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 第306节

平安开口说道:“殿下,臣愿为先锋,到时候亲自带兵压过去,城池臣都拿下过,区区几个岛屿自然不在话下!”

徐允恭听后缓缓摇头,说道:“平大都督,攻岛和攻城不一样,那些岛屿四面环海,别说进攻,就连站稳脚跟都很难,所以只能智取,不宜强攻,若是正面强攻,代价会很大,得不偿失!”

“这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平安暴脾气上来了,神情不悦的说道:“打仗打的就是一口气,当年我跟着我爹在军中攻打洛阳之时,亲眼看到常遇春大将军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从之,勇猛冲杀,一举击溃五万元兵,这说明什么,说明只要带头的不怕死,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徐允恭立马反驳道:“水战岂能和陆战相提并论!”

“理就是这个理,什么战都一样!”平安有些不服气。

朱雄英听到此话笑了笑,平安说的没错,常遇春的作战风格就是硬碰硬,而且作战之时经常单枪匹马带头冲锋,靠着舍我其谁的那股劲,击溃无数对手,平生无一败绩。

如果倭寇龟缩岛上死活不出来,那只能强攻。

“好了,都别吵了!”

朱雄英打断二人,说道:“剿灭国内的倭寇,具体作战计划孤来解决,现在都说说如何和倭寇打这场海战!”

要想远征倭国就必须先面对倭国的海盗以及张陈余孽。

大明没打过海战,没有任何经验,而那些倭寇和余孽长期盘踞在海上,熟悉各种海上作战,就算大明有十五艘战舰和强大的火器,谁也不敢说一定能打过。

李景隆见没人说话,站起来说道:“殿下,臣认为这些人当用招抚之策,朝廷以官职,爵位,金银财物招抚,这些水上人必然会心动!”

此话一出,老爷子立马变了脸色,一双虎目怒视着李景隆。

这些水上人都是当年江南张士诚和福建陈友定的部下。

老爷子灭了张陈二人后,这些人不愿意归降,也不愿做大明的百姓,于是跑到了海上成为海盗,后来还联合倭寇在大明烧杀抢掠。

后来老爷子下令,永不允许这些水上人上岸。

李景隆提出招抚之策无疑是在和老爷子对着干。

老爷子厉声道:“你说的不错,那就拿你左军大都督的官职,曹国公的爵位,加上你李家的钱给他们,让他们上岸吧!”

李景隆吓了一跳,连忙解释道:“圣上息怒,臣的意思是,招抚只是计策,等他们上岸了,那还不是毡板上的鱼,咱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朱雄英听后眉头一皱,这和后世胡宗宪诱杀海贼王王直,徐海的计策差不多。

“不成!”

驸马李坚立马站起来说道:“如果诱而杀之,岂不是要让我大明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这让其他小国如果看到我们这个大宗国!”

驸马梅殷也反对道:“而且就算此计能成,朝廷的信誉也会大大的降低,以后我明军作战之时,敌人一定拼死抵挡,绝不会投降,除非……”

梅殷看了一眼李景隆,继续说道:“除非以你曹国公个人的名义去招抚,让你再由你杀之,所有的事都是你曹国公一人所为,与朝廷无关!”

李景隆多精明的人,他哪里会让自己吃亏,连忙拱手说道:“臣失言,臣该死!”说完还装模作样的抽了自己一巴掌。

朱雄英紧接着说道:“海上余孽的首领韩复春,施任济都是当年张士诚元帅府的武将,他们对当年的东吴政权十分忠心,绝无招降的可能!”

老爷子咳了两声,说道:“两位驸马说的对,事关朝廷声誉,马虎不得,太孙说的也对,咱大明打这几个海盗还不至于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此事作罢,休要再提!”

老爷子发话了,谁也不敢反驳什么!

海战到底要怎么打,几人心里也没底,毕竟都没有打过,谁也不敢乱出主意,万一出错了,事后必然要追究责任。

而且大明能在海上作战的战舰只有十五艘,能带八千人,而海上盘踞的张陈余孽加上倭寇海盗足足有三万人,双方实力悬殊接近四倍,这场海战要想打胜,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良久后,冯胜缓缓说道:“圣上,殿下,依老臣之见,可效仿当年的鄱阳湖水战!”

此话一出,老爷子心中顿时一惊,脑海中不断回忆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水战。

鄱阳湖之战,号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当时洪武爷率领的西吴军有二十万,而陈友谅率领的汉军有六十五万,双方加起来足足有八十五万人。

面对如此之大的兵力差距,洪武爷指挥有度,灵活运用兵马,最终以寡击众,一举击败陈友谅。

在场的五位大都督都是年轻后辈,没有参加过当年那场九死一生的水战,但他们都听说过,徐允恭立马开口道:“老国公的意思是用火攻?”

“然也!”冯胜颔首。

可问题又来了,当年的水战鄱阳湖水战之所以能打赢,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大战之前,军师刘伯温夜观天象,预测到大战时会有东风,这才定下火攻之计。

但刘伯温这个神棍已经死了十几年了!

第243章 平倭战略会议(二)

朱雄英说出了这个问题,冯胜却说道:“要想找到可以预测天象奇人对于别人来说很难,但对于殿下来说却很简单!”

朱雄英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笑道:“这个事孤来办,老国公继续说!”

冯胜点头,继续说道:“当年圣上能打赢那场水战,除了采用火攻之计外,还依靠强大的火器,而我们大明已开国二十余年,火器,战舰更是远胜倭寇,风起点火,扬帆冲锋,配以强大的洪武铳,洪武雷,洪武大炮定能克敌制胜,全歼海上倭寇!”

朱雄英听后点点头,若有所思,冯胜接着说道:“臣之言与纸上谈兵没有区别,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兵法计谋也要随之变动,具体如何作战,臣实在不好说!”

说罢,立马站起身来,拱手道:“臣虽年迈,愿追随殿下出战倭国,扬我大明国威!”

“臣也愿追随殿下征战倭国,扬我大明国威!”傅友德同样站了起来。

“臣也愿往!”

“呼啦”一声,五位大都督同时站了起来,纷纷请战。

好家伙,原来都在这等着呢!

朱雄英见状挠了挠头,他不想驳了这些人的面子,特别是那些老臣,于是悄悄用手扯了一下老爷子的衣袖。

老爷子秒懂,立马吼道:“干啥,干啥,都想干啥,现在商讨的是作战计划,不是出征人选,冯胜,你他娘的走路都拄拐了,还去凑什么热闹,还有傅友德,你儿子就在荡倭卫,替你们傅家出战,你也不用去了!”

“两位驸马也坐下,这要有个三长两短的,咱闺女咋办!”

“都坐下!”

所有人都不敢再说什么,一个个闷闷不乐的坐了下来。

朱雄英立马站出来说道:“诸位莫急,出征人选回头再商议,咱们继续!”

说罢,指着军事地图上的倭国,说道:“众所周知,倭国早已分裂了南朝和北朝,但据传来的情报说,北边的足利义满早有统一倭国之心,多年以来不断与南朝交涉,但都没有达成协议,此次大明远征倭国阴差阳错的让倭国的南北朝联合起来了!”

“看来倭国也熟读我们汉人的兵法,竟然也晓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傅友德笑了笑。

“对!”

朱雄英继续说道:“所以这次远征绝对不能有轻敌之心,这几百年倭国可是偷走我们不少好东西,这个足利义满也不是一般人!”

说到此处,徐允恭忍不住问道:“殿下,臣有些不太明白,现在倭国究竟是谁说的算?”

“是这个北边的足利义满还是南边的怀良亲王?”

“应该是这个足利义满!”

朱雄英对倭国的历史也不是很明白,只知晓现在的倭国处于室町时代,所有的了解还是根据传来的情报得知。

但情报也只是说个大概,一切都是朱雄英的推断。

“这次倭国南北联合是这个足利义满的主意,南边的已经呈弱势,他们的后龟山天皇势力弱小,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听北朝的调遣,北边的足利义满一家独大,几乎架空了他们的后小松天皇!”

“如果说后小松天皇是汉献帝,那足利义满就是曹操,董卓,所谓的天皇和傀儡没有多大区别!”

北朝势大,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已经把象征权力和正统的三神器,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交给北朝的后小松天皇。

如今的倭国虽然还没有结束南北朝,但和统一也没多大区别了,南朝只有听话的份。

说罢,朱雄英指着地图上的倭国说道:“此次远征,是先攻打势力弱小的南朝,还是攻打强大的北朝?”

话音刚落,李景隆再次站起来,说道:“臣认为应该先攻打势力弱小的南朝!”

朱雄英看他一眼,说道:“说说!”

李景隆有模有样的说道:“首先南朝势力弱小容易攻破,其次,南朝距离我们大明的苏州府,松江府,乃至宁波最近,从这几个地方出兵也最为方便!”

“殿下请看!”

李景隆指着倭国南边的九州地区说道:“只要我们拿下倭国的九州地区,才能站稳脚跟,之后从大明源源不断的输送兵马以及各种粮草辎重,待时机成熟,殿下可挥兵北进,剿灭整个倭国!”

这番话让朱雄英对李景隆当真是刮目相看。

“曹国公此言深得老夫之心!”冯胜非常认同李景隆的战略部署。

“曹国公大才也,当真有乃父之风!”傅友德由衷的赞扬着。

就连老爷子也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能说出这种让两位百战老将都认同的战略方针,可见李景隆并不是什么酒囊饭袋之辈。

那么,想起后来的靖难之役,李景隆手握五十万大军,结果被打成了狗,原因只有一个,这货放水了!

“其他人可还有更好的主意?”朱雄英问着,如果没有人反对,就用李景隆提出的战略方针。

“殿下,臣有不同的看法!”

又一人站了起来,朱雄英抬头一看,竟然是在场的唯一一位文官,兵部侍郎齐泰。

“你也说说!”

得到允许,齐泰正色说道:“殿下,臣认为擒贼先擒王,南朝势力弱小不足为虑,我们要把兵锋对准北朝,只要拿下北朝,南朝自然望风而降,臣有一招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眼看有人反对自己,李景隆立马站出来反驳,用着一副嘲讽的语气,说道:“齐大人,请你看看地图成吗,就算先攻打北朝,也要绕过南朝,如此用兵只会让我军腹背受敌,怎么,你打算让海里的鱼去打倭寇啊!”

“我从来没有说过要绕过南朝!”

齐泰毫不退让,指着地图中倭国的最北端的岛屿说道:“殿下请看,我军可以从辽东出兵,先行攻占虾夷之地,借用虾夷人的力量对付倭寇,以夷伐夷!”

齐泰口中的虾夷就是现在的北海道地区!

这地方原本是独立的,当地土著打不过倭国,导致整个虾夷正在被倭国蚕食,南部地区已经被全部倭化。

齐泰的这个战略……简单的说就是让明朝的军队赶着虾夷人去打倭国,也就是当炮灰,等虾夷人都死了,倭国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大明的军队坐收渔翁之利。

朱雄英笑了笑,心想,还是文官的心够脏,齐泰这招挺狗的!

齐泰这个名字还是老爷子赐的,历史上,老爷子临终前任命了三个顾命大臣辅佐朱允。

分别是方孝儒,黄子澄和齐泰,也就是后世调侃的“建文三傻”。

相比较书呆子方孝儒和纸上谈兵的黄子澄,齐泰还是有些真本事。

朱允要削藩时候和三位顾命大臣商议先削谁!

齐泰认为应该擒贼先擒王,先削实力最大的燕王,只要燕王被削掉,其他藩王绝不会抵抗。

如果非要在这个时候削藩,齐泰的方法是对的。

但黄子澄却建议先从势力小的岷,湘,代等藩王开始削,这无疑给了朱棣准备的时机。

最终朱允相信了黄子澄。

朱棣的三个儿子进京祭拜,齐泰建议把朱高炽兄弟三人抓起来当人质,黄子澄却说留下只会打草惊蛇,而这个时候的朱棣已经开始偷摸打造武器了。

朱允最终再次相信了黄子澄!

由此可见,齐泰并不是纯粹的傻子,还是有一定眼光的。

朱雄英听后没有立即表态,心中正在不断权衡利弊。

齐泰的这一招实在太膈应人了!

要说好吧,挺脏的!

首节上一节306/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