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394节

“不过还得说一句,收回来的宝钞要全部销毁重新构造印刷!”

朱雄英拿起宝钞,一脸嫌弃的说道:“无论是图案,文字,整体构造,还是防伪措施,哪怕是制作工艺都是极差的,用粗制滥造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甚至连宋朝的交子都不如!”

“也不知道这宝钞是谁画的,一点艺术水平都没有!”

当初宝钞的整体构造都是老爷子自己想出来的,为了照顾不识字的人,还很体贴的在宝钞中间还画上一串铜钱。

为了防止有人造假币,还别具用心的在宝钞上写上刑法,伪造者斩,举报者赏银二十五两。

这就是洪武宝钞唯一的防伪措施。

其实这些都可以理解,毕竟老爷子放牛出身,连书都没读过,更别说艺术上的造诣了。

要是换成宋徽宗,这宝钞上面恐怕都得撒金。

换成前隆,高低在宝钞上盖几个印章上去。

不过,你说老爷子艺术方便不行吧,他还不承认,那一双虎目快把朱雄英吃了。

“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你拿出好的出来让咱看看……”一个大写的不服挂在老爷子脸上。

“早就准备好了,就等您这句话呢!”

只见朱雄英嘿嘿一笑,从一旁的宝钞下面取出几张草纸,吩咐云成送下去,每人一张。

“这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殿下亲自构造的新式宝钞的草图,都来欣赏一下什么叫艺术!”朱雄英开始自卖自夸了!

接过草图,所有人看到新宝钞的样子时全部大吃一惊。

原本上面的“大明通行宝钞”改成了“大明洪武通行宝钞”

两侧的“大明宝钞,天下通行”则没有变,下面的防伪刑法全部去掉,改成银行衙门的规定,也就是商人交易时必须使用宝钞,其他不认。

宝钞面额大,商人用的多,平常百姓还是以银铜为主,恢复银本位也是早晚的事。

这些还只是小改动,让人吃惊的是原本中间位置的铜钱图案被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头像。

所有人忍不住偷偷看了老爷子一眼,又看了看宝钞上面的画像,没有十成像也得有八成。

“这怎么把咱的头像画上去了?”老爷子也感到十分的新奇。

朱雄英解释道:“皇爷爷,之所以把您的头像印在宝钞上是为了让后世永远都记得您这位开国君王!”

“没有洪武爷驱除鞑虏,再造华夏,就没有整个大明帝国,就没有现在的太平盛世!”

“以后无论过了多少年,无论换了多少皇帝,无论用了多少年号,大明宝钞只用洪武的年号,宝钞永远只有一种,那就是大明洪武通行宝钞!”

此话一出,老爷子既激动又感动,眼泪都快出来了。

后世之人,只要看到宝钞,就能想起这位文治武功的开国之君。

是他立国大明,建元洪武!

是他收复燕云,打出了我汉家儿郎的威风!

是他洗刷了靖康,崖山的耻辱!

是他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是他制定大诰,让穷苦百姓有了伸冤的机会。

他……洪武大帝朱元璋……值得后世铭记!

第22章 夏元吉是个好同志

“大孙啊,你说的咱很感动啊!”

老爷子从进来就被朱雄英怼的脸色难看,心里憋屈的很,可现在却抹着眼泪,感慨道:“值了,值了,咱这一辈子没白活,就是明个一早一觉没醒,那也值了!”

这些新宝钞的草纸就是朱雄英最后的杀手锏,把老爷子怼成这样,回头要不挨揍都怪了,结果一张洪武新宝钞把老爷子感动到哭。

这可比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可强太多了。

“银行衙门大概就是这些,孤说的只不过是大体的原理和构造,具体细节还要逐步敲定!”

朱雄英走过去说道:“皇爷爷,这事您老要没什么意见,就定下来吧,早一天实行,咱大明就能早一天强盛!”

“咱再好好想想!”

“你都说了,这事急不得!”

老爷子虽然心动,但还是担心,毕竟这不是设置一个新衙门的事,背后还牵扯到开海,商业,倭国矿银的挖掘。

“还有什么要想的啊!”

朱雄英嘟囔道:“当年您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可是果断的很啊,怎么越老越胆小了!”

“搞不搞?”

朱雄英质问道:“这是解决宝钞之害的唯一手段,你要不搞,等我继位后一定大刀阔斧的改革,到时候也不叫什么洪武宝钞了,肯定用新朝的年号,这上面印的也不是老头,而是年轻帅气,英武非凡的新君!”

“您好好考虑一下吧!”

“下课!”

朱雄英扔点手中的宝钞,起身就走,走过朱高炽身边,突然停了下来,转身问道:“高炽,孤去御膳房自己做点吃的,你要不要一起吃点!”

一听有吃的,朱高炽立马两眼放光,狗太孙虽说人不咋样,但他做的饭那是真好吃。

但老爷子还在这呢,他也不敢像朱雄英一样潇洒走人,不去又不甘心,只得小声的问道:“皇祖父,孙儿能去吗?”

老爷子随意摆摆手,说道:“去吧,去吧!”

“谢皇祖父!”朱高炽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

二人走后,户部官员立马站了起来,老爷子也起身坐到了一旁,一口热茶下肚,老爷子学着大孙子的样子,捏出一根芽茶,感叹道:“没想到这小小的茶叶在国外竟然比金子还贵,,,”

说着又端详起喝水的茶杯,咂咂嘴道:“一把黄土烧出来的玩意也要二十两银子一个,这大明以外的人是没见过好东西吗?”

郁新拱手道:“陛下,殿下刚才说是,二十两银子是最低价,而且这还是卖给商人的价格,商人在卖给他们本土人,价格还会翻倍,臣认为,这只杯子最终的价格不会低于百两!”

说的直接点,二十两银子一个茶杯是批发价,至于零售多少,那就看个人的本事了。

“乖乖!”

老爷子摩挲着平常喝水用的杯子,此时再看却像宝贝一样,这样的杯子他每年都要摔碎上百个,上百个就值一万多两银子。

一万多两银子拿去买烧饼,吃一辈子都吃不完啊,想到此处,老爷子懊悔不已,正在心中告诫自己,以后脾气上来要忍住,千万不能摔杯子了。

就连放杯子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磕到碰到。

“那啥,正好你们都在,咱问你们,太孙刚才说的那个什么银行衙门,可行?”

郁新又道:“陛下,臣认为殿下刚才所言,有些道理,臣虽然没有完全理解,但却也挑不出毛病,臣认为可以一试!”

“财政乃王朝命脉,不可大意!”

王纯说道:“陛下,臣认为应当从长计议!”

郁新立马反驳:“陛下,当初发行宝钞也不过是权宜之计,长此下去,必成大患,臣斗胆说句话,大明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如今确实也该到了废除之时!”

大明开国后,并没有完成统一,连连征战,国库真的是一穷二白,以宝钞代替银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今的大明已经恢复了元气,而宝钞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再用下去,真的是祸国殃民了。

退出历史舞台,是宝钞的宿命。

王纯当仁不让的说道:“就算如此,也不可轻易实行,银行衙门实在太过骇然,历朝历代皆未有此事,太孙殿下所有之言虽有道理,但凡事不一定都如预想一般顺利,,,”

“这中间有太多的变动,万一只有人兑钱而无人存钱又该如何?”

“储备金银不足又该如何向百姓交代,,,”

“开海之事需要重新开放港口,设置市舶司,万一有人趁机走私又该怎么办,陛下,还请三思啊!”

老爷子听不下去了,训斥一声:“住口!”

“这事还没开始干呢,你倒是先盼着失败了,真要实行失败,咱必然第一个砍你王纯的人头!”

“陛下啊!”

王纯立马跪了下来,苦苦劝道:“老臣一片苦心为朝廷着想,请陛下明鉴!”

“王老大人也是未雨绸缪,请陛下息怒!”

郁新也不是落井下石之人,趁机说道:“陛下,既然没有其他办法,何不试试殿下所说的方法!”

老爷子又不是糊涂蛋,他知道王纯的苦心,一旦失败,不仅宝钞的问题解决不了,就连国库也得赔个一干二净,朝廷若是一而再的欺民,百姓不信任官府,后果不堪设想。

把画像印在宝钞上固然很有诱惑,但那都是后事了,解决好眼前之事才是最重要的。

老爷子踌躇不已,突然看到站在两人身后,久久不语的夏原吉,立马问道:“夏原吉,你也说说吧!”

夏原吉连忙拱手,十分谦虚的说道:“财政大事,臣位卑言轻,实在不敢妄加多言!”

“让你说,你就说,说错了又不会砍了你,怕什么!”

老爷子没好气的说道:“咱让你说,你必须要说,而且还要说实话!”

“是!”

只见夏原吉缓缓说道:“其实郁尚书和王侍郎所言皆有一定的道理,臣无法判定好坏,但臣认为,凡事事在人为,前人未做之事并不代表就是错的,所有正确的道路都是前人经过无数次失败才摸索出来的!”

“既然太孙殿下把路指出来了,臣认为就应该走下去看看,这条路从未有人走过,一定是荆棘遍地,艰难无比,但要是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必然成不了任何大事!”

老爷子听后不禁对夏原吉刮目相看,而且也说到老爷子心坎里去了,当初起兵之时,群雄逐鹿,比老爷子强大的势力有很多,但老爷子最终脱颖而出,得了天下,靠的就是这四个字,事在人为。

“夏原吉,你敢拿脑袋跟着太孙走这条路吗?”老爷子质问道。

夏原吉挺直腰板,郑重说道:“即使看不见路,臣也愿砥砺前行,臣夏原吉,,,敢为天下先,愿追随太孙殿下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新的财政大道!”

第23 章 炫饭王朱高炽

“好一个夏元吉,好一个事在人为,说的好!”

老爷子称赞道:“咱就喜欢你这种敢说敢干,敢为天下先的臣子!”

老爷子曾经给朱雄英说过,夏元吉有大才,以后能当户部尚书,足以见对他的重视。

“银行衙门的事,你协助太孙全力去办,咱全力支持!”

夏元吉大为感动,连忙拱手表决态度:“谢陛下信任,臣会竭尽全力辅佐太孙殿下办好此事,如若有误,请斩臣项上人头!”

一旁的郁新十分欣慰,夏元吉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如今圣上的意思实在太明显了,这是将来留给太孙重用的近臣。

而户部侍郎王纯却低头叹息,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该说什么好。

别看老爷子答应的痛快,其实更多的还是对大孙子的疼爱和担忧。

在朱标的劝谏下,老爷子现在对朱雄英所提而又不确定好坏的事情都是同意的。

这孩子什么性格,他一清二楚,说要去做什么事情,那是一定要做的,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老爷子不同意,等他继位还是要做,那还不如现在就做,一旦发生什么乱子,老爷子还能给他擦屁股。

郁新,王纯走后,老爷子却把夏元吉单独留了下来,悄悄说道:“到时候在宝钞上画咱画像的时候,画的年轻一些,尽量按照洪武十五年时的样子画!”

夏元吉:“这……”

洪武十五年,一个让老爷子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年。

那一年五月,皇长孙朱雄英病逝,他失去了最疼爱的大孙子。

首节上一节394/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