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29节

  孩童幼稚的读书之声,在这个时代里分外的让人侧目。

  能读得上书的,都是富贵人家。

  能有十几二十几个少年一起读书的,更是大富大贵。

  就是在洛邑城里,牛家山也没有听过如此读书声。

第250章 据县季族

  牛家山的感受一点也不夸张。

  这个时期还没有大兴儒学,连读什么书,识什么字,都是由教书人自己把握。

  更重要的是纸张还没有完全通行,价格也没有便宜下来,而所用的竹简却是贵得吓人,寻常人家哪里用得起。

  牛家山下了毛驴,让亲随远远跟着,他却走到前面。

  祠堂的侧面有一排两面敞亮的房间,先前的读书声正是这里传来。

  从五六岁的泥巴小子,到十一二岁的半大小伙都有,手里的竹简更是被翻弄得哗啦作响。

  牛家山才走近了几步,恰好里面的读书声停下。

  “不知贵客由哪里来?”

  一个半大的孩子出来问话,想来是受了里面先生的吩咐。

  牛家山正待要答话,却听得身后也有声音传来,“去念自己的书,休要惊了贵客。”

  那半大的孩子赶紧冲着牛家山这里躬了一下身子,又给那里行了一礼,这才匆匆回去讲堂。

  牛家山回头,却见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

  只是他正要答话,身后的亲随跟了上来,冲着那老者略一行礼,“这是我家老爷,正要去郡里了解本地的粮仓事项。”

  清理各处粮仓,乃是大周朝此一段时间里的大事。

  大周朝境内,无有不闻者。

  毕竟米粮之事,关系大周朝与小民生死存亡,不可不计。

  之所以这么假托,也是牛家山事先的交待。

  他久居朝内,气质不可低侮,只有假托清厘米粮的官员,倒是不大不小,正好合适。

  果然,听得牛家山是大周朝里户部派遣来清粮,老者脸上十二分的客气起来。

  哪怕只是一个七八品的官员到此,也是大周朝的上差。

  当下便是行礼道,“老朽常清,见过老大人。”

  牛家山客气笑道:“老丈何必如此,免礼免礼!”

  按说这常清不过是乡老,见官行礼,这是周礼。只是常清年纪明显大过牛家山不知多少,按周礼,也是可以不行礼的,除非是见到天子。

  如此客气一番。

  这常清方才将牛家山让入到祠堂之内。

  两下落座,牛家山也用余光打量了这里的布置。

  这常家的祠堂,从外面也就是一般而已,略显得寒碜,进入到里面才发现更是朴实之极。

  待见小厮奉上茶来,常清才笑道:“老大人且不要嫌弃此处寒酸就好!”

  牛家山自然是客气道:“常老客气。”

  当下端起茶水,倒是眉尖忍不住一挑。

  这茶水的确是差了一些。

  牛家山心念顿时转开。

  论说,他在洛邑里也没有饮过这么差次的茶水。

  常家乃是本处的一大豪强,竟是只以此物待客?

  到底是真清苦,还是看出什么?

  牛家山心下虽然生疑,还是将茶水饮了一大半。

  一路行来,天气又炎热,倒确是口渴难耐。

  心念急转之下,牛家山有意无意却道:“老丈,牛某一路行来,听闻常家乃是本县豪强,怎地却是清苦至此?难不成是常家各处短了祖祠的供奉不成?”

  常清却是面不变色,捋须而笑,“老大人这就有所不知了。常氏一族向来族规严厉,各家并不敢短了族里的供奉。”

  牛家山不由点头。

  若非如此,也请不起先生来开馆教学。

  常清又道:“虽然常氏各家皆有供奉,无奈乡里事多,总有用度之处。”

  比如修路修桥的之类,据县以内,多是常家牵头出钱出力,如此一来,能用在祖祠这里的钱粮自然就少了许多。

  牛家山轻叹,“果然是居大不易!连常氏这样的大族也有各种难处。”

  常清呵呵一笑,“老大人说的不错,正是这么个理儿!”

  牛家山却似想到了什么,“听说常宁家里就有良田数万亩,钱财更是不计其数。论说,单以常宁一家,供养此处也应该不是问题。”

  听到牛家山如此一说,常清脸色却是陡然大变。

  只是下一刻,常清苦笑,“祖上有定约,常宁这一脉,并不在供奉之中。”

  什么?

  牛家山大惊。

  以常宁这一脉的家风,怎么可能不供奉祖祠?

  这时可是春秋战国时期,祭天祭祖,还要大过王法。

  国之大事,在祭在祀。

  单只这一件,若是被人揪住了,常宁这一脉就是实打实的道德败坏,不孝之极。

  “既是如此,那常宁这一脉可有参与到祖祀?”

  令牛家山更为震惊的却是,常清竟然很严肃的点头称是。

  怎么会是这样?

  牛家山完全无法理解。

  这好比家里最富的那一个,不但不给钱,而且还要从家族里享受全套的好处,这算是什么?

  这样的常宁家,竟然还在据县有好名声?

  连陈朝的诸侯也要每代请他们家出来做官?

  只是这其中的道理,常清却也是不明白的。

  唯一能知道的,就是祖先有定制,说是常宁这一脉不必给供奉,他们这些后辈也只能顺从而已。

  牛家山已经不能再继续这个话题问下去。

  倒是得说说他的本职。

  “老丈人,牛某见过据县的粮册,据县此处倒是好地方,难得的好田地啊!”

  牛家山倒的确是见过据县的粮册,不过只是一眼扫过。

  身为吏部左侍郎,他的官阶也是极高的,何况吏部又为六部之首。

  说到据县的米粮田地,常清换了一副心情。

  据县是难得的好地方,虽然在大别山脉附近,却是极罕见的平原地势,更兼这里土地极为的丰沃。

  无论是亩产还是总产,至少是能够说一句居陈地之首。

  这里的亩产甚至可以比别县高出两三成。

  不要小看这两三成,这已经是极为的了不得。

  天灾之年,那就是能多养活十多万的人口。

  而且这里虽然不缺少水,却也不会有水患,简直就是上天给陈国的一块宝地。

  甚至常清打包票道:“别县的情形老朽不敢说,但据县的粮仓是断断乎不会少了一粒米粮的。”

  一来据县产粮极丰,二来这里向来官吏清明,一年到头,此间都没有几事讼案。

  几如世外桃源一般。

  就是牛家山听起来都是一阵神往。

  如此宜居之处,正是所有人的梦想。

  然而,牛家山只是看起来沉浸在向往之中。

  据县越是如此美好,这其中只怕问题越大。

  牛家山苦苦思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他甚至将临走时,吴理和万古流两位丞相的话重新拿出来理了一遍,仍是毫无头绪。

  冥冥之中,牛家山好像就要抓住什么线索,却发现手掌里还是空空如也。

第251章 不可征秦

  一般来说,季家的人都是有义务给祖祠捐赠一些钱粮的,但也并不是说,季家所有的人都应该把败政大权交到族里的。

  只是因为这里面供奉的是季家祖先而已。

  然而祖祠的作用也不能小看。

  除了祭祀之用,还可以对一些特别困难的族人施以补助的。

  比如说有些族人无后绝嗣,也要由族里的长辈安排过继。

  有生活实在是困难的,也要给些米粮接济。

  如果家里没有田地的,也能给安排到族里富贵人家打长工或是耕种。

  再包括婚丧嫁娶等等,祖祠作为族中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有相当的分量。

  这一点也是华夏国流传之久的一大因素,在很多地方,百姓都是依附在家族这个社会单位而过活的。

  可以不知春秋,却一定会知道自己由何而来,又去向哪里。

  牛家山辞别了常清,一路缓行,前面不久处已经是常宁家的宅子。

  那宅子好气魄,重重绵绵,占地无数,甚至护墙也高有近丈。

  牛家山不由缓下脚步,不知该不该现在造访常宁。

  还在回去洛邑的路上,姬延接连得到李立的密报送来。

  一份比一份详细,皆是关于魏国上党郡。

  先前第一份中的情报有很多都并不尽然。

  比如秦国这一次的用兵规模,并不是二十万。

首节上一节229/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