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西安的情况
今晚的月光宴,朱雄英确实喝多了,就连自己怎么回去的都忘了,更别说自己给徐妙锦说了什么。
深夜,御书房!
太子朱标缓缓走了进去,来到朱元璋面前拱手道:“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标儿,快坐吧,今个外人多,咱爷俩也没说几句话,这一路上还顺利吗?”
朱标咳了两声,说道:“回父皇,儿臣一路之上有曹国公和郑国公保护,很是顺利……”
“嗯!”
朱元璋问道:“咱们爷俩也别什么先公后私那一套了,先说说朱吧,御史和西安的地方官参奏朱的罪状属实吗?”
朱标听后长叹一声,于私他想保护二弟,但于公他不想也不敢隐瞒老爷子,艰难的说道:“父皇,不仅属实,甚至比奏疏里写的还要严重!”
说着,直接从衣袖里将自己在西安所了解到朱的所有罪状全部呈了上去。
老爷子还没看完,双手已经忍不住开始颤抖起来,最后气的将手中的罪状狠狠的拍在御案上,咬牙切齿的骂道:“这个不晓人事的畜生!”
朱标见状,连忙劝道:“父皇息怒,二弟兴许是一时糊涂才做出……”
“到底是他糊涂,还是你这个太子糊涂了?”
老爷子直接打断朱标的话,气愤的说道:“咱这些年来千方百计的安抚西番十八族的人,这个畜生连孕妇,甚至童男童女都不放过,西番十八族要是造反,整个甘藏之地都会动荡,咱多年的心血被这个畜生全部毁了!”
朱标连忙替朱说好话:“父皇,儿臣此去西安,为了弥补二弟的过失,已经安抚了西番十八族的首领,想来不会出现什么动乱!”
“标儿,你做的对,做得好!”
朱元璋很是欣慰的说道:“不管如何,国家不能动荡!”
“标儿,你来咱这坐!”朱元璋指了指龙椅。
朱标慌忙说道:“儿臣不敢!”
“早晚都是你的,有什么不敢的!”
老爷子将朱标强行按了上去,说道:“你不在的时候,咱大孙都坐上那奉天殿的龙椅了!”
朱标听后无奈的说道:“父皇,您别把雄英惯坏了!”
“行了,行了,咱心里有数!”
朱元璋摆手道:“你接着说!”
朱标继续说道:“二弟不仅常年虐待秦王妃,还经常残害百姓,提起二弟在西安的所作所为,百姓是恨之入骨,甚至毫不避讳的破口大骂!”
“这个畜生!”
朱元璋怒不可遏,气愤道:“杀!”
“朱恶贯满盈,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他不足以正国法!”
朱标听到此话,立马从龙椅上跪了下来,苦苦哀求道:“父皇,您是一代明君,千古一帝,若是杀了二弟,必然会背负杀子的恶名,儿臣求父皇网开一面,剥夺二弟的王爵,哪怕收回藩地,永远囚禁宗人府也行啊!”
“不成!”
朱元璋很果断的说道:“朱就是大宗正,把他囚禁宗人府有何意义,咱不怕背负恶名,朱必须死!”正在气头上的朱元璋恨不得将朱剥皮抽筋,千刀万剐。
朱标猛咳几声,急忙劝道:“父皇,您真要处死二弟,母后九泉之下得知一定会悲痛万分!”
提到马皇后,老爷子原本坚如磐石的内心立马松动起来。
“标儿,咱要真饶了这畜生,该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又如何在群臣之中立威……”
朱标继续劝道:“父皇,虎毒还不食子呢,更可况是咱们皇家……”
老爷子听后沉默许久,心中正在不断斟酌,良久后,正色说道:“标儿,你记住了,身为太子储君,将来大明的一国之君,你不能有太念及亲情!”
“儿臣明白!”朱标叩首道。
“罢了,罢了!”
朱元璋叹息道:“标儿,你起来吧!”说完,把关于朱的那份罪状放在烛火上,炽热的火光立马将罪状点燃,随后化为一团灰烬。
“父皇,您这是……”
朱元璋冷声道:“与你同去之人还有谁知晓朱之事?”
朱标回答道:“儿臣私访调查之时,由曹国公与郑国公跟随,其他人不知!”
“此事就此作罢,切勿外泄,朱无罪!”
朱元璋交代道:“敲打一下李景隆和常茂,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嘴!”
“儿臣领命!”
朱标叩首:“儿臣代二弟谢过父皇不杀之恩,儿臣……咳咳……儿臣……咳咳……!”
“标儿,咱看你病的不轻啊!”
老爷子担忧的问道:“御医那边怎么说?”
“回父皇,御医说只是寒风之症,并无大碍,修养几日即可!”
朱元璋嘴角蠕动了一下,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标儿,快起来,地上凉,坐着说,坐那!”说着指了指龙椅。
朱标起身后,无奈的坐了回去,问道:“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
“何事?”朱元璋问道。
“父皇为何让二弟,三弟,四弟带着各皇孙回京?”
朱标疑惑的问道:“这不符合祖训啊!”
“这事不管是你要知道,还是老二他们问的,你都不要管!”
朱元璋冷声道:“咱心里有数!”
“说说西安的事吧,到底合不合适作为新都城?”
朱标从袖里拿出一副西安的地图,说道:“父皇,根据儿臣的考察,西安并不适合作为大明的新都城!”
“父皇请看!”
朱标打开地图,指了指西安以及周边的地形说道:“原因有三,其一,西安经历了唐末五代战乱以及元末以后,宫殿早已灰飞烟灭,整个州府都比较残破,如果要在这里建都,将会耗费不可计量的人力和财力,明朝立国仅二十余年,经不起大兴土木修建宫殿!”
“你说的这一点咱知道!”
朱元璋沉声道:“凡事都要讲个轻重缓急,迁过去之后,咱可以先把秦王府立为皇宫,然后慢慢修建,扩建!”
朱标劝谏道:“父皇啊,这不是轻重缓急的事,修建中都凤阳已经耗费了无数的财力,如今若是在西安重新修建都城,国库实在拿不出这些钱了!”
朱元璋听后一怔,国库有多少钱他这位洪武爷比谁都清楚,国家到处都用钱,他恨不得把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
朱标继续说道:“其二,西安的环境越来越恶劣,经常几个月不下雨,关中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养活不了太多百姓!”
“若是从江南地区运粮呢?”朱元璋问道。
“还是不行!”
朱标解释道:“常年不下雨,河道干枯,不利于槽运,若是利用陆运,代价实在太大了!”
朱元璋缓缓点头:“你继续说!”
朱标说道:“父皇,其实迁都最大的难处还是其三,群臣一定会极力反对!”
“他们反对有用吗?”
朱元璋冷声道:“他们无非是舍不得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这些狗东西,舒服日子过多了!”
朱标站起身来,说道:“父皇,此事没这么简单!”
第60章 这孩子还是不死心啊
“父皇,这满朝文武都要反对您还真能把他们都杀了吗?”
“全杀了又有何妨!”
要是以前,朱元璋确实都敢杀了,但此一时彼一时,自己也不知道有几年的活头,这些人都是留给太子的班底,真要都杀了,朝廷必然会动荡。
朱标也没把老爷子的话当回事,耐心的说道:“父皇,若是迁都西安,整个大明的军事部署都要进行调整,儿臣粗略的算了一下,光建立营盘,安置随军家属,军事调动这一项就要花费二三百万银两,征发上百万名徭役啊,再加上修建皇宫,开拓城墙,兴建槽运等等,没有上千万两绝对不成!”
“父皇,北方的伪元余孽,东南的倭寇,西南的土司若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发难,后果不堪设想啊,儿臣请父皇三思啊!”
“儿臣……咳咳……”朱标猛咳一阵。
“咱会再考虑的!”
老爷子心疼的说着:“标儿,天不早了,回去早些休息吧!”
朱标缓了缓,说道:“儿臣不在的这段时间,父皇一个人操劳国事辛苦,儿臣帮父皇看会奏疏吧!”
“不用了,回去休息吧!”
朱元璋摆手道:“你不在的这段日子,都是咱大孙帮咱干活,这孩子别看整天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这脑子啊却是聪明的很,这心也深的很,咱也不知道他防的谁,有时候咱都摸不准这小子的心思……”
“雄英长大了!”
朱标欣慰道:“再也不是那个贪玩的孩子了!”
“他现在也贪玩!”
朱元璋撇嘴子说道:“咱像他这么大的时候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朱标苦笑一声,没有说话。
“前段时间从凤阳回来,给咱搞出个什么士绅一体纳粮当差,还有什么摊丁入亩……最近又要搞什么鸳鸯阵去打倭寇……”
朱元璋指了指御案,说道:“咱看了,也问了,写的确实不错,就在右下角最下面,你拿走看看,要是觉得可以,等咱死了,你去折腾,别让咱大孙插手,他现在还不是那些文官的对手!”
“儿臣明白!”朱标将朱雄英写的改革措施和鸳鸯阵图纸抽了出来。
正当朱标想看的时候却被朱元璋按住了,说道:“拿回去看,这里没有别人,陪爹说会话吧!”老爷子语气很是平静。
朱标敏锐的感觉到老爷子有话要说,于是将图纸放了下来,给老爷子倒了一杯热茶,关切道:“父皇,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老爷子喝了一口,神情黯然的说道:“标儿,你怎么看老四?”
“四弟?”
朱标一怔,随后说道:“四弟军事才能出众,政务也不错,稍加磨练必会成为一代贤王名将,儿臣去了秦,晋,燕三藩,燕藩百姓过的最好,有四弟镇守北平,边疆无虑!”
“你对老四的评价还挺好……”
朱元璋冷声道:“就是不知道他背着咱有没有干一些龌龊之事?”
朱标瞬间沉默了,他心中当然明白老爷子所说的“龌龊之事!”指的是什么。
就在此时,房门被敲响,老爷子冷声道:“何事?”
外面传来云成的声音:“皇爷,殿下,二爷来了!”
“允?”
老爷子问道:“他来做什么?”
“皇爷爷,孙儿见您和父亲月光宴的时候没有吃多少东西,特意让御膳房下了两碗面条送来!”
朱元璋听后冷笑一声:“标儿,现在不仅是雄英长大了,允也长大了,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