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然,单凭韩风伤到姬小七,姬觉自己都恨不得要去灭了武阳军。
然而这些话在燕国朝臣看来,却又是不可思议了。
特别在燕王看来,更是如此。
燕王怒容渐起,冷冷道:“若是本王执意不允,又当如何?”
姬觉稍稍一怔,“还请燕王三思。”
燕王再也按捺不住,哈哈大笑,更是指着姬觉道:“姬延无知竖子,欺吾至此!”
当下道:“来人,拖出去砍了!”
姬觉大惊,一时不知该要如何是好。
何止是姬觉如此,燕国众朝臣皆是震惊。
鞠武更站出来道:“大王息怒,此事万万不可!”
若是将姬延的使者斩杀,一切皆无回旋余地。
众臣也有跟风出来苦劝者。
燕王却是恶狠狠道:“姬延小儿,竟要孤自斩守疆大吏,孤就斩他一介送信布衣又如何?”
鞠武无奈,只道:“大王英明!大周朝既要深入我境,又生出如此事端,需要好好细问此人才可知晓!”
“且如今匈奴兵锋惊人,不如先且留下此人,也可后面与大周天子作些交易。”
“更有甚者,留他一命,也可让天下芸芸众生看得清楚,燕王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仁德无双。”
鞠武急切之间,道出一大堆的理由。
果然,最后一条却是让燕王有些动心。
无他,燕王虽然阴招败招不断,但这些事情他怎么也不可能承认的,倒是自以为仁德无双,有天下雄主之姿。
“爱卿所言甚是,且押他去刑部,让刑部每日公开审问内情,务必要将姬延那张虚伪面目揭露出来。”
鞠武等众臣自是一起拜下,“大王英明!”
只有姬觉暗中叫苦不迭,他哪里想到,不过送来书信一封,竟是再度横遭此劫。
更可气的是,他好不容易从宣恩府里脱身出来,以为再不会做这等揭发之事,却没有想到一头栽到燕王的手里。
处置了姬觉,燕王还没有忘记正事,“众卿以为,当要如何拿下项羽军?”
有了张仪的书信在前,就连鞠武都不好再替姬延说话。
当下,鞠武站出来道:“大王英明!老臣以为,既是大周朝恶意与我大燕国示威,必要调动精锐,以振我大燕国士气。”
燕王点头赞许。
这样才对嘛!
都是大王,凭什么本王就要凡事都忍着?
越是这种危急时刻,不是越能显出本王的能耐和决断么?
鞠武见燕王气色缓和,当下又道:“只是老臣以为,最好能够生擒项羽为上。”
为何一定是生擒而不是当场击杀,鞠武也解释了一番。
项羽部不过三千人马,想要全歼,于燕国大军来说,并不想太难。
只是拿下项羽,可以借此与大周朝议和。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大周朝还是有些实力的,若没有大周朝一起联手对付匈奴大军,只怕燕国的灾难远远不能结束。若反过大周朝与匈奴人联盟,那更是巨大的灾祸。
“大王,大燕国假意与大周朝结盟,正好设计驱使其出长城防线,救出乐乘大军。等到乐乘大军归来,必能先败匈奴,再败大周军。如此,方为上策也!”
燕王听得大喜,“丞相此言,方是老成持国。”
兵部尚书薛言也上前一步,道:“如此,可令李清所部前去问罪于项羽。以臣下算计,项羽距离李清所部尚有半日的路程,正好让他早作准备,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燕王自无不允,当下道:“有众卿如此忠心谋国,何患区区匈奴蛮夷,何患大业不成?”
众臣俯首,“大王英明!”
乃退。
只是一下朝,薛言就迫不及待的找上鞠武,“老大人,我军如此疲弱,又是新败连连,如何能胜过那霸王项羽?难道霸王军的利害,老大人就不曾听过?”
别的不说,单只一个霸王军,几乎替大周国尽灭洛邑以东的十数国,连郑国、蔡国等等这些中等诸侯国也尽灭一空,仅余下区区一个卫国而已。、
甚至这一回打得鲁王几乎要跪地求饶。
一人一骑,不但包围了曲阜城,更是单枪匹马,冲上了鲁王宫。
硬从鲁王手里讨得一个平郡和无数的兵马物资。
这样神一般的战将,燕国能够得罪得起?
别说埋伏霸王了,鞠武后面给燕王提的什么建议?
生擒项羽,结盟大周,令其去救乐乘,哪一条会让天子接受?
不只是薛言想不明白,就是其余众臣,也都是围住了鞠武。
只要燕国敢在这个时候伏击霸王军,别说能不能成事,天子是会受到威胁就妥协的?
想想就在不久前,秦魏等国联军百万攻打洛邑之际,天子照样去打鲁国,结果不但这边打得秦魏等国不得不赔礼退兵,那边还得了鲁国的平郡,换了燕王能有这样的胆气?
第615章 冲突加烈
面对众臣的指责,鞠武也是无可奈何,“以大王的脾气,能不如此乎?”
众臣纷纷道:“即使如此,也不能拿大燕国的前途开玩笑。”
霸王项羽,那是可以能招惹的人物?
鞠武却对薛言道:“你还有脸面来说老夫的不是,本相只是随口说说而已,你倒是好,连李清所部也要调出去埋伏项羽。”
李清部只有五千人,却是蓟地以外的唯一精锐骑兵。
此部人马几乎可以算是大燕国最后的底牌。
薛言顿时瞪大了眼珠子,“不是丞相大人要去埋伏项羽?”
鞠武顿时头大。
“罢了罢了,反正你只要不去通知李清动手就好。”
薛言却是脸色一沉,“只是若大王问罪下来,却当要如何是好?”
鞠武看了一眼燕王宫那边,淡淡道:“你以为到了明日,燕王还有多少心情理会项羽的事?”
众臣心头猛的一沉。
是啊!到了明日,会有更多的城池沦陷于匈奴人手里,会有更多的燕军被匈奴人打败。
甚至搞个不好,还会丢下一座两座郡城。
甚至最糟糕的情形,匈奴大军直逼蓟城而来。
众臣皆叹。
“如此怎生是好?”
“难道我大燕国此劫难逃?”
“不可能,大燕国不会有事,先前也不是没有匈奴突破长城防线。”
“哼!以前来袭扰的匈奴军有多少兵马?如今有多少兵马?单只是今日,怕都不下一二十万匈奴大军入关。”
更有人苦笑连连,“乐乘所部若在,也不至于如此。”
那都是燕国最精锐的士卒,是可以与匈奴人一对一血拼的战士。
提到乐乘,也有大臣痛骂不止,“休要提那蠢物,好好守住长城防线不好,非要逞能,擅自出军。如今害了数万大军不说,连累大燕国如此窘迫。”
到了这时,关于乐乘部和张寿部的战斗过程,也都渐渐传了回来,大致的轮廓已经是清楚的。
无非是张寿部先中了匈奴计策,率先出关,追击匈奴王。
接下来又把乐乘拉下水,以至双双被困。
虽然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但一来据长城而守,乃是大燕国的国策,是根据燕国国力而制定的方略,不可轻易变更。
二来,输了近十万燕军,无论乐乘的决策是否正确都已经不重要。
也有大臣想起,“如此之计,恐怕燕国只有依靠大周天子的天师了。”
只是又有大臣道:“然而大王如此对待天子使者,就算是咱们不去攻打霸王军,只怕也不能被天子原谅。”
送姬觉去刑部问罪,乃是大王金口铁断,不可更改。
“此事只有请丞相大人再与大王细说,呈明利害关系才好。”
众臣将事情又推到鞠武头上。
只是鞠武呵呵一笑,“朝上,诸位不是没有看到燕王的怒火。”
若不是鞠武极力劝阻,现在大周使者的头颅都已经落地。
众臣焦虑,“只是如此一来,岂不是只好与天子交恶?”
鞠武却是目光看向某处,“若要保下使者,恐怕也只有那一位了。”
看清方位,众臣恍然。
有心急的大臣道:“既是如此,我等这就去求见太子,请太子出面周旋才是。”
武阳城外,姬延才收到项羽抢马的消息。
姬延不由得会心一笑,“这项羽果然是不好惹的。”
车外,卫鱼只保持着恭敬的姿势,不敢僭越。
卫鱼是言侯司的人,专门留在姬延身边,用来调动当前的言侯力量。
项羽当然不好惹,才来了燕国,就先抢了燕王的马匹再说,还能再牛掰一些么?
只是这样一来,姬延就有些头痛了。
先前打下武阳城,砍了武阳令韩令的脑袋,更逼得武阳军甘泽率众而降,而现在项羽又做下如此大事,燕王会怎么想?
姬延目光一扫,淡淡道:“你先下去吧!”
卫鱼弓身行礼,悄然而退。
手指轻轻敲打着车窗,姬延仔细思忖着。
一时间,竟是想到项羽的忠诚度上面。
上回封了一个霸王,项羽的忠诚度好像也只是九点还是十点。
然而死了一个项梁,竟让项羽的忠诚度上升到二十四点。
到底是不是二十四点,姬延也有些记不清,差不多就是二十四点以内的样子。
不知这家伙现在还有多少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