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2节

宋晟久在凉州,对瓦剌与鞑靼之事了解颇多,见朱允想要了解北方蒙古各地状况,便说道:“皇上,此法有些……违反大明律法,所以……”

朱允不解地看着宋晟,问道:“什么办法,竟还与律法有关?说吧,朕不怪你。”

宋晟肃然道:“皇上,想要更好了解瓦剌、鞑靼内部情报,最好的方法,便是派一些人深入北地,若是朝廷派出斥候探查,只能至其边缘,难以深入,纵委派蒙古旧部前去打探,怕也会为人所顾忌,难以探寻更多。”

“臣所言之人,即可毫无阻碍地进入瓦剌、鞑靼领地,也可深入各地,走南闯北,调查各方情报。若是如此,蒙古部落,将无秘密可言。”

苏幕遮听闻之后,目光中有些疑惑。

徐辉祖摇了摇头,对宋晟说道:“这世间哪里有如此人物?瓦剌、鞑靼的人又不愚蠢,如何都不会允许大明的人,在其领地中随意走动。”

宋晟抬头看着朱允,缓缓说道:“皇上,只需一支商队,便可窥遍瓦剌、鞑靼全貌!”

“商队?”

朱允认真地看着宋晟。

徐辉祖陡然一惊,对宋晟快速说道:“此事万万不可!”

宋晟看向徐辉祖,轻松地说道:“魏国公,这是我们了解瓦剌、鞑靼最好的方法。”

徐辉祖摇头,看向朱允,坚定地说道:“皇上,此事绝不可行。以国之财物,资瓦剌、鞑靼之用,乃是叛国之举。”

叛国!

宋晟眼神一暗,这个罪名很大,虽不完全属实,但商队进入北地,确实有着资敌的成分。

可对于瓦剌与鞑靼,他们只欢迎大明的商人,绝不会欢迎大明的细作与探子,甚至不会欢迎大明的官员。

商人,虽不是他们的朋友,但却拥有着他们急需的生活物资。

瓦剌、鞑靼人都很清楚商人的珍贵与重要,对于任何进入他们领地的商人,都不会杀戮,更不会抢掠,只会公平的以物易物。

这是游牧民族少有的文明。

第一百六十章 盐铁专卖与走私商人

大明江山是从蒙元手中夺过来的,在大明建国之初,朱元璋为打击北元,便对逃到塞外的蒙古残部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封锁政策。

朱元璋说了:

互市,不办了。

交易,不要了。

跑不过他们,也要封死他丫的。

很多人对于大明的经济封锁嗤之以鼻,认为没多大作用。

有这种观点的人,通常都是这样想的:

蒙古部落嘛,渴了有纯牛奶,饿了有牛羊肉,冷了有纯天然的羊皮大衣,大口喝奶,大口吃肉,大大咧咧迎着风,潇洒快活,吃穿不愁,用得着怕大明的经济封锁?

这没错,大明再封锁,也拦不住蒙古部落养牛马,也拦不住人家造娃。

可是你再怎么吃牛羊肉,也得用盐吧?

没有盐,吃东西什么味道都没有,这也就罢了,顶多委屈下味觉,不会委屈胃。

可一旦长时间不摄入盐,人的身体机能便会损坏,浑身无力,到时候别说牵羊放牧了,就是给你一根绳子,也只有被牛马拖着走的份。

蒙古不是草原便是沙漠,哪里来的盐?

就算你走了运,找到一个盐沼泽,估计也只够你一家子人吃的,想要供应庞大的蒙古部落,想都别想。

除了盐,还有铁。

别看蒙古草原多,偶尔还有几座山,可发现的铁矿不多啊,再说了,就算是挖出来铁矿,你也需要匠人吧?

总不能点个小火堆,烧石头玩,这刀子、铁锅,就烧出来了……

很不幸,蒙古部落地方很大,但盐铁这东西,奇缺。

再看中原王朝,很多朝代,都将盐铁作为一把利器,握在朝廷手中,称:

铁盐专卖。

事实上,盐铁专卖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也并不是每个朝代都专卖的。

夏、商、周等朝代并没有专门的盐业政策,只是设置了管理食盐采制的官员,允许民间自由开采,你弄出来,你自己吃也行。

一些诸侯还将盐作为贡品献给周天子。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完全开放的市场,盐的定位就是一种大家都需要的土特产。

到了春秋时期,事情就变了。

齐桓公想了想,这是个乱世,与其被人干掉,不如干掉别人,干掉别人那得需要钱,有钱才能搞军备竞赛,问题是谁能给自己捞钱。

齐桓公找到了鲍叔牙,鲍叔牙摇头,表示自己干不了,于是推荐了经济学家管仲。

管仲上来之后,实施了“官山海”政策,意思是,齐国所有的山林海泽都是官府的,食盐与矿产当然也是官府的。

管仲创造的盐政,可以说是“部分专卖制”,官府可以采盐,民间也可以开采,但是有一点,民间开采的盐,你不能拿到门口,摆个地摊就给卖了,必须卖给官府,官府统一销售。

兴盐铁之利,让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再看秦朝,其实秦朝的兴衰,自始至终都有着盐铁专卖的影子,虽然有些时候也允许地方开采食盐,官府负责征税。

国家钱不多了,那就在盐铁上加税,加个三五倍?那怎么够,十倍起步,二十倍也不封顶。

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应对匈奴,连年征战,卫青、霍去病都是这个时候的英雄,可是打仗需要钱,汉武帝一看没钱了,管管盐政吧。

一管盐,国家就有钱。

支撑起战争的钱财中,一大部分是来自于盐政专卖所得。

汉昭帝时期,“盐铁专卖”被质疑,于是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大家坐一桌子,讨论讨论,要不要继续专卖盐铁,最终,桑弘羊辩手赢了,盐铁专卖制继续使用。

到了东汉时期,位面之子刘秀废掉了食盐专卖法,允许自由开采与买卖,官府只征税。

魏晋时期,又采取了完全专卖制,榨取盐利,西晋也是一样。

可到了东晋与南北朝时期,这就有点混乱了,今天搞搞专卖,等手里有钱了,明天再换上征税制玩玩,反复无常,朝三暮四,像个小人。

到了隋唐时期,奇迹出现了。

自春秋到隋唐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盐铁专卖或征税制,在隋与唐初期消失了。

隋唐即不搞什么专卖,也不征税盐税,这绝对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存在。

开皇三年,隋文帝废除盐、铁、酒专卖,也不征税。

自开皇三年至唐景云末年,一百二十八年中,根本就不存在是盐税一说。

说程咬金是私盐贩子,不过是后世小说家的杜撰罢了。

这个时期没公盐、私盐之分,都没盐税一说,谁管你程咬金卖不卖盐?哪怕你程咬金体格好,扛着三百斤盐在路口卖,也没人会把他抓牢里去。

唐朝开征盐税,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估计是给杨贵妃买了太多胭脂水粉,没钱养老婆了,所以在开元十年,弄了点盐税。

唐代盐税很重,其收入一度成为了国库支柱。如在大历末年,全年财政一千二百万贯,盐税便有六百万贯,可谓支撑着半个天下。

到了北宋时期,出现了“折中法”,让商人来负责向边疆运粮,然后给商人发放“交引”,商人拿着这“交引”回到京师,开个证明,之后到盐场领取食盐,然后拿出去卖。

南宋时期,“六贼”之一的蔡京开创性地提出了盐引法,一式两份,一份是存根,一份是凭证。商人拿钱来买盐引,然后去领盐去卖。

盐引法强化了对盐商的控制,对朝廷有好处,所以后面的朝代也基本上拿过来用。

蒙元也用的是盐引制,只不过这些人也不知道咋想的,估计是盐吃多了,拼命地涨价,一开始,一盐引也就是九贯钱,过了三十年,一盐引便涨到了一百五十贯,换下下来,一斤盐需要三四百文。

元末时期,虽然陈友谅是打渔的,朱元璋是种田的,但他们都和张士诚一样,是卖盐的。

比如朱元璋,虽然他自己不背着麻袋去卖盐,但背后有着一大批盐商支持着,要不然你以为哪里来那么多经费打仗……

朱元璋坚持的是盐引制,到朱允这里,还是盐引制。

商贾想要贩卖盐,需要遵循“开中之法”与“盐引制”,朝廷在地图上画个圈,只要商贾往圈里运输一定粮食,那官方就给你盐引,你用盐引领取了盐,记得别乱跑,也别在路口蹲着了,去官府指定的位置卖盐。

所以,对于这个时期的蒙古部落而言,想要走正常贸易,拿到中原的盐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除非,走私!

而宋晟所言的商人,其实是走私商人。

朱允盘算着,用这些本该杀头的人去搜集蒙古部落的情报,到底可不可行……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界寺高僧的觉悟

走私商人,在这件事上,确实是有用武之地。

徐辉祖虽然反对坚决,但架不住朱允忽悠,加上他自己也没办法取得更多情报,总不能派人去抓舌头吧。

万一舌头抓多了,瓦剌、鞑靼不内讧,团结起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宋爱卿,你可有合适人选?”

朱允打定了主意,安排几个走私商队去摸摸瓦剌与鞑靼的底,如果他们在内讧,卖点盐铁给他们,也好增加点力气,砍起人来也能一刀砍死,于大明没什么损失。

如果他们已经内讧完了,团结对外,那也没事,几个商队而已,供应不了他们吃多久,但大明却可以早点准备,该整修城墙的去整修,该增加兵力的地方就增加点兵。

没有情报,一抹黑,这让朱允很是不爽。

宋晟犹豫了下,说道:“皇上,臣在镇守西凉时,听闻山西太谷县有商人名为常千里,手中存有大量食盐,其家财百万,有走关门道。”

走关门道,即走私轻车熟路,打通了各种门路。

朱允无奈地摇了摇头,道:“好啊,山西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均未曾禀告过这件事,看来他们与那常千里,也算是认识了?”

私盐贩子,人家虽然卖的是私盐,但走的路,可不是翻山越岭的山路,很可能是堂堂正正,笑嘻嘻地从城门口走出去的。

出了城,说不得还会与守门官告个别,挥挥手,然后再上路。

一直没有人将这件事告诉朝廷,那一定是张不开嘴了。

有嘴却发不出声,不是哑巴或声带坏了,那只能是被堵住了嘴。

堵住嘴的,是金银。

宋晟见朱允发怒,连忙跪了下来,说道:“皇上,臣也只是听闻。”

朱允挥了挥手,示意宋晟站起来。

此事,极有可能是真的。

寻常时候,纵然是空穴来风,也吹不出五里路去,可宋晟所在的西凉,距离山西太谷县,足足有两千路。

这需要多大的风,才能将这名声吹过去?

这股风,不仅等级高,还很持久,一吹就是多少年。

“这笔账,暂且记下,朕会安排安全局的人去一趟山西,你把知道的事情,全部都告诉刘长阁。”

朱允压下了愤怒,决定让安全局的人好好调查调查山西官场,看看都是谁参与了走私。走私这种事,恐不止是山西一地,边关要地,怕是少不了这些勾当!

处理完一干政务之后,已至傍晚。

朱允返回坤宁宫,却见宁妃、淑妃、骆才人与马恩慧都在,不由有些奇怪。

见礼之后,马恩慧便笑着解释道:“皇上,天界寺的道源主持入宫礼佛,言说昨日天界寺出现神光,乃是祥兆,希望太后与皇上亲临。”

首节上一节112/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