱这一辈子,对手不少,但要说劲敌,只有陈友谅和王保保,至于张士诚,明玉珍,陈友定这些人,咱从来没放在眼里!”

“咱倒想和刘邦掰掰手腕,看看是他手下的韩,彭越用兵如神,还是咱的徐,常更胜一筹!”

“那还用说,肯定是徐大将军和我姥爷厉害!”

朱英趁机拍马屁道:“明太祖远超汉高祖……”

说完,朱英突然脸色一变,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朱元璋还活着呢,哪来的庙号。

“明太祖……”

朱元璋念叨着这三个字,琢磨起来,随后笑道:“大孙啊,咱还没死呢,庙号都替咱想好了!”

“明太祖……不错,等咱死了,就用这庙号!”

朱标瞪了一眼,训斥道:“雄英,还不赶紧给皇爷爷赔罪!”

朱英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这可是大不敬之罪,要是换成别人,恐怕早就诛九族了。

“皇爷爷……”

朱英笑道:“看您说的,您是九五至尊,真命天子,万岁不敢说,最起码也得长命百岁!”

“别放屁了!”

朱元璋笑骂道:“都说长命百岁,咱是不信,咱是活不到那一天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啊!”

朱英笑道:“我师父他老人家早已过了百岁,我估计再活了百岁也成问题!”

听到此话,朱元璋却不屑一顾,撇着嘴说道:“人家是神仙,咱是凡夫俗子,能比吗?”

“咱也不求多,能看到咱朱家第四代人,就算死也能闭上眼了!”

朱英笑了笑,说道:“成,孙儿回去就加把劲!”

朱元璋眯着眼,心里不断琢磨着,总感觉这话不对劲。

吃完晚饭,三人回到了宫后,老爷子回到御书房继续批改奏疏,太子爷回了他的东宫。

朱英也回了他的坤宁宫,自从吃完狗肉后,朱英感觉全身燥热,回宫后直接去洗个早,然后开始为大明第四代皇孙而努力。

回到东宫后的朱标在吕氏的伺候下也早早的睡下!

御书房外,朱允端着热腾腾的面条踌躇半天,想进却又不敢进。

“何人胆敢在此?”

门外的云成看到这鬼鬼祟祟的身影立马警觉起来,撞着胆子走了过去。

“云公公,是我!”朱允端着面条走了过来。

看到朱允,云成松了口气,行礼道:“奴婢拜见二爷!”

“皇爷爷在吗?”朱允问道。

首节上一节98/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