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318节

“为什么?”

“我是太孙储君,需要给你解释为什么?”

“当年究竟是谁火烧拱卫司,你是不是以为孤不知道?”

“要不是看在三叔的面子,你早该被处死了,你还有脸问孤为什么?”

“滚……”

朱雄英懒得搭理他,相比较朱高煦,朱济简直烂泥扶不上墙。

只要他不上进,不改过,别说回族谱,当郡王,屁都没有,在军中当一辈子大头兵吧,也省的去祸害人。

……

朱雄英在荡倭卫军中住了三天,期间偷偷看过敢死营的训练。

训练的内容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

首先是跑步……

看起来很简单,但这一跑就是一个时辰到两个时辰之间,高明和陈忠平在后面拿着棍子追,只要有人停下来,上去就是一顿抽。

射箭……

每人每天射够五百支箭,射不完,没饭吃,射完了,手已经拿不起筷子了!

刀法……

用刀劈木头,每人每天劈够五百斤木柴,用以荡倭卫做饭使用,劈不完,不许睡觉。

还有骑术,水中憋气等……都是普通而又苛刻的训练。

郭珍,吴海等人快被折磨疯了!

朱雄英单独召见了高陈二人,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这次讨伐倭寇必要用到他们。

二人表示会以死效命!

……

次日,朱雄英离开荡倭卫,走的时候带走一人,此人是靖海侯吴祯之子吴忠。

吴祯后来被追论胡党,吴家靖海侯的爵位也被废除,但老爷子没有为难吴祯家人,把他儿子吴忠安排进了五城兵马司,吃上了皇粮。

吴忠年轻时经常跟着父亲吴祯在海上抓捕倭寇,时间长了也学会了倭语,属于当初招募的特殊性人才。

同时,吴忠还是吴海的亲哥哥,弟弟出事后,他毅然辞去五城兵马司的官职,以布衣身份投入荡倭卫。

一来可以照顾弟弟吴海,二来想多杀倭寇,立下军功,拿回吴家靖海侯的爵位。

……

四月十三日,距离攻打舟山群岛还有两日,两万水师全部从嘉兴府赶到宁波。

宁波三卫的海船只够两千士兵渡海,这明显是不够的,于是朱雄英下令,让李景隆向附近渔民征集鱼船,用以作战。

剿灭舟山群岛倭寇后再回还,并给予渔民一定的补偿,若是损毁加倍赔偿。

但令朱雄英没想到的是,宁波百姓深明大义,听说太孙借船是为了打倭寇,直接将家里的船送了过来。

分文不取,直接白送,而且送完就走,想登记都找不到人。

定海县衙门!

无数百姓拥在门口,将来带来的东西全部扔了进去。

百姓送完船觉得还不够,又送来各种东西。

鸡鸭鱼羊应有尽有,特别是鱼,都是成盆成筐的送。

一名中年推来一车木柴直接放在门口,转身就走。

负责登记的士兵连忙喊道:“送柴的那位大哥,来登记一下,回头好给你算钱!”

“不用了!”

中年回头说道:“太孙是来帮我们打倭寇的,一点柴火而已,还要什么钱!”

“走了,明天接着送!”

登记的士兵十分无奈,一不留神,又有人扔了两只鸡进去,再一回头,找不到人了!

朱雄英下令,宁波百姓深受倭寇侵扰,生活贫苦,绝对不能占百姓的便宜,百姓所送之物全部登记,之后补偿。

但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没有登记,送完东西就走。

而此时的朱雄英穿着一身粗布衣裳站在衙门门口,看到这一幕幕十分动容。

站在一旁的李景隆忍不住说道:“殿下抗倭之举深得民心,臣从军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此等场面!”

朱雄英叹息道:“哎,看来沿海的百姓真让倭寇祸害惨了!”

说话间,远处走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手里还提着篮子。

只见老大爷将篮子送到朱雄英面前,非常诚恳的说道:“后生,家里没啥好东西,就这点鸡蛋了,你拿着,吃饱了好跟着太孙去打倭寇!”

朱雄英听到十分感动,说道:“老大爷,鸡蛋您拿回去吧,我一定会好好杀倭寇的!”

“那可不行!”

老大爷态度坚定的说道:“不吃饱哪有劲杀倭寇啊,后生,不瞒你说,我儿子被倭寇抓到岛上好几年了,现在也不知是死是活,现在就盼望着你们能把那些倭寇打跑,救我儿子回来啊!”

朱雄英心里十分难受,郑重的说道:“老大爷,您放心,这一次不是打跑倭寇,而是全部杀了,以绝后患!”

“好,好!”

老大爷喜极而泣,仿佛看到了希望,握着朱雄英的手,将篮子里的鸡蛋放在他手上,说道:“后生,你们受累了,鸡蛋拿着,刚煮好的,趁热吃!”

第261章 首战

四月十四后半夜!

距离攻打靖海岛还有两个时辰!

所有水师士兵已经全部起床,开始埋锅造饭。

这一顿的早饭格外丰盛,有鸡,有鱼,还有羊肉,甚至还蒸有精面馒头,米饭,甚至煮好的鸡蛋,都是百姓送来的东西。

这对于风餐露宿的士兵来说,简直是八百年都遇不上一回。

吃饱喝足后,全军在靖海县沿海岸集合。

海风吹过,寒意阵阵,可水师的将士却精神抖擞,神情肃穆。

朱雄英身穿当初出征的那身金甲,对着所有的参战将士高喊道:“将士们,这几天吃的可好?”

“好!”一万水师齐声回答。

朱雄英继续喊道:“那孤告诉你们,我们这几天吃的东西都是百姓送来的,百姓将家里从来都不舍得吃的东西送给了我们吃,为的是什么?”

“杀倭寇!”士兵再次齐声高呼。

“没错!”

朱雄英继续慷慨说道:“既然我们吃了百姓的东西,就要对得起百姓对我们的付出!”

“靖海岛盘踞着一千多倭寇和三千多海盗,以及数百名被抓走的百姓!”

“孤不想多说什么,只想告诉你们一件事,你们杀倭寇除了报答百姓,还有赏银,杀一头倭寇赏银三十两,海盗十两!”

“此次平倭,圣上让户部拨了二百万两的军费,孤不怕赏的多,就怕你们不够杀!”

常茂带头吼了一声:“不破倭寇,誓不回转!”

所有将士齐声附和,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朱雄英要的就是这股劲,精神鼓励加重金赏银,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朱雄英拔出佩剑,指着靖海岛的方向,吼道:“攻岛,杀倭!”

士兵再次高呼:“威武!”

动员工作结束,平安,常茂率领七千水师迅速登船,渡海攻打靖海岛。

情报上说,靖海岛上的靖海城共盘踞四千多倭寇加海盗以及许多商人,首领叫松平长,出身倭国豪族,原本是个商人,后来召集一批武士,海盗,流民占据靖海城,做起了无本的买卖。

朱雄英给平安,常茂的军令是,解救被掳走的百姓,其余倭寇,海盗,甚至是那些不法商人,能抓就抓,不能抓就杀,但这个松平长要尽量活捉。

毕竟带来了一千多的锦衣卫,也得给他们找点活干,诏狱那些家伙什可是都带来了,这些倭寇可不能轻饶了。

清晨,海面上泛起一层薄雾,平安,常茂带着七千水师穿过迷雾,悄悄向靖海岛驶去。

一个时辰后,大雾逐渐消散,常茂手持禹王槊,站在船上,远远望去,模模糊糊看到一座岛屿以及岸边几道模糊的人影。

“平保儿,到了,让兄弟们准备上岸杀倭寇!”常茂不断催促着。

平安转头瞪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老子看到了!”

“传令,全军停止前进!”

常茂顿时不乐意了,骂骂咧咧的说道:“平保儿,你他娘的停下来作甚,让兄弟们直接杀过去,老子刚才看了,岸边没有多少倭寇!”

“你懂个屁!”

平安神情严肃的说道:“直接杀过去必然会惊动城里的倭寇,咱们不仅要上岸,还要攻打靖海城,而且我们没有攻城的军械,只能趁着大雾偷偷摸过去宰了岸边的倭寇,从而出其不意拿下靖海城!”

“真他娘的麻烦,小平保儿!”常茂有些不服气的骂了一句。

“不要叫老子平保儿!”平安有些生气了。

平保儿是老爷子当年给他起的小名,也只有洪武爷和逝去的马皇后能叫,朱棣当年叫过一次,平安差点翻脸。

常茂刚想骂他,前面负责探路的斥候趟着海水走了过来,抱拳道:“二位将军,前面已经进入浅海区,岸边巡逻的倭寇只有百余人,此时并没有发现我们,看样守了一夜,毫无精神!”

“好!”

平安拔出战刀,立即下令:“前队士兵下船,不得发出任何动静,以大雾为掩护,趟水过去,先宰了岸边的倭寇!”

“遵命!”

军令传达,前队一千水师士兵全部下船,手持弓弩,战刀,跟着平安悄悄走了过去。

二百米,,,

一百米,,,

五十米,,,

海上的大雾越来越稀薄,而距离倭寇巡逻的岸边越来越近,岸边的倭寇听到海上一些动静,立马看了过来。

平安一个手势,命令所有人停止前进,蹲下去,别让倭寇发现动静。

大雾虽然稀薄,但仍然能挡住大部分视线,那倭寇疲惫的看了几眼,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平安站起身来,果断下令:“弓弩手准备,立马解决岸上的倭寇!”

平安的军令还没有传达下去,谁知常茂立马站起身来,高举禹王槊,大吼一声:“儿郎们,上岸了,随老子一起杀过去,杀倭寇!”

说完直接带头冲了过去,军令已下,前队的士兵立马跟随常茂嗷嗷叫的冲向岸边。

平安站在原地直接愣住了,顿时气愤的大吼道:“常茂,老子日你八辈祖宗,你违反军令,等着军法处置吧!”

首节上一节318/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