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 第175节

  连子宁和清岚相识于寒微之时,他们两个的兄妹情谊,清岚再明白不过。

  趁着这几天的时间,连子宁也把自家的生意给好好的梳理了一下,不问不知道,原来现在自家的生意,已经是发展到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地步。

  现在连氏财阀的生意,连子宁以自己后世工商管理的一些浅薄知识,大致将其分为几大板块——商业、物流、金融、餐饮、酒店。

  其中自然是商业板块占得份额最大,商业板块下面又包括——绸缎庄、粮油铺子、珠宝店、超市、粗布庄等等小的模块。

  其实按理说,只要超市一个,就能把所有的日常店铺中所售卖的东西全都包含了,但是这毕竟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根据连子宁当初的构想,超市就是要大,要全,要每日的进货量和售卖量都极为的庞大,这才能把本钱给捞回来,从而薄利多销,使得超市的东西可以在比外面的要便宜几分的情况下还能维持高额的利润。但是超市实在是太大,所需要的地面儿也大,投入的本钱也大,所以到现在为止,连氏财阀下属的超市一共不过是三家,东城西城南城各一家,相对来说贫穷一些的北城便没有开。

  而超市的辐射范围也是有限的,整个北京城就像是一个正方形,三大超市的辐射范围就是一个个的圆,圆和圆中间有一定的空白区域,这些区域里面的市场,自然也不能放过,所以各色的铺子庄子,就成为了有效的补充。而现在的连记超市,更多的是走上了类似于后世麦德龙超市的模式——更多的是售卖一些大批量的货物。反正这些货物也是连氏财阀四通八达的大车店从各地顺路捎回来的东西,少了运输成本,虽然价格低一些,也是暴利。

  再说绸缎庄和布庄,这两个针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市场,就像是后世的苹果专卖店和山寨机小店一样,针对的买家不同,但是其实同样的赚钱。

  绸缎庄针对的是高端市场,里面售卖的都是湖湘绸子、苏绣、蜀锦,甚至是云南那边少数民族的大金大红色的云锦都有卖的,价格也是极为的昂贵。像是云南临安府白溪蛮那些巧手女子织成的白溪缎,都是大红色,大金色的,绸缎纹理细密,光滑无比,而且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颜色极为的炙热绚丽,又是飘飘渺渺的,宛如黄昏时节天际的云霞一般璀璨。这样的缎子,一丈长就是五十两银子,就这个,还是供不应求。而绸缎庄里面几十两上百两一件儿的成衣,也是很不鲜见。

  而布庄里面卖的东西自然就要便宜许多,他们针对的是京城人数最为庞大的低端市场,寻常百姓人家自然不会那么奢侈的穿绫罗绸缎,花几钱银子给孩子置办两件儿新衣,扯上几尺粗布做的衣服结实又耐穿,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布庄的衣服,单件儿利润自然就薄了一些,但是问题是,量太大了。本来乐陵县张家是整个北京城最大的粗布供应商,而后来,他白袍军起事,这一块儿自然就断了,使得京城的粗布供应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连子宁当了六县镇守之后,便把这一块儿生意给接了过来,六县之地每年有超过十万匹差不多五十多万丈的粗布流入连氏财阀,然后又通过连氏财阀流入市场。

  这样算起来说,粗布上面的利润,其实比绸缎庄还要大一些。

  而物流方面,则是大车店,这个时代的物流,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方式了。

  其实真正算起来的话,大车店的生意,才是连氏财阀这个已经有了雏形的商业帝国的命脉。城瑜在大车店的生意上投入极多,这一年的时间,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现在连记的大车店,线路达到了三十多条,四通八达。向北能到达辽东和奴儿干总督区的边界,向南直达湖湘,向西能到西安府,西南能到川滇边界,东边能到天津卫沿着海岸一直到的南直隶!

  三十多条线路,上千辆能载三十多人的大车,不但能够载客赚钱,而且能得到各地的商业信息。去的时候,回来的时候,都能捎上大宗的货物,连记其它的店铺的货源,基本上都是直接从大车店里进的。连记之所以能够发达,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连子宁官居高位,少了许多的打点琐碎,无论各种手续,办起来都很是顺利,也无人骚扰,有一个很好的经商环境。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大车店的存在之后,成本下降,价格自然就低,国朝百姓对价格是最敏感的,最是重视蝇头小利。

  这样一来,自然就有了竞争力。

  而在金融模块,现在连氏财阀是刚刚涉足,陆续的开了两家钱庄和三家当铺,实际上这个年代,最为暴利的生意之一,就是钱庄和当铺。这就像是后世的银行一样,银行自然是暴利中的暴利行业。更何况,这个年代的钱庄,你若是往里面存钱,钱庄不但不会给你利息,反而要收你的钱。存钱也赚钱,放贷更赚钱,利润之大,可想而知。

  餐饮方面,现在京城中归属于连记的酒店达到了五家,利润不算太大,但是有个好处,酒楼之地都是消息灵通的所在。财阀中常年都在里面派了人,收集各种消息,其中获利匪浅。

  而酒店业,在这个年代,称为客栈更加准确一些。

  是专精还是广泛涉猎,这个话题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也没争论个清楚,但是在连子宁看来,在大明朝这个时代,跟后世相比,消息相对闭塞,流动也不发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能把面包做大,做的综合起来,利润是非常惊人的。连氏财阀自然是走的这个路子,至少现在看来,各个板块结合的相当好。

  连子宁也终于知道了现在自己手头上能动用的资金有多少。

  这些时日,那些得自扶桑的珠宝,又是卖出去了两成,这一方面现在已经是囤积了一百一十万两白银。

  就这个,那批珠宝还剩下了很不少。

  他现在的收入分为以下几块儿:官道刘镇的钞关收入,官道刘镇商会的收入,连氏财阀的收入,浮波商会的收入,以及在日本那边儿石见银山的分成。

  官道刘镇占了钞关的便宜,现在已经成了京城南部的一个很繁华的商业重镇,在稳步的发展之中,不过市场基本上也是到达了一个饱和的程度,想要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增长还是比较困难的。

  现在商会那边,每个月都能有六万两左右的进账,而钞关的入账,则是稳定在五万两上下,偶有波动,却不会大。

  连氏财阀的生意分为国内国外两部分,国内部分生意规模扩充了不少,收入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每个月都是在二十万两上下。一年下来,就是二百余万两,这个数字看上去很是庞大,实际上并不算什么,大明朝不少经营海外事业的大商贾,声名不显,实际上收入远超于此。

  而国外部分,则就是扶桑的那些产业,前一段时间,扶桑那边已经着人捎来了消息,至八月为止,扶桑的生意,扣除成本和一切中间费用,已经净赚了六十九万两。不过这些银子,还在路上,准备下一次商队再去的时候随商队一起回来。上一次城瑜随连子宁去往扶桑候,在扶桑卖出去的那些货物,不但把所有的本钱都赚回来了,还有十万两的净赚。

  而浮波商会这方面,上一次连子宁从中获利十万两,而就在半个月之前,由刘良臣牵头,又是组织了商会所属的商人,乘坐着连记的大船,在威海卫战舰的护送下,去了扶桑。这一次的商人更多,规模更大,估计收入也能更多一些。

  另外就是扶桑石见银山的收入,不出意外的话,一年几十万两是可以保证的,不过现在暂时还是没有消息。

  上一次在五岛山城缴获的那四十万两白银的纯收入,还没有动用,现在还躺在库房里睡大觉呢!

  这样算下去,连子宁常规收入,一个月在三十一万两,不过这些收入,每个月有三万两是要送到戴章浦府上的,还有应付兵部的收入,一个月算下来,能省下二十七万两。这些钱,自从连子宁走之后的几个月都没有动用,三个月下来,算算就是八十万两左右。

  再加上珠宝收入一百一十万两,五岛氏那边收入四十万两,扶桑生意和浮波商会二十万两,连子宁赫然发现,自己现在手头上可以动用的总资金就达到了二百五十万两!

  这是一个相当骇人的数字,相当于大明朝一年财政收入白银部分的两成还多了。

  而可以预期但是有没有在手中的收入,差不多是一百万两上下。

  连子宁不由得诸多感慨,看来自己的妹子,还真是经商的天才啊!一般人,就算是给他这般那般的条件,短短两年,又怎能锻造出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

  不过支出也有不少,扩张店铺,购置房产,购买各种工具,加起来大约花费了得有二十万两上下。

  而最大的一笔支出,则是在一个月前,和寿宁侯府的一笔生意。

  城瑜花费五十万两白银,从寿宁侯爷手下买了两艘浮山大舰,这一次去往扶桑,就是用的这两艘大舰,便把所有数以千万斤的货物都给装进去了。对于这个决策,连子宁是很赞成的,乍一看这一下子花出去的钱不少,实际上海外升级利润极为丰厚,所缺的就是能抗海浪,能载货物的远洋大舰,多跑上两趟扶桑,这钱就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要再给商会留下五十万两的本金,连子宁能动用的钱就在一百七十万两。

  对于规模日渐庞大的武毅军来说,这些钱,并不算多,因为接下来,就要有大批大批的支出。

  第三日,也就是十月初一,正德帝召见连子宁的旨意来到了连府。

  不是经过内阁的圣旨,而是类似于口信的中旨,招连子宁在乾清宫东暖阁见驾。

  因着名字里面带了这么一个清朝的清字,又带了一个乾隆的乾字,许多人便以为乾清宫乃是清朝时候改名的,实则不然。“乾”乃是“天”的意思,“清”乃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自从永乐十八年建成以来,这座大殿一直是皇上处理政务的所在,而在明朝,这里也是所有皇帝的寝宫。而后来这里也成为了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

  

  第三七一章 谷王

  

  实际上,不要以为明朝皇帝荒淫无道,少在这里居住,明朝皇帝应该说是中国历朝皇帝中少有的一群痴情种子——洪武帝和马皇后,永乐帝和徐皇后,仁宗和张皇后等等等等,基本上明朝所有皇帝都是对一人很是钟情,更别说宪宗朱见深情迷万贵妃,弘治帝后宫中只有张皇后一人,而神宗朱翊钧和郑贵妃纠葛数十年,更是被引以为痴情典范。

  这一次是连子宁第一次单独面圣,自然要很是慎重,早早的就起来穿衣打扮,等接到了口信儿之后,便是随着前来传旨的小太监出了府门。

  这一次来传旨的,还是林元,两人已经很是熟稔了,一路走着便小声的言语。

  从侧门进了紫禁城,过了三大殿广场,进了那一个贯通内廷外廷的月洞门,便是来到了大明朝最为核心之地的内廷。

  乾清宫乃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林元引着连子宁来到了乾清宫御台下面,在御道边儿上候着了。

  林元颇有些歉意道:“伯爷,却要委屈您在这儿等候片刻了,今儿个有大朝会,皇上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下朝,可能得那时候才能召见您!”

  连子宁笑道:“林公公且请自便,本官从小打熬的好身体,站这一会儿,不碍事的。”

  心里却是明白,只怕不是一会儿的事儿了,大明朝的大朝会向来以拖沓和不准时著称,一场大朝会从早开到晚的也不罕见。

  林元告了个罪,便是离开了,当初去往辽东传旨的差事,大伙儿都以为战火蔓延如斯,去这一趟凶多吉少,内廷这些太监们尤其怕死,一个个推三阻四的谁愿意去?后来林元主动接了这趟差事,正德帝便记住了他,回来之后便有拔赏,现在已经是从六品的司礼监长随,虽然听上去不大,但是能够在司礼监里学习行走,那就是极大的恩宠荣耀。要知道,哪个司礼监大太监不是从给人端茶倒水爬上去的?

  这就像是文官中的那些翰林一般,官儿不大,也没多少权力,但是想当内阁首辅,若没这一层资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

  现下大朝会开了,内廷的大太监们也要上班儿处理政务了,林元还得赶紧过去伺候人呢!

  连子宁立在御道边儿上,便是无聊的东张西望。

  内廷之中,明显侍卫少了很多,内监宫女却是穿梭不停,人来人往,只是脚下都是飞快,也不知道匆忙什么。

  乾清宫门前站岗的府军前卫带刀官目不斜视。

  等了足足有一个时辰,也没见正德皇帝的依仗出现在视线之中。

  没等来正德皇帝,却是等来了另外几个不速之客。

  从乾清宫的东边走过来一行人,为首的是一个大约三十岁的华服青年,长的很是英俊,面色是健康的古铜色,两条眉毛隐隐向后飞起,嘴角微微翘起,神色间颇有些桀骜。他身高腿长,步幅很大,速度很快,迈步之间很是有力,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显然是一个充满自信之人。在他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都是哈着腰,满脸巴结的陪着笑说话。

  这青年戴着黑色的翼善冠,也就是常见的乌纱帽,只不过折角是向上的,他穿着一身大红色的常服,交领大袖,纹样分布同曳撒,绣着过肩柿蒂云龙纹,有膝襕和通袖襕,腰间是金犀玉带,脚下踩着黑色的软皮靴。

  当连子宁看到他常服上前后级两肩绣着的那金色的盘龙之后,便是赶紧低下头,让到了一边。

  按照大明朝永乐三年的规定,皇上的常服,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即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带:用玉。靴:以皮为之。

  而明朝皇太子和诸王,所传的服装和皇帝的样式差不多,不过皇帝是黄色的,他们是赤色的。

  正德十七年,皇后李氏产下皇子,因嫡长子故,尽管皇上并不怎么喜欢这个儿子,还是立刻就宣布将其立为皇太子。但是正德三十五年,太子触怒皇帝,被废黜,正德三十七年,复立。正德四十年,又是被废黜,这一次直接被皇上囚禁于中都凤阳宫中。

  现在大明没有太子,而根据连子宁所知,这些年正德皇帝勤恳播种,虽说收成不太好,但是由于基数太大了,也有了数十个皇子帝姬。除了那些夭折的之外,现在一共是三十七个皇子,二十五个帝姬。其中成年的皇子有二十七个,成年的帝姬有十六个。

  这个数据,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毕竟明朝的皇帝子嗣都是不太繁茂,正德帝在这一方面已经是可以笑傲他的父祖。

  连子宁起于寒微,并不是那种世袭的世家子,自然和皇子这种高居云端的动物没打过什么交道。对面过来的这个皇子他自然也是不认识的,并不知道是哪一位,心里暗暗嘀咕着:“这位皇子龙行虎步,气质囧异于常人,带着一股霸道之气,显然是很有实力的皇子,也不知道是这些皇子之中的哪一位,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九皇子,十三皇子,十四皇子?还是哪位?尼玛,太多了,谁分得清楚……”

  连子宁就记住了几个声名格外显赫,权势胜重的皇子,其它的,也就都记不得了。

  不过无论来的是哪位主儿,都不是自己找惹得起的,还是老老实实站到一边的好。

  却没想到,他不想找麻烦,麻烦却找他。

  连子宁老老实实的低着头站在一边,那脚步声逐渐接近,忽然却是在他面前停住了,连子宁便看到几个影子停在自己面前,接着一个声音便是传来:“你就是连子宁?”

  连子宁苦笑一声,抬起头来,便看到那个年轻人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看上去很是欢喜的样子。

  他赶紧弯弯腰,行了个礼,恭敬道:“下官正是连子宁,下官常年奔波在外,未曾见过众位殿下,不知是哪位皇子当面?还请殿下赎罪。”

  “连伯爷,这位是……”

  “哈哈,无妨,无妨!”旁边的小太监刚张嘴说了一句,这青年便摆摆手制止了他,笑道:“我是老十三!”

  “原来是谷王殿下,下官有礼了。”连子宁恭声道。

  原来这个青年,是当今圣上十三子,谷王朱载堼。

  (能吐槽一下么?老朱家起名字真是讲究的,中间那个辈分儿字儿早就规定好了,第一批王爷一人都是赐了二十个字,让子孙后代都照这个起名字,想的还真长远。而且又得讲究金木水火土的排序,正德这一辈儿名字里第三个字儿都带着火部的偏旁,到了他儿子这一辈儿,就得是土部的偏旁了,尼玛……差点儿不小心起错了名字,看在俺这么专业的份儿上,给点奖励呗)

  谷王,本来是明太祖洪武帝的十九子朱橞的封号,其封地在现在长城九镇之一的重镇宣府,因此地隶属于秦汉时期的上谷郡,所以称之为谷王。后来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举兵靖难,数年之后,兵锋直逼南京。谷王朱橞应建文帝诏,带兵三千赴京师护卫金川门,建文四年,朱棣带燕兵渡江计伐至金川门外。朱橞见大势已去,开门南城,迎王纳降。燕王继位后,念朱橞献城有功,封朱橞驻长沙。赐乐土奏,卫士三千,加赠岁两千石。

  朱橞驻跸长沙后,自恃迎成祖进金川有功,行事更是骄横霸道。曾先后以忠诚伯茹瑺未曾拜谒朱橞而杀之;以长沙史庐廷纲曾状告朱橞“夺民田,侵公税,杀无辜”而株之。更为甚者,朱橞大肆搜刮民财,招兵买空卖马,立命中官,造战舰弓弩,练水兵张勇,妄图拉上自己同母兄弟蜀王朱椿结盟造反,推翻成祖朱棣。由于蜀王责之,故未得逞。

  后事情败露,于永乐十五年废为庶人,封国也被废除。

  之后谷王的称号便一直空着,直到正德三十七年,十三皇子十六岁成年,受封为谷王,封地依旧是在宣府镇,让皇子去守卫九边重镇,正德也有想让他们锻造磨练的意思。

  连子宁脑海中立刻闪现过十三皇子的资料,不过他所知道的确实是有限,想想也是,一个外臣,之前又是地位不怎么高的外臣,可以去收集皇子的资料做什么?

  只记得传闻中,谷王身材高壮,性子爽朗,武艺也很不错,能驯服烈马,能拉开硬功,武勇非常,据说还曾经在山海关猎场射杀过黑熊。因着皇帝喜欢兵事,所以对谷王也很是喜爱,而朝中的武将,也很是不少都是谷王的支持者。

  “连子宁,你很好!”谷王忽然哈哈大笑,使劲儿的拍了拍连子宁的肩膀。

  “好?怎么好了?”连子宁让他给说的云山雾绕的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情况,心说我没跟你打过什么交道啊,怎么就好了?这位爷不是神经病吧?

  连子宁笑道:“呵呵,谷王殿下这话,下官有点儿不明白!”

  “哦,对,忘了,忘了,你是外臣,对我们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不大懂!”谷王一拍脑门儿,哈哈一笑:“孙言之那老东西,是你搞下去的吧?嘿嘿,他是老二的人,还有徐鹏举,他跟老四亲善,嗯嗯,你明白了?哈哈,我可得好好谢谢你呀!你是没看到老二和老四那臭脸!”

  他在这儿肆无忌惮的说着,连子宁当下便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连子宁当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孙言之和徐鹏举两人,虽说都是有取死之道,但是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倒台的,现下两个人一个被远流云南,一个在诏狱里等待处置,可说都是拜自己所赐。

  这两个人一完蛋,岂不是就削弱了二皇子和四皇子的实力,而显然,眼前的这位谷王殿下,和那两个不怎么对付……

  “但是,如此的话!”连子宁骇然想到,自己岂不是不知不觉中就得罪了二皇子和四皇子?

  尼玛,不知不觉就得罪了两位大神啊!

  现在皇太子之位悬而未决,因为皇后李氏再也没有第二个子嗣,而偏偏太后又是极喜欢这个儿媳妇儿的,正德数次想要废后都是被太后阻拦,以至于其它的皇子,都成了非嫡非长,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嫡长子继承制既然已经发挥不了作用,那么就是谁都有可能被立为太子,所以众皇子的心都火热起来,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是极为的激烈。

  按照明朝的规定,在立有太子的情况下,皇子年岁稍大一点就会被放出宫去,兴建王府,在王府居住。然后等成年之后,就会分封其封地,使其去外地就藩,便是成了藩王。而成了藩王,如果不接到圣旨的话,这辈子都不得随便入京,否则以谋反论处。

  但是现下情况有点儿特殊,太子未立,皇上也没说怎么办,这些皇子就不能放出京城啊!所以未成年的小皇子都住在宫中,由后妃抚养,而成年皇子,则都是在京城兴建了王府。正德这一朝皇子太多,二十七个成年皇子,实在是不好捯饬。

  连子宁苦笑一声:“下官明白了!不过,那两位都是取死有道,却不是下官的功劳。”

  “行了,别谦虚了!”谷王又是一拍连子宁的肩膀:“听小林子说了,今儿个父皇要召见你,本王就不打扰了!定个时候,这样吧,明日,本王请你喝酒!”

  “啊?”连子宁吃了一惊,迟疑道:“谷王殿下,这个,不太合适吧?”

  “不合适,有什么不合适?怎么,你不给本王面子?”谷王闻言,立刻眉峰一皱,声音也变得有些阴冷。

  谷王好武事,性子也很是有些暴躁易怒,说翻脸就翻脸,毫无半点儿征兆。

  这种人,说好对付也好对付,若他是你下属或者是跟你平级的话,你阴险,他暴躁,你轻轻松松就能把他给玩儿残了。但是若他是你上级,而且是你惹不起的大上级的话,那真就呜呼哀哉了。

  

  第三七二章 语君三策

首节上一节175/5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