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64节

  更不用大王亲任洛邑大学的校长一职,这意思还不够明显?

  就差把洛邑的王宫搬去然城之中。

  对了,就是这名字,也是大有讲究的。

  名为洛邑大学,却身处然城,什么意思?上下一体,国之根本!

  只是眼见着万清颇有些不以为然之意,这些话也被万古流留到肚里。

  万清能想些什么,万古流清楚得很。

  无非是以万古流的地位,加上大周朝正在用人之际,去谋个一官半职。

  只是这半年间,朝廷放出去多少的郡官县官?

  朝廷的六部,也是滚雪球一般的在扩张人数。

  “万清,你既不谙世务,先去洛邑大学里修行两年,日后才好给你安置个去处。”

  万古流也是生怕万清一时想岔,才咬牙给出承诺。

  想来大王看在他这一张老脸面上,也不会却了这意思。

  万清顿时心喜,“侄儿谢过伯父大人!”

  万古流摆摆手,“你先去,下月去然城好生学习。”

  万清又是一礼,方才退走。

  其实这个时候,万古流要给万清谋个一官半职,还真是可以的。

  毕竟现在大周朝扩张的速度太快,又急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然而万古流是存了私心的。

  现在让不谙世事的万清入仕,看似机会,实则也是凶途漫漫。

  每一处新收的疆土,早已经脱离大周朝数百年甚至是八百年之久。

  那些土地上的百姓早就只认诸侯不识周王。

  百姓还好些,那些就此被夺了权柄的贵族才最难对付。

  一个不好,甚至惹来杀身大祸都是有可能的。比如前次的留县,后面的据县等等。

  以后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少。

  想到这里,万古流感到精心有些疲惫,便又上床小憩了一阵。

  他却想不到,万清此时已经离开了万府。

  道郡,霸王府。

  项羽已经收到姬延的王旨。

  “看赏!”项羽令人给言侯司的小校打赏了几两银子。

  那小校欣喜而去。

  “霸王,现在就出发?”身边,几名副将都有些迫不及待。

  能与霸王一同征战沙场,人生何求?

  项羽霍然起身,“整军出发,只张许带一队步卒看住那些魏卒。其余各部,即刻准备进入郑境!”

  “末将遵令!”众将官虎躯一震。

  此时的霸王军,恢复到了三千人,都是项羽一个一个亲自挑选出来的精锐。

  再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训练,也能看得入眼了。

  只是魏卒还有一千余人还没有完全消化,只能先留在此处,分派人手看守着。

  也就是说,项羽实际上只带了两千军。

  一千骑军,一千步卒。

  对于项羽来说,已经足够。

  只是项羽才出了霸王府,第二道王旨又至。

  很快,项羽看完,大笑三声,“全军出发!”

  众将虽然不明所以,却也不用担心,只管跟在霸王身后就是。

  洛邑城内,要召所住的驿馆内,正在奋笔疾书。

  “要大人,如此要求,魏王会不会不高兴?”正给要召研墨的随从小心提醒道。

  要召一叹,手里停下。

  “魏王当然不会高兴的。”

  “只是若非如此,大周天子可会高兴?”

  随从顿时低下头去。

  大周天子不高兴,别说反手捅上一刀,哪怕只是陈兵魏国边境,魏国怕是马上要崩溃。

  国中无粮,纵有百万雄兵也是没有用的。

  很快,要召将书信写好,只不过数语而已。

  多了信鸽也载不动。

  “快去吧!”要召一挥手,成败在此一举。

  只要大周朝出手,魏国就还有得一救。

  不说别的,才听到的消息,大周朝竟然得了陈国暗藏的八十万石米粮。

  如此数目,各诸侯的使臣无不是眼红。

  特别是魏赵两国,几乎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没办法,国中缺粮,连他们这些驻外的使臣也没有底气。

  此刻,悦来酒楼的一处包间里,却是挤进了十多人,有穿戴官服的,也有布衣。

  万清在这里乃是唯二的布衣,却在一踏入这里,引来众人齐齐起身。

  “原来是万二公子!快请上位,只差了您这一位贵客!”说话之人正是先前悦来酒楼里出现过的陆建,也是这里官阶最高之人。

  乃是吏部的一位主事官。

  品阶不高,却很拿人。

  主要负责的是大周朝各处郡守县守的年考。

  通俗点说就是给那些地方官考核业绩的。

  只是这吏部的主事官虽然威风,陆建还是时刻想着能够更进一步。

第291章 霸王再现

  等到万清坐定,众人这才一一落座。

  敬过一盏酒水,陆建才开口问事,“万公子,不知贵伯父可有所透露?”

  此前万清找到万古流那里,是想着让伯父大人给出个主意,如何才能够打动大王的心意。

  这件事情也是陆建和万清私下商议好的。

  以万古流的才识,自然一眼看得出这奏折写得好与坏。

  提起这事,万清轻轻一叹,手里杯盏放下。

  “我家里那位丞相大人,怕是已经有些糊涂。”

  陆建等人惊讶,面面相觑。

  “万公子,丞相大人不是恶疾已去?”

  若是万古流疾重不治,他们这几人白侍候了万清这两年。

  万清脸色倒是不变,“那倒是不至于,只是人越是到老,越发胆小就是。”

  接下来,众人自然又要问个清楚。

  万清苦笑,“你们说说,不过是上个奏折,道一下洛邑最近的风评,何至于那样刨根问底?”

  陆建等人还是不解。

  万清道:“伯父当时便问,那些说书人由何而来,落脚何处,如此等等,非要我当时就说出详细来。”

  如此一说,众人不由哈哈大笑。

  果然丞相大人越老越是胆小。

  这还不说,更有人联想到,“听说丞相大人正是因为有些谨慎过度,这才引来大王的不满。”

  马上就有人附和,说是万丞相病重之际,大王还去了丞相府里大发一顿雷霆,连府里的下人都杀了一排。

  总之,丞相大人这一病,外面各种传闻都出来。

  万清却是脸色一变,“你们又哪里知道这其中内情!”

  眼见万清有些怒容,陆建赶紧站出来打个圆场,“万公子,你也别怪罪他们几个,实在是这件事越传越有些邪乎!要不是那日你与我说起,也少不得暗中猜疑的。”

  话头很快又转到这里。

  陆建看了万清一眼,见后者没有隐瞒的意思,方才将那日丞相府里发生的种种事情说了一遍。

  丞相大人不但没有失去圣眷,而且更得大王亲自上门治病。

  当然,那治病的手段有些邪乎就是,听说是得了周武王的庇护,借了大王的手,去救治一代名相。

  原来如此!

  众人听得一个个都是瞪大了眼珠。

  这可是顶级内幕,连一些朝中的高官都不知道那一日发生了什么。

  毕竟这种事情,丞相府里是应该守口如瓶,不得泄露半点风声的。

  窥探圣意,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可以砍头的大罪名。

  众人看向万清的目光又更多了几分尊敬。

  虽然万清无官无职,可到底是丞相府里的人,还是他唯一的侄儿。

  就凭这一层身份,连六部的尚书大人也要给些面子的。

  陆建却又把话头转回来,“丞相大人实在是有些多虑了。大王治理大周朝,气象清明,朝风正朔,民有食,国有土,正是明君一代。我等今欲上奏天听,也不过是为了正一正民间的风气。”

  这一开头,众人皆以为然。

  大王是明君,他们得做直臣啊!

  那说书人的行为,分明就是妖言惑众,胡乱风气。

  大周朝的子民,都应该各尽其职才是。

  农民好好生生的种地,军人好好生生的保卫疆土,他们这些有学问之人,就辛苦一点,来治理大周朝才是。

首节上一节264/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