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 第95节

“长,稍后你且与和探讨一二,其手中应该有各处世家避税的证据,适当的可杀鸡儆猴。”

“至于城内七族,我自会敲打一番。”张绣神情凝重说着。

只有有效的削弱荆州世家,才能很好的提高官府地位,增加税收,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过上些好日子。

“诺!”陈群应下,又与张绣交待两句,便拿上卷宗直奔贾府,想来贾诩今日又难休息了。

陈群前脚刚走,徐庶阔步而来。

掸了掸衣衫上雪花,徐庶抱拳沉声道:“主公,不知唤庶至此所谓何事?”

第一百三十九章 时代通病还是婶婶好

望了眼徐庶,

张绣亲自为其倒了杯浓茶,递过去同时示意后者落坐。

捏起茶盏,张绣抿了口苦茶道:“元直,还记得早先同你提过的诸葛亮么?之前便听你谈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而如今荆州动荡,内忧外患,和与你皆不善内政之事,不知可否引荐此人,若得此人出山相助,荆州得安!”

“主公想请孔明出山?”徐庶皱眉,

“此人出山,我后方才能安定,如此我方可全力攻取天下。”张绣神情郑重道。

徐庶深思,沉声道:“主公,庶早先说过,孔明性格孤僻,不喜与外人往来,也仅有我崔钧等几位好友,恐难出山相助。”

“不过以孔明之才,主公若得此人相助,确实可安后方。”

说到这,徐庶略微迟疑,又道:“主公,孔明现如今便居与南阳邓县隆中卧龙岗,距襄阳不过一江之隔,二十余里。”

“如今大雪漫天,主公可亲赴拜会,试试能否以诚心将之感化,恐怕也唯有如此了,至于庶就不同主公前往了。”

“额!”张绣翻了翻白眼,不过让徐庶一同前往确实不妥,也罢,就当礼贤下士,亲自登门拜会,也算美名不是。

“那待明日,我亲自登岗拜会,倒要会会这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看看他是名副其实还是浪得虚名。”

徐庶看了眼张绣,没去多言。

心中却是想着,能否让诸葛亮折服,且看自家主公的魅力了。毕竟诸葛亮才华横溢,绝非纳拜之人。

日落,雪花不止。

晚霞倒映下,却显得有些雾气朦胧。

张绣直起身子,望了眼将府外天色昏暗,他神情有些疲倦。他最讨厌处理政务,很繁琐,很杂乱。

不过这一日的政务几乎全是和田亩、税收、人口有关,这让张绣意识到了危机感,他需要改变。

张绣了解过汉朝税赋,并不算重,主要就是田税、人头税、徭役三种。

田税荆州是按十五税一征收,在汉末这战乱时期,十五税一已经算是仁厚,袁术、曹操治下皆十税一,甚至八税一。

人头税则主要分为口钱和算赋,口钱征收三岁至二十岁的未成年孩童,每年20钱,算赋则是征收成年人的,每年120钱。

至于徭役,则分力役和兵役。

简单说,就是修路造桥,修缮宫殿,或服兵役,入郡兵或者边戎兵。至于战乱时期,各诸侯为保证兵源,还会适当减免当兵家中赋税。

若只是如此,那百姓可以感恩戴德,叩首谢恩,关键问题却在于土地兼并,以及贪污腐化,荆州同样不能免俗。

世家能壮大,便基于土地。

大汉四百年传承下来,百姓遇天灾人祸无数,好一些凭借家底能扛过去,可大多数只能变卖土地,从而沦为佃农。

佃农需要上缴一半甚至更多的粮产给世家豪强,从而苦不堪言,可以说是勉强活着,这也是时代的通病。

想到这,张绣缓缓闭目。

他得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一统天下将毫无意义,只是新老世家交替,百姓依旧疾苦,如此大汉绝非他所愿。

再度睁开目光,张绣疲惫消减,神情却是凝重肃然。有个办法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这个过程需要个转变。

一不小心,他将万劫不复。

“呼,”张绣吐了口浊气,不顾风雪,阔步回府,又可以看婶婶了,还别说,真有点想得慌。

想到这,张绣步伐加快。

道路上,雪已经下了两指厚,天色暗淡,街道上不见行人。

良久,张府内。

府门处丫鬟静候着,远远望见张绣,其快步往厨房跑去,边跑边喊着将军归府,充斥着喜悦。

不远处,厨房里面。

邹氏竟是亲手准备着晚膳,锅里煮着好几条鲫鱼,鲫鱼汤汁咕嘟咕嘟冒着。同时,她拿着竹,上面放着杆好的面饼。

这种饼张绣喜欢吃,看着天色张绣应该快回来了。

刚想着,只听外面丫鬟喊了句,邹氏面露喜色,快走两步就欲开口时,却见丫鬟后面一男子龙行虎步而来。

“都下去吧!”张绣上前几步,抬手中气十足喝道。

“诺!”侍女缓缓退走。

邹氏望着那熟悉的身影,露出笑容,上前替张绣温柔的擦拭着雪花,同时柔声道:“回来啦,快,这边烧了热水,你先洗洗。”

“晚饭马上就好了,给你做了你最喜欢吃的鱼贴馍。”邹氏说完,转身道:“你先等会,我先把馍给贴上。”

张绣却是一把揽过邹氏纤细腰肢,轻嗅了番,神情略显舒适,同时道:“我们一起。”

说着,张绣借势从后面楼了上来。

邹氏本想拒绝,可话到嘴边却没说出口。

贴着邹氏身后,张绣握着邹氏玉手,非常柔情的抓过面饼沾水贴在那铁锅上。

很慢,不过却很享受。

贴了好几张,邹氏恍惚想到了什么,试问道:“佑维,听胡将军说,你此番在徐州纳了吕布之女为妾?”

“嗯,”张绣不由得有些愧疚。

听张绣说完,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好像最珍贵的东西被他人夺走了一般。

可转而又带上落落大方的笑容,温和道:“吕玲绮她人呢,让她住到府里吧,怎么说她”

“怎么说她现在也是你妻妾了,理应入府。”

张绣挑眉诧异,没在府里?丫的,这胡儿怎么办事的?

“嗯,明日我让她过来,不过玲绮尚且年幼,后府的事还要劳烦婶婶帮忙操持。”张绣温和以待。

邹氏柳眉一颤,没去接话。

心中却是有些喜悦,最起码张绣没有让她离府,这对她而言足够了。

面饼贴好,邹氏美眸看着张绣道:“佑维,如今已然入冬,你与黄月英等人婚事准备何时操办?”

“过几天吧,等大雪消融便找个良辰吉日。”张绣皱眉,他的确得抓紧了,蔡氏他好久未见,恐怕肚子已经很大了。

说完,张绣落座,搂着邹氏,令其坐在自己怀中,道着这段时间的思念,诉说着点点趣事。

也是让这冬季不再寒冷。

吃了晚饭,张绣抱着邹氏,大步回房,准备吃个饭后甜点,活络下筋骨。

第一百四十章 草庐村夫

次日,天明。

张绣望了眼美人,艰难起床。

没办法,大冬天起床太受罪了。

洗漱一番,打开房门,望了眼屋外,大雪已经停了,不过这场大雪确是令整个襄阳城裹上了银装。

张绣招来胡车儿,又特地带上不少亲卫,径直出城,跨江北去,赴隆重卧龙岗拜会诸葛亮。

天寒地冻,也幸好有棉衣御寒,令他们舒服很多。

二十余里,走了近两个时辰。

远处,张绣望了眼那山丘,这地方便是卧龙岗了。

啧啧,村夫还是有钱啊,这么大地方可都是村夫家的,往日芒种时节佃农无数,典型的世家土豪。

不过后世刘备可是三拜诸葛亮,张绣可不信诸葛亮能掐会算,知道刘备过来,显然是这卧龙岗下面有他的眼线。

想到这,张绣嘴角勾起冷笑,抬手道:“杨兴,你带亲卫左右潜行,将这卧龙岗给我围起来,若与人离走,皆带回岗上。”

“诺!”杨兴点头应下。

“主公,你还怕那个诸葛亮跑了不成?”胡车儿挠了挠头道。

张绣耸了耸肩没去答话,他估计以诸葛亮那尿性,八成要跑,自己可没刘备那闲工夫一个劲陪他玩。

今日,他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自己都不可能放跑了他,杀了他倒不至于,可若不为自己所用,终身幽禁是免不了的。

当然,这是万不得已而为之。

毕竟他此行是来求贤的。

卧龙岗,草庐中。

草庐内放有一鼎,其中罄竹噼啪作响,燃烧用于取暖。

庐内,首位处。

诸葛亮儒雅而坐,正捧书研读,神情自若,绝不像是十七八岁年纪。

他研读的是孙子兵法地势篇,四书五经,阵法兵书,他皆倒背如流,至于这孙子兵法,他也不止一遍研读。

阅览片刻,他脸色带着温和轻笑,摇头露出一丝苦涩,旋即抬手将竹简丢入鼎中燃烧。

一侧,书童习以为常。

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卷竹简被丢入鼎中燃烧,而每丢一卷,说明自家主人又倒背如流一卷,实非常人。

诸葛亮起身,脸上颇为无趣。

转身就欲寻找新的竹简时,庐外却是疾走来一人,是他家柴夫。

“主人,岗下来了一群当兵的,各个魁梧有素。为首之人身长八尺,生的英武不凡,向老朽打听主人住所。”

柴夫低头说道。

“哦,来了群当兵的?”

诸葛亮挑眉,眼角闪过一丝狐疑。

当兵的不会没事大冬天来这个地方,恐怕来的八成是荆州之主张绣,看来徐庶崔钧二人是把自己举荐给了张绣。

略微沉思,诸葛亮穿上布鞋,急声道:“小童,灭了鼎中余火,稍后张绣至你先莫要露面,见其诚心方可出庐。”

“问及我时,就说我赴友去了,不知何时回来。”

“切记,不可妄言。”

“小童明白。”书童低头道。

说完,望着自家主人离去的身影,书童无奈摇了摇头,有些不解,他家主人一直以来关注着天下大事。

首节上一节95/3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