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 第311节

……

知道今天家里忙乱,江雪迎又说了会儿话,便谢绝了赵昊留饭,告辞离去了。

送走江雪迎,赵昊让高武将他爹喊来。

高铁匠已经从蔡家巷搬进了府里,就跟高武住一屋,不一会儿便红光满面而来。

将养了一年多,日子又过得富裕舒心,老铁匠整个人都胖了一圈,看上去年轻了好几岁。

“公子,你找小老儿?”高铁匠大声问道。

“老伯快坐。”赵昊笑着起身相迎道:“我已经跟工部谈妥了,在苏州建一个火器研究所。这个所隶属于军器局,并且局里会调拨十到二十名工匠给我。”

说着他朝高铁匠笑笑道:“你就是本所的首席工匠了。”

“哎啊,这怎么使得?”高铁匠忙摇摇头道:“老朽其实就会打枪管,这么大的名头咱可当不得。”

“有什么当不得?无品无级就是好听而已。当然,拿得也多些。”赵昊摇头笑道:“一个月给你开五十两可好啊?”

“太多了,太多了……”高老汉连忙摆手道:“光味极鲜的分红,就够我们爷俩吃几辈子了。更别说公子给高武的更多。再拿公子一文钱,那还叫个人吗?”

说着他呵呵一笑道:“公子能让小老儿重新过过打铁的瘾,比什么都强。”

高武嘴唇嗫喏几下,想说啥又说不出口。

“放心,首席工匠是把关的监工,你爹捞不着抡几锤子的。”赵昊和他的高大哥可谓心有灵犀,马上善解人意道。

高武便松了口气,朝赵昊狰狞一笑。

“给你就拿着。再说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工匠有个盼头。”赵昊笑着向高老汉解释一句。

“老伯还能干几年?等你一退,下一任首席工匠,还不是从他们中间产生?”

“哦。”高老汉明白了。“这就像给驴子前头钓个萝卜,哄着他们好好干活。”

“那不一样,我这萝卜真能吃到。”赵昊哈哈一笑道:“不过你先别着急去县里,就在金陵重新盘个铁匠铺。然后到军器局挑二十个工匠,先不打枪管,给我打抗洪用的锄头、铁锨、大铁钉子之类……这些你比我懂,先开炉打着。回头昆山缺什么,我再开列清单给你。”

“等忙过这一阵,我看看哪里适合建所,你们再搬过去。”

“成,都听公子安排。”能重新抡起心爱的大铁锤,高老汉干劲十足。

……

午饭后,赵公子顾不上午休,便来到后院。

赵府是个五进深的大宅子,后罩院一排七间平房。

其中三间住着跟他南下的三十三名学生。另外两间住着二十名北京来的管事。府上原先的下人只能挤到余下两间里去。

外头还在下雨,赵昊命张鉴将学生们集中到中央一间房中。

满满当当一屋子的学生,神情激动的看着赵昊。老师终于想起我们了……

赵公子心中不禁一阵惭愧,本公子都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

那就点个名吧。

赵昊让张鉴拿来花名册,挨个点起名字。

大部分学生的名字,赵公子都没听过。

不过也有两个意外之喜邢云路和吴中行,这两位隆庆五年的进士,主动跑到了赵公子的碗里来。

尤其是那邢云路,后来可是很有名的天文家。

当然,他现在还是个不到二十岁的监生,估计在天文学上也没什么造诣。

不过本公子不怕没造诣,只怕没天赋……回头让贝培嘉好好教教他就是。

三十来名学生中,能有两个未来的进士,赵昊已经很满意了。要是本来都能考上,何必高薪请李贽来教他们?

李贽唯恐东家变卦,因此在教学上十分积极。

南下的路上他便把学生们集中在一条船上,每天教导他们赵公子独创的‘科学制艺法’!

其实就是李贽发明的那套‘八股应试宝典’,被赵昊以五千两银子买断了版权。

李贽何其洒脱?只要给钱,他连节操都可以卖掉。非但欣然同意,还主动宣称这法子是赵公子所创。他那五个弟子,都是学了‘科学制艺法’才都高中的。

何况,除了投机取巧之外,李贽的学养也是极其深厚,讲台魅力更当世无两……否则也不会在十几年后成为风靡大明,令万人空巷的大众偶像。

在国子监时,李贽只能照本宣科。敢多说一句,都会遭到上司的呵斥。

来到赵昊手下,获得了绝对自由,他被压抑的灵魂终于无拘无束,讲课妙趣横生、天马行空。把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

他们每天跟着李老师黎明即起,如痴如狂的大声背诵范文!在船上,在赵府,从没中断过……

害得赵公子每天早早被吵起来,却又发作不得。

学生们用功,当老师的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能泼冷水呢?

……

“请老师训话!”担任助教的张鉴沉声喝道。

哗啦一下,所有学生停止了腰杆,做凝神倾听状。

“大家到我门下已经两个月了。”便听赵老师义正言辞道:“为师现在要给你们上第一节课实践出真知!”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清自己的缺陷和短处,找到进步的方向。”

“不管你将来想当个科学家,还是以仕途为目标,为师都不想培养出一群只知空谈阔论,问何不食肉糜的废物来。”

“所以为师为你们安排了一次试炼,明日我们将赶赴水灾中的昆山县,了解民生疾苦,看看你们这些读了十几年的书的人,能不能胜任一个小吏的工作;能不能为抗洪救灾出一份力。”

“到了昆山就等于上了战场,谁敢消极怠工或者临阵脱逃,立即逐出师门!”说着他凌厉的目光扫过一众学生,沉声道:

“有不愿意去的,现在可以举手,为师绝不勉强。”

学生们哪受得了这份刺激?他们最差也是秀才,其中还有举人,还能连个区区小吏都不如?

赵老师也小瞧我们了!

自然无人举手退出,都憋着劲儿要让老师刮目相看。

“好,收拾一下,明早出发。”赵昊满意的点点头。年轻就是好,还有热血在胸中。

第三十四章 史上最强知县班子

第二天,依然大雨如注。

跟随赵守正赶赴昆山的百余人,分乘两条官船,从江东门码头出发,顺流直下镇江。

还有一百来家眷和随从,以及体弱生病者都被留在了金陵,待到昆山状况好转再去汇合。

此时,赵家父子和徐渭、吴承恩两位幕友,正在抓紧时间进行人员分配。只有所有都明确了职责,到了县里才能第一时间各司其职,尽快投入抗洪当中。

于是先定下了两位幕友的分工。

徐渭长得胖,能力强,不管他不愿意,被分派肩负书启和刑名两项重任。

书启幕友主要负责替幕主起草给上司的禀帖,给同僚的信函之类。

另外赵守正还需要定期考察县学童生的学业,因此老徐还得给他出考题并且批试卷……

至于‘刑名’这位置非但要精通律例、法令、成例及公文程式和办案顺序。而且还要是人精,非但要比犯人精,还得比下头的胥吏精,这样才能防止大老爷被下头人骗了。

这还真只有徐文长能干的好。

别看吴承恩是个浪漫的玄幻作家,在书里头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在真实世界中,他又莽又直,头铁的很。

否则也不至于为救最多撤职查办的归有光,就领着县民冲击巡抚衙门从兴化到杭州足足二百里路啊!这老先生居然带着老百姓步行走了几天几夜,结果还没到杭州城,省里先把归有光给放了。

秋后算账时,他自己却因为煽动暴乱先被抓了起来……

所以深思熟虑之后,赵昊决定还是不要让作家跟犯罪分子打交道的好。

而是让他分管钱粮重任,但凡钱粮奏效、地丁人口、门牌清册、田地丈量、开仓赈济、杂税征收这一类差事,都是他的任务。

吴承恩精于书算,谙熟这里头的门门道道,担下这份差事自然不在话下。

至于账房的工作,赵昊亲自担了下来。由他这个衙内来管衙门内的一应收支,自然再合适不过。

毕竟只有他绝对不会贪他老子的钱,换了别人都要担嫌疑的。

当然最后的工作,八成还是得马秘书来干……

……

然后便是签押房的人员配置。

除了负总责的稿签大爷之外,还得有一个负责公文核稿送签的‘发审’。

以及两个陪着大老爷升堂的‘值堂’,这两位主要负责协助老爷审案。他们要在升堂前做好功课,升堂时帮老爷长着心眼,之后还要留神检查刑房书吏递上来的案卷中,有无遗漏卖供的问题。检查没问题了,才会送去刑幕那里处理。

另外还有个负责用印的,一个负责文移归档的‘号件’,两个负责抄写誊正的‘书禀’,全都各有各的门道,不学上一阵子根本没法上手。

哪怕那用印的,看似是个没得感情的盖章机器,但老爷的印章讲究极多。比如平时用朱印、国丧用蓝印、祭祀用水印、考榜用正斜印、税契用接缝印……还有什么半边印、中斜印、天正印之类,林林总总几十种花头。

盖错了轻则让大老爷丢人,重则是要连累知县丢了乌纱的。所以必须由专业人士专司用印。

赵昊这边能写会算、头脑机灵的人才虽多,问题是却没有一个懂这行的。

吴承恩便说自己暂时担纲稿签大爷的重任。

人数众多的签押房帮办文员,则由赵昊的学生们充任想要进签押房,起码的条件是有一手漂亮的楷书,读书人自然有优势。

而且他们也愿意干这个乡试会试第二场,可都是考的公文写作。在签押房里历练上一年半载,大比时这就是优势。

所以吴承恩还得负责把这些读书人的公文写作教出来,可想而知,《西游记》又要停更很长时间了。

徐渭很是不爽,有心想帮吴承恩推掉肩上的重担,让他好有精力写作。

可又怕得罪了明灯,让老吴再半年憋个黑水河出来。那还不如不看呢。

徐渭便让人意外的,将稿签工作揽了过去。

这下他身兼书启、刑名、稿签三项重任,一下成了整个衙门里任务最繁重的人。

徐文长这一反常之举,让赵昊和吴承恩莫名其妙,不知他到底打得什么主意?

接着是两个门政的人选。这个职位虽然重要,但专业要求就没签押房那么高了。

只要知道利害、口齿伶俐、模样光鲜、略有急智即可胜任。

“门政的话让俞闷带个我的管事上吧。”赵昊便笑道:“他干过西山公司的大堂经理,迎来送往,高接低挡这活熟得很。”

还有那些盯着钱漕、仓库、马号、监狱、府衙等地的外差,赵昊带来的管事们稍加培训便足以胜任。

最后还有个管厨的差事,这可是个肥差。

因为从唐太宗开始,各级衙门都是管饭的,管饭的地方名曰‘食堂’。县衙里的官吏差役,再加上数以百计的白役……也就是临时工,加起来足有两三百号人。

这么多人一天三顿吃喝,里头的油水可想而知,当然得派个信得过的人的盯着。

虽然赵公子看不上那点花头,却也绝对不愿意被人当成可以随便揩油的傻子。

于是他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范大同。

……

最后是县太爷掌握的武装力量。

首节上一节311/11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