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413节

朱雄英也不急着去睡觉,想听听这位大儒的看法。

突然,方孝孺眼前一亮,立马拱手道:“殿下,臣有一个好办法!”

朱雄英一笑:“说吧!”

方孝儒胸有成竹,缓缓说道:“可将各地卫所之外的运粮军,包括南北漕运,海运士兵各抽调出一部分,充入宁谷二王三卫之中……”

负责运输的部队都是年纪大,或者并没有太大伤残的士兵,正儿八经的后勤部队,其中辅兵多,战兵少,平时训练也少,对付一些土匪水匪还行,和正规卫所军是没法比的

“什么?”

朱雄英以为自己听错了,十分诧异的问道:“你让后勤部队去塞边,去抵抗北方的游牧?”

方孝孺连忙说道:“殿下,臣有一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朱雄英冷声道:“你是想说藩王之害吧!”

这次轮到方孝儒诧异了,这位年轻的太孙竟然知晓他心中之事,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原本的历史上,老爷子驾崩不到三个月的时候,朱允就开始发力削藩了,由此可见,老爷子没死之前,建文就已经和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人密谋此事了!

“殿下,自古分封诸王都会为朝廷带来灾祸,如同那汉晋两朝的七国,八王之乱!”

方孝儒神情严肃的说道:“就算藩王没有二心,按照藩王制度发展下去,也会活活拖垮国家的财政!”

朱雄英听后只是冷笑两声,说道:“你刚才那些话要是让皇爷爷听见了,别说刚带上的官帽子保不住,恐怕连你的脑袋都保住了!”

方孝儒却全然不惧,拱手道:“臣所言是为了殿下,为了朝廷,为了天下百姓,唯独没有谋私,臣句句良言,还有殿下三思,即便是陛下问起,臣也是这些话!”

“臣不怕死!”

“臣怕的是不能为朝廷效力!”

方孝孺大表忠心,却没有换来朱雄英的共鸣,甚至都不想扯下去!

“方先生,孤问你,你是忠于整个天下,还是忠于孤个人?”

这个问题将决定方孝孺的仕途和价值!

“殿下是储君,是将来的君王,殿下代表的是正统,忠于殿下就是忠于朝廷,忠于大明,忠于天下!”

这个回答可谓一点毛病都没有,朱雄英早就猜到他不会直接回答问题,于是又问道:“如果只能选一个呢?”

方孝孺愣住了,也犹豫了,这位年轻的储君比想象中的要厉害许多,假以时日,他一定比洪武爷还要可怕。

“臣……臣愿追随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最终,方孝孺做出了他的选择!

朱雄英欣慰一笑,说道:“恭喜你,方先生,内阁有你一席之地!”

“啊……这……”

突如其来的馅饼狠狠砸在方孝孺的头上,让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随之就是激动的狂喜!

“臣叩谢殿下!”

方孝儒跪在地上,朗声道:“臣誓死追随太孙殿下!”

“孤相信你的忠心!”

朱雄英点头,随即摆摆手,说道:“孤要休息了,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

出了尚书房,方孝儒惊出一身冷汗,以前他听过关于太孙的一些事情,人送外号小洪武,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从他身上能看到老洪武的影子,还有太子朱标的伪善,还有一部分属于他自己,那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这个太孙不好伺候,甚至有些可怕!

望着方孝儒离开的背景,朱雄英心情有些复杂!

如果他选择忠于天下,那他就是个虚伪的人,忠于君王个人才是真实想法,不然后来也不会为朱允殉节!

毕竟愚忠也是忠!

朱雄英也需要愚忠的臣子!

他对方孝儒的评价只有四个字:言过其实!

能力是有的,但不多,至少他看能看出来藩王影响朝廷财政的问题,由此可见还是可用的!

他只看到了藩王的危害,却忽略了藩王的作用。

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大的作用,方孝孺这样的臣子不仅能用,而且能大用,但前提是会用,用好了就是一把利剑。

用不好也没关系,就算他想当晁错,朱雄英也有“周亚夫”来给自己擦屁股。

第50章 骄兵悍将去练兵

只可惜,他的“周亚夫”还在老家种地呢,只要朱雄英这个储君一天不登基,他就一天回不来,这件事被老爷子定的死死的!

方孝孺提出的以运粮兵充为宁谷三卫其实是想削减藩王的实力,方便下一步削藩!

不说老爷子还在,就算老爷子不在了,朱雄英登基,也不会立马削藩,小洪武不会蠢到自毁长城!

相比较藩王,北方的游牧才是大明朝真正的心腹大患!

藩王作乱,这天下还是朱家的,不影响百姓吃饭种地,可要因为削藩导致北方防守薄弱,异族南下,那他朱雄英就是全天下的罪人!

削藩这种事,对于朱允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庶子来说当然费劲。

换成朱雄英这个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就不一样了,哪里还需要囚禁,废除,甚至逼死叔叔的地步!

把蓝玉那些骄兵悍将摆在北方,直接开口要兵权,就不信哪个头硬的王叔敢造反!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朱雄英是不会这么干的!

都是老爷子的亲儿子,自己的亲叔叔, 说到底还是一家人,不至于闹到脸红脖子粗的地步。

肃清沙漠后,不管是九大塞王还是十三塞王的防御体系都将不复存在,到时候可不止削藩这一条路了!

言归正传……

对于宁谷二王的兵马,朱雄英早就解决了,燕王朱棣的兵马一拆为三,左翼归谷王,右翼归宁王,而且是连兵带将的分!

这事老爷子已经同意了!

宁王的藩地大宁处于长城之外,算是深入沙漠,已经和北方游牧脸贴脸了!

燕藩右翼加上兀良哈三卫,已经达到五万兵马,但老爷子认为还不够,让朱雄英想办法再加三万,凑够八万,前提是不能调内地卫所的兵马!

朱雄英也没办法,既然没兵那就只能募兵,练兵!

于是让礼部批三万个军户的名额,这可把礼部尚书卓敬吓坏了。

要知道明朝初年改户籍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层层上报,经过礼部审核,最后皇帝本人批准才能改动!

没有特殊原因几乎是不会批准,唯一可以改的方法只有科举考功名,但这也仅仅只能改自己一个人的户籍。

改一个人的都这么难,更何况还是三万人!

卓敬可不敢随意批准,哪怕是太孙的意思他也不敢,只得上报给皇帝!

结果,老爷子再次同意了,把募兵的事全部交给太孙处理。

这可把朱雄英乐坏了,又让卓敬多批一万人,给朱权练兵是真的,毕竟边关为重,但他也有私心!

募兵地点定在山,河两地,这两个地方自然灾害多,百姓也最苦,所以流民也多!

这一次募兵也是以吸纳流民为主!

练兵地点定在两淮一带,老爷子的意思让老将耿炳文去练兵,但朱雄英却不同意。

耿炳文这个人防守有余,进攻不足,而且心性平稳,没有锐气,他练出来的兵不适合在北方作战。

光会防守有个屁用,北方长城外压根就没有多少城池,茫茫草原之上,和游牧对上就是你死我活的野战!

老爷子感觉大孙子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练兵的事也不管了,让朱雄英自己定!

要说大明朝谁最会练兵,他不知道!

但要说谁最会打仗,最擅长和游牧打野战,那无疑是蓝玉带领的那群骄兵悍将!

为什么都叫他们骄兵悍将?

就是因为这些人骄横,凶悍,不杀人就狂躁,见到血就兴奋,上了战场不怕死,敢玩命,看到敌人那真是嗷嗷叫的冲锋。

兀良哈,北方战斗力最强悍的野战骑兵,结果被蓝玉打的孤立无援,最终投降,成为大明朝的看门狗。

会练兵的人不一定会打仗,但会打仗的人一定会练兵,因为他们知道战争需要的是什么!

再好的理论都不如实际操作有用!

既然老爷子都交给他了,那肯定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啊!

徐允恭前往河南募兵,平安前往山东募兵,各两万人,多出那一万是留给朱允防守徐州的。

这不仅仅是朱雄英的私心,更多的还是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

如果有一天,北方的那些塞王要起兵造反,徐州就是直隶的第一道防线!

这一点也不得不防!

徐允恭和平安将招募的兵马全部带到两淮一代,交给蓝玉!

蓝玉练兵八千于定远,曹振练兵八千于宿州,王弼练兵八千于合肥,孙恪练兵六千于颖州!

剩下一万人交给常茂三兄弟练兵于徐州!

这些人都种一年多的地了,万一锄头用的比刀剑还顺手可就麻烦了!

等到远征漠北的那一天,朱雄英可不想看到自己身后跟着一群扛锄头,拿镰刀的大将!

真的无法想象蓝玉举着锄头冲锋,在战场上刨人会是什么场景!

……

东宫!

朱允穿着一身崭新的亲王蟒袍,学着朱雄英的样子准备走出东宫!

老爷子哪能让两个孙子只穿一件旧衣服,又让尚衣局做了两件,一人一件!

朱允穿在身上美滋滋的,笑的合不拢嘴!

亲王封了,新衣服穿了,媳妇也马上娶了,徐王千岁的春天到了!

“允,你要去哪?”

身后突然传来朱标的声音,朱允吓了一跳,连忙拱手行礼,说道:“父亲,孩儿准备去坤宁宫!”

“你大哥又不在坤宁宫,你去了也找不到人!”

朱标拿着一本书,训斥道:“你大哥在尚书房处理政务呢,没时间陪你玩,你也别去打扰你大哥,自己回去看看书吧!”

“我不找大哥啊!”

朱允坦然道:“我去找文珏玩啊,我快去就藩了,以后很难见到大侄子了,趁着宫里这两个月好好陪他玩玩!”

朱标听后态度好了一些,但还是冷着脸说道:“你也少去坤宁宫,毕竟你两个嫂嫂还在,你三天两头的跑过去不像话!”

首节上一节413/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