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 第416节

“可惜他近年醉心科学,越来越不肯在诗词上花心思了。”说着他叹口气道:

“这首打油诗尖刻有余,美感不足,到底该不该收录进《初见集》中呢,小僧好生苦恼啊……”

听得那田通判嘴角直抽抽,他没想到那八品小官儿居然是诗坛的盟主,万千少年少女的偶像赵昊。

这要是被收录进《初见集》中,自己岂不是要遗臭万年了?

其实不收录进去,怕是也要成为赵公子佳话趣闻中。蠢不可及的反派了。

田通判感觉自己都不能呼吸了。

可这才哪到哪?他又听那些官员们兴奋的议论起来。

“那他岂不就是一门五进士的科学赵公子?”

“可不是吗。他还是西山公司的大股东,长公主的干儿子,连小阁老都得下跪的男孩啊!”

官员们默默与田通判拉开了距离,居然惹到如此豪横的少年,这厮日后怕是要倒大霉了。

田通判吓得脸色铁青,牙根子都微微打颤,他是真担心自己会走不出昆山去。

可还没完,官员们又在他伤口上继续撒盐。

“哎呀,水泥就是他发明的!”有人忽然大叫一声。

今日他们都见识过那水泥混凝土的大堤,是何等的神奇了。连素来心静如水的巡抚大人都趴在上头好一个馋,更别说他们这些渴望升迁的官员了。

和江南公司搞好关系,已经是所有官员共同的心愿了。这田柏光居然惹了赵公子,这辈子都别指望能沾水泥的光了。

田通判双膝一软,瘫坐下来,感觉整个人生都没了光。

……

后殿清风徐徐,赵昊跟着父亲行礼之后,林润便命二人就坐。

林中丞坐在冲门的主座上,赵守正在他左手作陪,赵昊自然甘陪末座,跟林巡抚坐了个面对面。

林润打量着赵昊,见这孩子唇红齿白、目似朗星,就像是观世音旁的善财童子一般。

年轻的过分。

赵昊也偷眼打量着林润,只觉此人与那雪浪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也分不出哪个更好看来。

硬要分个高下的话,他会把票投给林润。因为雪浪太烦,而且没有头发。

对着晚辈,林润就没那么严肃了,一边用餐一边笑着跟赵昊谈谈诗、品品词,问问他是怎么上天的。

还有赵守正从旁捧哏凑趣,席间气氛倒是很不错。

吃得差不多了,林润看一眼赵守正道:“你不用在这儿陪着了,去敬一圈酒吧,省得人家说长道短。”

“不打紧,陪中丞要紧。”赵守正巍然不动。

赵昊心说这位爷整天让县里人捧着哄着,已经彻底没眼力劲了。看不出林润是想单独跟我说两句吗?

“父亲去吧,这里有我陪着就好。”赵昊给他递个眼色。

“哦哦,好。”赵守正这才恍然,赶紧起身告退。

殿中只剩下赵昊和林润两人,殿门也缓缓关上。

……

后殿中,林润呷一口杯中的素酒,开门见山问道:“请问小友,江南公司的水泥是否外销?”

“回中丞,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目前水泥不外销,只能由江南公司来负责施工。”赵昊微笑答道。

“类似昆开司的模式?”林润幽幽问道。

“这可不一定,能收现银当然最好。”从林润点名让他陪同那刻起,赵昊就知道这是一场地方最高长官对江南公司的审视。

一个弄不好,就会影响到江南公司的发展甚至生存,由不得赵昊不谨慎对待。

“这样啊。”林润点点头,他是大明目光最敏锐的官员。

虽然赵昊这样说,但林润敢打赌,各县势必都愿意复制昆山模式。

上百万两的工程款,哪个县能掏的出来?就算掏的出来,谁愿意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当然是选择用圩出来的土地抵债啦。怎么可能会有例外呢?

这让林润忽然一阵阵后脊发凉,他意识到再过个十年八年,整个江南怕都要成了江南公司的天下。

他们非但将江南的水利工程,全都拢在手中,还顺势掌握了各县几十万亩的土地。并且通过一个个开发公司,把官府和士绅拉上了他们的船。

到那时,江南公司可就真是名副其实了。恐怕连应天巡抚说的话,都不如江南公司好使了。

这一认知让林润有些不安。但他接下来要做的事,还需要赵昊和江南公司配合,也只能先压下心中的远虑,先解决眼前的近忧再说。

便见林中丞微笑道:“那本院给你介绍个大生意,我准备彻底整治太湖水患,你可愿意承包这个工程?”

第二百一十章 林巡抚越说越离谱

后殿中。

赵昊还不知道,江南公司方才在鬼门关上打了个圈。要不是林润还有更要紧的对手,说不定会当场命他交出水泥配方。

这是目前的赵昊完全无法抵挡的。林润只需要派一支军队,接管西山岛即可。莫非他的枪手营,还真敢跟朝廷的军队火并不成?

到时水泥的秘密自然无所遁形,江南公司也就没了这样开疆拓土的利器。

对林润心思毫无察觉的赵公子,还在寻思要不要接下这个大工程。

他当然是愿意的,这样一下就能把整个苏松,都纳入到江南公司的体系中。

但赵昊脸上却没露出任何喜色,而是一脸坦诚笑道:“这种事,中丞得跟华董事长商量了。晚辈的兴趣只在科学上,不懂商业上的事情。”

这回答并不出林润意外。

知道赵公子只有两个点的股份后,他就不觉的这少年在江南公司能有多大话语权了。

在林中丞看来,华家王家那帮士绅才是江南公司真正的话事人。而赵公子,不过是因为发明了水泥,加上他父亲和干娘身份,才被他们纳入小圈子里的。

这也是林润没把赵昊当成对手的重要原因。他要是知道赵公子才是江南公司真正的主人,恐怕手头上多大事都得搁下来,先把这妖孽办了再说。

一个十几岁大的孩子竟有鲸吞江南之能,让他长大了还了得,恐怕整个大明都不够他折腾的。

一念之差,他放过了赵昊,也暂时放过了江南公司。

之后十年的历任应天巡抚,再无一人有林润这般眼光。等到十年后,再有巡抚意识到这点时,江南公司大势已成,那位中丞大人也只能徒呼奈何、伏低做小了。

可见这世上但凡能成大事者,都必有大运加身,否则任他有通天之能,也只能落个功败垂成的下场。

……

林润信了赵昊的鬼话,自然不再强求,只请他跟那华太师通通气。告诉华董事长,自己改日会登门拜访,详谈此事。

就在赵昊以为,审查应该要结束时,却听林中丞悠悠说道:

“解决水患,永远是堵不如疏。若不疏通整个流域,昆山县的大堤修的再高,也早晚有被淹的风险。”

“这个中丞不必担心,潘中丞给我们设计了预案。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马上可以在大堤上起一道临时的子堤,除非苏州城都沉了水,不然我们就是安全的。”

“你这是以邻为壑了。”林润指指他,笑骂一声道:“我看是憋着劲儿要报复吴江和华亭吧。”

“我们可没这种想法,他们倒是年年以邻为壑,把我们淹的够呛。”赵昊笑笑道:“总不能只许他们做初一,不许我们做十五吧?”

“要彻底解决太湖水患,不能学鲧,而要学大禹,将各条水道都疏通开才行。”便听林润沉声说道。

“中丞英明。我们昆山肯定支持,昆开司也准备在修吴淞江南堤时,按照潘中丞设计的方案采取拓宽河道、裁弯取直、束水冲沙三途并举之法,将吴淞江在昆山县的过水能力提高一倍!”

“此举固然值得嘉许,可光你们昆山折腾有什么用?”林润哭笑不得道:“而且你们这样搞完,别的县的水灾会更严重了好吧!”

昆山地势低洼,素来就是整个苏松的泄洪区。这要是把昆山全都用堤坝围起来,太湖倾泻而来的洪水去哪?只能淹别处了。

“这也怪不得我们。”赵昊两手一摊,一脸无辜道:“之前潘中丞给了个方案,从吴江挖一条太浦河分洪,可吴江、华亭都不干。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费工费力建大堤了。”

“本官此行,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来的。”林润一摆手,沉声道:“接下来,我会去松江,看看能不能动员他们放弃一部分圩田,让本院来疏通吴淞江下游。”

“那太好了。”赵昊献上诚挚的祝福道:“中丞大人出马,肯定没问题的!”

“没那么容易。”却见林润苦笑一声,叹息道:“松江的地大半是徐阁老家的,剩下小半也都紧跟着徐家,只要徐阁老不点头,这事儿就办不成。”

“……”赵昊怪异的瞥一眼林中丞,心说你跟我小孩子家家的说这个干嘛。

是,我们过去有些误会。但现在本公子和徐阁老现在好着呢,他儿子给我打工,孙子跟我学习,我可不想趟这浑水……

“但这块硬骨头,不啃又不行。”林润却不管他,继续自顾自道:“本院上任后,一直力推江南均粮、官民一则,迄今已经完成了九府之地,唯有松江一府尚未清丈。”

“本院屡次命松江知府清丈田亩,但都被以各种理由推诿过去。各府全都看着松江,他们一日不完成清丈,所谓‘江南均粮、官民一则’,就永远无法实现。”

赵昊点点头,恍然生出种亲历历史之感。

他这才意识到,大明的赋税改革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国家穷困不堪,国库比赵公子的脸还干净,大明朝的税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不改得死的地步。

这时候,江西已经开始试行一条鞭法。各省也都在进行不同的税改尝试,所有有见识、有担当的官员都在摸索着该如何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减少百姓逃亡。

而税改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占天下三分之一赋税的江南,只要江南能改好,则全国也可以顺利推行,大明朝就能续上这口气,再延祚个百八十年。

江南改不好,则亡国就在眼前了。

所以林润和他的前任,一直在寻找最合适江南的新税制。经过几任应天巡抚的不断尝试,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改革之路官民一则,均田均粮!

所谓‘官民一则、均田均粮’有两重意思,一是把原先属于国家的官田,和民田一视同仁,按照同样的标准交税纳粮。

二是将税赋以及耗羡,全都摊入田亩中。有田始有赋,田多则赋重,田少则赋轻,无田则无赋。

这样一来,百姓国家都会大大得利,却唯独会损害豪强地主的利益。

第二百一十一章 赵公子被安排上了

为何如此?

因为天下田地分官田民田两种,而朝廷的收入,也主要来自对官田和民田的征税。

其中,官田税重数倍于民田。

苏松之所以税赋重于全国其它地区,并非是朝廷歧视性征收。而是因为国初,盘踞苏松的张士诚败亡后,他和部下的田地都被收为了官田。

苏松官田的比例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税赋自然也就远超全国平均。

国初时,官田税重到什么程度?

哪怕风调雨顺,租种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税后,所剩不过半年的口粮而已。

虽然从宣德年间,朝廷就不断的给官田减税,但负担依然过于沉重。

老百姓卖儿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要么大面积逃亡抛荒。昆山县几十万亩的抛荒田就是这么来的。

官田被抛荒,朝廷自然也就没有税收。

另一边民田的情况也不乐观。

虽然民田仅十税一,负担轻很多。可如今却已经被大户兼并殆尽,而大户们有投献、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等等无数种方法来逃避税赋,官府一样收不上税来。

结果导致苏松空有重赋之名,却无重赋之实。

其余各府各省也有样学样,朝廷的收入锐减,自然会爆发严重的财政危机。

首节上一节416/11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