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 第81节

还有一点让郑长生很接受不了,这些十五六岁的家伙竟然大多数都他娘的结婚了。

这不扯呢吗?有的连儿子都有了。

就这些嘴上的毛都没扎齐的毛头小子,竟然已经身为人父了。

靠,自己都照顾不好呢,能照顾好孩子吗?

课间闲聊之时,这些人圣人之言,君子之道抛诸脑后,谈论起风月来一个比一个眉飞色舞。

你妹的,老朱这选的都是什么人才啊,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吗?

还没怎么滴呢,讨论风月的问题比治国之道还要猖獗。

奶奶熊,古代的男人也太享福了吧?

郑长生很不屑跟他们这些人为伍。

其实他有点自视甚高了,那些人根本就没拿他当回事。

“小屁孩,懂个甚,边儿玩儿去。”

额,你妹的,好吧,老子还是不自找麻烦了。

看书是他唯一的消遣时光了,因为别人都不带他玩儿,谁让他才七岁呢?

太子师宋濂是首席讲师也是这期学员的负责人。

宋濂被老朱誉为大明开国文臣之首,这可不是吹牛吹出来的,那是有着真才实学的,不仅教授太子朱标有功,而且奉命主修《元史》。

修一朝之史书,那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搞定的,没有金刚钻是做不来的。

今日他闲暇之余,过来巡视这批未来的官场顶梁柱。

他是悄悄的来的,慢悠悠的走过文华殿的长廊,在门口处驻足听了好久殿内学子们的交谈。

“斯文败类啊,这都是什么人才。”他心里暗暗的叫苦不迭。

透过小轩窗,他目光停在了郑长生的身上,午后阳光斜照进来,洒落在他的身上。

金光熠熠,一个粉面稚气的童子正沉浸在书中......

第127章 考校

第0127章考校

此子是谁安插进来的?怎么这么小的年纪?

不过实在是难得的很呐!

能在如此喧闹的氛围里,静下心来一心苦读真是难能可贵。

他决定考一考郑长生,看他是否真的读进去了,还是做做样子。

一声轻咳,宋濂迈步走进了文华殿。

乱糟糟的大殿瞬间变的鸦雀无声。

老大都来了,谁还敢在交头接耳?

宋濂可是掌管着他们的未来和前程的人啊。

好多人都认识宋濂,他们都是权贵之家出身,朝堂之事家大人回来也唠叨过。

宋老夫子那是为人刚正不阿,极为重视人品和道统,眼里是不揉沙子的。

他们刚才放言讨论风月之事,恐怕老夫子已经听在耳中了。

是以,他们一个个的都心惊肉跳的,都暗骂不已。

老家伙什么时候来的,也不吱一声,奶奶的。

宋濂黑着脸,心里是愤愤不已,我大明百姓难道就要交给这些纨绔子弟手中不成?

真是荒唐啊!

可是有没有办法,读书人实在是太少了,官员缺位的又那么多,只能瘸子里面挑将军了。

今天他来还有另一个任务,

皇后娘娘吩咐下来,让他在这批学子里面挑几个聪慧伶俐的,当做皇子们的伴读。

可是这怎么行?能挑吗?一个个的不学好,这才多大点就光知道风花雪月。

要是把皇子们给教唆坏了,那自己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不过还好,还有一个入他的眼。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就不由自主的往郑长生身上多扫了几眼。

看的郑长生心里直发毛啊,这老头咋滴了,老子脸上又没花儿。

宋濂的脸色臭的要命,看样子是要发飙啊。

可是就算要发飙也不能往老子头上发吧?

那些都是权贵子弟你得罪不起,不敢训诫,就想拿老子当靶子?

他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来人是不能太软弱了啊。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古人诚不我欺啊。

宋濂手一指郑长生:“那个学子,拿上你手里的书过来。”

额,贼你妈,还真拿老子开刀啊,郑长生满脸的黑线。

那些纨绔子弟们,看宋师没有找他们的麻烦,而是拿郑长生这个小屁孩开刀,心里都放松下来。

宋师还是给面子的,家里老子怎么说也跟他同朝为官,情面还是要讲一些的。

他们心里暗暗的得意,都笑呵呵的等着看郑长生的笑话。

宋濂顺手从郑长生的手中把书拿了过来,他究竟是要看一下这孩子读的书是什么。

额,竟然是《资治通鉴》,这可是让他讶异坏了。

这孩子看样子不满十岁吧,顶多也就七八岁的样子。

按说这个年纪能够进入文华殿学习,这已经是超过他的预期了。

这里的孩子一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安插进来的后进子弟,他可以理解,不想追究。

毕竟都是同朝为官之人,为了家族孩子未来考虑,有点私心这不难想象。

可是你这点的孩子四书五经估计都没读通的吧?竟然看起来资治通鉴这部巨著来了。

要知道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又兼有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目的就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亡荣辱、民族崛起衰落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这本书里面的学问可是大了去了。

如此幼童能看的懂?他是持怀疑态度的,心里考校之意渐盛。

“兀那学童,如此史学之巨著,可懂否?有得乎?”

“学生惭愧,不敢自视甚高,粗通而已。其书一言以蔽之,昏天黑地。”

宋濂手一抖,差点没把资治通鉴给掉地上。

一言以蔽之,昏天黑地。此等妙论可是头一次听说。

一万个人读书,就有一万个结论,每个人的心得体会是不同的。

有些人能从书中体会到治国方略,有些人能体会到经世之道,也有人能体会到异域风情。

当然说到底还是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是这孩子貌似有点语出惊人之意。

他从资治通鉴里面领悟到的竟然是权谋之术,昏天黑地这讲述的何其之好?

从宋神宗起就列为官场必读之书,而且要求皇子也是必读。

这里面的治国之道可包涵的多了去了,就看能不能悟出来。

这孩子到底是真的悟出来了,还是信口雌黄呢?

宋濂犹豫了半天,决定一试。

他要考校的可都是书上没有的,你死读书,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可不行。

要用书中的知识应用的现实社会里才算是真正的读好书了。

他想到此,就合上书,放在了讲台的八仙桌上。

随口问道:“学童年几何,姓甚名谁?”

“学生年方七岁,郑氏长生也。”

“可知死读书百无一用,活学活用乃大道?”

“学生知晓。”

“那老夫考校你一下,元何以兴又复又短命而亡?”

这是宋濂的现在头等大事,他可是主持修撰元史呢,对于元朝的兴衰荣辱,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可以说是很有心得体会的。

他这么问,就是要考校一下郑长生活学活用的本是。

就看你这孩子是真的读进去了,还是浮于表面。

郑长生真的只能呵呵了,这老夫子的问题,跟当初见到方克勤的时候,那一问“元何以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他多加了一个元何以兴的发问,可是这能难的倒他吗?

于是乎郑长生从元朝蒙古人的游牧讲到游骑兵,讲到千万铁甲奇兵,讲到成吉思汗雄才大略......

这些都是后世中学历史里的课程,都有过详细的描述。

要知道能够编写进课本的语言,那都是经过后世史学家精心锤炼过的。

那都是字字珠玑,都是从根本上,从深层次的探讨过的。

如宋濂这等大儒名士听的都是耳目一新,眼前小星星闪烁,恨不得一把搂住郑长生亲两口。

奇才啊,我大明的奇才啊。

郑长生,这名字咋听着那么耳熟捏?

宋濂心中飞速的转着,转速估计最低也得没分钟两千四百转,额,好吧,有点夸张。

突然宋濂笑了,笑的意味深长,笑的如沐春风,笑的让郑长生心里直发毛。

明人**之风甚盛,莫不是这老家伙......

郑长生面色一变,双手往后悄悄的捂紧了菊花......

首节上一节81/802下一节尾节目录