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拥貂蝉,掌猛将,执天下! 第268节

富可敌国如沈万三、胡雪岩,也是说抄家就抄家,毫无反抗之力。

华夏文明汉朝时,就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巅峰,再往后,就再也没有本质上的提升,只有小范围的修修补补,陷入治与乱的无限轮回怪圈。

王也将这个结果,告诉了杨修。

而以杨修的聪明才智,以及自己的亲身见闻,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也知道了世家若不改变,百年之内,必有滔天之祸。

届时神州崩坏,文明倾覆,偌大的中原,腥臊遍地,蛮夷横行。

王也仅仅是将五胡乱华的部分惨状,告知杨修,就让他面色铁青,义愤填膺:“区区胡人,竟敢欺我汉人至此!当真该杀!”

“犯我中华者,自是该杀,但汉人想要屹立不倒,更重要的还是自强不息。而如何自强?惟有变法!”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今往后,修愿追谁主上,为万世开太平。”杨修对着王也深深拜倒,此时此刻,他对王也是真正的心服口服。

?PT.”

“随机任务‘以理服人’完成,奖励1w霸道积分,棉花(良种),政治+8。”

“随机任务‘收服荀攸’完成。”

“任务奖励:4000霸道积分,技能聪明才智,智力+3。”

聪明才智:+15%智力,+15学识,+10研发。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研发型的神技!

而杨修才智过人,正好能够发挥出这个技能的优势,其实以他的才学和智商,一心搞科研才是最合适的,参与政治斗争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第337章 今世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王也打算以后好好地把杨修培养成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个官僚。

回到司徒府的杨修,第一时间找到了父亲杨彪。

“德祖,事情办得如何了?”

“父亲,我欲投身墨学。”

“什么!”

杨彪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眼珠子都瞪成了一双牛眼:“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此刻的杨彪,真的非常心累,自己只是想要和王也搞点私底下的PY交易啊,怎么连儿子都赔出去了?

然而杨修已经被王也所彻底折服,并且愿意追随他的志向,想要变法图强,因此毫不犹豫就抛弃了杨氏一族原先所坚持的儒家思想。

杨彪劝了半天,可一点用处都没有。

“父亲,孩儿心意已决。”

“德祖,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知道。”

“唉,儿孙自有儿孙福,希望你的选择是对的。”

杨修如此坚决,杨彪也是无奈,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王也身上:“本来为父还想着等你到了及冠之年,就为你举孝廉,现在怕是不成了。”

自汉武帝开始,举孝廉就成为了朝廷选拔人才的科目,在东汉更是成为了求仕者必由之途。

孝,是孝顺亲长。

廉,是廉能正直。

看似选拔贤能,但这里面其实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一般只会从儒士中选拔。

杨修弃儒从墨,就等于是自动断绝了孝廉之路。

所以杨彪才会这么生气,可杨修却不以为然:“父亲何必担忧?主上用人,不拘一格,墨门翟介,此前不过一个匠户,身份卑微,如今不也官至县令?而且为官一方,政绩卓越,未来不也前程似锦吗?”

经儿子这么一说,杨彪心中虽然还是不爽,但也只能接受:“希望如此吧。

“对了,还有一事。”

杨修拿出一本图册,笑着交给杨彪:“父亲请看。”

杨彪心不在焉,随手翻了翻,发现图册里,全都是一些机械构造的知识,顿时眉头皱了起来:“给我看这个做什么?”

身为大儒,若是儒学经典注解,杨彪还会感些兴趣。

可给他一本机械构造图纸,他哪里看得懂。

杨修却笑道:“父亲可知,图中之物,名为织布机。”

“织布机!”

杨彪心头一震,表情终于变换。

随着王也把来自幽州的毛料卖到洛阳,在这京师之地,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可都对织布机一点也不陌生了。

【讲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mimiread.com 安卓苹果均可。】

因为他们都听说了,这玩意儿很赚钱!

最早经营毛料生意的樊家和翟家,可都是靠着织布机才挣了大钱的!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眼前的这本小小图册,那是真的赚来足够的钱造一座真正的黄金屋!

毫无疑问,在这一刻,杨彪心动了。

“父亲,主上说了,这就是杨家识时务的回报。”

杨修说完,又笑了笑:“父亲,还请尽快排出人手投身墨学,唯有学得真本事,才能将图纸落于实处。”

一想到织布机有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杨彪忽然觉得儿子投身墨学,也并非什么坏事。

相比于杨家的识时务,比杨彪更早向王也倒戈的袁隗和袁家,此刻却成为了反对王也《遗产法》的世家领头羊。

“庶嫡有别,此乃祖宗之法,岂可说变就变?”

“然也,王也这次是真的太过分了!”

“太傅大人,还请你为吾等做主啊。”

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聪明人,哪怕眼界和见识,受到时代的局限,可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他们就比猴儿还精,很快就在有心人的挑拨下,看穿了王也的用意,并且团结起来,想要强行让王也收回成命。

如今的京师,王也号令三军,权倾四郡,没人能够与之抗衡。

但政令的推行,依旧需要借助皇权,而身为太傅的袁隗,在身份上足以影响刘辩这个年轻的皇帝。

因此受到法令影响的四郡望族,都纷纷派人来到太傅府,希望袁隗能够为此而出力。

袁隗对此也是头疼无比,身为世家大族中的一员,他自然不希望王也的《遗产法》推行,更不想袁家名下的田产和人口,被朝廷登记造册。

因为这样做,会损及袁家的基业。

可袁隗比其他人更加知道王也的强大,以及对小皇帝的影响力,因此他颇有种骑虎难下的尴尬和心悸。

现在就算是袁隗想退缩也不行了,因为不仅仅是王也治下的四郡世家,就连之前被王也击败的各路诸侯,还有各地豪族,也纷纷聚拢起来,形成声势浩大的“反王”同盟。

虽然这种“反对”,现在还仅仅停留在反《遗产法》的框架里。

可谁知道后续会不会演变成政治乃至军事冲突?

袁隗开始有点慌了。

可身在局中的另一方,被群起反对的王也,却一点也不慌,反而有点恣意悠闲。

位于暴风眼中心的卫将军府,此时此刻,依旧风平浪静。

书房里,王也拿着暗卫送来的密报,目光快速扫过,随后笑着问道:“公达,在背后搅风搅雨的人,查出来了吗?”

“查出来了,南阳许攸许子远,此人乃袁绍帐下谋士,五日前经由孟津港渡口,秘密潜入洛阳。之后就暗中活动,串联各郡名门望族,挑拨生事。”

“呵,袁隗这老东西,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王也嘴角扬起,发出一声冷笑。

荀攸却是感慨:“人一旦年纪大了,就难免变得更重感情,更何况袁绍乃袁家当代最为杰出之英才,有所偏向,在所难免。”

随后荀攸问起许攸该如何处理:“主上,放任此人胡作非为真的好吗?要不要派出暗卫,属下保证,让他死得神不知鬼不觉。”

杀人不一定有用,但效率却一定是最快的。

更何可即使是袁绍,手下恐怕也没有几个许攸这种级别的谋士,死了一个,剩下的还敢不敢再来,都是问题。

然而王也拒绝了,还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无所谓,就让他去折腾好了,反正不影响大局。而且说不定,事后会有意外之喜。”

荀攸发现自己真是越来越看不懂自家的主上了,眼下的局面,看似平静,实则凶险万分。

天下世家,占据的土地、人口,何其庞大?

可以说是已经掌握了绝对优势的资源,垄断了绝大多数的顶尖人才。

而王也直接站到世家的对立面,岂不是天下皆反的局面?

在荀攸看来,这明显是犯了战略上的错误,是十死无生的局面。

第338章 遗产法专治各种不服

但根据过往的经历,荀攸又不得不按捺住心中的焦虑,打算看看王也是如何破局的。

然而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王也什么没做,整日就是带着家里的几位如花美眷,四处游历,要么就是偶尔出没在孟津书院,传道授业,过一把为人师者的瘾。

就连袁隗,都以为王也已经放弃推行《遗产法》,只是暂时抹不开面子,所以才用出了拖字诀。

可王也看似毫无作为,京师洛阳的局势,却在他的巧手拨弄之下,悄然变化。

八月金秋,是收获的季节。

洛阳城外,连绵无尽的稻田,汇聚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而在官道上,却有数千衣衫滥褛的流民,拖家带口的,被一队骑兵驱赶着走路。他们麻木的眼光,只有落在金灿灿的麦穗上时,才会焕发出生机和神采。

“看什么看,想吃饱饭,就给老子赶紧赶路!”

为首的骑士身披铠甲,腰佩长刀,虽然恶言恶语不停催促,可却不敢真的虐待眼前这些流民,甚至看到有流民累到了,他还会派人过去救治,生怕死掉。

麦田里,正在收割麦子的几个佃户好奇地向这边张望:“这是这个月第三波了吧,杨家招收这么多流民做什么,开垦荒地?”

“这你就不懂了吧?”

知情者开始炫耀:“听我七舅姥爷的二表哥说,杨家开了几间纺织厂,所以需要大量工人。”

“招工人?给钱不就好了吗?”

“嘿,你懂啥?招工人一个月得三百文呢,可是招流民,只要给口饭就行,这能比吗?”

“我的天啊,杨家这也太黑心了吧!”

“什么黑心,这是做善事好不好,原本这些流民都是要饿死的好不好?”

“也是,这吃人的世道啊,原本我家也有十三亩地的,要不是被袁……”

“你疯啦,在这乱说话!”

“哼,怕什么,有神武侯在,世家豪族还敢像以前那么嚣张吗?而且我已经把我家孩子送进书院读书了,说不得以后还有机会做官呢。”

“唉,我们这些小人物,凑合着能活下来就好,想那么多有的没的做什么?

首节上一节268/2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