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也并不怎么听得懂。
“大王,如果这样的话,会不会有人吃不起肉?”
当然会有的。
第一样,就是其余的诸侯国的百姓可能会吃不上肉。但要考虑到一点,这些诸侯国内的百姓向来是吃土的,哪里有机会吃肉?伤害的只是那些诸侯国里的中产,也就是小官员小地主。
而且如果养殖业能够获得大利,必然有更多的人力和资本投入到这一行业当中。
第二样,同样就是大周朝里的平民暂时吃不上肉,或者说不能吃肉自由。但在此前,他们也是吃不上肉的,现在一个月能够吃上一两顿肉,不是已经很好?
而且只要大周朝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多吃几顿肉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施夷光似懂非懂。
好在也无须明白太多,大致意思就是大周朝这样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并无坏处就可以。
很快,车队进入城中,洛邑城里的百姓同样是人山人海,无数人在握拳高呼。
的确,大周朝的百姓被压抑得太久,先前虽屡有大胜,却并没有拿下任何一个强大的诸侯国。
而现在,燕国、楚国、吴国三大诸侯强国皆被大周朝拿下,大周朝的振兴指日可待。
就连秦王赵王等等,也不得不连续上表示好。
到得宫中,姬延先令周忠安置好施夷光,就在后殿,却又令万古流、吴理两位内阁重臣来见。
片刻,二位阁臣来见。
“我等拜见大王,恭贺大王!”
姬延笑道:“两位爱卿快快请起,不必如此拘束。”
二臣乃起。
又有吴典令人抬上锦墩落座。
姬延方道:“一经意间,已经两月过去,实是有劳两位爱卿。”
万古流道:“皆是天子隆威,周室福泽,又有群臣用心而已。”
姬延点点头,“洛邑可有异处?”
万古流道:“四海晏平而已。各处流民亦有妥善安排,多数安排在王景那里开建新城和修建宫殿,还有一小部分安置各处。”
无奸无盗做不到,大的矛盾还是没有的。
姬延满意,已经不错。
万古流道:“只是各处的官员派遣仍是不足,吏部先前又有大变,一时难以选择。”
所需要的官员实在太多太多,这回大周朝吞下自身近乎三倍的土地,得要多少人手?
万古流又道:“臣正与吴内阁商议,是否用招贤令,从民间招揽一些声望清贤人才,再以一年为期试用。一年之后,再作考核。”
姬延想了想,“可行!”
他办理洛邑大学,本有为大周朝的未来官僚提供一个人才基地。
只是姬延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得了三大诸侯国。
而且几乎可以算是三大诸侯国自己送上门来,想不要都不好意思。
万古流又道:“如今大周朝的粮仓近满,不过若是大王入冬后还要修建黄河大堤,则是节余不多。”
第886章 封侯制度
这一次的夺国之战,姬延前后夺了匈奴人的粮米积累,以及燕国的米粮。
但各处开支也大,实际在燕国那里得到的米粮都得要留在当地,以免饥荒出现。
总的来说,燕国那里一战,大周朝是亏了一些米粮的。
赚了的是牛羊马匹以及金银财物,还有土地人口。
至于楚国的米粮,还有吴国这两处,姬延也没有运回,只是记帐而已。
之所以这样,是为了避免这两国百姓的民意反弹。
本来民以食为天,若是大周朝将这些米粮都运回大周朝,实是难以留住这两地的民心。
稳定才是一切。
而且战乱一起,中间消耗的米粮也多,并没有余下太多。
好处就是,无论楚地还是吴地,皆是盛产米粮,未来可期。
姬延想了想,问道:“若是黄河大工仍要准备,还能余下多少积累?”
万古流道:“吴理大人计算过,若是动工十万,以三个月为期,则还能余下两百万石。若是动工三十万,仍以三个月为期,则最多只能余下五十万石的米粮。”
姬延点头,“如此就好。黄河大工不开,则天河郡永无宁日。不只是影响大周朝的田赋收入,更令百姓受苦。”
虽然这样一个大工并不是说修建好了就可以百世无忧,却能够打下一个极好的基础,以后至少在天河郡地段的这一侧,只需要清於清沙就可以。
对于这一点,万古流和吴理也没有异议。
毕竟这些米粮都堆在大周朝的仓库里也只能等着发霉生变。
吴理一旁笑道:“等到两处的土豆收获之后,又可以置换一些米粮回仓,总算大周朝能过一阵好日子。”
万古流也道:“皆是大王圣明。”
若没有那些土豆,别说大周朝的口粮问题,连军粮都会一直紧张。
姬延淡笑,孤也不容易啊!
说过米粮之事,又是军事上面。
万古流道:“如今陷阵营的高顺将军镇守郢都,霸王军的项羽镇守吴地,可是就此定下?还是大王另有处置?”
姬延早有准备,“高顺镇守郢都,一年之后与陌刀军互换,且高顺军只负责防备秦国南下,一段时间以后,可先令其转向上庸方向。至于区区越国,先不必理他。至于地方上的守备,仍由兵部派人,若是人手不够,可由各军中挑选一些稳重将士。”
这样也解决了将士退役,又仍想继续军事生涯的问题。
特别是那些受过伤,再不能上阵杀敌的将士,又有些能力,浪费可惜。
“至于霸王那里也是如此。”想了想,姬延变了主意。
“项羽留在吴国也没有什么用处,可在三个月之后离开吴地,回他的属地去就是。”
有项羽坐镇曲沃,一举威慑齐国和鲁国两个敌人,而留在吴地只能威慑一个越国。
越国的国土面积虽然也有一些,却不及吴国的一半,而且地处荒蛮,人口不足。最重要的是越王也不敢对大周朝有什么想法,只能搞些猥琐的小伎俩而已。
万古流又道:“大王,军中将士的赏赐已经发过,只是各路主将可还要?”
姬延沉吟道:“诸路主将,孤也已经赏过,不必再麻烦。”
虽然两度出征,所得甚多,却也不便再赏。
如若是打一场没有战利品的大战,那该怎么办?
而且军中的待遇本就极好,不可再加纵容。
万古流和吴理听到姬延如此表示,似乎松了一口气。
姬延心知肚明。
作为文官,当然不乐意武官的地位太高,从古即是如此。
姬延又道:“孤先前即有意,在洛邑新城之中建立一处凯旋门,作为大周军得胜归来的必经之途,让这些勇敢的将士得到他们应有的荣誉,让所有大周朝的百姓,看到他们的军威,看到他们的奉献。”
“至于凯旋门前,先列出十二根石柱,所有出征阵亡的将士,皆列于其上。所有出征的主将、大功将士,皆列于其上。所有为大周朝付出自己生命的人、无论他是河工、是将士,是将军,是文士,是言侯,皆列于其上。”
“此事关系我朝气象,内阁需要发旨各郡各县、各军各部,两月之内报上名表,由礼部定案后,再报内阁。”
万古流吴理连称圣明。
如此一来,必得军心民心。
比如先前道郡治水之时,一些河工为了整个道郡的安危,舍身毁堤,这样的人物虽然地位微小,但事迹却实是感人。
还有言侯,各种舍身忘死,才给大周朝的决策带回各种宝贵消息。
“至于文官,若得立大功劳,或深得民心,或清正守本,也可以列居其上,甚至封侯。”
万古流和吴理皆是瞪大了眼珠子。
文臣也能封侯?
姬延笑道:“既然封侯不给地,为何不能文官封侯?不只是文官,只要为大周朝作出重大贡献之人,皆可以封侯。”
万古流心头震惊,却道:“大王,如此封侯,会不会有所弊端?”
简单的说,就是满地都是侯爷。
失去了封侯的意义。
姬延早有准备,笑道:“孤决定将封侯制度再加完善。”
建立不世之功的,方才可以为世袭之侯。
比如凭一已之力,平定六国,或是救大周朝以水火之中,或是荡平匈奴蛮夷这样的大功劳方可。
然后是三世侯,即世袭侯爵三世而已,三世而斩。同样,立下这样的功劳也得有极高的要求,至少也得有灭掉一个强大敌国的功劳。
最后是一世侯,既所得的侯位,只是自身地位高贵,且能带着侯位入祠。别看只有一世,但带着爵位入祠可是极大的荣耀,且入葬的规格也要高人一等,还有朝廷赐下去的谥号,可谓是备极殊荣。
而且为了控制封候的数量,可再作规定。一年最多只能封侯十人等等,立下制度,以后照着执行就是。
最后姬延更笑道:“两位爱卿也都是有机会得以封侯的。”
虽然万古流自觉得条件能够达到,但姬延这样明指,还是令得他心头大动,赶紧谢恩不过。
姬延最后道:“孤还有一事,与两位爱卿相议。”
就是在内阁添加人手,张仪。
“孤之意,只让张仪主掌礼部就可行。”
万古流吴理自无反对之议。
姬延就要罢会。
万古流却道:“大王,臣还有事启奏。”
第887章 家中温暖
姬延笑道:“爱卿请言。”
万古流道:“臣随大王麾下也有数年之得,只是如今年岁渐高,实不能再处于内阁高位。乞大王放还乡里,以安天年。”
姬延眉头一皱。
安排张仪入阁,实是要革新整个大周朝的人才制度,人才体系,并不让他再管理其他。如今大周朝的治理,实是难以离开万古流这样的能臣。
只是看到万古流的头顶,姬延也不知道该要说什么好。
论年纪,万古流退出官场也是理当。
“爱卿何故弃孤而去?”姬延幽幽叹道。
万古流低着头,“大王圣明,老臣早有退意而已,只是先前大周朝四面危机未平,实不敢也。如今外有诸多大将,内有吴理张仪,大王实无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