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338节

大帐内,朱雄英正在研究着大明从辽东到广州的军事地图。

舟山群岛如今全部收复,下一步只要灭了倭国,东南将再无战事。

但舟山群岛作为大明的东大门,以前只是关起门来防守,如今岛上倭寇,海上海盗尽被歼灭,那这道大门就要敞开,直接向海上用兵了。

这地方将来也会作为重要港口,进行海上贸易,甚至成为大明海军基地。

朱雄英望着地图,心中大概有个计划轮廓,将来大明要成立四个舰队,分别驻扎在辽东,胶州,舟山以及琼州。

有了这四个舰队,大明就能控制东方海域甚至延伸到东南各小国。

可这些计划现在也只能想想,要想实现起码还要二十年以上。

此时,张虎走了进来,抱拳道:“殿下,庆功宴已准备完毕,请殿下入席!”

“好!”

朱雄英走出大帐,来到外面,顿时闻到一股浓浓的肉香味。

只见外面人山人海,两万多士兵高举火把,犹如一条火龙一般。

朱雄英来到主位之上,顿时眉头一皱,吩咐张虎道:“把桌子和椅子都撤掉!”

“这……”

张虎有些为难的说道:“殿下是太孙储君,岂有坐在地上吃饭的道理!”

“将士们尚且可以,孤为何不可!”

朱雄英正色道:“孤就是要与将士们一同席地而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张虎无奈,迅速让手下人将桌椅撤掉,在地上放上一条毛毡,将酒肉全摆在地上。

此话让下面的士兵顿时对太孙好感倍增,齐声高喊道:“千岁,千岁!”

朱雄英端起酒碗,冲着下面的将士们慷慨道:“自从你们跟着孤征战东南以来,连克三岛,荡尽倭寇,剿灭海盗,可谓打出了我大明水师的实力,打出了我大明儿郎的威风!”

“为了最终的胜利,我们有数千的袍泽倒在舟山之上,将一腔热血永远的洒在这片大海之上,留在了大明的土地之上……”

“所以,这碗酒,孤要敬所有战死的袍泽,愿大明英烈,庇佑我们,早日扫平倭国,凯旋而归!”

说罢,朱雄英将手中的酒全部洒在地上,告慰牺牲的将士。

李景隆带头吼道:“扫平倭国,凯旋而归!”

气氛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两万多的士兵纷纷高呼。

有些人喊着喊着开始垂泪,战死的将士之中有他们的亲人,兄弟。

朱雄英再次端起一碗酒,说道:“这一碗酒,孤敬诸位将士,没有你们在前线英勇拼杀,舍身忘死,就没有今天的东南大捷!”

说罢,朱雄英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烈酒入喉,犹如刀割,但太孙却英姿勃发,豪情满怀。

“敬太孙殿下!”两万多将士纷纷饮下碗中酒。

随后朱雄英不在发言,让将士们敞开了吃,敞开了喝。

此次参加庆功宴的都是水师的将士,荡倭卫明天再聚,今晚负责守夜。

吹着海风,吃着酱肉,喝着烈酒,真是美哉!

朱雄英十分的高兴,面对众将的敬酒,来者不拒,喝了一会儿,又与士兵凑在一起,开始吃喝。

这一顿庆功宴,直接从晚上喝到深夜,许多士兵已经醉倒在篝火旁开始呼呼大睡。

朱雄英也好不到哪里去,喝的晕头转向,张虎立马将他扶到大帐之中。

躺在床上的朱雄英脑海之中都是老爷子的样子,口中不断念叨着皇爷爷。

“皇爷爷,孙儿想您了!”

朱雄英眼角划过一滴眼泪,带着对老爷子的思念睡了过去。

……

次日清晨,大醉一夜的士兵逐渐被叫了起来,一人一碗鱼汤,一张面饼醒醒酒。

朱雄英从大帐内走了出来,随手拿起一个碗放在盛汤士兵面前,说道:“来一碗!”

盛汤的火头军抬头一看,竟然是太孙,手中勺子一时没拿稳,吓得掉进了锅里。

“殿下!”

后面的士兵立马放下手中的吃食,恭敬的向太孙抱拳行礼。

朱雄英摆摆手,说道:“大伙该吃吃该喝喝,孤也是闻着味来的,吃饭的时候没这么多规矩!”

说罢,端起一碗鱼汤,拿一块面饼一边吃一边走回大帐。

舟山群岛上驻扎的明军暂时没有任何作战任务,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等待朝廷补充后勤辎重,特别是火器和炮弹。

但要想全部补充齐全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打造以及运输。

但朱雄英等不了这么久,最多两到三个月就要出兵高丽的济州岛,继而攻打对马岛,入秋之前必须要对倭国用兵。

借道济州岛的事情已经由朝廷在和高丽交涉,估计很快就有结果。

如果三个月后高丽还是不予回复,朱雄英直接发兵打过去,占领整个高丽的济州岛和对马岛,这两个地方将是攻打倭国最好的跳板。

接下来的几个月就是练兵,练海军,将大明的水师打造成两栖作战部队,接下来无论是济州岛,对马岛,还是倭国的九州,都要面临抢滩登陆。

而经历这场舟山之战后,朱雄英作为三军统帅也摸索出来一些海战和登陆战的门道。

随着韩复春,施仁济的海盗团伙覆灭,大明的水师在整个东方海域几乎没有对手,灭掉倭国,消灭南方海域的陈祖义,大明水师将纵横大海,天下无敌。

几日后,吴忠带着荡倭卫敢死营坐着两艘海船回到了定海岛海岸。

去的时候是空船,回来后满载而归,船上放着许多用麻袋装起来的货物以及许多木箱子。

吴忠立马招呼岸上的荡倭卫兄弟过来般东西,这一幕正好被闲来无事的李景隆看到。

“老吴,你这是从哪来的?”

李景隆对谁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走上前问道:“这带回来的都是什么东西?”

吴忠同样笑了笑,说道:“曹国公,您就别打听了,太孙交代事,谁敢乱说啊!”

说罢,吴忠招呼人快点搬,正要离开却被李景隆拉了回来。

“老吴,听你这意思,是信不过我李景隆啊,咱们认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我是啥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啊!”

吴忠挺为难的,以前在京城,二人的关系谈不上多铁,但还是不错的。

事实上,李景隆和那些二代,三代尊贵子弟关系都好。

京城官场之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为官不识曹国公,混迹半生都无用。

意思就是,连李景隆这样善于交际的人都不理你,足以证明你这官当的实在没什么潜力。

考虑到二人的感情,吴忠只好低声了几句。

“曹国公,这事你可不能说是我透露的!”

“老吴,看你这话说的,我李景隆是那种两面三刀的人吗!”

李景隆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我就是好奇随口问问……那啥,我还有事,你先帮,回头请你喝酒!”

李景隆转过身,嘿嘿一笑:“我李景隆真是命好,啥好事都能让我赶上,嘿……”

第292章 两个洪武

京城,坤宁宫。

自从朱雄英走后,老爷子就搬去了马皇后生前居住的坤宁宫,并把太子朱标,以及朱雄英一家人从东宫里搬到了这里。

曾经的坤宁宫格外热闹,老爷子,马皇后,朱标,朱雄英几乎每天都会在这里吃饭,吃的是马皇后亲自做的家常便饭,在老爷子看来,整个皇宫,只有这里才是家。

现在下了早朝,老爷子一般不会再去尚书房了,直接来到坤宁宫,要不陪重孙子玩会,要不单独找朱标聊聊天,至于奏疏,只能辛苦一下朱胖胖了。

大殿内,老爷子冲着朱标抱怨起来:“这个狗东西出去三个多月了,连封信都不给咱,娘的,咱是天天念叨他,他心里没一点咱这个爷爷,咱真是白疼他了!”

“爹,您看您这说的什么话!”

朱标安慰道:“雄英是去打仗,又不是去玩,这要天天想你,还能安心打仗吗?”

“您啊,想孙子就直说,这里又没有外人,您骂给谁听啊,母后要是还在,听见您骂孙子,肯定饶不了您啊!”朱标带着一丝笑意。

“哎,,,”

老爷子叹息道:“这孩子在宫里是整天没事找事的气咱,有时候烦得要命,这一走好几个月了,咱又想得慌!”

朱标听后笑了笑,说道:“要不您写封信给雄英送过去,让他打完舟山的仗回来看看您!”

“这可不行!”

老爷子神情严肃的说道:“打仗不是儿戏,这才刚打完第一仗,绝对不能让他分心,既然决定要打了,就要打到底,要是打到一半就回来探亲,这成何体统,算了吧,咱就不给他添麻烦了,让这孩子安心打仗吧!”

朱标点点头,又问道:“爹啊,前几个月说雄英准备攻打舟山,现在战况如何了?”

“担心个啥啊!”

老爷子坦然说道:“五个大都督被他调走三个,再加上那几个身经百战的骄兵悍将和一个兵部侍郎,还有火器,战舰,精锐水师,区区几个海岛还能打不下啊!”

“他要真打不下来,就证明不是打仗那块料,咱立马派人叫他滚回来,以后留在宫里好好读书,别出去给咱这个爷爷丢人!”

朱标刚要说话,外面传来云成的声音。

“皇爷,兵部派人送来战报还有太孙殿下的信件!”

老爷子与太子朱标单独相处的时候不会让任何人跟着,所有太监和侍卫全部站在十丈外等候,有事在五丈外直接喊。

“咱大孙来信了,哈哈……咱就说吧,这孩子还是想念咱的!”

老爷子惊喜不已,立马吩咐云成送了进来,随后示意他出去。

“快,标儿,给咱念念,看看咱大孙说的啥?”老爷子不断的催促着。

朱标拿过信件,一边拆一边说道:“爹,您稳着点,这么激动做甚!”

“你少废话,赶紧念,找抽呢!”朱标再不念,恐怕老爷子就要脱鞋底子了。

“爹,您是先听东南的战报还是雄英的家书?”朱标一手拿着奏疏和信封问道。

“当然是咱大孙的家书!”

老爷子坦然说道:“什么事都大不过咱大孙!”

朱标笑了笑,快速打开信件,拿在手上念道:“皇爷爷,圣躬安,离别三个月,孙儿甚是想念,虽在外征战却十分挂念皇爷爷,梦寐之间时常想起与皇爷爷在一起的时光……”

“孙儿走后,家里的重担又落在皇爷爷身上,不仅要照顾父亲,还要照顾文珏,照顾整个朱家,照顾整个天下……孙儿无法替皇爷爷分担肩上的担子,内心十分惭愧……”

“孙儿不在之时,皇爷爷要照顾好自己,少喝酒,少熬夜,重盐重油的东西也要少吃,多吃水果和蔬菜……”

“对了,太极拳也要坚持练习,父亲的身体也不太好,如果可以,让他也练练!”

听到此处,老爷子眼中已经闪烁着泪花,感慨道:“大孙长大了,知道咱的辛苦了!”

“爹!”朱标递来手帕,老爷子擦着眼泪,心中十分欣慰的说道:“咱真没白疼这孩子!”

朱标继续念道:“父亲之事,皇爷爷不必太过担心,孙儿在平倭之时,也会寻找良医,早日治好父亲之疾,减轻皇爷爷的压力和重担……”

首节上一节338/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