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492节

  王景和赵有德对了一眼,暗中苦叹。

  在他们的眼里,自然还是治理黄河更加重要。

  哪怕废了道郡的洛北三县,也要保住天河郡。

  当然,他们这样的想法虽然有些冷酷,却也是有道理的。

  只是身份不一样,看问题、做判断、最后的选择也是皆有不同的。

  然而姬延并没有打算放弃天河郡。

  “孤之意,两处都要!”

  “凡我大周朝的子民,孤不能置之不顾,任其自生自灭。”

  “若非如此,孤与魏王有何异处?”

  姬延是天子,与诸侯是不能等价的。

  无论是眼力还是实力。

  “孤决议,重开银矿,将银产量提升到每日万两。只是此事重大,众爱卿不可轻易外传。”

  “有这些银两,再加上户部开出的粮票,和四海金号开出银票,可保两处大工同时进行。”

  “孤,是大周子民的天子!”

  顿时,众臣心胸一畅,一起拜倒,“大王英明!大王仁德!”

  姬延也是没有办法,多投放白银到市场上,银价必跌。

  虽然河工开始的时间至少得在下个月,但银两方面是得要提前支付出去的。

  河工所需要的劳动力、取石取土、供粮点,居住点,等等等等,每一样事情,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还好现在大周朝不差粮食。

  但是不修两河的堤坝,更会出大事。哪怕赔上银价,也是值得的。

  王景还有话说,“大王,若是加上修建洛邑城的民夫,道郡和天河郡、南阳郡三处再就地征用,民夫的数量当是够用的,只是原来修建洛邑新城之时,给出的价格是比较高的。而且所征用洛邑百姓时价格更高。”

  姬延还记得这事。

  先前为了安置境内的流民,不至于生事,姬延让王景开大工程,修造洛邑新城。

  当时,王景从流民中招收的民众,除了给米粮以外,也给银子的。

  为了控制开支,给流民的待遇是要比本地百姓要低出一截的。

  即使低了一截,以这种待遇给到河工上,也让大周朝承受不起。

  姬延叹道:“既然如此,就比照流民的待遇吧!所欠的银两,让户部以四海金号的银票发放。”

  万古流插嘴道:“大王不必太在意这些银两的去向。”

  黄河大工,所用的民夫必是以当地为主,也就是天河郡的民众会是主力。

  哪怕王景修造新城的队伍,也是以南阳郡天河郡等地的流民为主。

  让他们回原籍修堤保家,他们没有道理不乐意,哪怕收入没有那么高,毕竟天河郡是他们的故乡。

  而且赚得的银两,也会在当地用来置田地,起房屋,安身下来。

  对于大周朝来说,这些钱不但花得值得,而且还会流通回朝廷的手里。

  因为大周朝有关键的产品,官田。

  姬延轻轻点头。

  置办田地,总是华夏百姓的最爱。

  而且随着大周朝的地域增长,多一些银两在市面上流通也不是什么坏事。

  “爱卿所言有理。”

  银矿增产、纸张的收益、再加上瓷器的收益,差不多日进四万两银子是有的。

  如此一来,足以支持两处大工。

  就算有些不足,差额大约也在五六十万两左右,以四海金号的银票和户部的粮票信用,是完全可以应付的过去。

  决定了两处大工同时启动,还有一件事情。

  赵有德道:“大王既要治水,不知该用什么手段?”

  高质量的河堤,还是一般质量的?主要还是造价问题。

  姬延沉吟道:“以爱卿之意何为?”

  赵有德道:“臣先前和王大人、道郡的郡守齐真,还有一些老河工都计较过。”

  洛河段,今年还以原法修造,也就是普通的夯土法,一层层的夯实、加高。

  而黄河段就有所区别了。普通的河段,仍以夯土法修造,而在几处险段,用沉箱法混合水浆法,作为河堤的基础,在此之上,再作夯土法。

  这是因为夯土法无法承受太大的压力。

  而沉箱法有一个好处,就是给河堤加配重。

  自身的重量足够,能更容易挡住洪水。

  而混合水浆法则用来加固,把核心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抵抗洪水。

  王景从旁提醒道:“大王,加用这两个方法,特别是混合水浆会让费用增加不少,至少也在三万两银子!”

  这个三万两是每一里河堤的造价!

  姬延倒吸一口凉气。

  这还只是几处险段的加固费用。

  若是整个黄河大堤要这么修造,那孤只好去卖了自己。

  “这几处共有多长?”

  赵有德赶紧报数道:“一共三处,共有三十里地。”

  这就是九十万两?

  姬延的心头在滴血。

  王景补充道:“修好这三处,至少可以挡住今年这样的大水。”

  今年的黄河大水,二十年一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也就是说,若想黄河这一段能够长治久安,以后还得要加大投入。

  姬延甚至有些怀疑,这样的投入和产出到底是否值得?

第552章 吴峰难赏

  姬延突然又想起一事。

  黄河的河道并非是固定,曾经二十几次改道。

  当然,他再活上一百年,也不会看到这种情形发生。

  但若是在修筑河堤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一因素呢?

  仔细一想,姬延还是放弃了。

  想得太长远也不一定是好事,凡事要顺其自然。

  比如赵有德和王景都说只修好这三处,可以防住二十年一遇的黄河大水,那就暂时先这样。

  等到再过一两年,大周朝的财力更甚。再将黄河从头到尾梳理整治一番。

  “既是要多花九十万银两,也就用上吧!”

  有了天子拍板,赵有德等人自是又行礼谢恩了一番。

  接下来,吴理又说了北伐之事。

  霍去病带着骠骑军一部,还有火器营等等,按时日来算,应该是今日抵达燕国的灵县,也就是原来中山国的所属。

  至于李陵,须等到水师的舟船回来,才能作为第二批赶赴的兵马。

  “只是李陵部的一些伤员,都要求上阵杀敌,让李陵头疼不已。”

  “甚至李陵在南阳郡新收的骠骑军也是如此。”

  这倒是一件好事。

  虽然李陵头疼,对于大周朝的凝聚力来说却是好的趋势。

  姬延点点头,“魏国的庞涓有何动作?”

  魏国境内,仅只剩下庞涓这一支人马,却也有十一二万的大军。

  吴理对道:“庞涓的人马分作了三个部分。一部分去了上党郡,一部分跟随秦军后面,护送秦军前去赵国,还有一部分去了清平郡。”

  魏国最不放心的,还是秦国和大周朝。

  这些布置也是有所针对,不足为奇。

  相反,魏军分成三部,也是一种表现,对秦国和大周朝皆无进取之意。

  实际上,以魏国现在的能力,还真是无法再作过火之事。

  吴理又道:“倒是秦军有了新的动向。”

  秦军的动向,引来姬延和众臣的侧目。

  原来,秦军在得到秦王的命令之后,两路大军就地重组,选出一支新的十万大军。

  但这统帅之人既不是白起,也不是司马错。

  却是新败于宁江山之手的王翦。

  “臣听到消息,王翦正憋着一口气,把他手下那些能征之将都带了过去,正一路急赶。”

  姬延淡淡一笑,“看来王翦心有不服啊!”

  诸臣皆是会心一笑。

  不服又能如何?最多只能找匈奴人出气而已。

  回到骠骑军身上,吴理又说了些粮草辎重等物的输送等等。

  也都是正常之内。

  姬延听过,也就退了这次内朝。

  军事上的事情吴理也都说过,有些奏折也就不必细看,一概而过。

  很快,桌上的奏折也都看了一大半。

  就只是眼下的一条,让姬延有些犯难。

  原来这正是张仪送来的奏折。

  陈地虽然没有尽复,却也或收服、或打败所有的成规模叛军。

  此大功一件。

首节上一节492/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