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第139节

  “不好,伯舆,我们速退。”王昶察觉到了不妙,连忙开口说道。

  王基苦涩一笑,说道:“文舒,来不及了,命令全军结阵死守,或许还有一丝胜算。”

  王昶闻言,点了点头,出身晋阳的他如何不知道骑兵的厉害,在平原上遇到大批骑兵,唯一的办法,就是结阵而守,用弓弩射杀骑兵。

  魏军布下密集的阵法,他们以大橹居外,大橹上,架着一根根长矛,以抵挡骑兵,而在大橹中心,魏军弓弩兵们张弓搭箭,准备射杀骑兵。

  陈庆之领着锁甲弓骑兵在百步之外围着魏军转圈,没有轻易发起攻击,而魏军的箭矢,则根本无法在百步外射中正在飞速移动的汉军。

  突然,汉军锁甲弓骑兵们举起了手中的骑弓,他们没有对准魏军士兵射箭,而是将箭对准了半空中。

  “抛射。”

第241章 王基降汉

  平原上,魏军结阵应对陈庆之的伏兵,面对灵活的骑兵,魏军显得十分被动。

  王基和王昶望着四周的骑兵,眼神中充满了不安,此时魏军还剩下足足六千兵马。但是,面对汉军骑兵的攻击,他们根本坚持不了多久。

  “将军,我军箭矢已尽。”

  很快,一个更加让王基绝望的消息传来,他们中弓手所携带的箭矢,已经用尽。

  “文舒,我们必须突围了。”

  王基看向王昶,他知道,一旦没有了箭矢,他们就真的只能全军覆没了。

  王昶取出地图,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说道:“这里,有一山脉,我们遁入山中,可抵挡汉军骑兵,只是此山距离我们这里足有二里……”

  “二里……”

  二里,这个距离并不远,可若是被骑兵追杀二里,这个距离,足以让王基绝望。

  汉军中,陈庆之和薛礼、尉迟恭、王双等人会合,此时陈庆之将骑兵每百人分为一组,时不时突袭魏军,让魏军不得不继续龟缩在盾阵之后。

  “多谢诸位将军相救。”

  王双感激的对着陈庆之等人行了一礼。这一次,他险些直接战死。

  “魏军开始撤了。”

  突然,陈庆之开口了。

  众人闻言,仔细一看,果然,魏军的盾阵在缓缓移动。而这样一来,盾阵之间难免露出破绽。

  “嗖嗖嗖……”

  汉军锁甲弓骑兵趁势掩射,时不时有魏军士兵中箭倒地。

  “文舒,这样不行,撤退的速度太慢了。”

  王基发现,结阵撤退虽然大限度的保证了大军不会溃败,但也大大限制了魏军的速度,以这样的速度,想要退入山中,实在太难了。

  王昶叹了一口气,结阵而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此时,他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另一边,王徽久等不到父亲得胜归来,却等到了父亲被困的消息。

  “什么?父亲被汉军骑兵包围?汉军有多少骑兵?”

  王徽一脸震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父亲去追击汉军,结果反而被汉军围困。

  “足有数千人之多。”

  得知汉军人数之后,王徽明白,仅凭营中剩下的军队,根本不足以救下父亲。

  “胶东一带驻扎着乌桓和匈奴兵马,虽然他们的主力已经去往了寿春,但多少也能凑些骑兵。”

  王徽突然想到了附近胶东驻扎的异族,平日里王徽自然是瞧不上他们的,可在这个时候,却成为了王徽心中唯一的希望。

  王徽顾不得多想,当即骑上青海骢,直奔胶东而去。

  匈奴、乌桓在被魏国打败后,将部分族人内迁,被魏国安置于青州境内,其中平原、高唐、胶东、东莱各处,都有匈奴和乌桓的部落。

  如今二族的军队大多数被魏国征调,前往了寿春,寿春战败后,乌桓人随着司马懿退往了豫州,此时的青州,二族的军队所剩无几。

  驻扎在胶东的是一个匈奴部落,有一千多人,但真正的壮年,却只有两百余人。

  王徽作为东莱太守之子,亲自来求援,匈奴人虽然不愿,但还是集结族人,随着王徽一起,前往救援王基。

  夜幕降临,魏军此时距离山脉已经只有一里之遥,但这一路上,他们足足丢下了一千多具尸体。

  汉军锁甲弓骑兵依旧不紧不慢的跟在魏军后面,时不时一阵突射,让魏军士兵不敢有丝毫松懈。

  “看来他们是想退入山中。”

  陈庆之发现了魏军的打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薛礼会意,领着一千锁甲弓骑兵抢先堵住了魏军去路。

  望着从身旁绝尘而去的汉军骑兵,王基二人彻底绝望,他们停止了继续后退,因为二人明白,他们的速度,根本无法和骑兵相比。

  “伯舆兄,若是我们北海、东莱二郡的大军尽数折损于此,青州……怕是不保。”

  王昶叹了一口气,他明白,这一败,二人几乎丢失了青州南部所有精锐,即便二人能够突围,恐怕也难以向曹交代。

  王基沉默不语,他握着长枪的手有些颤抖,此时他虽然还有四千多兵马。

  但是,面对汉军骑兵,他们是追不上也逃不掉,即便想拼命,汉军也不给他们机会。

  “文舒,你说,大魏,还有机会吗?”

  突然,王基看向王昶,说出了一句让王昶惊疑的话。

  王昶望向王基,目光中有着一丝戒备。

  王基苦涩一笑,说道:“文舒,如今徐、扬二州尽数落于汉军之手,我等一败,青州恐怕也难以为继,大汉中兴之势已成,你我也不能不为家族打算。”

  王昶沉默了,他的族地远在晋阳,自然无需担忧,可王基的家族就在东莱,若是汉军占据了东莱,王基,的确得为家族打算。

  “伯舆,我兄长为青州刺史,我若降,必牵连于他……”

  王昶惨然一笑,青州刺史王凌乃是他的族兄,如果王昶投降,王凌虽然不至于被降罪,但他青州刺史的位置,肯定是保不住了。

  王基闻言,脸上也露出犹豫之色,王凌是他的恩公,对他有知遇之恩,若非王凌,王基也没有今日的成就。

  “魏军停下了。”

  尉迟恭发现魏军已经停止了后退,不由做好了战斗准备。

  陈庆之微微一笑,说道:“希望魏人不是想要垂死挣扎。”

  锁甲弓骑兵们停止了继续攻击,他们远远的注视着魏军,等待着魏军的选择。

  最终,王基选择了率领大军投降,只是投降的军队中,并没有王昶的身影。

  尸体中,王昶闭上了眼睛,此时的他,身穿一名普通魏军士兵扎甲,看起来一点也不显眼。

  王基率领魏军投降,陈庆之命令魏军放下兵器,随后,将魏军押往东武。

  薛礼领着数百锁甲弓骑兵清理战场,正清理中,一名探马来报,发现两百余骑匈奴骑兵。

  “两百多匈奴人?”

  薛礼一听有两百多骑匈奴骑兵,眼中顿时流露出一抹杀意。

  “全军集结,我们去会一会匈奴人。”

  薛礼集结兵马,领着四百余骑锁甲弓骑兵,朝着匈奴骑兵所在的方向杀去。

  尸体中,王昶站了起来,卸掉身上战甲,挣扎着走进了山中。

第242章 升级科技

  旷野上,薛礼与匈奴骑兵相遇,匈奴骑兵本就是留守族中的老弱,自然不是薛礼麾下骑兵的对手,双方刚一交战,匈奴骑兵便半数倒在了锁甲弓骑兵箭下。

  王徽见势不妙,拨马转身欲逃。

  薛礼见状,催动胯下战马追赶,最后,生擒王徽。

  东武,关翊接见了王基。

  “你便是东莱王伯舆?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关翊见王基面容威严,虽然投降,但却并没有丝毫谄媚之气,心中不由一喜。

  王基正色道:“某家正是王基,我东莱王家世代效忠大汉,今得知将军至此,特来投奔。”

  王基故意略过战败而降,关翊也不介意,随即命王基在陈庆之麾下听令,至于跟随王基一起投降的魏军,关翊择其精锐编为一营,其余兵马,择打散后编入辅兵营中。

  “报将军,薛将军擒获一名魏将归来。”

  不一会儿,薛礼领兵归来,带来了被生擒的王徽,王徽见父亲已经投降,自然也不会坚持,当即选择了投降。

  东武城上,王浚望着汉军中多出的魏军士兵,眼中流露出一丝绝望,他能够猜到,自己的援兵,已经败了。

  王基催马来到东武城下,朗声道:“我乃东莱王基,士治兄,如今大汉中兴之势已成,你何不与我共同效忠汉室?”

  王浚低头看向城外前来劝降的王基,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感叹,此时的王浚,甚至真的有一些怀疑,大汉,是不是真的天命所归。

  自光武中兴之后,大汉延续至今,本来王浚都以为在大魏建立之后,汉就将彻底沦为历史,可谁能想到,关翊竟能从南方一路北伐,而魏军却一路溃败。

  “伯舆兄,你给我十日时间,十日后,我给你答复。”

  对于王基的招降,王浚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只是希望王基能够给自己十日时间。

  王基拨马回营,告知了关翊王浚的要求。

  “好,就给他十日时间。”

  关翊正好也想好好休整一番,便允了王浚十日时间。

  夜幕降临,关翊回到帐篷中,闭上了眼睛。

  “宿主:关翊……”

  “年龄:25……”

  “等级:19……”

  关翊看着自己的面板,自从到了二十五岁之后,关翊就发现,自己的年龄再也没有增长过。

  刚开始的时候,关翊还有些恐慌。可很快,关翊就平静了下来。

  按照原本的年龄,此时的关翊,早已经三十岁了,可他却始终保持着二十五岁的状态。

  如今的关翊,十八般兵器大多数都达到了四级,其中刀术和弓术,更是达到了最高等级五级,论武艺,此时的关翊,已经丝毫不弱于巅峰时期的祖父关羽,甚至更加全面。

  “升级。”

  关翊默默地选择了升级,当系统等级升到二十级后,关翊发现,系统再次发生了变化。

  原本的信息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在最下方,却多了一个科技面板。

  “科技:采矿……”

  “采矿:增加采矿效率,可招募特殊兵种:矿工。”

首节上一节139/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