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92节

  “大王请说!”

  “先说一件小事吧!西滩虽然设为粮区,军民一体,可田赋收获,还得要说清楚的。”

  宁江山点点头,这事他也一早想过。

  “爱卿,你看六成的田赋,可行否?”姬延说了一个数字。

  若是换了别的地方,六成的田赋是会逼人谋反的。

  可西滩不一样,近乎三十倍的剩余产量。

  其实,就算是要征收八成九成的田赋,也是可以。

  只是姬延不能与民争富,才决意把田赋定在六成。

  “大王圣明,西滩百姓之福!”毫无疑问,大王的决定让宁江山都感激不已。

  大王就是大王,想到的更多。

  至于别的地方也种植土豆,姬延只是想过,却还是放弃。

  粮区的多样化才更能降低风险,而且土豆还有一个问题,不易贮存。

  接下来就是一件大事情了。

  “孤想着,能否在洛水以北的沙州清理出来,再建一个东滩?”

  还在治水的时候,姬延就看到洛水的另一边,沙洲时隐时现,整个洛水北岸都是如此。

  也正是洛水在北岸沿线积沙化,才导致南岸这边年年水患年年修堤修坝,苦不堪言。

  不过洛水中的沙洲治理,难度比西滩大了不只一点。

  一时间,宁江山也在仔细思忖着这个问题。

  “大王,河督王景大人求见!”吴典的声音轻轻打破了宁静。

  “晋!”姬延抬手。

  片刻,王景应召而入。

  “臣,王景,拜见大王!”王景倒是与上回相见时要干净整齐,也着了朝服。

  “爱卿辛苦了!先给孤说说,现在洛水南岸的堤防如何?”姬延和气道。

  是!

  王景顺着大王的手势,也落坐下来。

  不过他才是第一回在宫里晋见大王,也没有完全落座,只坐了小半边。

  王景到底是有才之辈,几句话就把洛水的治理说清说透,至于南岸这边,已经能有防御八十年一遇水患的底气。

  姬延大悦,还好宁江山慧眼识珠,给他带了一个治水奇材来。

  加上他后世的经验,洛邑无忧矣。

  接下来,姬延将先前的话复述了一遍。

  治河,整地,种土豆。

  只是说到治理洛水之北,王景也沉默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整个洛水之北的沙洲,足有八万亩水域,而且底下完全就是沙砾。

  没有基础,再强的堤坝也修建不起来。

  前后两任河督不敢接这话,也是有其必然的道理。

  这些问题,姬延当然想到。

  他的对策就是,灌浆法。

  用粟米熬浆,当作水泥,以大石为堤,充作岸基。

  基础打好以后,再以南岸治水的方法照方抓药就是。

  至于灌浆法,姬延已令吴典将方法转到工院里,那里的匠人早就调制出最合适的比例。

  “爱卿可还有难处?”姬延笑问道。

  “臣,遵旨!”到了这个地步,王景还能不领旨?

  接下来就是细节。

  人力方面,河工这边的民夫,都可以由王景带领过去,西滩多余的劳力,这一块数量也极大。眼下地里土豆都已经收获,正是农闲。

  再加上可以在境内招收劳工,还有各郡都收纳的流民等等,劳力这一项,是不用愁的。

  “大王所说,可是征调?”万古流还有疑问。

  战国时期,国内的工程都可以由国家出面,征调民夫,这是子民的义务,是无偿的。

  不过姬延用不着如此,手里有粮,就是最大的法宝。

第94章 推广土豆

  “以每工一日小钱三串的价钱,自行招工吧!这样的收获,就算是无依无靠的流民来入征,也能养活一家五口人,而且略有结余。”

  让民夫有饭吃,还能养活一家老小,不只是功在当下,收揽民心,姬延更是让天下人知道,到了大周朝内,有活干,有地种,饿不死。

  最后三个字,放之海内皆标准。

  “大王圣明!”

  就连宁江山和王景也大受感动。

  清官,在没有遇到圣君的时候,连脑袋都很难保得住。

  “至于每工的工时,就以四个时辰为限,不要轻易超过。”

  姬延知道河工苦,虽然现是冬期,洛水下降到了极致,但毕竟这些河工是常在河边走,一沾了水,就是遭罪够呛。

  如此等等,姬延和王景宁江山逐条的商议。

  “国丈,这次您老可能要出力出钱不讨好了!”姬延有些歉意。

  要从宁江山处出河工,出粮,最后却要把收拾好的北滩交给王景为督。

  王景可不只是治理水患的能人,还是治理地方的好手,这样的人材,姬延怎么可能浪费。

  “臣,敢不为大王尽力!”宁江山心里知道,自己西滩的事务已经极重。

  单只粮库和船厂两件,大王都是极为的看重。

  “大王,臣何德何能?”王景有些受宠若惊。

  由一介平民,直接被提拔为河督,已经不知有多少人背后说闲话。

  领北滩总督一职,那就被人戳着后背骂了。

  姬延却是坚持,“王景,你可要记住,你是替孤在做事。”

  言外之意,一切有大王作主,你瞎担心什么?

  洛水治好了,大王看不到?

  同样,你把北滩调理好,也是大功一件。

  “臣,领旨!”听到大王的承诺,王景也是心胸豁然。

  事毕,两大总督就要拜辞。

  “对了王景,你今日就留在王城,玩过今夜的夜市再去做事。”

  王城,驻马场,早被万古流好好的布置一番,到处可见花烛宫灯,将这里的黑夜驱赶开。

  耍灯的、舞龙的、大戏的,一处比一处热闹。

  一边小食摊的周围更是堆满了人头。

  “我要一串土豆条!”

  “别抢,这是我的土豆饼!”

  一阵阵热闹的声音从各处传出来。

  当今天子仁德啊!

  一个年过五旬的老者,吃着手里土豆饼,已经干涸的眼眶里硬是落下两行清泪。

  这样的情形,随处可见。

  这些土豆制品不但好吃,还免费!

  全部免费!

  这些土豆制品的小摊,也全是宫里的御膳房的御厨亲自操刀,至于那些小太监,都来配合着充当下手,什么添油的,上手开炸的,分配刚出锅的成品等等。

  总之,整个驻马场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距离销远些的北边,是大周朝的文武百官,也来参与这个美食品尝大会,一个个官员都是开吃起来,就完全顾不得形象。

  陪天子吃饭,以前也有机会,可那吃的虽然是羊肉牛肉猪肉之类,却都是白肉,没有任何的味道,连盐巴都没有。

  现在吃到的,可是地地道道的人间美味。

  甚至连一些官员都在暗地里怀疑,自家大王是不是受了天神的恩宠?

  否则哪里有机会享受如此美食?

  姬延与四大王后,自然高居一处,更是其乐融融。

  正是人间美味几曾有,抱着美人啃薯条。

  一夜过去,土豆的传奇却马上在王城传开,甚至开始向王城之外传去。

  很快,每一个都想知道,这样的神奇之物到底由何而来?

  一个个消息马上传出。

  此物,名土豆。

  多少钱?不贵,一斤土豆,用三斤粟米就可以换到。

  就是普通的百姓也能吃得起。

  至少土豆的各种做法,更是容易,御膳房专门在外面开了一间酒楼,就叫御膳房,里面各种土豆做法,完全公开,露天表演。

  连三斤的粟米也出不起?

  可去应征河工,午餐就是土豆饼!

  还可去应征大周朝的各大驻军,一个月之内,至少能够吃到十回土豆!

  至于太学府、工府等等,但凡大周朝的各级衙门差使,都有土豆可以分得。

  顿时,整个大周朝掀起了土豆风潮。

  甚至不过两三日的功夫,各国的商贾、王亲贵族,都纷纷派人而来,一睹土豆的真容。

  “雨儿,这下你可要发大财了吧!”

  青月宫里,姬延调笑着。

首节上一节92/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