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殿试!
所谓的殿试,一乃著下策论,二乃君前奏对!
以他们的才学,策论绝非难事,可这君前奏对,万一到了御前,乱了阵脚,可咋办呐?
可此时,黄观两人听完之后,全都愣住了。
君前奏对?
义父啊义父,当今陛下,乃是您的亲爷爷,孩儿们的干太爷爷啊!
区区君前奏对,孩儿们怕个卵子?
他们心里这么想,嘴上却顺势忽悠道:“义父放心,孩儿们纵是头悬梁、锥刺股,也定是不负您的重望!”
“孩儿们这就去读书了!”
“孺子可教也!”
“殿试之日,成与不成,全看你们的造化了!”
接下来的这几日,一向乌烟瘴气的府上,响起清气满乾坤的朗朗读书声,绕梁不绝。
等到了殿试之日,一到吉时,夏元吉两人便拜别朱寿,沐浴更新衣,入宫见驾。
朱寿站在门外,亲自送他们坐入轿子,挥手说道:“好好考!”
“考完了,为父请你们吃牛肉!”
“是,义父!”
说罢,两大轿子,一路入宫。
而对于这场洪武二十四年的殿试,整个京师上下,无数人翘首以盼!
只因这场殿试,既是南北士子才学之争,也是理学心学之争!
出于理念不同,一帮程朱理学之士子,打死也不愿见到两人垄断洪武二十四年的伦才大典!
毕竟,倘若两人高中榜首,岂不是昭告天下人,程朱理学远不及知行合一之心学?
朱熹后人圈禁于府,理学已败下一阵……
输不得、也输不起了!
一时间,京师上下的关注点,全部汇聚于这场殿试,可谓是风起云涌!
在无数人的关注之下,黄观两人坐着的轿子,也随之来到了宫外。
此时的宫门之外,南北贡生齐聚,耐心等着午门开启。
见他们来了,一帮忠于理学的江南士子面露不屑,全都抱团在一处,一副排挤之状。
倒是拜入心学门下的读书人,以及一小撮理学士子,忙是抬手打招呼:“黄兄,夏兄!”
“快!”
“到这来!”
黄观两人忙是走了过去之余,也忍不住望向一小撮理学士子,开口问道:“诸位,与我等走的这么近,难道不怕排挤吗?”
众人洒然一笑,说道:“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学问之争,乃是私下之事!”
“放在天下大公之朝堂,可就是党争了呐!”
“党争乃是祸国殃民之败根,我等羞于与此等腐儒为伍!”
“要分高下,不如以百姓之福祉,一论输赢!”
黄观、夏原吉两人对视一眼,齐齐拱手:“诸位读书人之风骨雄浑,我等佩服!”
“客气、客气!”
一下子,两拨人马,可谓是泾渭分明。
也就在这时,午门的守将见时辰已到,便高声宣道:“吉日已至,开门!”
“遵命!”
宫门一开,一众贡生鱼贯而入,在宦官的带领之下,一路来到了奉天殿。
奉天殿内,朱元璋一身龙袍,高坐于御案!
至于两班翰林,则是各自站在两侧,望着迈步而入的一众贡生,不免唏嘘感慨极了。
也不知,今年恩科大典,是心学胜出,还是理学名列状元?
正想着,一众贡生见到了朱元璋,忙是叩首行礼:“学生,叩见陛下!”
出于天子之威,很多个贡生已经吓得瑟瑟发抖,低着行礼之时,脑子里可谓是一片空白。
倒是黄观、夏原吉两人,不卑不亢,气定神闲极了。
翰林之列,方孝孺抬眸看向两人的神态,止不住的捋须,心中暗道:“这两个读书种子,抱了一条大粗腿啊!”
“想来,殿试之后,当官运亨通呐!”
而一些不知内情的翰林,望着两人俱是面露欣赏之色,忍不住窃窃私语:“面天子之威而不改色,好的很啊!”
“乃我辈读书人之种也!”
“在下也这么想的,心有灵犀啊!”
此时,朱元璋凝眸望着一众贡生,淡淡地道:“平身!”
“来人!”
“散卷,颁策题!”
“遵旨!”
随着一声令下,早在殿外的太监鱼贯而入,手中各托着卷子,转头便分置于殿内的案牍之上了。
接着,一众贡生纷纷入座。
黄观两人提心吊胆的恭谨坐下,低头看了眼考卷,只见上书三个大字!
兴农本!
一瞬间,两人看的目瞪口呆,心里震惊极了。
卧槽!
太爷爷放的水,放的也太大了吧?!
第三百三十五章 辨认粮种,程朱理学再落败
这一刻,黄观两人心中震惊极了。
兴农本!
太爷爷这是放了多大的水啊?
不!
这岂止是放水,简直是放了四海啊!
要知道,他们这段时日,一直于地里刨食之余,挑灯苦读农政全书!
对于策论,心中可谓有万千破题之法!
身为当今陛下的太爷爷,放水放到了这个份上,我等再不把状元、榜眼之位包圆,没脸活啊!
不过……
为了我等的功名,太爷爷此举是不是太过儿戏了?
见他们面露纠结,坐于御案之上的朱元璋,一眼便看出了他们的想法,心里止不住涌起一个念头。
农政,乃是国本!
有了大孙子的农政全书,不赶紧考量南北士子治农之高低,往后这帮人当了官,天下如何粮食大丰?
至于兴农本之策论……
不过是第一关罢了!
接下来,咱还有更大的考题,要好好考你们呐!
转念一想,他目光扫向了一众贡生,淡淡地道:“莫要东张西望,消停著农之策论!”
黄观两人不敢怠慢,也不再犹豫,连忙磨墨提笔,笔走龙蛇,从容下笔。
说实话,殿试之抡才大典,不管是贡生,还是对于皇帝来说,都是一桩苦熬之事。
贡生们要在一日之内,著出一篇锦绣文章,而皇帝呢?
出于恩科之重,皇帝要坐在御案之上,连出恭也不可,须一坐一整天!
也正因如此,无数皇帝纵是正值壮年,却偏偏偷懒躲在深宫,命太监放题,打死不愿亲自坐镇抡才大典!
可眼下,朱元璋一直高坐御案,纵是直至午时,也不曾用过半点水粮!
这,就是千古之洪武皇帝朱元璋!
一直到了暮时,宫中响起三声余音悠长的钟声,也就意味着殿试的时间到了。
方孝孺不敢耽搁,忙吩咐道:“封卷!”
话音刚落,一众太监鱼贯走入殿中,穿梭在各大案牍,依着考号,开始一个个的收卷。
等把考卷放置于托盘之中,上呈御案。
照往年的规矩,是皇帝招翰林一共阅卷,再择吉日,颁发皇榜。
至于一众贡生呈卷之后,则是连忙列队,只待行礼之后,由太监们引领出宫,静候佳音。
可就在这时,朱元璋目光扫向一众贡生,淡淡地道:“今年抡才大典,当不同往日!”
“兴农本之策论乃是其一,咱还有第二个考题,要看看你们的学问如何!”
“来人!”
“把东西抬上来吧!”
“遵旨!”
说罢,殿前亲军忙是领命而去。
众人瞬间懵逼了!
啥?
策论之外,还有第二个考题?
陛下,您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
还有,这筐里装的又是什么玩意?!
正想着,片刻之后,一众殿前亲军抬着几个竹筐,迈步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