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 第121节

所以他将自己的先进经验,复制到了大侄子身上。等到赵士禧这厮把头发扎成大人样,登时就像大了好几岁。

你说,老哥哥老嫂子看了他这样,能不欣慰的直抹泪吗?

“好好,这孩子终于有个大人样了。”常氏对赵昊最后一点不放心,也彻底烟消云散,只是心中未免嘀咕道:‘就是把孩子的脸,给冻成猴屁股了……’

第六十二章 赵家传统技能

赵锦又跟三阳喝了酒,祝他们来年高中,春风得意,然后众人便一起敬赵中丞鹏程万里,抚安齐民!

听到‘抚安齐民’四个字,赵锦只觉一阵热血上头,仿佛达到了人生巅峰。

‘这世上又有谁能想到,咱这个贼配军,也有当上一省巡抚的一天呢?’赵中丞心中暗暗激动,严肃的脸上便荡漾起一抹志得意满的微笑。

赵士禧一直不敢吭声,此时瞥见父亲心情大好,这才壮着胆子站起身,端着酒杯道:“儿子也敬父亲一杯酒,从前都是我不懂事,惹父亲生气了。”

“……”赵锦闻言,深深看一眼腰背挺直、精神抖擞的的儿子。不由鼻子一酸,眼眶就湿了。

这,这,这孩子真的变了,懂事了!

他忙深吸口气,点点头,接过酒杯,仰头喝下。然后使劲拍着赵昊的肩膀,对小弟弟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

见不成器的东西表现的这么好,赵昊便好人做到底,准了他一晚上的假,让老哥哥和儿子尽量多呆一会儿。

待到规规矩矩目送着赵昊他们回去西院,赵士禧捏了捏藏在袖中的一千两会票,激动的不能自已今晚,本少爷要把它通通花光,狠狠报复这段日子的苦难!

但在这之前,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他一定要趁这次机会,逃离赵阎王和高无常的魔爪……

按捺住立即出去潇洒的冲动,赵士禧转回正房,对正在与老妻说话的赵锦请求道:“爹,我想跟你去贵州。”

“嗯?”赵锦闻言一愣,旋即摇头道:“那地方有瘴气,你还小,去不得。”

“那让我跟我娘回家吧。”赵士禧只好退而求其次道:“我保证回去后好好读书。”

常氏闻言明显心动,也看着丈夫。丈夫不在京里了,她本就计划转过年去,便带着儿子回老家的。

“不行。”却听赵锦断然道:

“你这才刚好了几天?要是离开了你叔叔的视线,八成要故态复萌的。”

“爹,我保证不会的……”没了赵阎王在眼前,赵士禧终于敢哭丧着脸控诉道:

“我求求你了,我受不了了,天天被关在院子里出操练拳,吃大锅饭、睡大通铺,连上个茅房都得打报告,我他妈都快忘了自己是巡抚的公子了。”

说着,他下意识给了自己一耳光,然后哭道:“你看,我现在一说脏话,就不受控制的给自己一耳光,爹啊,我都快坐下病了。”

老嫂子闻言不忍心的落了泪,赵锦却冷哼一声道:“这都是为了你好,知道吗?不让你出门,是让你跟那帮狐朋狗友彻底断掉。天天出操练拳,是为了改掉你吊儿郎当的惫懒样,让你变成真正的男子汉!”

“至于为何要吃大锅饭、睡大通铺,还有连上茅房都要打报告,那都是为了改掉你的公子脾气。”赵锦略一猜测,又接着道:“说脏话自己掌嘴就对了,总比到处给我赵家丢人强!”

“你就光向着叔叔说话,”常氏终于忍不住埋怨一句:“就这么甩给别人不管,任他自生自灭?”

“嗯嗯……”赵士禧忙使劲点头,泪眼汪汪。

“老夫怎么会任他自生自灭?”赵锦长叹一声,一脸不被理解的酸楚道:

“你想过没有,老夫这把年纪了,舒舒服服当个光禄卿不好吗?干嘛要去穷山恶水的贵州,去跟那些没开化的苗人打交道?”

“你不是做梦都想当巡抚吗?”常氏小声嘟囔一句。

“那是一部分原因。”赵锦不由嘴角一抽,对这个不会说话的老婆子,也是无可奈何。只好直说道:

“还有个原因,是这厮念书不成器!老夫盘算着去贵州多立功劳,看看能不能给他挣个锦衣百户之类的荫袭,也好让他将来孬好有口饭吃。”

顿一顿,他又对老伴语重心长道:“现在明白我和我贤弟的一片苦心了吧?”

本来按说文武泾渭分明的,但自土木堡以后,给文官子弟荫世袭武职的情况便越来越多。兵部、督、抚、兵备道等,但凡跟军队沾上边的文官,都有机会让子孙荫个锦衣卫百户之类的武职,就连徐阶、高拱、张居正都不能免俗。

毕竟这样等于,让后世子子孙孙都端上了铁饭碗。占便宜没够的大明文官,怎能只让武将专美?

其实,人家赵昊根本没往这上头想,他不过是想让高武用戚家军的模式,把那不成器的东西给整治服帖了而已。

只是之前他在老哥哥这里,已经烙下了深谋远虑的智者印象。

因此赵锦不由也像三阳那样,脑补他这些举动后的深意,然后自行领悟出了这些道理而已……

没这点本事,怎么好意思给三阳当师伯?

……

听说能让儿子世世代代端上铁饭碗,常氏闻言这个激动啊。

在家的大儿子八成能荫上文官,不用操心。她唯一操心的,就是这个一无是处的二儿子,将来可怎么营生啊?

现在听了丈夫的安排,她登时开心的直抹泪道:“你们兄弟俩嘴真紧,有这种打算不早说。”

“我昨天任命才下来,怎么早说?”赵锦哼一声道:“但这不成器的东西底子这么差,不让贤弟狠狠操练上几年,就是荫了官,他也过不了兵部的考试!”

常氏一听,那可了不得!

要是丈夫拼死拼活挣来的功名,让儿子因为不成器给丢了,那她非得活活气死不行……

想到这,常氏便拉下脸来对儿子道:“禧娃啊,这么长时间你都坚持下来了,娘相信你一定没问题的。”

顿一顿,她又狠下心道:“娘决定了,我跟你爹一起南下,省得我在这里,还让你总是心有指望。”

所以说这女人真狠下心了,基本就没男人什么事儿了。

“好,夫人终于明白了一回。”赵锦闻言大喜,马上拍板道:“你可以跟我乘官船南下,然后老夫拜托扬州的老叔祖,安排你回老家。”

然后赵锦对如丧考妣的赵士禧沉声强调道:“为父已经拜托你叔父,把你当成自己的儿子严加管教,直到你进国子监念书为止。你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叔父,听明白了吗?”

“哦……”赵士禧摇摇欲坠,有气无力地问道:“那我什么时候能去国子监念书?”

“等为父给你挣到恩荫的时候。”

“那你什么时候能给我挣到恩荫?”

“最快也得三年吧……”

赵士禧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

等他醒来时,已经回到了熟悉的大通铺。

闻着蔡家巷汉子们浓浓的脚臭味,摸着怀里有些卷边的会票,赵士禧默默的淌下了眼泪。

居然趁着本公子昏迷,直接把我扛回魔窟了,这还是亲爹亲娘吗?

至少,也得让我把那一千两花出去吧……

难道这钱,就花不出去了吗?

夭寿啊!

第六十三章 四大金刚

让余鹏将儿子扛过来之后,赵锦也跟着到了西院,上炕跟赵昊单独说话。

他先将赵士禧和赵士祯都托付给赵昊,满脸歉疚道:“愚兄欠贤弟的,是彻底还也还不完了,便再厚颜拜托你一次……这两个孩子跟着谁我也不放心,还请贤弟切莫嫌弃,替我管教他们几年吧。”

不用赵锦说,赵昊都不会放赵士祯走的,虽然还要再搭上赵士禧这个废柴,但这世上哪有光享受好处,不承担义务的?

就当是正负相抵好了。

“还有件事,也得麻烦贤弟。”待赵昊应下,赵锦又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郑重其事的交给他道:“过年时,徐阁老要在灵济宫中开讲心学,这是我师门大事,也是王学成为大明又一显学的标志。”

赵昊接过那信封一看,里头是一封请柬还有一摞稿纸。

便听赵锦接着道:“愚兄原本是这场讲学的组织者之一,并且会上台讲解《传习录》中重要的两篇谈话记录。”赵锦是王阳明的关门弟子,论起辈分来,徐阁老还得喊他声师叔呢。

“哥哥的意思是?”赵昊不解的看着赵锦。

“愚兄已经亲自向元辅解释过了,届时由你替我出席讲学。”便听赵锦出人意料道。

“去坐坐没问题,可讲话还是免了吧……”赵昊不禁直摆手。

“贤弟不必担心,讲稿愚兄已经写好,你只需要稍加整理,照本宣科即可。”赵锦握了下赵昊的手,他相信以贤弟的睿智应该明白,这对一个初生的学术门派意味着什么。便轻描淡写道:“我知道你不信心学,但不管你想宣扬什么学派,在学界有足够的名气都是前提。”

“嗯,多谢兄长费心。”赵昊感动的点点头道:“放心吧,我不会给你惹麻烦的。”

显然老哥哥这阵子,虽然一直忙的不着家,却一直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

只要自己能在灵济宫上台,科学无人问津的局面,必将大为改观。

所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说得就是两人的关系吧。

“哈哈哈不要紧。你只管放手去干,丢掉稿子按自己的意思说也行!”赵锦却大大方方一摆手道:“反正我远在贵州,他们也无可奈何。”

“好。”赵昊心说我倒是很想去砸砸场子。可那是徐阁老的场子啊,借我个胆子也不敢捣乱啊……

……

今天时间非常紧,赵锦将事情交代完,就急着要回去东院收拾行李。

他如今身份贵重,行李也随着多了许多。

虽然大都用不着中丞大人动手,但总有些书籍、文移之类的物品,还是亲自整理过才好放心。

听到老哥哥随口感叹余鹏虽然机灵,但终究识字太少。赵昊略一寻思,便提醒道:

“说起来,哥哥如今巡抚一省,需要有得力的幕僚了。”

“可不是吗。”赵锦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可惜愚兄跟脚太浅,夹带中无人可用,只能先这样上任,委托几位同年帮忙慢慢物色了。”

“我给你推荐几个人吧。”赵昊笑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名字道:

“这几位都是久在幕府、谙熟兵事的智囊。四者得其二,便可帮哥哥将贵州的事情整的明明白白。”

见赵昊如此推崇,赵锦如获至宝的接过纸张一看,只见上头写着‘徐渭、茅坤、沈明臣、郑若曾’,不由倒吸口冷气道:“这些都是胡汝贞当年的幕僚吧?”

“不错,这些人都是有雄才伟略的,如今全都因为胡汝贞的缘故被抑乡里,郁郁不得志。”赵昊点点头,这四位正是当年抗倭总指挥胡宗宪,庞大幕僚天团中的四大台柱子。他微笑看着赵锦道:“哥哥敢用乎?”

“那有什么不敢用的?胡汝贞是抗倭的大功臣,只是受严世蕃牵连罢了。这都已经是隆庆朝了,谁还去翻前朝的旧账?”赵锦寻思片刻,一拍脑门,哈哈笑道:

“也只有这种时候,这些大军师才能为我所用。等再过两年,风波彻底过去,他们必为督抚阁老争相延揽,哪还轮得着咱兄弟挑肥拣瘦?”

一省巡抚可便宜行事,能担待的人和事,甚至比六部尚书还多,所以才会被称为封疆大吏。

“哥哥已经有封疆的气度了。”赵昊笑着竖起大拇指道:

“就是要趁着这种时候,把他们都弄到你幕中。哪怕一时用不了这么多人呢?先养着就是,说不定什么时候,我还得管你借人哩。”

“成,就按你说的办,也不拘这名单上的四位,我尽量搜罗一下,当年总督府的幕僚,能请几个就请几个。”赵锦便豪气干云的拍了胸脯。

赵昊没再跟赵锦提钱的事,就像当年胡宗宪能养得起十几二十人的幕僚天团一样,官当到督抚这个地位,干什么都花不着自己的钱了。

……

这下老哥哥连最后的担忧都荡然无存,当天晚上连夜收拾好行装。

翌日他便与夫人从积水潭官船码头乘船,准备南下贵州。

兵部左侍郎兼右都御史谭纶,代表朝廷前来送行。吏部左侍郎王本固、大理寺卿朱大器等若干在京同年,也尽数前来相送。

而且谭纶本身,也是嘉靖二十三年这一科的进士。

看着那么多赫赫有名的朝廷大员,围着老哥哥谈笑风生,赵昊那叫一个欣慰。

首节上一节121/11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