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762节

  姬延道:“军事学院的院长只是正三品的职位,于先生而言,确是低了一些。不过,只要先生做满三年,孤许你一个侯。”

  孙武再无犹豫之心,当下拜倒,“孙武拜谢天子!”

  好!

  姬延哈哈大笑,“孤得之先生,如国之柱石也。”

  当下令人另外再加酒菜,与孙武饮过一盏,方才告辞。

  至于孙武愿意什么时候启程,他也不作任何的要求。

  好在孙武也无心留在这伤心之地,当即表示愿随辎重车队一道去洛邑。

  于是,姬延又与孙武各饮三盏,权当践行。

  回到帐中,李嗣业与高顺各有消息来报。

  原来,昨晚姬延已入睡,军中事务皆由张仪代理。

  拿下了孙武军本部,张仪急令两将分兵出去,要么是占据楚国的要道,要么是去攻打劝降各处。

  如今已有一些消息传来,多是顺利得手。

  孙武大军平定,楚国之内再无反抗之力。

  只是大军接下来该要如何,还得要听姬延示意。

  姬延早有打算,“高顺将军留在郢都镇守,陌刀军与孤缓缓向洛邑而退。”

  张仪道:“大王可是笃定霸王必破吴城?”

  姬延点点头,“非但如此,越王必定还要乖乖交人出来。”

  很简单,不交人,就打到他交人为止。

  用一个项羽去打越国,都是高看了越王一眼。

  只是退军之前,姬延照例是先赐赏三军,酒肉一日。

  全军将士所得军功,当场发放不说,还加了一倍。

  如此重赏之下,三军皆是喜笑颜开。

  姬延也是没办法,这些大头兵,若不能给足好处,只怕要在郢都生乱,坏了他的大事。

  楚国太大,以大周朝的体量,连续吃下大量的疆域,现在姬延自己都觉得撑得难受。

  若不能做到让这些百姓安居乐业,迟早是会出大问题的。

  原地快活了一日,次日退兵,也不过走了三十里地,又扎营下来。

  到了夜前,果然有言侯送来消息,报说霸王军已经抵达吴城之下,正围城攻打。

  算算时间,应该是至少三日之前了。

  三日之后,姬延方才退回到竟陵城下。

  这里可以选择走水路回去,也可以先渡过长江,再走陆路。

  姬延看着滚滚长江水,一时心绪万千。

  一年之前,他还想不到自己会有如此广阔的疆域。

  现在打开战国地图,只剩下一个秦、赵、齐,这三国疆域是相对完整的。其余魏国与鲁国皆是被大周军打残。

  至于还剩下一个卫国、越国,还有鲁国边上的三个小诸侯国,都已经不值得一提。

  现在姬延的打算是,只要秦赵齐这三个强国不来惹事,最上策是先休息一年,至少明年以后再动干戈。

  至于这滚滚的一条大江,也得要在此建立水师才好。

  如此,整个帝国应该在黄河和长江两处分别建立一支规模较大的水师,在其余大河大湖,只建造一支地方性的小规模水师。

  因为现在有了长江和黄河的口岸,再加上数以千万计的银两,姬延打算建立起一支远海水师。

  以后,大周朝的龙旗将遍行天下。

  想到此处,姬延心胸一阵波澜。

  想多了,先回吧!

  “周忠,让船家放慢速度,孤与爱妃好好欣赏这江上风光。”

  等到船过对岸,言侯的消息已经等在此处。

  其一,项羽军神威之下,吴王被逼降,降表还须过几日由快马送来。现在只有吴国投降的消息。

  其二,果然如姬延猜测那样,一听到孙武军覆灭,越王也赶紧上表,大赞大周军的神威一番,又表示先前乃是生恐吴王派兵掳去施夷光的家人,方才派人将之保护起来。

  如今吴贼覆灭,自是由越王亲自派人护送前去洛邑。

  其三,秦王赵王等闻之大周军转头就攻击吴国,皆是心头惶恐,一边上表恭贺,一边疯狂的四下打听消息,不知大周军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姬延一一看过,随手将第二道消息给了施夷光,“这下你可得要安心了,再要茶不思饭不香,可得把孤心痛坏掉。”

  施夷光匆匆看过消息,也终于放下心来,对于姬延的戏说,倒是也没有在意。

  张仪道:“大王,既是吴王投降,该要如此处置?”

  虽然有先例在前,如此大事,总还得姬延亲自决断。

  姬延缓缓道:“吴王虽然无故兴兵攻打楚国,到底也是一方诸侯,只令项羽将吴王一脉皆送去然城李家集就是。”

  让他们在那里好好学习弟子规就可以。

  至于离开?十年八年以后吧!

  张仪称是,下去准备书写。

  既是平定各处,姬延回去的速度也加快了一些。

  只是问施夷光道:“爱妃先留在乾坤宫如何?等到新的宫殿兴建起来,再同时搬去。”

  施夷光却是摇头,“乾坤宫仍是大王的宫殿,夷光可不敢。”

  姬延有些为难了,实是洛邑里能用的宫殿已经被占满。

  施夷光道:“洛邑里随意寻一处宅子就可以。”

  姬延想了想,“既是如此,只好委屈了你。”

  暂时不与宁青儿等女见面,也是姬延自觉有一点点理亏。

  怎么说四女也都是为了他在挺着大肚子,他倒是在外面风流快活。

  虽然以他的身份,这些都是正常,到底还是有些小内疚。

  所以也就没有勉强施夷光。

  好在他先前已经给王景下了指示,不但洛邑新城可以全力开工,连同新城内的宫殿群也可以加快速度。

第885章 内阁议事

  现在有各处的难民涌入洛邑数万,再加上洛邑本身也在越来越兴旺,征召民夫工匠是不愁的。

  而钱粮方面更是太过富余。

  只是施夷光却正好想及一事。

  “大王,你给那些工匠民夫的月银如此之厚,会不会大家都跑到洛邑来给大王你做工?”

  倒不是施夷光心痛那些钱物,只是做工的人多了,种地的人就少了。

  姬延心头一紧,“幸得爱妃提醒。”

  仔细思忖半晌,姬延方道:“只是孤已经想得明白,并无此害也。”

  先前几度开工洛邑新城,皆是为了解决流民问题。

  实际上,大周朝本土的民众虽然也参与建造,却都避开了农忙时段。也就是种田打工两不耽误。

  而且现在重新动工,也是为了接受由燕地而来的两三万民众,再加上一部分楚国而去的流民。再加上先前魏国的流民还有一部分滞留在洛邑附近。

  这么多张嘴,都得要吃饭。

  而且光给饭还不行,闲也要闲出事来。

  与此这样,不如给他们一条好出路就是。

  现在集中力量修建洛邑新城和新的王宫,等到枯水季节,还要调动他们这些工匠前去修理天河郡的河堤。

  而且姬延打算,以后每年都会有这么一两次的大工。

  毕竟疆域越大,所需要的工程也会越多。

  比如身后的长江,既是一条后世养育无数人的大江,也是水灾滔天的大江。

  若不能从头到尾治理一遍,则如此好山好水都会白白浪费掉。

  反之,如果能够治理清楚,则是大周朝之大幸,可以增殖人口无数,更是大周朝的一大粮仓。

  施夷光笑道:“夷光只是随心所想,大王不要见怪就是。”

  其实说起来,后宫干政,已经是朝廷大忌。

  也就好在姬延并不在意这些。

  十多日后,姬延方才回到洛邑。

  如此大胜,万古流和吴理等官员皆是出城三十里相迎。身后,朝中的大小官员、洛邑内外的大周朝百姓更是连绵不绝,看不到尽头。

  姬延的车马走到洛邑城下,一路上都是人头攒动。

  连他也感到惊讶,这才离开不到两个月,似乎洛邑城又变了样子。

  “大王,洛邑怎么这许多人?”

  姬延苦笑,“你还问我?我可是与你一同去的燕国。”

  施夷光有些不好意思的靠在姬延身上。

  其实道理也简单,如今大周朝天威正隆,又无敌手,首先就保证了这里的安全可靠。

  战国乱世,安全无疑是最让人心动的首要。

  其次,纸张、瓷器、以及随之而来的各行各业,都被激活。

  有钱赚,谁不想来?

  而且只要成为大周朝的子民,每月给盐一钱这点,又可以让一部分人心动,更不说还要免兵役、劳役。

  最后一条,就是姬延向整个大周朝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

  减免田赋,农家手里有了钱,动大工,给足银两,又让大批的工匠涌来,而且也大有可为,待遇不薄,还有大周朝的军士,赏赐极为丰厚,这又是巨大的一笔流动性。还有造纸坊和瓷器坊本身的工匠、军械监的工匠,洛邑大学……等等等等。

  几乎让大周朝的每一行业的百姓,都能够得到利好。

  如此一来,物价就被提升起来。

  大家都有钱,都要吃肉啊!

  那怎么办?只有其余诸侯国的商人源源不断的送来各种物资,以赚得钱财。

  姬延一边琢磨着,一边这样和施夷光解释。

首节上一节762/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