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26节

  鲁国和齐国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鲁国与大周朝是盟友,更是联手出兵伐齐。

  结果可好,成了齐鲁两国联手出兵伐周,这让大王怎么不会有想法?

  万古流甚至偷看了大王一眼。

  却发现后者脸面上平静如常。

  就好像真只是正常交好而已。

  这让万古流一时心情复杂。

  大王,好像越发的成熟起来。

  “大王,老臣还有一件事启奏。”

  姬延示意万古流奏来。

  此事发生在陈国故地,乃是一个贵族过世,三子争家产。

  长子得了全部的家产,只给了二子三子各一块田地,加上奴仆数人。

  虽然钱财不多,也足够这二子三子得以过活。

  只是这长子既是分得了绝大部分家财,还要趁机生出事端,借口三子家的奴仆不小心踏了长子家的田地,大肆打击。

  姬延面无表情。

  照说,这些的小事是不值得万古流报到乾坤宫里来的。

  甚至刑部都不用,只要地方县官就可以处理。

  万古流接着话道,“一来二去,最后竟然生出人命在案,三子被长子的奴仆活活打死,更将二子也卷到其中,诬称此事乃是二子暗中唆使。”

  这些,都是本县所言。

  至于涉案人员的供词,当然又是另一回事。

  姬延还是没有任何的表示。

  若是地方官连这样的案件也断不了,这能力也就太低了。

  果然,万古流最后道:“只因这二子觉得官府行事不多,于近日在乡里作乱,拉起一支乡里队伍。”

  姬延脸色阴沉下来。

  又来叛乱!

  留县之事还没有过去几天,连人犯都没有来得及问斩。

  “爱卿所言,可是已有主意?”

  万古流站起身来,“老臣以为,当威恩并济,比如前次留县一般处置。”

  无论如何,作乱必究,这是大周朝无法退让的底线。

  只有报到姬延这里,才可以天子诏书的名义赦免其罪。

  也就是说,这二子不出意外的话,大概率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最终的代价。

  姬延不明白,为何还有安抚的必要?

  万古流解释,“大王,此子已经向陈郡郡守送过一封信。”

  哦?

  姬延有些惊讶。

  竟还有流匪山冠如此大胆的。

  不过转念一想也就明白过来。

  此子虽已作乱,到底也是贵族子弟,有些眼力见识的。

  以区区一乡之力,怎么可能是大周朝的对手?

  和朝廷谈好条件才是最为现实。

  果然,万古流继续道:“此信里有言,季诺不意与大周天子为敌,只是家仇难消,又有仇人势力滔天,以至绝望,方才出此下策。”

  姬延不着痕迹的冷哼一声。

  出此下策?

  大周的子民,若是一有难处,都可以来造反?

  此例,不可开。

  万古流也知道这个道理,却道:“大王,这季诺信里说的明白,他之所以上山结寨,只是担心被自己的长兄暗害,并没有伤及乡邻,也没有祸及本县。”

  “举起大旗,只为引得郡里的注意。而且此人的要求也低,甚至说,只要郡里答应下来,他可以双手把自己的人头奉上。”

  说到这里,姬延才稍稍动容。

  若真是如此子所言,不伤民,不手染鲜血,也不是不能免其死罪。

  “这季诺,他只要家里长子性命,为此甚至可以一命抵一命。”

  姬延默然不语。

  能让此子说出这样的条件,必是受多了委屈。

  但若要答应这样的条件,朝廷的面子哪里摆?大周律有何用处?

  “丞相如何看来?”

  出兵剿匪,当然最是容易,但这里面还有一个民心问题。

  特别是这些新收的疆土,能不起兵戈,当然是上策。

  万古流没有直接给出意见,却道:“老臣觉得,这事情只怕其中弯曲复杂,当选一能干臣子亲赴陈地,查明实情才是。”

  姬延有些失望。

  这种小事,何必麻烦。

  他更喜欢快刀斩乱麻式的处理方式。

  只是万古流既然如此表明态度,想来也是有什么端倪被他看出,又或是有所怀疑。

  想到这里,姬延淡淡一笑,“如丞相所言就是。”

  万古流又道:“只是两地相距甚远,老臣打算让邻郡的能干官员去处理,同时予其临场决断的权力。”

  这差不多就是指派钦差大臣了。

  姬延还是一口答应。

  他更想知道的是,万古流从这里面到底看出了什么。

  处理了这几件事,姬延并没有处理公文,却是去了青月宫。

  没办法,内心多少还是有一些内疚的,得去陪陪几位皇后才是。

第247章 孤要很大的战船

  万古流回到内阁,却见一人正在里面给吴理行礼奏事。

  “丞相大人。”那人见到万古流,赶紧又回过身来再次行礼。

  认清来人,万古流面上不着痕迹的赞许了一声,“这次留县办差不错,大王也知道你能办事。”

  这人正是吏部左侍郎牛家山。

  后者赶紧再度行礼,“都是两位丞相大人的调度。”

  吏部左侍郎的官阶也算是不小,但离着丞相这样的高位却还差了至关重要的两个台阶。

  吴理却撇开牛家山,先拱手道:“丞相,大人可是许奏了季家之事?”

  万古流点点头,捡紧要处给吴理说了说。

  总之,大王已经准奏,现在就是要挑出合适的人选。

  吴理却笑,“丞相大人何必另找人员?先前是朝廷中一时再抽不出得力的能臣。眼下却有了一人。”

  牛家山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何事,竟引来两个丞相的关注。

  万古流打量了一眼,“也好,你给说说,陈地之事到底如何。”

  如此,吴理把季家之事又复述了一遍,只是这一回,却比先前要详细得多。

  牛家山有些哑然。

  这事竟然与留县之事差不多,归根到底,现在第一件都是要平乱。

  吴理却是看出他的神色意思,笑道:“你不要小看此事,丞相大人与我,都觉得这里面只怕还有文章。”

  哦?

  牛家山只在吏部办过差,还不是主官,这眼界方面就差了万古流不知道多少。

  只是吴理见到万古流没有表示,也不敢把多余的话说出来。

  只道:“你且记下,此去据县,先以了解实情为主。季家本来陈国贵族,只怕这背后有些不明不白之事。”

  牛家山报以惊讶眼神。

  然而后面的话,吴理没有接上去,却笑:“你也不要想太多。现在大王身边,最需要能办事的人,我的话,你当是明白的。”

  牛家山很慎重的点点头。

  的确是如此。

  否则大王如何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就打下千里江山?

  虽然说内政多是在万古流的主理,但能用人用好人,这就是大王的真本事。

  “属下牛家山,谢过两位丞相的抬爱。”

  万古流最后说话,“既是如此,你交待完手头的事件,这就去据县。”

  只是据县距离洛邑路途有些遥远,哪怕星夜赶路,也得要五六日的时日。

  好在那季诺虽然打出自立大旗,却并没有为恶作乱,多这几日也没有什么。

  没过几日,姬延又去了东滩。

  眼下大周朝总的政策就是息兵生养,恢复实力。

  第一条就是米粮之忧。

  各地的王田还在清点之中,其中不少已经分给新来的魏国流民,加上各处的工场工坊,待开荒之地,这一样已经没有什么问题。只等着岁月过去,各处的百姓慢慢融合为一体,重新认同大周朝人这个身份。

  只是王田的厘清并非一日之功,比粮仓空缺还要麻烦。毕竟一眼看去,就可以知道粮仓里面到底有粮无粮。

  最重要的一条也是米粮之忧。

  没有米粮,大王哪里也不敢去啊!

  所以第一个就来到东滩。

  “臣,宁江山拜见大王!”

首节上一节226/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